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七章 初陣(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清晨的露水還未幹,黃尋已經率領五千大軍在西城下列陣,待胡綜令下,黃尋當即命趙達率人攻城,只見雲梯速度靠上城牆,趙達又是身先士卒,舉刀格擋箭矢,攀上城牆。此時一隊人前來廝殺,這時趙達發現情況不對,昨日攻上南城之時,那是步步寸血,為何今日這上城牆如此容易,以及防守士卒都很少。正在趙達又砍死一個敵軍時,突見前方一陣箭雨襲來,雖不說是萬箭齊發,但也有成百上千了。趙達見廝殺之敵軍瞬間被射殺,知道這又是賊軍首領的自殘士卒,同歸於盡的打法。好個趙達,魚鱗鎧護持身體,舉刀擋住面部,雙腿跪地,膝蓋前行而走,箭雨無法破防,畢竟山越的箭矢還是用什麼獸骨,竹木所制,只有少量的鐵質箭矢。後面士卒見趙達迎著箭雨逆行,也紛紛以兵器擋住面部。吳軍多以刀作為主戰武器,雖有盾兵,但討伐山越,盾兵笨重無法在山林之中作戰,所以帶盾之兵很少。且說在趙達帶領之下,這一段城牆,吳軍越來越多,而箭矢造成的吳軍傷亡很小,彭綺在督戰之地坐不住了,如此一來今日就要被破城了,於是命山越大軍再次進行肉搏戰。山越軍再次攻殺而來,趙達見箭矢不再射來,掣刀在手一刀砍中一名敵軍,而後以該敵軍為盾牌抵擋了山越的長矛刺揮,該敵軍受到如此多的攻擊當即斃命,趙達不管其死活,繼續以其屍體為盾,逆殺山越大軍,當覺得屍體有兵器掛身之時,即扔下此屍,再以敵軍為盾,如此迴圈拼殺,後面登城之吳軍越來越多,共計有八百多人,其中黃尋本部除黃尋在城下督戰以及保護黃尋的親兵,全部都上了城。趙達拼殺雖猛,但無奈,登城之士卒太少,山越又兇猛反撲,登城的八百多人遭受山越圍攻的情況下,漸漸被逼回城牆處,彭綺見登城之吳軍,慢慢減員,遂命全軍發動進攻,趙達見今日攻城勢不可為,遂且戰且退。黃尋見到後面攀登雲梯之士卒喊道山越已經漸漸圍上吳軍立足的城牆處,也知道今日是到頭了,遂命撤退。趙達率領剩下的士卒成功撤退,下得城來。此日攻城之戰,黃尋所部戰死八十二人,其餘的人馬戰死二百六十三人,但是共計斬殺山越五百七十八人,砍傷之人上千。

黃尋撤軍回營,向胡綜報告了今日的戰果。胡綜聽完之後說道:“我軍雖兵甲精良,但人數不過三萬,而山越守城之兵有三萬,即使這些天我軍殺傷之人加起來也不過五千之數,而賊軍還有兩萬五千人可以參戰,如此攻城,何日可破?我看還是要製作衝車破城門,不然光靠雲梯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於是胡綜下令製作衝車,但是命黃尋還是進行攻城戰。黃尋繼續攻城五日,這日戰事完畢,黃尋照例向胡綜彙報今日戰果。胡綜卻說道:“如今衝車已製成,明日就是決戰之時,到時我命留平率兵用衝車攻打南門,而留略領軍攻打西城牆,遠達你率本部兵馬及兩千人帶衝車攻打北門,我自帶軍於東門紮營。務要一舉攻克上饒,生擒彭綺回京,獻俘於王上”。計議已定,黃尋自然遵照執行。到了翌日,按作戰計劃黃尋率兵來到北門,這次可就是直接用衝車破門了,但是為了保證能夠成功破城,黃尋還是命趙達率兵一千登雲梯戰城牆。黃尋命徐大帶人用衝車撞門,趙達早已登上城牆拼殺。這時,黃尋這邊還沒有任何戰果發生,只聽得南門已破的喊聲傳來,黃尋沒想到南門居然最先被破了,因為留贊攻城之時,一直都是圍著西門打,而後胡綜命黃尋攻城也是打的西門,沒想到卻是南門被破了。黃尋得知此訊息後,城內山越軍也知道南門被破於是抽調了北門大軍前往南門支援,趙達等人頓時感到壓力大減,於是趙達等人很快就站穩了北城牆,並且下到內城將北門守城之軍內外夾擊,守門之軍既要堵住衝車的撞力,又要與趙達等人拼殺,當然無法久持,於是北門也告破。黃尋命趙達率兵殺向彭綺帥帳之處,而後自己詳細詢問南城是如何破的。原來由於吳軍一直猛攻西門,所以彭綺在西門部署重兵兩萬人,其餘各門都只有三千人防守。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後來山越軍減員,彭綺又從其餘三門抽調了一些兵補充西門之兵。但是彭綺沒想到今日吳軍從南、北、西門三處同時發動攻擊,調令雖已發出,山越軍的執行效率卻很差,當西門之軍向其餘門調配之時,留平帶領手下哀兵,因為留贊受傷昏迷的緣故,對南門發動猛攻,又在衝車的強大威力之下,南門就先破了。南、北二門既破,彭綺當然大急,忙令山越軍跟吳軍搶奪城門,務要將吳軍趕出去。但是山越軍兵甲本就不如吳軍,只是因為守城,所以才跟吳軍打得有來有回,如今城門被破,山越軍雖然與吳軍奮力拼殺,但是還是打不過。這時彭綺見勢不可為,忙令手下大軍往東門撤退,彭綺帶兵出東門,沒想到胡綜已經在東門外紮營攔住了去路。彭綺又聽身後吳軍喊殺之聲,心知馬上自己就要被前後夾擊,到時必然身死族滅。於是奮起餘勇,對手下說道:“兒郎們,吳人視我等為奴僕,肆意殘殺,所以我起兵想為我族尋一安身之地,好不容易打下上饒,沒想到吳人仗著兵甲之力,我等不敵。今日我等想要活命,回到養我

之山林,就向著前方衝殺吧,只有衝殺我等方能有活路,族人們隨我衝吧”。說完彭綺帶頭衝鋒,山越眾人見宗族大帥捨命衝鋒,皆從失敗的陰影中又找回了勇氣,跟隨彭綺衝殺胡綜的大營。胡綜見彭綺殺來,忙命手下大軍迎敵,奈何無為將之人,將領都派去攻城了。遂被彭綺突圍成功,而且山越軍為了生存之路,皆殺出了血性,竟然在突圍戰中殺傷了吳軍一千多人,可謂是山越與吳軍作戰以來的最大戰果了。胡綜眼見彭綺率領山越軍從自己眼皮子底下突圍逃走,也是很惱怒,本來今日破城是一件大功,但彭綺從自己防線突圍,也讓破城瞬間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了。這時留平、留略兄弟也率軍追了出來,見到敵軍已無蹤影,也知道胡綜沒把彭綺捉住,但兩兄弟很清楚現在胡綜正惱火呢,所以誰也不敢提這事。而黃尋見留家兄弟追彭綺去了,知道沒自己什麼事了,於是就打掃戰場,將戰死將士的屍體搜尋出來,讓軍士加以辨別其身份,而後記錄下來,準備以後向胡綜報備,黃尋的這個行為讓胡綜手下的士卒都覺得黃尋很不錯,這本來是黃尋作為現代人思想的一個自發行為,但沒想到卻無形中得到了士卒的尊重。胡綜懊惱了好一會兒,鎮靜下來升帳議事,雖然彭綺跑了,但是上饒已經光復,論功行賞還是要的。留氏兄弟先破城門,這肯定是大功,連帶現在還昏迷不醒的留贊,留家這次都立下了功勞,尤其是留平指揮攻破南門,這是首功。胡綜自然好生表揚了留家,回京之後自然會向王上表奏其功,而黃尋表現就差強人意了,胡綜本以為黃尋能夠先登破城的,誰知還是讓留氏槍先了。但是黃尋在這次的攻城戰中的表現,胡綜也是看在眼裡,嘉勉了一下黃尋,讓其在接下來的山越討伐戰中,再立功勞。隨後商議接下來的計劃,胡綜說道:“如今上饒既克,賊首彭旦還在葛陽頑拒我大軍,我意直接前去葛陽與周太守合軍,破葛陽後,再深入山林,剿滅彭綺”。留氏兄弟當然聽令而行,黃尋也交付了暫行副將之職,重新變成了一名軍司馬。值得一說的是胡綜讓黃尋直接在自己的軍隊裡選人補充五百人的編制,讓在此戰中戰損率較高的黃尋又補充滿了五百人,由於黃尋戰後清點戰亡士卒這一行為得到了士卒們的好感,所以有很多士卒都自願加入黃尋所部。黃尋知道這個其實就是胡綜給予自己的獎賞了。畢竟自己是胡綜欽定的先鋒,胡綜還是對自己不錯的。

胡綜帶領大軍來到葛陽與周魴匯合,而留贊由於還是昏迷當中,於是將其送回鄱陽郡城療養。周魴命鮮于丹率兵攻城,自己則想辦法與城內不服山越統治之人聯絡。這時胡綜引兵來匯合,周魴得知上饒已定,但賊首彭綺復逃入山林之中,後患無窮,遂與胡綜說道:“今將軍平定上饒,逐彭綺入林澤,而彭旦為彭綺之弟,如今我軍五萬大軍圍之,彭旦軍力不過兩萬,我意採用圍而不攻之計,誘彭綺帶兵來援,則山越之患,可一舉而平,鄱陽可安矣”。“周太守之言,我恐不能成事,我軍與彭綺血戰上饒十餘日,彭綺已知我軍之兵精甲猛之利,恐怕不會再主動與我軍野戰”。不若直接全軍攻打葛陽,先破了這兩萬大軍,彭綺雖然未被擒獲,但其手下大軍已損其十之六七,待我破此城之後,派大將深入林澤之中,慢慢剿滅之。此乃穩重之策也。若依周太守之計,而彭綺不出軍來戰,徒耗錢糧而士卒之士氣長久也衰矣”。“將軍大人之言雖善,但我也已讓手下前去與城內大族聯絡,到時彼若能為我賺開城門,我軍也不用耗費軍士之性命強攻,所以邊等我之聯絡,邊圍城而不攻,誘彭綺來援,實乃如今之上策也,敢請將軍察之”。胡綜見周魴說的是一舉兩得之計,於是定下十日之期,若十日之內彭綺不出軍來援,就強攻城池。定下攻城大計,胡綜與周魴各回本部佈置,黃尋本來就是借調入胡綜麾下,既然合軍,自然歸入周魴調遣。周魴回營之後召黃尋詢問攻打上饒之細節,黃尋備說其事,當黃尋說到留贊受傷昏迷,而留略欲代父為攻城之主將,被胡綜反駁後,自己請命為攻城主將後。周魴說道:“遠達,你可知你已得罪了留氏兄弟,彼父攻城受傷,留略欲報父之仇請命帶軍,此乃孝道耳。而將軍之所以不允,也是因為其父生死不知,若讓留略帶一腔怨恨之氣上陣,很有可能衝殺起勁,不顧自身,又有性命之憂,故將軍不準。而你卻不應該自己請命攻城,這時應該讓將軍自己點將攻城,若是將軍自己任命的你,那麼沒有任何事情,上官所命,留氏兄弟只能聽從。而你自己請命,那在留氏兄弟眼中,你就是一個乘機攬功的小人。你可知道你所犯之錯”。黃尋聽周魴為自己指點,也覺自己有點不該如此衝動,光看到機會,卻不知這個機會會有什麼後遺症。如今自己雖然透過這次攻城戰得了功勞,但無形中得罪了留氏兄弟,感覺好像不是怎麼賺啊。因為據黃尋自己對於三國的瞭解,留氏兄弟在東吳後期算是一方鎮守之大將,換個說法就是節度使一級的人物,自己得罪了他兩兄弟,對以後的仕途還是影響很大的。黃尋雖然心中擔憂未來之事,但是既然已經做了,那便不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去想。因為當時的情況,黃尋認為是一個出頭的好機會,不然自己不去爭取,肯定胡綜是不會考慮一個十八歲的人當攻城主將的。就是要讓胡綜看到自己的膽略以及能力,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胡綜心裡留下印象,畢竟胡綜是孫權的心腹,若是能讓胡綜記住你,就好比現代社會總經理的秘書知道有你這麼個人,你還怕不升遷嗎。且把這個話題放一邊,說回攻城之事,吳軍圍城已有七日,而彭綺還是縮在山林中不見動靜,看來確實是被打怕了,放棄掉葛陽的兩萬族人和自己的弟弟彭旦。胡綜見彭綺出兵是沒指望了,於是與周魴商量是不是可以直接攻城了,周魴見的確無法誘出彭綺,於是發動自己的間諜讓城內大族動手,在今夜開啟城門,攻進葛陽。城內裡通之人得到訊息,自然遵命,由於吳軍一直圍而不攻,城內的山越軍警惕性下降,內應很快就殺死了戍守城門的士卒,開啟了城門,鮮于丹與留氏兄弟早就掣刀在手,待城門一開立即朝城中山越軍大營殺去。黃尋作為軍司馬自然知道合軍之後爭不到先鋒位置,只能在後軍之列,待先鋒殺進去之後,再跟隨進城,可是山越軍沒想到吳軍竟然夜襲,而且城門瞬間被破,士氣大降,彭旦維持軍紀,當即被留略看到,於是留略舉刀直接殺向彭旦,彭旦自然也有親兵護衛,但留略麾下皆著鐵鎧,山越軍大多是皮甲,只有彭旦和其親兵著鐵甲。當即被留略殺透親兵隊,與彭旦單挑起來。兩者戰十幾合,彭旦不敵,被留略一刀砍斷左臂,左右親兵拼死護持,方才脫離戰陣,往北門而去,欲突圍。鮮于丹見彭旦往北門逃去,忙領兵追擊,留略大戰一場之後,氣力下降,見鮮于丹追去了,也停下來恢復一下。且說黃尋正在砍殺敵軍,聽到我軍喊道賊首往北門逃去了,黃尋此刻就正在北門殺敵。心道我的機會來了,遂命趙達等人結陣防守北門,務要攔下彭旦。彭旦等人直往北門而來,見前面有人攔路,遂對手下道:“如今戰可生,退必死,兒郎們給我殺”。山越軍面對生死之決擇,皆爆發出血勇,直接衝殺黃尋所部。趙達大砍刀連斬八人,但山越軍還是死不退後,趙達也覺殺的沒過來的多,陷入重圍,趙達只能苦苦支撐。終於鮮于丹趕到了,見前面有士卒結陣擋住了彭旦,正在血戰。當即領軍從彭旦背後殺來,這下前後夾擊,山越軍見衝不過去,身後又有吳軍襲殺。爆發出的血勇漸漸冷卻下來。鮮于丹在後,彎弓搭箭欲射殺彭旦,這時正好彭旦的一個親兵被趙達所殺,露出了一個空檔,當即射出箭矢,一箭射中彭旦的後脖頸,彭旦當即倒地斃命。鮮于丹見彭旦已死,遂喝道:“賊首彭旦已被我射殺,爾等快快丟下武器,投降不殺,若還執武器者,格殺勿論”。突圍的山越軍聽此言,皆紛紛看向彭旦所處,見彭旦沒影了,心中知道大帥真的已亡,又聽投降不殺,遂紛紛丟下武器投降。黃尋在山越決死衝陣的時候真的被驚駭了,人在生存之下爆發的能量,黃尋是看到了,雖然很不光彩,但黃尋的確是躲到了大陣的最後,現在見彭旦已死,山越投降,才出來。

吳軍攻克葛陽,射殺彭旦,於是在大帳議事,商議下一步的攻伐方案。胡綜認為既然二城已平,而彭綺逃入山林之中,固守老巢。現在應該先休整一段時間,畢竟打仗的時間也太久了,士卒應該鬆一鬆。胡綜作為平叛總帥既然發話了,其餘人當然遵從。於是黃尋跟隨周魴回到了鄱陽郡城休整。回到郡城之後,得知留贊已經甦醒,雖然因為臉頰中箭,導致臉上毀容,但總比丟了性命強。黃尋覺得應該是看望拜訪一下留贊,畢竟都是同袍。黃尋來到留贊大營,稱看望留贊,士卒通報之後,讓黃尋進去。黃尋進營之後見留贊臉上纏著布,只露出兩隻眼睛。知道留贊還處於恢復期,留平、留略在旁侍候。“黃尋參見留校尉,聞留校尉受傷已愈,特來探望,還請留校尉養護得宜,早日再上疆場馳騁”。留贊見黃尋話語之中都是為自己著想,雖然在甦醒之後,聽說了後面戰事如何勝利,以及留略對於黃尋的惡劣印象,但如今黃尋前來探望之心真誠入骨。留贊也覺得是不是留略對於黃尋有點偏見,想到自己年少時為了搏出功績,出人頭地也是抓住機會就上,遂釋然了。對黃尋說道:“聞黃司馬在此次攻城戰中,戰績不錯,年輕人就是要實打實的幹事,光嘴上說的漂亮那是不濟事的,這次戰役,黃司馬還是幹的可以,既然從軍那就要一刀一槍殺敵報國,希望黃司馬以後也能腳踏實地殺敵立功”。黃尋聽到留贊如此說,心中也是定下來,只要留贊對自己沒有成見,那他就不會讓留氏兄弟對付自己。黃尋與留贊交流了下戰略戰術,黃尋將後世的兵法拿出來與留贊探討,留贊果然就服氣了。黃尋回營之後,知道算是化解了留氏的怨憤,心中也是自安,遂睡下不提。這幾天部隊休整,黃尋還是讓趙達繼續訓練,畢竟補充了大量不懂這套訓練方法的士卒,可不能放鬆了,天天拉練跑和練站軍列。黃尋自然也是跟士卒一起訓練。新加入的士卒見黃尋作為主將也加入練習,自然不敢怠慢,紛紛拿出實力鍛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