102、第一百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的確,康熙的六十大壽盛大隆重就不用說了,千叟宴和世界博覽會都很成功。

當然了所有的人都要獻禮,瀅心看著康熙笑的那叫一個高興,心想你總算是收禮收到手抽筋了,不過數錢方面嘛,沒有人會直接給康熙送錢的,但是康熙肯定是大富了一把。

瀅心的小算盤在那裡打著,她的日子過的不錯,但是人情往來也是極多,看來以後還是要多多注意,一定要好好的盤算,至少要保證只賺不虧呀!

當然康熙的高興主要是因為太子,本來六十大壽的日子裡,應該是慶賀的日子,結果康熙給朝臣來了一個驚雷,康熙說他要傳位了,也就是說皇上要退位去當太上皇了。

可是今天這樣的日子怎麼會有這樣的訊息。

所有的人都傻了,除了已經知道的那幾個人之外。

就見到馬奇、佟國維等等相繼勸說,皇上不能拋下大清,不能拋下老臣等等之類的話。

都清楚康熙這麼多年以來,他的政績還是武功都是歷史上數的著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了皇帝以後,他們還能在這個重臣的位子上嗎,這個就是一個問題了。

不論是從公還是從私,他們都要好好的表現一下,所以他們的勸說還是非常給力的。

結果康熙是根本不理睬,他們看見康熙是鐵了心了,也就只能按著康熙的意思走了。

反正他們都知道康熙已經要傳位給誰了,現在的勸說只是盡到了臣子的本分,太子雖然這些年一直淡出朝堂,但是關注的事情還是不少,最關鍵的是太子現在身體好轉,那就沒有了站隊的危險了,這也是一件好事,免得天天還在那裡盤算到底是誰上位。

康熙傳位的話語一說,他沒有說要傳給誰,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太子胤i是不二的人選。如果說本來還是有疑問,但是太子身體好了以後,就沒有絲毫的懸念了。

康熙正式宣旨自己要在兩個月後傳位,傳旨以後,康熙本人都感覺到了一陣子的輕鬆。雖然這些年以來康熙沒有在朝務方面費太多的心思,但是康熙當皇帝的時間真是太長了。

本來康熙認為會在其他兒子中選一個,但是沒有想到到了最後,居然能將皇位傳給他最滿意的兒子,這確實是讓康熙異常興奮的事情。

康熙的萬壽過了,結果當天夜裡,康熙和胤i好好的談了一次。

兩人本來就已經制定了若干的發展計劃,同時康熙也知道了胤i心裡的想法,胤i開始想溜,那是正常的。

至少康熙認為其他的兒子都想溜掉,那麼保成有這樣的想法當然也就是不奇怪的了。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胤i發現了老十,然後在南巡中又抓住了機會趁機跑了。

康熙聽到胤i說本來他一直不後悔,但是後來看見康熙為了幫他治療,居然將那一僧一道都找了來,太子說當時他就想說出真相,結果知道老十會醫術以後,後面本來想只要老十說能治好他,他也就不躲藏了。

結果老十沒有說,當然再往後的發展康熙就都知道了。

後來幾個弟弟的相繼上演好戲,當然老八的戲還是他所主導的,他就覺得幾個弟弟應該辛苦,本來他的想法已經變了,但是現在的事情發展到這裡,胤i說他已經輕鬆了這麼多年,也應該為大清盡一份心力。

中間胤i表示他對不起康熙今生對他的愛子之心,康熙也明白胤i經過前世所以開始就不想當皇帝,但是後來的發展是有點騎虎難下了。

所以康熙也表示了諒解,結果兩人說開以後,又是一片父子其樂融融。

很快,經過了連續第三年的開科之後,本次是太子來負責殿試,中間取了不少人才。

這以後就到了胤i登基的時候了,反正負責的大臣是讓父子雙方都基本滿意了。

康熙退位為太上皇,胤i登基為理慶帝,也不知道這個年號是誰定的。

但是幾個阿哥大概明白這個理字來源於前世的理親王了。

反正不管怎麼說,九龍中的所有人都放下了自己的一顆心了,既然二哥已經登基了,那麼這個皇位就跟他們徹底沒有什麼關係了。就是在傳位也是傳給胤i的兒子,他們可是不用在操心了。

以後頂多就是負責一部分,反正他們也知道他們是跑不掉的了。

的確,要是胤i能讓這些弟弟都跑了那就奇怪了,這是多好的勞動力啊!

胤i當了皇帝以後,反正政務方面他不可能不管,但是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四四、老八和十四在負責,胤i就是負責一個總綱,但是就這樣四四和老八還是輕鬆多了。

只有十四很鬱悶,為什麼到了現在他還是不能上戰場呢,十三的海軍已經出發前往澳洲了,大哥那邊準備去印度看看,唯獨自己,明明算的不錯,怎麼還是要窩在京裡啊!

十四叫起了撞天屈,胤i就當沒有看見,因為透過康熙胤i已經知道了十四是發現他的始作俑者,而且十四居然懷疑他和老十之間有不清不楚的關係,所以十四的願望到底什麼時候能夠達成,這就要看新一任的皇帝什麼時候不那麼小心眼了。

胤i對於四四和老八安排的還是不錯的,當然中間可能是因為這兩位也確實出了大力,而且他們的表演也確實精彩等等有關吧,所以他們的日子還算是過的舒服。

胤i也算是照顧人的了,他們每年都有年休假,可以去看看轉轉,當然現在火車已經開通了一部分,很多地方的交通來往已經方便了很多,這樣要是兩年的休息和在了一處,還是可以好好轉轉的。

唯獨十四他的年休老是被扣,時間長了,十四大概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但是他現在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有努力幹活,好期待美好的將來能出去逛逛了。

老十倒是沒有被胤i教訓,這娃已經挺悲催的了,被皇阿瑪和好幾個兄弟在事後算賬,當然老十也不是一個能忍的主,除了康熙,事後老十都報復了回去。

胤i是兩不想幫,隔岸觀火,現在能看戲看表演還是不錯的,至少日子過得才有點滋味。

康熙算是徹底的閒了下來,結果和福全是到處溜達,胤i的繼位,後宮沒有任何人有意見,就是德妃也不敢,那可是元后嫡子,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德妃這能暗歎十四的命不好,太子要是在多病幾年嗎,十四應該就能上位了。

她哪裡知道,十四本來已經在皇位邊上了,是他親自把太子拖了進來。

所以德妃還是不瞭解自己的兒子,不過他現在也就是在宮裡頤養天年了,康熙還在呢,她們這些所謂太妃怎麼可能到兒子的府上去養老呢。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胤i登基已經五年了,終於在此期間十四經過了幾番軟硬兼磨,讓胤i答應了讓他前往戰場,不過這個時候,大清周圍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十四費心盡力的了。

日本方面十三都已經解決了,而且十四水戰一般,這個時候十四老在後悔當時十三叫他一起練水的時候,為什麼他就沒有堅持下去呢。

好在印度方面還沒有完全解決,所以十四一聽到胤i放人的命令,他就直奔胤|那裡殺去,就是德妃的哭喊都沒有用。

這可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了,怎麼能被人阻攔呢。

大清還在持續發展,各方面的進步都不用說了,但是頭疼的事情還是有的。

弘旭就是其中最讓人頭疼的一個了。

弘旭是皇后嫡子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康熙年間棄嫡的戲看多了,這娃對皇位那叫一個不屑於顧,根本就看不上眼。

天天想的就是逃跑,如果說就他一個還罷了,問題是胤i當太子那會,他的幾個兒子都覺得他們的阿瑪過得挺自在的,但是當了皇帝就不是。

什麼歷史書上說的那都不是真的,要知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他們親眼看到的就是幾個叔叔為了不當皇帝紛紛陷害對方,就看見哥哥弘旭為了不當太子,什麼主意都出。

他們的心裡算是明白了,皇位就是皇瑪法趁機抓住他們的阿瑪,然後趕緊傳位的,你看現在皇瑪法就知道了,他老人家的日子那叫一個舒服,整天遊山玩水的。

在看看他們阿瑪。至少在京裡那裡都不用去,不想四叔還有八叔他們至少還有一個年休,而且還比他們累得多。

皇位是什麼,是沒有跑掉的人才要的東西,不然其他的幾個叔叔就不說了,怎麼弘皙還有弘旭都不要,他們這些弟弟也不笨,只有傻子才當呢。

好嘛,九龍奪嫡沒有上演,九龍棄嫡倒是給子孫開了個好頭,他們耳濡目染的就是阿哥們不要皇位是聰明,要的才是笨蛋。

不僅僅是他們,所有的皇孫也基本都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四四和瀅心覺得他們實在是聰明不然現在頭疼的就不知道是誰了。

胤i雖然很頭大嗎,但是也要和兒子們奮戰,他算是體會到了康熙的苦惱,但是他的兒子比起九龍的水平還是差一些,而且還有四四等人的幫忙,因為胤i說了,要是他們不幫忙,那也可以,他就直接將皇位傳給侄子,至於倒是傳給誰,那就要看他高興與否了。

胤i的威脅還是很有力的,本來四四他們還打算看看戲的,但是這樣的逼迫下,他們很快設計讓弘旭上了套子。

弘旭只能嘟著個嘴當了太子,但是還沒有等幾年弘旭想好要怎麼溜掉的時候,胤i就跑了,弘旭看著笑眯眯的阿瑪和叔叔們,只能去當這個監國了。雖然名義上不是皇帝但是事實上已經是了。這主要是胤i想看看弘旭的能力還有見識方面。

這個時候別說是康熙了,就是原來的太后也是活得好好的,老十的這方面是功不可沒啊!

結果胤i在出去和兄弟們溜達了幾年以後,回到京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皇位傳給兒子,然後他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弘旭想哭,但是知道自己逃不掉,康熙等將他們的經歷告訴了弘旭,弘旭知道自己的使命,從康熙到胤i不僅底子打好了,過渡期也已經過去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守成中有發展就行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弘旭也已經打算好了,他的兒子也已經出生了,要知道兒子就是用來頂缸的,這放在他的身上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所以他現在期待的就是他的兒子趕緊長大,然後他將大清的擔子往兒子頭上那麼一放,自己就可以逍遙了,雖然時間還是有點長,但總是一個期盼不是嗎?

大清就在康熙和九龍重生以後發展走向了另一個道路,大清的皇室也成為歷朝中的怪現象,皇位的傳承是最頭疼的,不要的人太多,要的人太少,基本都是皇帝連哄帶騙的。

沒有辦法,當時康熙下令了,皇帝至少要當十二年,還必須是有成年繼承人的基礎上,所以為了跑,後面的皇帝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這也成為了歷史上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