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江山如畫 第二十三章 行舟論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色漸明,一輪紅日從天邊升起,溫暖的陽光播灑在江上,映出點點光芒。然而,萬道紅光似乎也化解不了南鷹心中的那一縷陰霾。

他雙手憑欄,怔怔的眺望遠方,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內心中的驚濤駭浪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息止……他終於成功的救下了孫策,沒有令英雄早殞的悲劇發生,周瑜、太史慈如今亦成了渤海軍屬下,千古傳頌的赤壁之戰再無可能原樣發生,而孫權卻至少提前數年執掌了江東的大權。歷史的長河在這裡再一次被強行扭轉了流向,令前方迷霧漫江,再也難以找尋方向。這對於他來說,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身後步履聲響起,只聽郭嘉和周瑜同時響起:“主公!”、“大將軍!”

“咦?孫策沒來嗎?”南鷹收拾心情,轉身露出一絲笑容:“兩位當世的青年俊傑同時來見我,會是什麼天大的事情呢?”

“阿策和太史慈畢竟有傷,他兩人情緒也有些低落,現已在艙房中休息了!”周瑜施禮道:“我和郭嘉偶然間議起江東近日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卻是意見頗多相左。特來報請大將軍知曉,希望能得到大將軍的指點!”

“哦?竟有此事?”南鷹一下子來了興致。周瑜和郭嘉是漢末的兩位傳奇智者,其謀略心智皆可說是獨領風騷,可惜在史實中兩人並無風雲際會之時,令後人留下了無限遺憾。今日,兩人居然在江東奪嫡事件中有了不同見解,倒是真的令人意想不到。

“周瑜人在江東,一直長伴策兒,又有重要軍職在身,可以說是身處旋渦中心,他的看法應該最為深刻直接…….”南鷹沉吟著,卻突然一笑:“但是阿瑜,你亦不可輕視郭嘉的意見!他可是渤海軍統領聽風、風語諸部的總情報官,且長期關注江東諸郡諸縣事務,說不定會有獨到之處也說不定呢!”

“都說說吧,你們究竟議了些什麼?”他一揮手,彷彿將適才的心中鬱結亦揮之而去:“只管暢所欲言,本將洗耳恭聽!”

“是!大將軍!”周瑜和郭嘉相視一眼,道:“我們二人只議一事,那就是…….誰才是逼死高岱、誘殺於吉、行刺孫策的真正幕後之人!”

“原來,你們還是在談論此事…….”南鷹聽得又是心中一堵,卻淡淡道:“那麼,阿瑜定然認定那人是孫權了!上船之時,本將似乎還聽得你在罵他是偽君子!是嗎?”

“並不是這樣!”周瑜一開口,便完全出乎南鷹的預料,他緩緩道:“瑜以為,孫權並非真正的幕後主使之人…….說來話長,不如還是請郭先生先說說他的推斷!”

“那好,便是我先說吧!”郭嘉點了點頭,介面道:“主公當年連破奇案,堪稱大漢神斷,您曾經對我們說過一個觀點,嘉一直引為經典…….任何一起案件,從中受益者十有八九便是真兇!主公您應該還記得吧?”

他見南鷹點頭,又繼續道:“孫策借渤海軍相助,強勢進擊江東,一路攻城拔寨,可說是勢如破竹,他在軍事指揮方面並沒有什麼弱點可以供人詬病。而在應對江東豪強方面,孫策卻是明顯受到了主公的影響,他對那些士族大家頗多敷衍,甚至有所壓制,更從未生出過倚仗他們的想法,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那些江東的本土人氏一定會聯想到渤海軍對待北方豪強的做法,從而對家族的前途命運生出恐懼和憂慮,他們迫切的需要一個可以給予他們希望的代言之人!”

“恰在此時,孫權有如及時雨一般的出現了,他專門供養江東賢才,並不時的四面求賢、八方訪友,藉機籠絡人心…….很顯然,他敏銳的看出了江東軍的弱點和隱患,正在積極補救。”郭嘉看著面色漸漸凝重的南鷹,亦是語氣沉重:“若他真的沒有奪嫡之心,為何不向身為主公和兄長的孫策建言獻策?他之所以能夠在短期之內,以一介少年之身,便漸與父兄齊名,深受江東軍民擁戴,所謀的,不就是為了誅心嗎?”

“以他的心思和智慧,想要挑唆一個區區的高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再稍為施展一點手段,引得於吉和孫策同日入城,更是輕而易舉!至於說到勾結外賊行刺孫策,對於在軍中府中俱有強大勢力的孫權來說,很難有人比他更容易辦到這一點了!”郭嘉嘆息道:“事實上,他做的非常成功!即使孫策沒有死於刺殺,包括吳夫人、各郡太守、江東新晉將領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也都毫不猶豫的倒向了孫權。依我看,就算是程普、韓當、黃蓋、朱治等先主老將身在現場,亦會保持中立…….因為,他們只在意家族,一個孫家長子無法滿足他們的利益,再換一個孫家次子掌權便是!”

“孫權才是真正的獲益之人啊!”郭嘉一口氣說完,不禁嘆息道:“幕後之人,除了他還有誰呢?”

“原來認定孫權的人居然會是小嘉!”南鷹聽得郭嘉一路道來,亦是心中贊同,卻奇道:“這一番推論有理有據,而阿瑜亦對孫權表現出不滿之意。為何你二人竟有不同觀點?”

“說來大將軍可能不信!雖然孫權從小工於心計,最善收買人心,可是若說他會親自設計去殺阿策…….我卻是不肯相信的!”周瑜神色一黯,嘆息道:“我太瞭解他了,甚至比孫策還要瞭解他!”

“哦?那麼,你怎會痛斥他是偽君子呢?”南鷹和郭嘉同時愕然。

“我恨他雖然看出了危機四伏,卻始終明哲保身,暗織羽翼,更是坐收漁人之利!”周瑜握緊了雙拳:“除了孫策那個勇而無謀的呆子,誰還看不出孫家的內憂外患?孫權居然始終坐壁上觀,看著他的嫡親兄長一步步踏入別人的陷井,簡直是其心可誅!”

“什麼危機四伏?”南鷹和郭嘉一起悚然動容:“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孫權沒有說錯,江東若繼續由阿策執掌,確實可能要毀於旦夕了!”周瑜神色黯然道:“除了虎視眈眈的各方諸侯,盤踞一隅的各地豪強,成千上萬的亂民流寇,以及滋擾地方的山越一族…….江東軍的內部紛爭,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難道江東軍內部除了奪嫡之爭外,還有什麼隱患嗎?”南鷹猛吃一驚道:“怎的從未聽過?”

“大將軍可知?您的兄弟孫堅他亦非孫家長子,那代共有兄弟三人,長子孫羌、次子孫堅、三子孫靜。”周瑜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也難怪太夫人會悍然奪取阿策的權力,而吳景、徐琨等孫家旁親亦似乎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說起來,孫家立次子為主,並非是孫權開的先河!”

“什麼?”南鷹和郭嘉一起失聲。

“如此重要的情報,我們居然懵然不知!”南鷹轉身瞪著目瞪口呆的郭嘉:“小嘉,你們是怎麼辦事的?”

“怪不得郭嘉,孫羌早年去世,如此隱情只有孫家親屬和追隨孫堅十餘年的舊將們才知道!我與阿策從小一起長大,當然也會知道!”周瑜嘆息道:“那孫羌亦留有二子,長子賁、次子輔,我一直心有所疑…….問題很可能就出在這兩人的身上!”

“孫賁、孫輔?這兩個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南鷹思索了一下,這才訝然道:“他們有什麼本事嗎?怎敢介入到孫家的權力之爭?”

“孫賁是豫章太守,而孫輔則是廬陵太守!”郭嘉赧然道:“屬下雖然查過兩人的底子,卻只知是孫氏族人,竟不知有如此淵源…….屬下辦事不力,請主公責罰!”

“罷了!你亦是新掌情報有司,以天下之大,即使親力親為,又如何能事無巨細?”南鷹搖頭苦笑道:“連本將也沒有想到,孫家竟然如此枝繁葉茂!”

“那孫賁年紀已長,資歷也甚老,孫堅叔父起兵時,他便已是一郡督郵了,而那孫輔從小由孫賁一手撫養長大,如今亦已成年!”周瑜繼續道:“孫堅叔父去世後,這兩人曾一度脫離孫家指揮,孫賁更表現出投靠袁術的意圖。後來,大將軍全力襄助阿策,助以兵馬錢糧,令阿策連戰皆捷,奪取江東大片土地,這才重回孫家轄下。”

“既然如此,孫家怎會委以重任?若我所記不差,孫家上表請求朝庭敕封的太守一共只有…….”郭嘉露出難以置信之色,他喃喃計數道:“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呂範為桂陽太守,程普為零陵太守,還有周瑜你自己是江夏太守,剩下的便是孫賁的豫章太守和孫輔的廬陵太守了…….這豈不是說,孫家約有三成的地盤都在他們兄弟手裡?”

“如果這二人真有異心,那不是養虎為患嗎?”他驚道:“孫家怎會如此大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哼,不止如此,近日江東軍剛剛攻下廬江郡的皖縣,聽說孫賁便急不可待的準備推薦他的好友李術為廬江太守!”周瑜冷笑道:“這麼一來,他兄弟二人的勢力就更強了!”

“周瑜你懷疑他們二人的依據是什麼?”南鷹凝神想了一會兒,才沉聲道:“以你的縝密心思,定是看出了什麼端倪吧?”

“其實我也只是猜測,並無十分的證據!”周瑜側著頭理了一下思緒,又道:“當日諸侯們皆傳孫堅叔父得了傳國玉璽,孫家眾人表現各異,有人震驚,有人恐懼,有人竊喜,而獨有孫賁面無表情,卻有人私下聽到他吐露心聲,說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你因為這個就懷疑他?”郭嘉嗤笑道:“學陳勝說這句話的人可數都數不過來,難道都是陰險小人不成?”

“可是,後來阿策根據你的建議,準備將傳國玉璽換於袁術時,孫賁卻出人意料的竭力反對,說先主用性命換回的寶物豈可輕易予人?孫家說不定便可因此成就帝業云云。”周瑜不服氣的對郭嘉道:“最後,還是孫策和孫權二人力排眾議,這才形成了決議!”

“這麼說來,他沒過多久就露出了投向袁術的意思?這確是有些自相矛盾!”南鷹若有所思,卻又疑惑道:“雖然這兄弟二人也確有能力陷害孫策,但你也沒有任何的真憑實據!最多只能說他是野心勃勃,急功近利,進而謀求從龍之功…….和謀害孫策又有什麼直接聯絡呢?郭嘉並沒有說錯啊!孫權才是那個最終真正的受益之人,即使孫策有什麼三長兩短,那還有孫權,也輪不到他孫賁來執掌孫家啊?”

“大將軍,您還沒有明白嗎?”周瑜突然間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正是因為您的插手干預,才令孫策安然無恙的活了下來,化解了江東軍一觸即發的火併,而孫權最終也得以名正言順的接掌了大位。可是,有一種結局您難道沒有設想過嗎?”

“如果孫策真的死於非命,而隨後呈現出的所有殺人線索,均是直指孫權…….”他說至此處,情不自禁的露出一絲恐懼神色,一字一字道:“那麼,孫家將會如何?”

“你說什麼?”南鷹和郭嘉終於露出了駭然之色。

“對!沒有錯!連郭嘉都會懷疑到孫權頭上,別人又豈能例外?”周瑜喃喃道:“孫家將會大亂,孫權將會受到制裁,而太夫人的三子孫翊、四子孫匡尚且年幼,阿策的三叔孫靜才德均不足以服眾…….那麼,孫賁、孫輔兩兄弟便將以上代長房之身、兩郡太守之位脫穎而出,成為孫家的繼任家主和新的江東之主!”

“這便是我懷疑他們的理由…….因為這正是應了您當年的論斷啊!”他抬起頭來,望著一臉震動的南鷹,澀聲道:“任何一起案件,最終從中受益者,十有八九便是真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