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二九章 承煥遠塵初論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格物致知:溯物之源由,究事之道理,以致真知。

“無論日後際遇為何,運勢為何,不忘同窗緣宜。”公羊頌我在心下默唸,又深深自問:“朝野皆傳,父王暗中蓄兵,已露謀反之跡。此事既如此廣傳,只怕也非空穴來風。自己質居都城,半步離開不得,父王又置自己於何境地?星辰、劍意與自己同為質子,遭遇何其相似,往來間多有共鳴,早已成了摯交好友。他二人雖不曾言,只怕亦早有耳聞父親之事,時常見他們臉有憂容。而父王一旦舉兵,戰時敵對當前,自己該當如何自處?”念及此,公羊頌我只覺世間再無更難之事,無意轉頭望去,竟見皇甫天縱亦正向自己看來,真乃一對天涯淪落之人。

“爾們可喚我'端夫子',首授將兵之道,用兵之法。授教前,爾們先自報家門、姓名、年歲於我知。”執杖老者簡言道,再以杖輕擊最右前學案,命道,“便自你始罷。”

“武英學士府,詹俊躍,年二十七。”受命之人正是先前站在百里劍意身後的大個子,此刻站起來報道,言畢入座。

“昌安伯爵府,柳是如,今年二十二歲。”大胖子柳是如接著站起來報道。其父親柳延年是當朝一品大員,執令尚書臺,承襲伯爵位。通常官宦家府宅門匾,若有世襲爵位,通常銘以尊爵,是以柳是如如此報道。

“佑民郡皇甫王府,皇甫天縱,二十三歲。”皇甫天縱面極俊秀,眉目如雕,言語間亦是氣度不凡。

“贄親王府,夏承燦,今年十九歲。”夏承燦像極了他的父親夏牧陽,年紀雖不大,卻總能令人生出一種臣服之感。

“都城執金令府,胡晦明,今年二十七歲。”

授堂間,一個個依次報來。

......

“安鹹鹽運政司府,梅遠塵,今年一十六。”梅遠塵坐於左前,乃在最末報道。此間最年長的,乃是楚南將軍府的歐瀟瀟,年已三十一。而最年少者,便是梅遠塵了,夏承炫以十七歲居次。

梅遠塵已然報完,端夫子竟凝視半晌不語,令眾人頗為不解。在眾人眼中,梅遠塵除了年歲小些,從一品的安鹹鹽政司家門也實在有些普通,不知何以夫子視其如此特別。眾人不知,梅遠塵更是不知,竟隱隱心生怯意。見此情境,夏承炫自欲幫他解難,正要開口去向端夫子求教,卻聽他及時說來:“爾們皆出身親貴,又或不久便要入仕參政,成為朝廷棟樑。”端夫子頓了頓看著夏承煥,道:“首授之前先做論議。所議者:大華之國危。夏承煥,便始於你罷,將你所見所想說來聽聽。”

夏承煥身為皇帝長孫,年已二十六,雖未領朝職,卻早涉朝局,於當下大華情勢自有一番見地,當下起身朗聲答道:“是,夫子。大華國危,首在外患。西南有厥國,東南有冼馬,正西又有沙陀,甚至北方的雪國都國力漸盛,躍躍欲試,陳兵漸近,大華當下可算是強敵環伺。外患之外尚有內憂。內憂在於爭,位爭於宗室,政爭於朝堂,利爭於地方。爭使力不聚,力不聚則不強,不強則國漸危矣。”

端夫子點了點頭,再問:“外患當何以破?內憂該何以解?”

“外患之患在於敵可成盟。破局在於不使結盟,亂敵內政,使其互疑,戰時不能救,分而擊之。內憂之憂在於不立。儲位不立,則上綱難成,下命難達;苛律不立,則懶政難治,貪瀆難止。欲懾外患,當先練兵強軍,己強則敵不敢貿進。欲解內憂,在於使臣。泱泱大國,豈無良臣?使良臣於其所長,則治漸清明。”夏承煥答來,字字精煉,毫不多言。

不待他稍歇,端夫子又問:“練兵有何難?使臣又有何難?” “練兵之難在於擇將,擇將當首以忠,次以勇,再以謀。忠者,在於不叛不私,能為朝廷所用;勇者,在於不懼不退,能戍守邊關可拒外敵;謀者,在於不惑不疑,可以智計巧退來敵。使臣之難在於公,不因私利而制衡,不以喜惡而牽制,不以親疏而掣肘,舉能臣以公。擇將難,使臣以公更難!”夏承煥面容鎮定,思緒神清,言之鑿鑿,言畢乃坐。

臺上夫子,臺下同窗,無不翹首,皆驚於他這一番國危之論。梅遠塵從未有接觸政事,正是一懵懂公子哥。這時初聽夏承煥言時下危局,只覺國勢危殆,刻不容緩。再聽他道出破解之法,又覺情勢雖不妙,尚有良解。而後又聽這練兵、擇將之難,舉臣以公之難,似乎又是前途漫漫,知易行難。

夫子點了點頭,冷冷贊了一句:“不錯!”忽然執杖行至最左,謂梅遠塵道:“你說,何以為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梅遠塵正在回味間,絲毫不備,忽聽夫子有問,乃倉促站起,一臉緋紅。雖還不曾答話,但姿態間與夏承煥一比,高下立判。眾人見了,待要嗤笑,卻聽梅遠塵開口答話:“遠塵年幼不經事,於為臣之道實無所知,只常聽父親有訓:奉君當以忠,事上當以恭,待同僚以誠,視下如親族,約束於親眷;持身必以潔,行事應自律,立志存高遠,治學須以勤;每日為官必有憂,上憂朝廷乏困,下恤百姓疾苦,中間自省不足;常有三戒,一戒驕奢,無使耽於資財酒色,二戒自滿,無使履職事不能盡,三戒貪婪,無使法度廢弛。行有三不,一不恃勢欺人,二不恃理逼人,三不恃法壓人。遠塵雖才學淺薄,為人行事必依家訓,以為立身根本。”

待得梅遠塵答完回座,授堂內竟也鴉雀無聲,哪還有敢嗤笑?

端夫子聽了,點了點頭,亦冷冷贊了一句:“很不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