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一二章 牧仁攜客登門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臨著年尾雖還有二十餘日,都城的大戶人家卻多已開始著辦年慶什物,頜王府也早已上下忙碌張羅了開來。

頜王府的大管事叫杜翀,今年四十二歲,形體微胖,膚白鬚少,原是清溪郡駐地軍營的一個百夫。那年,清溪壇子口一帶鬧了蟲災,蝗群經過的那幾個村鎮,莊稼被啃食得半點不剩。田裡既沒了收成,百姓營生無望,又遲遲未等到官府的賑濟糧,不少壯丁挨不住肚餓便進山做了草寇。山裡草寇越來越多,往鄰近的村莊搶盜也是越來越頻,還鬧出了不少人命。縣府差役僅三十餘人,根本無力剿匪,只得呈報到州府。州府得了奏報,急派人來往山裡一探,乃知這群草寇竟多達三四百人,哪裡還敢妄動?又往上報給了郡府。駐地軍營受令,派出了五百人的大隊前往壇子口圍剿,而杜翀便是奉命剿匪的五位百夫之一。按理說,官軍兵械配置、尋常操練遠非這群草寇能比,五百人對三四百人,那是決計半點紕漏也不應該有的。不想,山裡匪寇已提前知了訊息,設下了不少機關陷阱。雖然最終打得這群匪寇投了降,官軍卻也傷亡甚重,杜翀亦在混亂中被鐵叉扎到了左腰,差點命喪當場。經過包紮醫治,雖漸漸傷愈了,臟器受損卻終究留下病根,再也帶不得兵了。其時,夏牧朝正被永華帝遣去清溪郡督查地方防務,偶然得知此事後,便把杜翀調來自己身邊。便因此,杜翀在夏牧朝身邊一待便是十七年,漸漸做到了頜王府管事,實是夏牧朝最信賴心腹之一。

親王府管事是個頗為特殊的武職:雖是正編的六品武將,卻不著大華的佐將官制獸袍;雖領著兵部的品級俸銀,卻不下轄半個在冊兵丁。

杜翀在王府中有一進自己的院落,在艮甲二,靠近王府的左側小門。這進院落有前、後、偏三廳,大、小房十二間,由四個迴廊連著,比之一般地方富戶的私家宅院亦一點不差。

五年前,也不知打的甚主意,清溪老家的弟弟帶著老幼十幾人徑直來投奔。事先並未透過音訊,且這般長途裹籍而來,顯是已吃定了長久投奔的心思。古有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何況這些人都是骨肉至親,杜翀怎忍卻拒?只是自己尚且是客居於此,並未在都城置建府宅,一時真叫他好不為難。夏牧朝得知此事後,即時叫王妃的親族騰出了這進大院落,讓杜翀一家都搬了進來。而後,每月劃撥銀錢,一應起居供給無不周全。杜翀性本內斂冷清,受了夏牧朝這諸多恩情卻從不多言於口,然,管理王府日常自是一絲不苟,盡心盡瘁。

頜王府乃夏牧朝授升親王時,由永華帝頒旨以原皇宮的一處附苑改建而成,自最是顯貴之地。王府中在冊兵丁有七百餘,府役兩百餘,眷屬近百,多年來,杜翀承上而理下,人繁事瑣物雜卻無一不置理得當。王府值守外緊內松,內衛百餘,辰時三刻及戌時三刻換防;外衛六百餘,卯、未、亥初刻各換防一次,這日常五次換防,杜翀必親自督辦。杜翀自認察言變色之能不如周旭寬,一身武藝亦不如盧劍庭,且此二人對頜王之忠絕不下於己,能受任王府管事唯“謹”而已。

“大人,剛接到頤王府拜帖,頤王殿下約莫巳時初刻來訪,辰時三刻王府的轎隊已起轎了。”王府偏堂之上,一個驛卒執貼向杜翀報道。

“哦,是了,下去吧!”杜翀應完聲,接了拜帖便快步往正堂行去。估摸著兩府間路程和轎隊腳程,杜翀料頤王府轎隊落轎也就這一盞茶內的功夫了,自是耽擱不得,需立即報知頜王。依杜翀多年侍從經驗,自是知曉夏牧朝此刻當在正堂中理事。

王府偏堂和正堂之間隔了兩間大園子,中間有亭臺廊苑相連,足有裡許之遙。杜翀剛走近正堂,尚不及言語,夏牧朝聽了腳步便知他來,快速在奏本上寫了兩行字便放下了狼毫。待杜翀走近身邊約一丈,觀其形容,行急而氣不亂,始笑問道:“說吧,甚事?”一邊示意近侍奉茶:“天甚涼,喝口熱茶!”

杜翀微躬上身行禮,依言取了茶,卻並未去喝,頷首報道:“王爺,頤王殿下要過來了,應當下刻便到。”說完,委了委身子站到一旁去。

夏牧朝抿了口茶,從案座上起身,踱了幾步,向近侍吩咐道:“去請思源來!”又向杜翀道:“你先到府前去候著罷,頤王兄到了,直引來此處便是。”

此時,吏部的告身文書早已下達,梅思源已是欽命的朝廷正二品大員。依法理常理,地方官員往京述職,一應隨從自可入驛館暫住。梅思源亦曾告請搬出王府,卻被夏牧朝回絕:“頜王府大甚,平素房宇多空置,這玉瓊閬苑你住著便是。你赴任前,所備之事頗多,旭寬和杜翀正可助你,省去你不少時日。且父皇一向寬厚,自會體諒你遠來行事多阻難,亦無需避嫌了。”梅思源心中雖仍有顧慮,但新職赴任也許就在時節之內,任重道遠而諸事實未有籌備周全,也只得遵命老實住了下來。 這十餘日來,夏牧朝安排梅遠塵和世子夏承炫一起受業。這兩人乃是年紀相仿的世家子弟,此前身畔雖不缺同齡之人,卻終究少有相仿之伴。近來日日同課同食,課後又一起跟著府上的客席武師學習拳腳,自是愈加親近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自與頜王於鏡湖亭一談後,梅思源便全力措擬供鹽解荒之策,幾經梳理,心中已有幾番計較。然近幾日,梅思源正查考盲山往阜州、阜州往錦州的運鹽之道,怎奈工部攸關的一路官道、驛館之案牘最近錄入亦已是三十幾年前,實是不足以稽考。正自煩悶中,卻聽傅愆來報:“大人,王爺親兵來請!”

梅思源聽了報,忙從案座起身。這時傳訊的王府親兵已到跟前,只聽得他說:“梅大人,王爺在正堂,命我來請。”

“哦,便請在前帶路!”梅思源作請手勢道。說完,跟在後面向正堂行去。一路上,梅思源心間暗暗忖度,也略知頜王來請所為何事。

思慮不停,腳步亦自不停,不覺正堂已至。

只見正堂上,客右首坐一中年,雍容華服面有肅容,亦是才剛落了座。華服中年座下有兩人,一青裘高瘦,一黑裘灰髮,這二人向頜王告了謝將將落了座,便見頜王起身向客首座上之人爽朗言道:“頤王兄,梅大人來了!”

這青、黑裘衣二人股腚才剛落椅,便即時起身。梅思源不及理會二人,走近依次頷首作揖行禮道:“下官梅思源見過頜王殿下、頤王殿下!”禮畢,再向客右下座二人作揖示意。

正堂之上,右客首座所坐之人正是當今永華帝三子,頤親王夏牧仁,人稱“仁王”。夏牧仁乃夏牧朝之兄,兩人都是親王,依禮,梅思源原當先向夏牧仁行禮。然此間乃頜王府邸,夏牧朝佔尊主之禮,故而行禮當由頜及頤。

待諸人禮畢落座,夏牧朝乃向夏牧仁笑道:“頤王兄,平素你可少來我這府上。我料你今日來訪,定關安鹹鹽運之事,我便把梅大人也請來了。”

“你我皆擔綱重責,庶務難清實在少有閒暇。你這府上,我確實幾年亦難得有來一回。”夏牧仁苦笑道,“今日來擾,也確是與安鹹鹽運及大華鹽荒攸關。”語畢,緩緩望向客左首座上的梅思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