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性命雙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沒過兩天,林溪楓、陸竹喧、李璐三人去拜會劉宗伯,林溪楓和劉宗伯在院中擺開陣勢對弈一局,李璐和陸竹喧忙著幫劉宗伯收拾家務,掃地、拾柴、整理房間。

李璐還將劉宗伯的被子拿出來放到外面晾曬,她在兩棵樹之間拴上一根繩子,將被子搭在上面,被子是一床薄被,由一床被罩罩著,被頭上面有一層汗水浸潤的油垢,應該是好久沒有清洗了,但是聞不到潮味,也聞不到黴味臭味,卻聞到一股清新的汗香。

李璐聞在鼻中,不自禁想起兩天前在池水中和劉宗伯的近距離接觸,當時她拉住劉宗伯的手進入池水,就聞到劉宗伯身上的一種天然汗香,迷醉得幾乎暈厥,現在被子上也瀰漫著這種汗味兒,李璐不由自主地將鼻子湊到被罩上多聞了幾下,心中立刻蕩起一股暖流,迅速向全身擴散,將整個身體撐得滿滿的。

她幸福地看了一眼正在和林溪楓對弈的劉宗伯,心想,這汗味兒也會和一個人的人品一樣,有好壞之分嗎?她卻不知道道士們平時食素,修為高的人養性得法,毛孔中散發出來的都是類似嬰兒般的氣味,所以有一種自然香氣溢位。

李璐猶豫了一下,還是將被罩褪了下來,拿起來放到一個水盆中浸泡,並動手洗了起來。

中午伙食為白米飯、涼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炒茄子、炒土豆,四人吃得津津有味。李璐邊吃邊若無其事地問:“劉道長,要成為道士需要什麼條件呀?”

劉宗伯笑著答道:“怎麼?你想出家嗎?沒有什麼條件,只要和道有緣分就可以了。你這麼一個聰明乖巧的小女孩要出家了,恐怕你爹孃要心疼死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三人都笑了起來。

李璐不好意思地道:“我只是好奇,隨便問問罷了。其實出家也沒有什麼不好,您老不是出家了嘛,現在不也挺好嗎?”

劉宗伯淡然一笑道:

“出家與否,關鍵是看對道是否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所致就沒有問題。如果因為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就出家,那就沒有必要。

現在,道士主要有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道士。全真派道士需要在道觀出家,不能結婚,平時吃素,居住在道觀。

正一派可以結婚,吃葷。少部分為出家的道士,大部分為不出家的道士,也叫火居道士。他們一部分在宮觀活動,一部分平時穿俗裝,住在家中。正一道士不蓄長髮和鬍鬚,不穿道服時,和普通人沒有兩樣。

目前,全國道教宮觀大部分屬於全真派,正一派主要在江南和臺灣地區。所以要想加入全真派,如果不出家,是不能做道士的,但是可以做居士,皈依道教,在家做道教信徒。”

陸竹喧也挺好奇,睜著明亮的大眼睛問劉宗伯:“不出家做個居士倒是挺好的,需要什麼條件和程式呢?”

劉宗伯解釋道:

“要經過拜師儀式,授予法號門派,遵守‘五戒’、皈依‘三寶’,才算是正式的道教居士。

程式上一般由師父選擇吉日,焚香上供,在公證人見證下傳授神仙信仰、門派、‘三規五戒’等入道知識和叩拜、上香等基本禮儀,弟子要叩拜神仙、祖師和師父。最後由道觀發給居士證。

現在有的網站上宣傳,在網上下載個皈依申請表,將身份證復印件、一寸證件照數張等材料以及功德費寄去道觀就可以辦理皈依了,這

是極不嚴肅的,

引領你皈依的道長不知道你的情況,不知道你的操守,面都沒有見過,如何辦理皈依?更何況還有騙子騙人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到正規的道觀去,在瞭解道觀引度道長的品行後再確定是否在該道觀皈依。”

李璐聽了,扭頭對林溪楓道:“你是不是佛門的俗家弟子呀?”

林溪楓道:“我不是,我是黨員。不過,我的武院同學有一些皈依佛門的。佛教的居士和道教居士皈依程式基本類似,不過全真教以來,儒釋道呈三教合一的趨勢,只要一心向善,皈依哪一門都是一樣的。”

劉宗伯贊道:“溪楓說的對,就是這樣。‘三規五戒’就是佛門和道教共用的戒律。”

李璐道:“林溪楓是黨員,不用皈依道教了,我卻想皈依呢!老五皈依不皈依?”

陸竹喧隨口道:“我和你一樣也想皈依,拜在劉道長門下,以後就可以稱師父了。”

劉宗伯笑道:“皈依可不是容易的事,要到道觀舉行專門的儀式。皈依不皈依都不是重要的事,關鍵是像溪楓說的那樣,一心向善就行了。”

李璐認真地對劉宗伯道:“我們要皈依,要稱呼您師父。”

陸竹喧也附和道:“對,有您這樣一位仙風道骨的師父,該有多好呀!前輩子修來的緣分。”

劉宗伯一笑置之,也沒有將兩人的話太過認真。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想起了什麼,面色凝重起來,嚴肅地對三人道:“幾天前,我到山外,我兒子和我通電話,除了說起家裡的一些情況,他還告訴我一件原醫院同事的一件事,讓我很是震動。”

林溪楓三人聽了,都用關切的目光看著劉宗伯,等待劉宗伯說下去。

劉宗伯繼續道:

“這同事有個兒子,學習成績很好,高中畢業就保送清華大學,親戚、同事、鄰居都紛紛向他賀喜,他老兩口也高興得不得了,以為以後都是好日子了。

誰知這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成績優異,盡得老師優待,一帆風順,沒有經過任何人生挫折,毫無耐壓能力。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在眾多的尖子生面前失去優越感,壓力過大,竟然跳樓自殺了。

哎,你說這孩子該有多傻!在競爭面前,人生怎麼能夠總是第一?怎麼能夠沒有失敗?考大學還不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日子過得好一點?為了成績的事情,就去自殺,失去最根本的生命,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因為這事,他母親深受打擊,現在成了神經病了。我這同事也有高血壓、心臟病,一身的毛病,還要照顧老伴,面臨老無所依的絕境,日子過得艱難啊!你說這孩子該是多麼不孝!”

氣氛低沉下來,林溪楓道:“這都是應試教育的惡果,沒有注意全面培養人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抗壓能力、耐挫能力都是人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宗伯點了點頭,語重心長地對三人道:

“到終南山來修行,不僅要修身修性,還要修命,這叫性命雙修。

無論是否皈依一種宗教,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懂得珍惜生命,順應大道,感悟生存的價值,用平常心參悟人生的意義,使生命達到湛然圓明的境界。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以放棄生命的方式去對待。

原因有二:

一、父母親生養了我們,我們珍

惜生命,就是在珍惜父母的恩德,就是在履行孝心,對於兒女來說,天下沒有比孝心更重要的事情了。放棄生命,會將父母活著的心殺死,罪孽及其深重,是最大的不孝。

二、從自身來說,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只有一次,苦也好,甜也好,都值得很好地感悟這個世界。”

劉宗伯說著,語氣放緩,語調卻更加堅定鏗鏘:

“記住:己在世界在;己亡,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就已經滅亡了。”

三人聽得聳然動容。

陸竹喧問:“佛不是說有輪迴嗎?”

劉宗伯道:“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嗎?即使有輪迴,彼我非此我也。”

陸竹喧、李璐連連點頭,感覺劉宗伯對人生的感悟非常具有禪機。

林溪楓問:“社會需要捨生取義,難道不對嗎?”

劉宗伯慈祥地笑了起來:

“問得好!道家主張無為,認為‘仁義’之說不過是妄加在人的本性上的東西,會扭曲人的本性,不值得為彼捨生。

當然這種說法是建立在整個社會人人自覺的基礎上的,現在的道德水準還遠沒有達到道家的理想社會境界,因此‘仁義’之說還是有必要的。

像文天祥、譚嗣同這些人,為了國家和社會,捨生取義,當然不失大丈夫風采,浩氣長存,為世人敬仰。這種捨生取義,我們不反對,但是如果可以以有為之身換取更大的作為,就沒有必要捨生,記住,捨生取義是萬般無奈情況下的下策之選。”

劉宗伯目光突然凌厲起來,眼神中有一股肅殺之氣,語氣堅定地繼續說道:

“我所說的放棄生命,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自殺行為,是不可取的,無論何時都不可為,只有一種情況是例外,那就是一個人罪大惡極,其違背人類大道,論法當死。如果此人自殺,還可以挽回其一些泯滅的人性,博取活著親友的一絲好感和寬懷。”

劉宗伯說到這裡,渾身的氣孔都向外擴散著凜然正氣,三人看著劉宗伯的蒼顏華髮,更感道長人品之高潔。

他在告誡三人要珍重生命的同時,對邪惡的憎惡也同樣淋漓盡致。

這番話使劉宗伯在李璐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起來,她注視劉宗伯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恩、敬重、欽仰、愛戴。

在場的人都不知道,她內心更有一種不可抑制的愛慕,恨不得將眼前的這個人永遠地裡珍藏在眼瞼之中。這種感覺在她來到終南山後就一直在折磨著她,令她內心躁動不已,又興奮不已。

不過這個內心秘密不到一定的時候是不會向任何人揭示的,不僅包括閨蜜陸竹喧,也包括劉宗伯本人。

七月將近,一天中午,李璐正在陳宮嗣房舍外面陰涼處摘菜,忙著準備午飯。她偶爾抬頭,發現房舍旁的溪水邊走過兩個身穿白色道袍的人。

李璐愛屋及烏,一看穿道袍的人,立刻想到了劉宗伯,內心暖融融的,不由得多看了兩人幾眼,她見兩人也就二三十歲左右,一廋一胖,均神態莊重,步履匆匆,向山坳方向快步走去。

李璐憑第六感覺,立刻判斷這兩名道士似乎是來找劉宗伯的,她到廚房中立刻和陸竹喧說了,兩人決定和林溪楓說說,下午抽出時間到劉宗伯茅庵處探個究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