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排名第一的李白五律!(第二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縣令的話,比他老爸陳兼曾經的縣丞還大過一級。

(當然了,陳兼在當縣丞之前是做過州官的,只是後面被貶謫了嘛。)

汪縣令一臉不用擔心的樣子:“那些事情有什麼好說的?我不消半日便可全部解決!你呀,不要總是跟我催呀催的,這不是‘休沐日’麼,你也得讓我緩緩勁,出門散散心不是!我的馬呢?”

“栓在山下了。”

“好,咱回衙去。”汪縣令回頭看了看謝朓樓,念念不捨道:“要不是公務纏身,還真想與神童陳十一郎往江寧走一遭呢!”

上馬之前,先跑到路邊草叢裡“哇哇”吐了兩口,緩緩“暈馬反應”,抹抹嘴,瀟灑一躍上馬,一抽鞭子:“歸去來兮!”

……

陳成攜帶江森、小姐姐出門時,汪縣令已經拍馬離開了。

“小姐姐,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你的名姓哩!”一般來說,即便是民風開放的唐朝,也不大好意思問人家姑娘的閨名。

但你既然是做“這一行”的嘛,小陳我問問似乎也沒關係。

“妾身國姓,”姓李的小姐姐略微羞澀道:“小字是……‘季蘭’。”

“哦?好名字!”小陳隨口恭維一句,他倒是想說要是叫“李香蘭”更具傳奇性,想想拿人家名字開玩笑不尊重,再說人家這可能只是“藝名”,真名壓根不告訴你:“芳齡幾何呀?”

無論在什麼時候,問女士年齡都是不禮貌的,小陳自認為自己“年齡還小”,問問也無妨。

“二八。”

噢,十六歲。

陳成詫異:“那可看不出來啊!原來你只比我……大兩歲。”

想了下,古人應該是計算虛歲的,那只會更小,也才和小郡主李瑜一樣大。

嗚嗚,這聲“小姐姐”真的沒有喊錯,只是莫名地感覺好悽慘……

無論如何,身邊有個妹子說話,總比整天只跟江森這個愣頭青扯淡有意思多了,陳成大男子心態爆棚道:“放心吧,姐姐你既然認識了小陳我,以後斷沒有一個人欺負你、汙言你、不尊重你,我答應你的事情,都會幫你實現!”

李季蘭頗有些感動:“陳郎君的好意,妾身心領了!”默默一嘆。

“季蘭姐姐識得字嘛?”

“識字。”

陳成暗贊一聲,果然呀,古代要說有文化的妹子,還是要在她們這一行之中找呀!

當然,他的未婚妻柳繪,小郡主李瑜也都是認得字的,李瑜的文化素養更是連自己都要佩服的。

就是不知柳繪小朋友這幾年有沒有什麼長進。

小姑娘如今會是在哪裡疙瘩玩泥巴呢?

陳成也嘆了口氣,打起精神又問:“季蘭姐姐琴彈得好,我是知道的,那你最擅長彈哪一首呢?——嗯,你先別說,我猜猜。”

眼珠一轉:“莫不就是‘風入松’吧?”

李季蘭掩嘴輕笑:“什麼都瞞不過陳郎君。”

“那會‘唱’嗎?”陳成見對方又會彈又認得字,非常高興。

“也可。”

“最會唱哪一支歌呢?”

李季蘭輕輕唱道:“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成一聽這甜美的嗓音,宛若仙音,喜不自勝,連聲說好。

放到後世參加《中國好聲音》,冠軍不一定就是李宇春呢!(畢竟春春參加的是《超級女聲》)

聽著聽著,忽然有些不對味:“這首是……”

“玉樹後庭花?”陳成愕然。

李季蘭笑道:“陳郎君聽出來了。”

“……”陳成:“操。”

不錯,這首在後世大名鼎鼎、“亡國之音”代名詞的詞作者正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

你當著“陳朝餘孽”的小陳的面唱這種歌,分明是指著和尚罵禿子啊……

陳十一郎一路上好心境,毀於《後庭》一曲。

……

陳成參加宣城詩會,力戰“宣城四秀”的事蹟,成為了他復出江湖,重新在三大詩榜上打榜的開始。

以後,當他“詩神歸位”,與李白、王維、高適、王昌齡等競爭排名時,人們都會說起他今天的表現。

宣城人民更是對此事津津樂道,敷衍出各種版本。

乃至越來越離譜,當後人只知陳萇,不知宣城四秀的時候,這個故事就從一開始陳成力戰“四位秀士”,變成了“智鬥四大惡霸”,從他們的手中救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姐,你說氣人不氣人!

這位小姐姐也是非凡,她便是……(此處涉及劇透,故省略不提。)

沒辦法,宣城四秀即便在開元、天寶年間名噪一時,可終究也會有被世人遺忘的時候。

所以……

除了繼續寫更多更好的詩,他們還要抱大詩人們的大腿!

抱謝朓的大腿!

抱陳十一郎的大腿!

抱……李十二白的大腿!

十二年後的天寶十二載,第三次遊歷長安的李白,南下回來了。

秋天,他來到了他最喜愛詩人小謝留名的宣城,登上了謝朓樓。

敬亭山就在對面。

侍立在一旁的,是“宣城四秀”。

“李翰林,您看看,這就是當初‘北望樓詩會’中,眾人留下來的詩句。”王中流、王騷、王文卿、申詩樹四人都是笑容可掬,殷勤地向他介紹當日的盛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文卿用衣袖擦了擦亮他當初得意之作的“一瞬黃龍成暮老,三朝吳帝事難為”,好讓李翰林看得更清楚些。

但李白只是一略而過,目光掃了掃,驚訝道:“還有孟夫子的兩首詩?”

“是,都是當初孟夫子的弟子陳——”

李白想起孟浩然,一時間感慨萬千:“孟夫子仙逝,止今十三載了!”

四秀規規矩矩地站在他身後,也一副憂傷的樣子。

李白走到二樓的欄杆邊:“謝公棄我等而去,也有兩百五十餘載了!”

四秀更加悲慼的樣子。

李白望著山間秋景,臨榭吹風,六朝以來的變幻,都曾發生在這裡。

宣城四秀只聽李翰林開口吟道:“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四秀聽到“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一聯,四秀彼此對視,驚愕、佩服得無以復加,差點當場給李翰林跪下了!

太太太太太太好了!

不是天上謫仙人,怎麼可能寫出這種句子來!

有時候,凡人與仙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之後,王文卿還想解釋說明一下,當日詩會的後續情況,並不像宣城以外以訛傳訛的人說的那樣,自己兄弟四人是“本地四大惡霸”——畢竟這事對“四秀”的名聲影響太壞了,也不知是誰瞎傳出去的。

現在只能指望李翰林一隻神仙妙筆,贈首詩給自己四人,流傳出去後,謠言自然消解。

只是李白此時沉浸在“失去”孟浩然、謝朓的悲痛中,哪有心思贈詩給他們。

王文卿還想介紹其他人的絕妙詩句,李白微微不悅:“我既然寫了,那不就是我的是最好的嘛。”

四秀連稱“是是”,不敢再攜藏私貨。

以後,《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成為李白五言律詩的“壓卷之作”,同時也冠絕了古往今來所有在宣城的詩作——

真的,沒有之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