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八十二章 徵鬘(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徵鬘親眼見識到了趙達的威武慷慨之氣,心知吳軍有這等猛將在,自己擊退吳軍的想法頓時化為泡影。遂率領大軍撤回麋泠。

冷全和吾彥救回趙達後,黃尋急命手下處理留在趙達身體裡的槍頭。好在趙達身體健壯,在將傷口周邊的碎肉剜出後,取出了槍頭。黃尋這時才有空問趙達是怎麼受傷的。

當時親眼目睹趙達戰徵鬘的摧鋒營戰士回說,是敵方一員女將揚沙迷眼,用此陰招,才傷了趙達。

聽到原來是用陰招傷的趙達,黃尋就放心了。不然黃尋還以為敵軍那員女將真有什麼大本事不成。自從看過大祭師的神通後,黃尋對這個世界的神秘力量還是心存敬畏的。這時徐四回報,那員女將就是徵鬘。

聽到徵鬘原來是個使下作手段的女子。黃尋說道:“我聽銚家主說徵鬘如何了不得,卻原來是個使陰損伎倆的女子而已。既然此人如此品性,我無憂矣”。

這時冷全說道:“主將,我今日在戰場遇到敵軍先鋒將,卻原來是桓家家將出身。此人名叫李東”。

“哦,可是銚家主說的那人”。

“正是”。

冷全當即將自己勸降李東,李東也有此意,並放水讓冷全救回趙達,以示誠意之事告訴了黃尋。

聽完冷全之言,黃尋說道:“子煌,你覺得此人品性如何”?

“以我觀之,此人略有智計,但只可為狡狐用之。若主將接納此人,需得在外豢養,不可留在身邊,狡狐終有背離自立之日。但若施放外地,彼狐假虎威,可為主將臂助矣”。

“子煌之意,我知矣。我初聞李東之名,便是銚家主之薦用。但李東不來見我,我便知其為守戶之犬。而今子煌又評其為狡狐,我便知該如何致用此人。此人既然想在此地取地納土,開宗族之基,那我便將此人帶回交州。在交州擇一地讓其開創,日後可為我在交州之佈置也”。

“主將之謀,全不敢聞。但憑主將自度可也”。

“就這樣吧。李東既有投降之意,徐四你前去接觸,讓其準備接應我軍行事”。徐四奉令而去。黃尋則命全軍開拔向麋泠進軍。

徵鬘回到麋泠之後,讓全族備戰,嚴加防禦。準備與吳軍打守城戰。而李東想起冷全告知徵延是吳軍放回來的。於是以請教苟漏地利的名義,向徵鬘求取到了會見徵延的機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東在滌洞見到徵延後,派心腹手下守住洞口。自己直接對徵延說了對戰事的悲觀展望,欲先探探徵延的意思。

徵延聽李東言戰事不利後,說道:“如今吳軍已成大勢,我族實在不可力抗。可惜徵鬘不聽我言,強要爭衡。如此下去,我族又要重蹈當年先祖被馬伏波覆滅之禍啊”。

李東聽出征延言中之意,即知有門。遂回道:“徵長老,我本是桓家將領,因來此地募兵而被桓竭所制。被迫聽命於桓竭,對抗吳軍。如今既然徵長老言我軍不能擊敗吳軍,而將有覆滅之禍。可有歸順吳軍之意乎”?

徵延聽到李東之言,驚問道:“你想背叛徵鬘,投降吳軍”?

“說背叛就太難聽了。我只不過是順應時勢而為。想徵長老也是被吳軍放歸,應能諒我之意也”。

“什麼!難道你也跟吳軍暗相往來”。

“沒錯,我在戰場之上與吳軍將領冷全相戰,冷全將長老答應與吳軍為間之事都告訴我了。所以我才來找長老商議大事啊”。

“既然你都知道了,你欲如何”?

“長老。這得看你到底是想怎麼處理徵鬘了。我有三策供長老選擇。上策:我放長老出來。長老登高一呼,招引族人聽命,為長老起事。我等擒住徵鬘,向吳軍投降。中策:長老無法統合族人。我等只能為吳軍內應,開啟麋泠城門,放吳軍入城。下策:我與長老直接起事,攻打徵鬘,開城門召吳軍來攻,裡應外合,攻下麋泠。我之三策,請長老擇之”。

聽完李東進獻之三策,徵延沉默良久後開口說道。

“我無信心能讓族人擁護我而捨棄徵鬘,上策不能行之。下策又太過激進,這會讓我族損失慘重。我等開城門放吳軍入城,吳軍入城則大勢已定。到時我勸說族人歸降吳軍,族人見到已經無法挽回,只能舍徵鬘而保全族矣。就以中策行之”。

“好,既然長老選擇中策,那就等吳軍來攻麋泠。到時我就派人前去投誠,與吳軍約定時間,開啟城門迎吳軍入城”。

李東與徵延商議好之後,離開滌洞。這時徵鬘派人來問李東,從徵延這裡得到苟漏地利情報之後,有什麼計策可擋吳軍進攻。

李東言,有些頭緒但一時還不能周全。請再給一些時間,到時必有良計。

徵鬘跟吳軍正面打了一仗,已經深知吳軍的厲害。一心只想保住麋泠不失,不再抱有擊敗吳軍的妄想,所以對李東的智計心存期待。

這時黃尋率軍到達麋泠,先在城下紮下大營,準備明日開始攻城。

李東喚來自己在安定召納的心腹乞奕幹,準備讓其出城跟吳軍通報自己決意歸順吳軍,並告知開城獻降之事。

乞奕幹父親正是被桓臨徵募的壯丁,在安定一戰戰死。乞奕幹失去父親後,又其母少時就去世,因而孤苦無依。後李東言離開安定,乞奕幹遂加入李東麾下。

李東攻佔封溪後,曾在自己麾下廣選聰明之人,教授恩主所傳之兵法,欲培植為得力手下。乞奕幹隨李東就學後,被李東看中。所以這次李東讓乞奕幹去跟吳軍聯絡。

乞奕幹脫出麋泠後,徑直來到吳軍大營。正與在附近意圖進入麋泠聯絡李東的徐四相遇。

徐四見乞奕幹從麋泠出來,出手擒住了乞奕幹。後從乞奕幹嘴裡得知,其是李東派來向吳軍投誠的人,遂帶乞奕幹回見黃尋。

乞奕幹見到黃尋之後說到。李東願意歸降朝廷,但徵鬘執意繼續頑抗朝廷。李東勸說不了徵鬘歸降,只能待吳軍進攻麋泠時開啟城門,放吳軍入城。以這種方式表達歸降

之心。

黃尋聽後,答應了李東的請降。讓乞奕幹回報李東,明日進攻麋泠,讓李東伺機開城。

乞奕幹得了黃尋的承諾後,返回麋泠。

乞奕幹走後,黃尋對麾下諸將說道:“今李東願意內應我軍,明日一戰定能攻破麋泠,俘虜徵鬘。只要俘虜徵鬘及其族人,我軍就完成了刺史大人之命。到時直接押解徵氏族人迴歸龍編,此次戰事可得全功矣”。

諸將聽了黃尋的勝言,自然應命。

乞奕幹回到麋泠後,向李東回報,黃尋已經答應歸降之事。李東聽後大喜,命乞奕幹召集麾下屯長全部來商議此事。

屯長全部到後,李東說道:“諸位跟隨我遠離安定,來此邊荒之地。是要開創生存之所,繁衍後世。我之所以攻佔封溪,正是為此。後吳軍來攻,我初以為吳軍不會放過我等桓衝餘黨,故與吳軍相抗。

今得吳軍統帥黃尋言,可盡釋我等附逆桓衝之罪,接納我等。今桓衝衰頹,徵氏將傾。我等若再與徵鬘為伍,勢將難逃死罪矣。當起兵據城門,獻麋泠於吳軍。若如此,則正是我等歸降吳國之良機也。我召集爾等前來,就是想告訴爾等此事。爾等可願隨我一起降吳否”?

屯長們聽到李東所言,皆呼願隨李東一起降吳。

李東聽後大喜,命乞奕幹率五十人去滌洞待命。待明日吳軍攻城之時,就殺掉看守滌洞的守兵,救出征延。然後李東開始安排麾下屯長明日起兵之事。

次日清晨,黃尋命全軍對麋泠發動攻城戰。

戰事一起,徵鬘率領本族精兵鎮守東門,命桓竭守北門,李東守南門。麋泠作為徵氏老巢,這城牆還是修有三米高。所以徵鬘有這個自信能守住麋泠,打退吳軍。

李東本來還想著到底怎麼謀劃起兵之事,未想徵鬘竟然把南門交給自己鎮守,李東這下可是心內大喜。

這時聽見攻城喊殺之聲,早就暗中等待機會的乞奕幹動手殺死看守滌洞的守兵,救出了徵延。徵延被救出之後,馬上按照自己與李東商議的辦法,前去城中曉諭族人,不要對抗吳軍。

李東這時則直接開啟南門,放吳軍進來。攻打南門的冷全見到李東,兩人會意一笑。

冷全說道:“李東,現在既然你已歸順我軍,那便隨我前去進攻徵鬘。能俘虜徵鬘最好,若是徵鬘頑抗,只能殺之”。

李東馬上答應,率領手下與冷全合為一軍,前去進攻徵鬘。

由於趙達受傷,所以摧鋒營是由吾彥暫時統領。吾彥命奉難營進攻北門,自督摧鋒營進攻東門。

摧鋒營戰士見到東門乃是徵鬘親自鎮守,想起趙達之傷,皆有怒氣。怒氣轉化為高昂士氣,皆欲斬殺徵鬘,為趙達報仇。

徵鬘奮力鎮守東門,與摧鋒營戰士搏殺激烈,打退摧鋒營戰士數次攀城之舉,牢牢堅守住東門。

但是不期冷全和李東從後來襲,徵鬘瞬間陷入到被吳軍前後夾擊的苦戰之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