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七十四章 調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呂岱見到黃尋後,說道:“黃尋你此次靖綏九真,又隨呂光救援鹹驩,擊退林邑軍入侵,我必為你向朝廷奏功。不過如今還有一事,需得你來做”。

黃尋聽到呂岱所言,以為是讓自己隨呂岱一起攻打龍編,遂出言說道:“刺史大人,尋這次前來就是欲助刺史大人攻破龍編,擒斬桓衝。有何命令,刺史大人儘管吩咐。尋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好一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過你卻是想錯了,我欲交代給你的非是龍編之事”。

黃尋疑惑問道:“不知是何事,請刺史大人告之”。

呂岱回道:“黃尋,桓衝如今在龍編城中囤積大量糧草,又招誘妻族徵氏攜大量夷人進入龍編駐防。故我圍城兩月亦不能下。我欲命你率領本部軍進攻徵氏老巢麋泠,驅徵氏族人前來龍編為質,令徵氏反戈桓衝。你可願意”?

黃尋答道:“刺史大人有令,尋願赴犬馬之勞,為刺史大人分憂”。

“黃尋,徵氏乃是交趾傳世三百年之大族。自先漢光武帝時,有徵氏女率兵反亂朝廷,荼毒一方。後伏波將軍馬援率兵平之,才得靖清交趾。你休要小瞧徵氏之勢力。桓衝名聲不如士徽,桓家又是九真士族,勢力並不能控御交趾諸夷。而能奪佔交趾,皆因桓衝正妻為徵氏之女,有徵氏幫扶,桓衝才能力抗我軍征伐如此之久。此去征討麋泠,黃尋你當以威凌之,以利誘之,夷人只知利益,不知禮儀。你休要行恩義之事,只需以武降之,以利導之。如此方為上策”。

黃尋回道:“刺史大人說得是,夷人畏威而不懷德,當以威武降之,以利導之。尋必謹記刺史大人之言,平定徵氏”。

“好,你準備一番,便出征吧”。

黃尋回到軍營後,將新命令傳報眾人。眾人聽說不參與龍編之戰而去進攻麋泠,不由得心內懨懨。畢竟龍編城裡可是盤踞著此次大亂的元兇桓衝,要是被黃尋軍擒斬,那是天大的功勞。去進攻麋泠,不是舍大就小嗎?

黃尋看到眾人的神情,說道:“諸位聽我一言,我知爾等都想獲得擒斬桓衝之大功。但是既然呂刺史擔任主帥圍攻龍編,這功勞就不是我們可以拿的。現在呂刺史讓我軍去進攻麋泠,也是想將我軍支走,以免我軍奪下頭功,這是其中之意。不過我軍既然不在龍編,那也有好處。就是不用受刺史大人節制,我軍可自由制定戰略進攻麋泠。好了,準備拔營之事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黃尋準備征討徵氏時,李東帶領六百人一路西進,到達羸婁縣。

羸婁守將名叫桓竭,在桓衝奪佔交趾後被命鎮守羸婁。與當時同期獲得命令鎮守無編的桓紀還是同脈支族。桓紀之父是桓竭的叔公,所以桓紀與桓竭是叔侄關係。

李東到達羸婁後,將桓吉的長老印章給桓竭看,並告訴桓竭安定被吳軍兵鋒所危害,需要大批援軍救援。

桓竭看後說道:“羸婁兵力自守尚且不足,實在無兵可派”

李東早就準備好了說辭。“大人,既然羸婁無兵,不知可否予我周邊各縣城徵兵之權,我知周邊地域僚夷部族甚多,若許以厚利,當徵得僚夷入軍。如此安定援軍不就有了嗎”?

桓竭看到桓吉的長老印章後,不疑有他。將徵兵之權交予李東。李東得到徵兵之權後,離開羸婁。

羸婁以北有西於、封溪兩縣,兩縣全是夷人據守,無漢人當政。李東帶著桓竭的徵兵令到達西於之後受到夷人的抵制,轉而朝封溪去。

封溪雖然也是夷人為主,但卻有一漢家豪族在此紮根。這個豪族正是當年隨馬援平定交趾之亂的漢朝士人後裔,因受傷在封溪休養,後在此娶親生子。其祖先原也是一位大名臣,乃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銚期。

其在封溪紮根後,銚家從未與夷人通婚,都是與漢人聯姻,因此被夷人排擠。但銚家自建莊墾田,兩百年下來,在封溪甚有勢力,雖不能與夷人抗衡,但足可自保。

李東於是前去拜會銚家。銚家雖在封溪紮根,但縣城中皆是夷人,銚家為求漢家血脈純正,不在縣城中居住。而自開墾莊園,建立鄔堡居住,號為銚家堡。李東拜訪之後,銚家得知李東是桓衝黨羽,當即要翻臉拿人。

李東說道:“某託言為桓衝手下,實是要自求活路”。

當即將安定城中桓臨驅民害命,自己仗義出頭,後對桓家失望,帶領六百人離開安定之事說給銚家聽。銚家家主銚蓋覺得李東甚有豪勇之氣,於是派出三百私兵助其攻打封溪城。李東得銚家之助,率領九百人很快就打下了封溪縣城。李東遂以封溪為根據地開始謀奪西於縣。以期實現恩主為自己規劃之家業鴻圖。

黃尋率領四千大軍一路向西而來,讓徐四和徐大先去探查徵氏家族之情況。途中經過一座縣城朱鳶,黃尋命冷全前去讓朱鳶開城,欲以其作為攻伐徵氏之後勤地。冷全家臣冷異乃是夷漢混血,精通夷語,遂前去交涉。

朱鳶夷人頭目佗樹能聽冷異言是大吳朝廷軍前來,急忙開門迎接黃尋入城。黃尋見這夷人頭目識時務,於是賞賜給他鐵甲十副作為謝禮。然後讓冷異為翻譯,詢問佗樹能徵氏情報。

佗樹能言,徵氏族長征雄率領徵氏族人兩千餘人前去龍編,現今徵氏還有多少族人青壯不得而知。

黃尋又問如今徵氏誰可當家做主。佗樹能言徵雄之妹徵鬘做主。黃尋得知徵氏現今當家做主的乃是一個女子。想起呂岱所言,先漢時徵氏作亂就是由女子為主。由此看來徵氏還是有母系氏族殘留。女子為主在漢地中原簡直聳人聽聞。要是出現怕不是儒家馬上有人出來說是牝雞司晨,天下將亡了。

黃尋又問徵氏除控制麋泠外,還有何領地?

佗樹能答,徵氏除控制麋泠為老巢外,還據有苟屚和西於兩城。其中西於縣是徵雄舅舅普羅達佔據,而苟屚則由徵雄叔父徵延掌管。

黃尋探問清楚後,讓佗樹能退下,問

麾下諸將道:“刺史大人命我討平徵氏本據地麋泠,押解徵氏族人前去龍編逼徵雄俯首投降,反戈桓衝。不過剛才詢問本地頭人之後,我看徵氏在此地人多勢眾。我軍遠道而來乃是客軍,若想以武力征戰攻下麋泠,恐非易事。還是得以智略取之。你們說說吧,有何辦法”?

李開首先出言說道:“主公,徵氏本據地麋泠定防守嚴密,我軍直取麋泠恐兵力有所不足。不若先攻佔苟屚、西於兩城,剪其枝葉,弱其主幹。枝葉若脫,再攻麋泠則可一擊斷其根也。請主公察之”。

聽完李開所言,冷全說道:“主將,我在桓家為將時,也曾隨桓衝到過此地之封溪縣。主公若欲拔苟屚、西於兩城,封溪縣有一大族銚家,定可助主公一臂之力”。

“銚家”?

“主將。銚家祖上乃是先漢伏波將軍帳下軍吏,因征戰受傷,故在封溪養傷。後便在此娶親成家,紮根封溪已兩百年矣。可謂交趾郡西陲第一漢家豪族。主將若親身拜訪,求其相助,必有便(bian)宜也”。

“既然子煌如此推崇銚家,那我便去親自拜訪。希望此次拜訪,能收奇效。傳令,全軍向封溪進發。烏力錄率領本部鎮守朱鳶,以為我軍補給之地也”。

烏力錄接令之後,即率越絕營開始接管朱鳶城守防務之事。而後黃尋率領三千大軍向封溪縣行軍而去。

這時的李東自掌控封溪後,便處心積慮謀奪西於縣。

李東一直將恩主說的話記在心中。對於李東來說,自己出身桓家家奴,乃是最為低賤之役。農夫、匠人都比自己高貴,至少他們能想去哪就去哪。自己祖上一輩子都是桓家家奴,所以李東在安定雖手握軍權,但仍被桓臨、桓深視為奴僕。

桓吉雖然提拔李東,但也只是因為桓家無軍略之才,用李東為將,實屬無奈。李東深知桓吉內心將自己視為守戶之犬。賊來之時,自己尚得看重。賊去之後,便馬上淪為生畜之屬,毫無自尊。這也是李東為何率眾而走的真正原因。

自九懸山得恩主點撥後,李東始知自己要打破家奴身份之桎梏,立身成事,為一方之雄,需得佔地納民才行。幸而如今交趾紛亂,自己乘機取地撫眾。按恩主所說,待戰亂定後,吳國朝廷前來巡查,自己獻土求官。自能脫離家奴之身份,為一宗族開基創業之祖。如此方不負恩主教授之才學和自己平生之志。

李東於是從六百跟隨自己西來之元從人員中,揀選十八歲以上之少年,將自己所學之兵法悉以授之。欲培養出可用之人後,便想辦法奪取西於縣。

在李東進行內務強實時,黃尋已經率軍到了銚家堡附近。因冷全與銚家家主銚蓋有過一面之緣,所以冷全自請先去致書達意。黃尋於是寫書信一封交給冷全,讓冷全速去銚家致書,使銚家支援黃尋。冷全接信之後,馬上朝銚家堡奔去。黃尋這邊暫且按下,我們說說久未出場計程車規如何行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