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丞相大人欲建國家圖書館,向天下讀書人開放。

天下各州、郡、縣皆要開設分館。

圖書館顧名思議便是看書的地方,這個地方首先要有書,而進翰林院藏書雖眾,多不過天下分散的各種書藉。

那麼,就要收集各種散落民間的書冊,而那些書冊多在世家大族,豪門權貴之家。

丞相大人表示不收原本,只消允許朝廷派人抄錄一份即可。

可即便這樣依然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援,但那些人家並不會這樣直白告訴丞相“我不想貢獻自家的書”,所以,他們私下商議之後,向朝廷表示可以答應朝廷派人到各自家中抄錄一月,只限兩人。

文昌帝怒。

但丞相表示:可以!

一聲令下,先派兵圍了那些可供抄書的地方,說等他選好了人就去抄錄,樓裡的書就暫時別搬地方了。

“相父,他們如此明明是無視皇權。”

“陛下莫怒,此乃人之常情,知識書藉乃是豪門世族在世間立身之本,自然不會輕易向人開放。”

“但一月只有兩人去抄,又能抄得多少?”

丞相大人悠然一笑,道:“能錄多少便錄多少。”

半月之後,派兵圍了各家的丞相大人終於開始有了動作,派出數十年小吏各攜兩隻大箱子進駐各家。

進入的人始終只有兩人,但是,是兩人兩人輪班,一組累了換下一組,丞相言說:只說兩人,又沒說不可中途換人?

然後,成箱成箱的書藉被搬回翰林院。

眾人俱驚,就算抄錄書藉的小吏是天生快手也斷然不能快到如此地步,這已經不是人類的水平了。

一月結束,小吏、兵士全部撤回。

各家藏書十去其七。

爾後,丞相大人的秘密殺手鐧——活字印刷術現世!

兩名進入的小吏所攜帶兩隻箱中所盛便是一層一層碼好的活字,各有排布,各有提示,只消按字排版即可刷墨印製。

丞相大人按兵不動的那半個月的時候他們便是在翰林院中苦練排版熟練度。

相爺果然不打無把握之仗,圖書館之議提出之前便已做好充足準備,活字印刷術實是如晴天霹靂一樣的現世效果。

當年突厥、回鶻來犯,丞相弄出了炸彈,後來突厥再次來犯,丞相弄出了紅衣大炮,這一次,丞相弄出來了活字印刷術。

別為難丞相,你一為難他,他反手就給你一個大殺器,完全把你滅成渣。

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本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結果有人偏偏不給面子,丞相大人當然也就不給他們面子了。

由此,國家圖書館進入設館置書流程。

至於活字印刷術的技術,書商可出錢購買,包教包會,包售後,具體事宜請跟工部聯絡,交錢請到戶部。

而有田大戶需要的大型農具,工部亦有專售,同樣交錢請到戶部。

……

有一句話,本朝太宗皇帝說得好,丞相這人絕對是鑽到錢眼兒裡出不來了,一身的銅臭味,偏偏又是那麼一個真才子真能臣。

在戶部大把進錢的時候,成了國民偶像後,變得更不愛出門的宅男丞相有天專門跑去上朝,對皇帝說:“陛下,老臣欲開設國家報社,望陛下恩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相父,何謂報社?”

“這個其實就是邸報的變種,可以將各種有關國計民生,八卦娛樂的訊息盡收版面……”丞相大人在金鑾殿上一頓解釋,將報紙這一後世喜聞樂見的傳媒載體帶給了慶朝。

其實,丞相大人之所以對報紙如此熱衷推廣,主要還是跟他宅在家裡的娛樂目的有關,如果每天有份新鮮出爐的報紙看看,一邊喝著剛泡的新茶,人生真是享受啊。

文昌帝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尤其是對於自家美人爹爹搞出來的。

“朕準了,此事由相父全權負責。”

“臣遵旨。”

轉過頭,丞相就以無比的熱情投入到了國家報社的籌建準備工作。

先前被丞相冷酷無情拋棄的一些才子終於受到了當朝相爺的青睞,但是總是難免有自命清高之輩不肯向丞相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丞相表示:離了你張屠夫,本相一樣不吃帶毛豬。

兩個月後,慶朝的第一份國家報紙新鮮出爐,當天一擺出來就銷售告罄,不得不緊急加印。

報紙分正刊、副刊,正刊是國計民生朝政軍國大事,副刊是百姓生活百態,茶餘飯後的熱點談資。

還有一版專門的小說話本連載版面,供文人士子排遣胸臆,順便撈點稿費當外快。

副刊、小說話本的銷路很好,遠超正刊,但正刊本來面對的就是一些特定人群,並沒什麼影響。

報紙上可以打廣告,錢,請依舊去向戶部繳納,拿了收款憑證來釋出你的廣告。

消息閉塞,交通不便?

不要緊,各地報館報紙互換,訊息自然就流通了。

這樣一來,南來的北往的,想知道什麼,去買各期報紙來看就知道了。

江湖上的包打聽表示:丞相這是擺明來搶生意啊。

訊息一流通,資訊一公開,一些原本擁有優勢的人群便漸漸失去了他們固有的優勢,不得不參與到一些原本他們不屑於競爭的領域去競爭。

不給丞相面子?

好呀,丞相大人直接讓你們顏面掃地。

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人也終於回過味兒來了,如果當初那些世家豪門慷慨一點允許國家去抄錄書藉的話,丞相的這些後招兒估計不會如井噴一樣出現,可是他們很不給丞相面子,以難題來為難丞相。

丞相一生氣,好嘛,直接無差別攻擊,大家一拍兩散,都別玩了。

想想當初的紅衣大炮,丞相楞能讓它一研究就許多年,保密手段絕對到家。

如今井噴的這些技術、工具等等,丞相原本也是可以按部就班讓它們再緩一些出來的,可是丞相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國庫有錢,皇帝想施行什麼政令的時候便會容易得多,畢竟並不勞民傷財。

孟三公子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他真的認為自己的父親大人在斂財上的確是有著別人沒有的一套。

有了父親的努力,他這戶部尚書當得完全沒壓力。

相應的國家郵局也應運而生,原本屬於國家的驛站功能被很好地應用到民生上,極大的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文昌帝始明白,相父曾說過的先軍用再民用的道理。

紅衣大炮阻敵於國門之外,而炸藥卻可用於開山炸路。

丞相說“要想富,先修路”。

先解決吃飯問題,再解決出行問題,一步一步走出富民強國之路。

隨著時間過去,大比之年再次來臨。

這一次,策問依舊——“農業生產技術對國民生產力的價值”。

而這一次,終於有亮眼的答卷出現。

以農為本,這四個字,第一次被考生明確寫了出來。

而以兵強國這個方針則被同科的武舉人提出。

一文一武彰顯本科士子的才智心胸。

而這文武雙魁卻均非出自名門,他們來自於寒門,卻贏得文昌帝與相國的交口稱讚。

“以農為本,以兵強國”,這八字文昌帝少時便被教導過,但始終沒有明確提出過,相父說這要有一個楔機,如今文昌帝知道是楔機到了。

為國斂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父大力提倡平民教育,為的便是從平民中提拔出可與世家抗衡的新人生人才。

這樣的人才多了,世家不滅而滅,已不可復昔日的輝煌與強權。

孟叔翰卻是漸漸明白了父親的用意,父親要自這朝事中徹底脫身而去,所以他臨去之時便放了大招,不說將對手全滅,也要讓他們元氣大傷,無力再做怪。

“爹可是要再回邊城?”

“為父想著帶你母親四處走走。”

孟三公子笑了,“爹,您這話可千萬不能讓外面的人知道,否則不定弄出多大的動靜呢。”那些人可怕死了您的“到處走走”,您的走走有時可能會讓他們內傷不治的。

“為父就這麼兇殘嗎?”

“您,您自己也說過兇名在外嘛。”連敵國都聞您之名而膽顫,遑論朝臣。

“這些年你們兄弟的歷練也足夠了,為父是時候放下一切逍遙江湖去了。”

孟叔翰的臉上現出不捨之情,“孩子捨不得父親離去。”

“傻孩子,你也已為人父,如何還這般少年心性?”

“還不是爹您寵出來的。”

“為父何曾寵過你們?”

“您的寵表現得從來不流於表面,為子女長遠計,必要嚴格教導,以身作則,您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孟明遠笑著搖頭。

這次父子談話後不久,丞相大人遞了辭朝表章。

文昌帝留中不發。

下朝後召相父到東閣間坐談。

“相父。”

“陛下。”

“相父,這次是否是要真正的離朝而去了?”

“老臣是該好好在家養老了。”

“朕捨不得相父。”

“陛下當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可朕曾說過,相父有生之年,策問題目皆出自相父之手。”

“老臣會以書信告之陛下的。”你當郵局是擺設?

“恐有洩題之慮。”

“老臣自會當心,陛下也需謹慎。”

“相父——”

“老臣告退。”

文昌帝欲言又止,終是看著他退下了。

為相幾十載,相父無愧他國相之名,是該讓他老人家去享受自己餘下的人生了。

丞相不是第一次辭朝了,所以文武百官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可驚奇的。

在他老人家折騰了大家一次又一次之後,可算是消停要歇一段日子,再繼續下去,百官表示:真心遭不住啊,丞相這貨的節奏委實太快,太出乎人意料之外,讓他們疲於應付。

丞相離京不過一輛馬車,但三百羽林親衛聲勢浩大。

丞相表示:實在是忒不低調了,他回鄉養老真心不用這麼多護衛隨扈。

無奈,文昌帝唯恐在他的安全問題上不肯讓步。

實在是當年西巡路上的刺殺事件嚴重刺激到了皇家的神經,他們不允許再一次的意外發生。

拒絕不能的丞相大人,只好領著那浩浩蕩蕩的親衛走了,唯一讓他安慰的是工資是國家發的,不用他自己掏腰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