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〇八章 瑞雲接風邂武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鏡湖亭中一番對談,可謂推心置腹,梅思源夫妻二人已是疑慮盡去,好不快意。夏牧朝再提及接風事宜,二人自是一口答應,地點便定在瑞雲樓中,時辰乃是午時二刻。

見事已成,夏牧朝也不耽擱,笑道:“此刻早朝已畢,我便去面見父皇罷,午時請了旨來也未為不可!”說完“哈哈”笑起,自往園外走去。行出六七丈,忽然回身謂梅思源道:“王府中雖好,你們畢竟不自在,便帶著妻兒出府去遊逛一番罷,午時徑直來瑞雲樓好了。”

待夏牧朝走遠,梅思源長吁一口氣,轉頭向妻子嘆道:“王爺於我恩重,思妹今也瞧見,可再莫說些不敬之言了。”想起昨夜自己警醒夫君小心提防頜王,百里思臉色酡紅,忸怩解釋道:“此前我總覺王爺待你太過於好了,怎免生疑?想你多年不在都城,與王爺相交非繁,何以對你竟如此這般的看重。現下看來,王爺已監察十年於你,只為尋一個持身中正的濟世能吏。我夫君行事,自是磊落正經,在清溪這十年的政績亦是有口皆碑。若因這般緣由薦你去做這個鹽運政司官,自然說得通,便是我多慮了。”

梅思源笑道:“你向來便是這多疑的性子!”又對一旁梅遠塵正色道:“塵兒,此中諸事甚為機要,可莫要對旁人說起。王爺雖是一番赤心,卻未必便不會落了他人的口舌把柄,切要牢記!”

梅遠塵重重點頭,鄭聲應承道:“孩兒自是理會得。待孩兒長大些,定然也要隨著爹爹報效王爺。”

都城,乃大華朝堂所在,各部各司總衙皆設於此,四品以上朝官者,倒有半數在此間。且自頒了這十五稅一的稅律,富商巨賈匯聚,販夫走卒雲集,如今已是四海之內最最繁華之地。此外,夏汝仁立了這都城後,遣了近萬勞役,四年間便在城北虢山西麓建好一道觀,名真武觀。承了當朝始皇遺意,歷任皇帝對著道門皆是扶持有加,是以三百年來真武觀一直香火鼎盛,不露敗跡,乃是遊人必去之所。

梅思源三人回了玉瓊閬苑寢居,添上裘衣便出了王府來。

都城內城設有坊、巷、市、街。坊者,乃是平民百姓居所所在;巷者,則是富民、朝官、皇親所住。街者,商埠也,系民間營商集散之地;市者,官埠也,概朝廷統購統銷之地。

一家三口出了王府,步行一刻有餘乃到了一條街埠。酒肆、茶樓、客店、醫館比鄰街道而立,吃喝耍完可謂一應俱全。人流並肩接踵,比之清溪郡府可是繁華甚多。梅遠塵雖已舞勺之年,畢竟童心未泯,一路央求爹孃採辦了好些玩意兒物事。

順著街市遊逛了一個多時辰後,百里思始對梅遠塵道:“塵兒,今日你在這街埠已是盡興,我們便去官市瞧瞧罷?”一旁梅思源看著妻子,一臉憐愛,心下不由一塞:“果然‘知夫莫若妻’,我雖只字未言,思妹卻早已知了我心意。”梅遠塵自無不依,乖巧跟在後面,隨著爹孃往官市行去。

官市與商埠僅一路之隔,人流卻頗為清冷,這時只見市口幾名治管衙差晃盪。梅思源走在最前,進了去,細細留意起來。此間客商不多,反倒是賣家鋪面連綿了甚遠,多是些稻黍油醬、綢衣兌莊。行了百餘丈,見到邊上一塊招牌寫著:鹽市,梅思源乃找了一家鋪面大的,快步行了進去。鹽鋪跑堂漢子迎上來,弓著腰身一臉堆笑道:“客官請慢看!”言畢,跟在梅思源側旁。

梅思源手裡捏了幾粒鹽砂,放進嘴,臉色越漸肅穆了起來,對跑堂道:“麻煩小哥,可否取了一碗熱水來?”跑堂漢子見三人袍褂華彩,料是顯貴人家的出身,當即應承道:“這有甚麼不可,只是客官一行乃三人,一碗水可怕不夠喝哩!”梅思源苦笑道:“小哥多心了,一碗便夠了,便請去取罷。”跑堂自是依言折回去取水了。

百里思走近梅思源,雙手握住他右掌,暖聲道:“這供鹽緊缺已十幾年了,一時恐難根治,源哥可莫要太著急了去。”梅思源笑了笑,反握了妻子一雙柔荑,回道:“是了,我理會得。”

才過去幾個呼吸的功夫,跑堂漢子便端來老大一碗熱水,一臉憨笑。只見梅思源一手接來水碗,一手抓了一把鹽砂投了進去,緩緩晃了開來。跑堂漢子一臉茫然,心下卻在嘀咕著:“水竟還有這般喝法?”

梅思源細細看了看,只見碗底沉了頗為顯眼的一片沙灰,皺了皺眉,從腰囊掏出一錠一兩的制式官銀,交給跑堂道:“有勞小哥了!”攜著妻子行了出去,留下跑堂漢子一路喜樂的送客套話。從官市出來,三人都已沒有了再去逛遊的興致,梅思源便引著妻子直往瑞雲樓。

瑞雲樓乃是都城一等一的酒樓,明裡掌櫃是個丟了軍職的百夫,實則是頜王府的一處產業。三人才行至門口,掌櫃就迎了上來,笑道:“梅大人,您的酒筵便在樓上破軍閣,小的不便陪同,您請自去。”破軍閣乃是夏牧朝慣用的廂房,沒有頜王賞請,掌櫃自不敢去。

梅思源此前和夏牧朝對飲的便是這破軍閣,這會兒自是識得路,帶著妻兒自顧上了去。

這閣中窗門、桌凳、屏風,盡是旃檀雕鏤而成,奢靡已極。梅遠塵正細看時,只聽外面一陣聲音響起,乃是夏牧朝到了。梅思源揖開了門,只見夏牧朝行了過來,身後跟著一名十六、七歲的英氣少年。眾人入了席,夏牧朝乃笑道,“思源,想來把朝中同僚引來,你夫人、孩兒飲食也自不在,我便辭了眾位同僚。今日恰逢我兒承炫自上河郡歸來,便引來與你會面,就我父子二人為你們接風,可莫嫌太冷清。”

梅思源急忙起身,揖手道:“世子!”再回夏牧朝道:“王爺事事慮想周全,思源感激不盡!”一旁百里思、梅遠塵也執了手禮,向那英氣少年道:“世子好!”

便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吵雜,依稀只聽到:“你個腌臢東西,我們贄王殿下要上去,你也敢攔?”接著便響起了“咚咚咚”的腳步聲,顯是一群人上了樓來。梅遠塵不意瞥見夏牧朝臉上一抹怒意,顯是頗為氣惱。

不過幾個呼吸,已見一群人行至了這破軍閣。行在眾人前面的是一個面相孔武的華服男子,一群錦衣老壯伺候在他左右。

只見那孔武壯年行到夏牧朝面前,笑道:“哦,頜王兄,你怎也在此間?”原來這孔武男子便是當朝永華帝第七子,贄親王夏牧陽,人稱“武王爺”。當下的“三王”奪儲之爭,“武王派”乃是風頭最盛,不只是朝中附臣最多,最為關鍵之處在於,夏牧陽掌握著大華最強戰力的九萬“白衣軍”。是時,大華朝兵員編制一百八十萬,普遍戰力不足,以蒼生郡公羊家的十三萬銀甲軍、佑民郡皇甫家的十三萬箭羽軍、黎民郡諸葛家的十四萬鐵甲軍和夏牧陽轄治下河郡的九萬白衣軍戰力最強。夏牧陽自小尚武,白衣軍由其統領多年,歷經百般錘鍊最為驍勇善戰,人皆謂之為“武王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夏牧陽不待夏牧朝答話,卻又去看向梅思源,輕輕對他點了點頭,笑著道:“這位便是即將赴任安鹹鹽運政司府的梅思源梅大人罷?”夏牧陽位尊,梅思源沒法抗拒,只得站起身執禮,卻並未應答。

不意這時,這夏牧陽竟再走近梅思源,上下掃視其身,忽然一字一頓道:“梅大人,不如你來投我?我這王兄城府極深,心機狠辣,你可決計討不了好處去!”

梅思源尚在迷濛中,卻見夏承炫臉色氣極已紅,拍案大聲斥道:“七王叔,你待要作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