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水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一來就連嬴政都慌了神。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這話要是放在現代或是體會不深。

但在生產力極為落後的古代那還真就是“天”,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就意味著要餓死,而且還是成片成片的餓死。

嬴政當下就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然而勞動力不足又能有什麼辦法?

還能招來天兵天將來屯田?

另一面已星夜趕到洞庭的楚王啟也在等著這一刻。

將淮北一帶大批勞力抽空其實與他有關,之前項燕原本只是將勞力遷在汝陰一線。

原因是再往南那封地就是楚國貴族的,將勞力帶到南方豈不是便宜了那些貴族?

但那時當楚王啟還是昌平君的時候,就建議道:

“將這許多勞力佈設在汝陰,一來消耗大量糧草,二來若是汝陰失守,行動遲緩的他們豈不要成了秦軍俘虜為秦軍所用?”

“如今秦軍攻汝水只怕非是一日兩日,將勞力南遷由貴族養成也不無不可。”

“貴族眼紅的是我等兵將,這些勞力只怕入不了他們法眼。”

項燕一想覺得也對。

何況以楚王負芻的威攝力,到時想要回勞力還沒什麼問題。

於是就將大部勞力盡數調往南遷。

這時他們一行人逃往洞庭時,就帶著這些勞力一同南下……洞庭一帶可是蠻荒之地,開墾新地正需要這些勞力。

此時的昌平君可以說是在猶豫也可以說是在觀望。

若秦國無法解決淮北勞力不足問題導致大片楚民餓死……確切的說是秦軍佔領地的楚民餓死。

那麼楚王啟就可振臂高呼:

“降秦便是這般下場。”

“反正都是死,不若與秦軍拼個你死我活……”

於是楚民很快就會聚攏在他這個新楚王旗下。

到時即便各貴族也會因形勢所迫不得不與他一同抗秦。

原因很簡單,一則民心才最重要,貴族若是不得民心,那麼百姓便是連他們也反,到時貴族只怕就要死在自己百姓手裡。

二則此時首當其衝面對秦軍的恰恰是這些貴族,更希望聯合抗秦的其實是他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項燕手裡七拼八湊還有十餘萬軍力,貴族手裡還有二十餘萬人馬,到時又可以湊齊四十萬大軍。

而秦軍只有二十餘萬。

再加上淮北楚民被大批餓死,百姓同仇敵愾之下,楚國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然則昌平君卻眉頭緊皺一聲不吭。

項燕不由奇道:

“大王何故愁眉不展?”

楚王啟回答道:

“上將軍有所不知,寡人與那沈兵有些私交,此人足智多謀奇思妙想。”

“有他在,我等要想擊敗秦軍只怕……”

項燕聽到沈兵的名字就臉色一寒,數次被沈兵擊敗的他又哪會不知道沈兵的厲害。

不過這一回項燕卻不像楚王啟那麼擔心。

項燕說道:

“大王說的是,屬下也知沈兵非尋常人。”

“然則今趟卻是淮北缺勞力,那沈兵便是有三頭六臂,還能變出勞力來不成?”

楚王啟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他也是這麼想的,但始終還是有些不放心。

於是派出探子去淮北打探並監視沈兵。

各方訊息從四面八方傳到楚王啟這,報上訊息都一樣:

“沈兵正讓兵士趕製水車。”

“由燕國調來的麥種已到壽春,但尚未耕種。”

……

聽到這些訊息楚王啟就稍稍放心了些,說道:

“這沈兵倒也奇怪,壽春又不缺水,這沈兵趕製大批水車又有何用?”

楚王啟這說的也是。

壽春一帶是淮河水系,支流多不說還修築了許多灌溉設施,再加上又沒有像趙國一樣的乾旱,大多田地都不需要水車。

這也是水車在楚國沒有流行的原因之一,只有些特殊地區比如田地高於水源原先放棄種植,引進水車之後這些高田就可以種植。

然而楚王啟沒想到的是,這水車恰恰是最有用的。

這幾天沈兵先是製出了水車利用水力鼓風。

這對沈兵來說是個很簡單的玩意。

其實說簡單也著實不簡單,因為這需要一個“凸輪機構”。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直接將槓桿裝在水車上……雖然也可以推得動,但因為水車轉動大致是勻速而推動槓桿時槓桿本身又有角度變化,於是推力大小不一致。

這會造成風力大小不一且槓桿及皮囊損耗便成級數增加,尤其若水力不足,槓桿角度最大時還容易卡著推不動……

於是就需要一個“凸輪機構”的轉動來使槓桿受一個大小方向一致的恆力推動。

推的問題解決了,拉的問題也就簡單了,只需要在另一個方向同樣一個槓桿只不過用麻繩往回牽就可以。

於是水車一轉,那被稱作“橐”的玩意就很均勻的一前一後往高爐裡鼓風。

這一幕只看得弁和欠兩人愣在那半天也沒反應過來。

事實上不只是他們兩個,冶鐵作坊裡的其它工人個個都是半張著嘴巴吃驚的看著這玩意。

好半晌,弁才反應過來,他連聲讚道:

“事將所制此物大好。”

“如此一來便解決了鼓風大事,甚至我等還可以製出更大的水車推動更大的橐。”

“於是……”

說著就連弁自己的瞪大了眼睛,然後將信將疑的問著沈兵:

“副將,此法鍊鐵,其質量是否會比人排更佳?”

沈兵在心下暗贊。

這弁還算有些本事,知道如此推斷。

要知道以往用人力鼓風會存在風力不足且大小不一的情況,於是鍊鐵時高爐內的溫度很難上升且充分將碳氧化,由此導致煉出的鐵碳含量偏高。

現在改用水力推動的“水排”……人力鼓風稱“人排”,另外還有分別用馬力、牛力的“馬排”、“牛排”,用水力被稱作“水排”。

這就意味著只要水力足夠大就可以推動更大的橐。

當然它也有限度,若是盲目追求風力而妄自增大,則橐皮就易破裂。

水排可以吹進更大的風,接著就有更高的爐溫及將碳氧化的機率。

雖說還不能因此煉出品質上佳的鐵,但有所改善那是必須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遠征士兵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