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六十三章 九真(25)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戴良聽完傳令的報告後,揮退傳令說道:“如今冉家未平,這林邑人又來入侵鹹驩。鹹驩可是九真轄地,若是讓林邑人奪去,我這九真太守又要被朝廷斥責了。桓業、桓季你們快想想辦法”。桓季說道:“太守大人,剛才傳令說林邑人拜桓發為徵北大將軍,我想這桓發定是桓治之子桓發也。沒想到他居然跑到林邑國去了,還帶著林邑國來侵略九真,實在是叛國奸賊也”。戴良回道:“別說那些沒用的,現在林邑人就要攻破鹹驩城,你們快給我拿出辦法來啊”。這時桓業說道:“太守大人,如今我軍圍攻居風尚不能下,這援救鹹驩之事還得讓黃校尉去辦才行啊”。戴良聽到黃尋之名,猛然想起來自己這邊還有這個傢伙,讓黃尋去對付林邑人,自己就能慢慢收拾冉家了,這樣收拾完冉家,自己平定九真也有實打實的功績了。想到這裡戴良說道:“來人啊,立刻命黃尋速去援救鹹驩,對了再派人去刺史大人那裡報告情況,讓刺史大人給黃尋下令”。後面這一句是戴良想起自己被黃尋坑過一次,怕黃尋又設計自己,所以派人去呂岱那裡說明情況,直接用呂岱來壓黃尋。這樣黃尋就不得不去了。戴良派人召黃尋前來救援鹹驩不提。我們說說桓發的情況。

桓發跟隨阿黎歷經千難萬險跑到林邑後,亮出自己九真桓家嫡系家主的身份名頭,很快就被林邑國當做貴賓。當桓發提出想借兵為父報仇時,林邑國王區壾(mang)當即意識到這是擴充套件地盤的機會。林邑國自開國君王區連率領數千族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建國獨立以來,一直想吞併日南郡。但是漢朝雖亡,還有士燮制霸交州,讓林邑一直忌憚不已。士燮投降孫權以後,步騭、呂岱繼任交州刺史,士燮來到交趾擔任交趾太守,離林邑甚近。林邑更加不敢妄動。現在從桓發這裡得知士燮家族覆滅,吳國又忙於內亂無法顧及日南郡。讓區壾當即下定決心趁機併吞日南郡,於是命相國區合統領一萬三千大軍出征,拜桓發為徵北大將軍充作嚮導進伐日南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時的日南郡沒有任何統一的建制,士規雖短暫在日南郡駐留,但也只是暫避風頭。士規與當地僚人首領普羅難那聯盟,這樣才起兵控制了日南太守顧淵。當士規再次進入交趾之後,日南郡就由原士徽一派的太守士頌之子士祗和普羅難那形成兩大派系分掌日南郡。前文我們提過,孫權平定士徽之亂後,將屬於士徽黨羽的九真太守桓治和日南太守士頌調入建業為官。現在士頌在呂岱軍中效力,而士祗受士規勸誘,欲以士家繼承者自居,所以跟隨士規起兵挾制了日南太守顧淵。現在林邑國軍隊攻來,士祗無法對抗只能投降。日南僚人首領普羅難那也跟著投降。

這樣林邑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吞併了日南郡。當然其中桓發的名頭挺重要,畢竟士

祗就是看到桓發一落魄黜子都能在林邑獲得徵北大將軍之位,心想自己乃是士燮後裔,這待遇怎麼也不會比桓發差吧。果然士祗投降之後,林邑相國區合封其為徵東大將軍。區合作為林邑王之叔父,擔任林邑國相,對漢學也是略有研究。知道有桓發和士祗這兩個名門子弟加入,能讓林邑國快速吞併日南郡,所以不吝封賞。而士祗又獻出了關押許久的日南太守顧淵,區合得到顧淵之後大喜。因為區合可是知道顧家在吳國的地位,當即封顧淵為大司馬,欲讓顧淵為林邑效力,顧淵作為吳國頂級世族顧家子弟,怎會效命蠻夷,當場拒絕。但是區合根本不管,直接命人將顧淵送回林邑國都,並寫信告訴國王顧淵之身份,要國王一定說服顧淵效力。區合統一日南郡之後,又應桓發的請求繼續北進攻入九真,這才有了鹹驩之戰。

鹹驩守將李達也是桓家家奴出身,說起來與李東還是同族。桓發以為憑自己的身份能讓李達舉城來降,但是李達準確地看清楚形勢,知道桓發借林邑兵來攻,那就是叛國罪人,所以頑強抵抗。林邑兵不善攻城,所以就只能圍城待李達糧斷,然後破城。林邑兵攻打不下鹹驩城,李達趁夜晚林邑軍休息之時,派人縋城而出,前去找人報信求援。這樣就找到了正在圍攻居風的戴良。

戴良的求援信到達龍編之後,正在圍攻龍編的呂岱先是接到了黃尋上報的冉家叛亂,所以無法趕來會師之信。接著又接到了戴良發來的求援信,看完之後對手下心腹家將呂光說道:“士行,戴良來信說林邑國趁桓衝叛亂之際,吞併日南郡,現在正在圍攻鹹驩城。戴良正圍攻居風城,抽不開身,要我命黃尋南下救援鹹驩。你上次不是派人去九真探查形勢嗎。你說說看”。“主公,黃尋已經平定桓家。現在正在征伐冉家的都龐城”。“這兩個傢伙征伐九真已歷七十餘日尚不能下。我在這裡圍攻桓衝也不知何時才能攻破龍編。真是愁煞我也”。

這時呂光心中想到,自己在這龍編城下磨耗時間,徒勞無功。攻下龍編也是主公的功勞,自己現在已經四十三歲,眼看連主公庶出的次子呂隆都因為平定羅厲之亂被封為平越將軍,自己何時才能出頭。這林邑國入侵不正是自己期待已久的立功良機嗎。況林邑國乃是外邦夷國,要是自己能擊退林邑國,救下鹹驩城。這功勞足夠封為將軍了吧。想到這裡,呂光出言說道:“主公,如今我軍圍龍編七十餘日,而桓衝依然堅守不見衰竭之勢。我軍兩萬大軍攻圍龍編多數無益,不若遣一偏軍南下救援鹹驩城,擊退林邑國。待擊退林邑國之後,再橫掃九真不服之叛賊。率九真之軍一齊回至龍編,諸軍合圍進攻桓衝。到時桓衝聞九真失守,必倉惶而驚,軍心俱喪,龍編可破也”。

呂岱聽完呂光的建議後說道:“士行,你此

言有理。與其在龍編徒費時間,不如先掃清九真之敵。而後聚合九真軍合圍龍編。好,我命你率三千軍南下救援鹹驩。你到九真之後可令黃尋隨你進軍,歸你節度。黃尋是隆兒推舉的,定會從命。戴良是九真太守,你無號令他之權,就不必理他。況戴良居然敗給一桓家小兒之手,隨你一起,反增累贅。有黃尋助你,應能擊退林邑軍。黃尋之軍略,我是知道的。你凡事可放心讓他去辦,勿要阻饒他行事。他定能為你帶來奇效”。呂光聽主公言語中如此看重黃尋,當下心中將黃尋視為軍略大才,決心會面以後事事請教,以之為謀主。呂岱當即命人去給黃尋傳令,讓黃尋準備隨呂光去救援鹹驩。呂光則直接率領三千大軍南下,準備在無功與黃尋會師後直接救援鹹驩。

正在都龐與冉家打消耗戰的黃尋得到呂岱派來的使者傳令,要自己隨呂岱手下大將呂光一起去救援鹹驩。當即收攏士卒拔營撤兵回無功。冉家見黃尋撤兵,歡欣鼓舞。冉匯對家主冉述說道:“家主,果然不出我所料,黃尋賊子只會耍弄些陰損伎倆,要進行正兵臨戰,其根本不行。如今黃尋賊子退走,我冉家保衛都龐成功。當激勵我冉家族人大肆慶祝才行”。冉述回道:“黃尋雖退,但恐復來。當下慶祝還言之過早,況我弟冉彬防守居風受吳軍威凌,我豈有歡慶之心”。“冉彬大人文武兼備,曉暢軍略,其定會打退吳軍進犯,保居風不失,家主切勿擔憂”。冉家渡過危難,整個都龐一片歡騰景象。這時黃尋已經回到無功,準備迎接呂光到來。七日之後,呂光率領三千大軍到達無功,黃尋親自在城門迎接。呂光到後與黃尋行禮說道:“我受刺史大人之命,前去救援鹹驩。臨去之時,刺史大人囑咐我說黃校尉軍略通達,曉行謀攻之策。要我以黃校尉為謀主,救援鹹驩,驅趕蠻夷。故我前來無功欲與黃校尉一起南下滅賊。黃校尉還請不吝賜教,讓我能驅滅蠻夷,上不復刺史大人厚託,下亦能保鹹驩百姓免遭蠻夷侵辱。還請黃校尉助我”。

黃尋聽到呂光對自己如此客氣,回道:“呂大人切莫誇讚黃尋,尋不過略習孫、吳之學,當不得謀主之稱。願盡我平生所學,為呂大人出謀劃策,救援鹹驩。我已備置好宴席,為呂大人接風,請隨我來”。“好,呂某卻之不恭”。黃尋將呂光讓進城主府之後,請呂光上座,呂光這時毫不避讓,因為呂光現在可是代表的呂岱,這種公務場合自然當仁不讓。眾人就坐後,黃尋向呂光推薦自己手下諸將,吾彥、李開、趙達、冷全一一上前與呂光敬酒。呂光見完諸將後說道:“黃校尉帳下人才濟濟,果然如刺史大人所言是文武兼備之大才,不然何能有如此多將才為黃校尉效命。來,今日我與諸位將才首見,當一醉方休,飲勝”。“飲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