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三十九章 九真(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日呂隆又請黃尋去府上一敘,黃尋知道應該是呂岱準備再次出兵征伐士規的時候到了。遂去呂隆府邸看看這次出兵是怎麼個應對法。到達呂隆府邸之後,呂隆跟黃尋說道:“如今父親親自領軍再伐交趾,而留我坐鎮番禺,我向父親舉薦遠達你率領別部進討九真郡,以達到雙管齊下之效。父親已經同意。所以我調派給你三千軍並你本部三千人前去掃討九真郡,這次可是你獨立指揮作戰的機會,希望遠達你再建奇勳,這樣父親也必會向朝廷為你奏功,你升職之事指日可待”。黃尋回道:“多謝將軍大人提攜之恩,我必平定九真,不負將軍推舉之情”。“遠達你我共事已久,不必再說這些見外的話。父親三日之後就將出征,到時你跟隨父親先去交趾,而後帶領你部轉進九真即可”。黃尋與呂隆告別後,回到軍營召集諸人前來商議戰備之事。眾人齊聚之後,李開首先說道:“此次討伐九真,正是收納降卒的機會啊,主公你向步大人提親之後,作了立大功的承諾,這一仗當可以兌現與步大人之約定,有利於拉近主公與步大人之感情”。李開說完之後,徐大卻說道:“收納降卒當然要辦,不過這是次要之事,如今這是遠達第一次在交州獨立指揮作戰討伐一郡之地。以前雖然與士規數次交戰,但都是在呂隆將軍麾下奉令行事,而今遠達有此機會獨立掃討一郡,我等必須做好萬全之準備,必要讓遠達在這一仗中打出名聲,這樣不止是交州知道遠達的軍略才器,更要讓朝廷上下都知道遠達的良將之姿。所以事事應該以勝利為重,若為了招納降卒而大意,則勝負之機必將背離。需知戰場之上容不得你一心二用。以勝利為重,以納降為次,如此才是萬全之策也”。李開見徐大實際上是間接的批評自己招納降卒的話是主次不分,也不便再多言。黃尋見李開和徐大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遂望向一直沉默的吾彥說道:“士則你有何想法,我想聽聽”。吾彥說道:“主將,我倒有一想法,請主將靜聽。朝廷不是將原九真太守桓治派到番禺,為的就是處理桓氏家族之事,如今桓家家主桓衝坐鎮龍編,和士規一起防守交趾。那九真郡桓家之軍隊勢必分離兵力支援桓衝。那我們正可以帶桓治入九真,若能幫助桓治奪回家主之位,那九真大半可速定也。剩下的就是解決支援桓衝的部屬和趁機作亂的夷人部落,這樣我們的征戰損耗可大大降低。我之所言,請主將慎思”。黃尋見吾彥提出拿桓治做文章,也是覺得欣慰,因為黃尋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是想看看自己麾下有沒有人能跟自己想到一塊兒去。因為黃尋早就覺得隨著自己慢慢擴充自己的軍隊,自己人才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顯,在自己手下,徐大是能在一些細節處作出應對,但大局觀不足。李開雖有機敏但是卻無長思,只能讓他出使或者擔任些需要隨機應變的差事。徐四有急智,能於危急時想出應變之法。但都無法勝任一個大局觀的領導之位。而只有吾彥,統軍持重,料事能著眼於大局之上,是最好的指揮人選。黃尋日後若是做到將軍之位,那吾彥就是最好的分部統領和自己不在軍隊時的暫代人選。黃尋想到這裡,對吾彥說道:“士則之言,我看大可行之。我明日就去向呂將軍討要桓治,與我軍一道前去九真”。第二日,黃尋來到呂隆府邸向呂隆述說了桓治的作用。呂隆說道:“朝廷之所以將桓治派遣回交趾就是想用桓治達到分化九真桓家之效,如今遠達你既然也想到了此人之作用,我便下令讓桓治隨你一起出征”。呂隆居然可以不請示呂岱而直接下令調派一個朝廷原太守官位的人,這讓黃尋知道呂隆現在在呂岱心裡已經是甚有份量了。呂隆命手下將桓治請來,桓治來到之後,呂隆即對桓治說道:“桓治,如今你桓家造反,據亂三郡。陛下念你在朝不知此情,所以釋你回交州解決你家族叛亂之事。如今我父要親征交趾,你弟桓衝不知天威,竟然據龍編抗衡王師。我現在命你隨建忠校尉黃尋一起率軍前往九真,務必使你族人幡然醒悟,棄桓衝逆賊而投朝廷王師,你可能做到”?桓衝被呂隆的氣勢驚住,當即跪下回道:“罪臣家族受逆賊桓衝矇蔽,竟敢抗衡朝廷,我必會讓家族知曉朝廷天威之利害,讓族人皆棄逆賊而歸朝廷,請將軍放心”。“好,你有此心,足見你桓家並不是兇逆之輩,只是被桓衝所控制,只要你族人能滅掉桓衝逆賊,我相信你桓家必能得到陛下寬宥。這位就是建忠校尉黃尋,你這次去往九真,一切聽其命令行事,以洗刷你桓家附逆之名”。“是,我必會遵黃大人之命,配合黃大人平定九真”。“好,現在我將你二人之事都說清楚了,你們自去吧”。黃尋見呂隆下了逐客令,自然拜辭而出。

二人出了呂隆府邸,黃尋向桓治拱手施禮道:“桓大人,此次討伐九真之事,還要多仰仗你了,請受我一禮”。桓治被呂隆呵斥之後,當然心中不爽,不過見黃尋是個知禮的人,自己也是放下心來。怕就怕黃尋是個大老粗,見到呂隆對自己如此不客氣,也有樣學樣,對自己呼來喝去的,那桓治就真忍不了了。好歹當年自己也是九真太守,一郡父母,居然現在被一個校尉騎在頭上,那桓治肯定是不能忍的。還好見黃尋一副知禮的樣子,料自己應該是能得到應有的禮遇的。桓治想到這裡,忙對黃尋回禮道:“黃校尉客氣了,你我勠力同心為朝廷剷除叛賊,此乃應有之事,何必拘禮。我自會配合黃校尉,說動我族人棄暗投明,必要除掉桓衝這逆賊。此人雖是我弟,但利慾薰心,竟然造反攻殺朝廷命官,我怎能讓這逆賊覆我全族,必除之以報朝廷之恩,保家族之完全”。黃尋聽到桓治的這番言語,當然應和道:“桓大人有此決心,何愁九真不平。今日桓大人還請下去準備好一應事物,明日我等就跟隨刺史大人出征”。“既然如此,我便先告辭了”。“桓大人請”。桓治走後,黃尋回到軍營告知諸人已成功調派桓治一事,讓諸人都做好軍備之事。次日清晨,呂岱率領兩萬大軍再次出征討伐交趾,相比第一次討伐士徽之時,這兵力略有不足,但是如今據守龍編的也不過是士徽餘黨,所以這軍力是足夠的,黃尋也率領六千軍跟隨呂岱一起前往交趾。途中呂岱自然對黃尋進行過考較,呂岱想看看自己兒子反覆跟自己提及的這個才能之士到底有什麼本事讓呂隆如此推舉。呂岱問道:“黃校尉,平越將軍薦舉你別領一軍進討九真,不知你欲以何戰法剿滅九真逆賊”?黃尋聽到呂岱詢問自己,知道這是考較自己來了,當下集中精力說道:“我已請原九真太守桓治大人與我一起進入九真,想用桓治大人的威名讓桓家棄暗投明,如此一來則九真大半皆定矣,剩下的就是各個擊破不服朝廷之命的夷人部落和桓衝的黨徒了”。“好,此策可有效滅敵,而又保持我軍的兵士不因戰事而損耗過大。不過我還是為你再加一個保障”。黃尋聽到呂岱這樣說,知道呂岱要下命令了。遂說道:“請刺史大人下令,末將必遵令而行”。呂岱說道:“現九真太守戴良駐軍與合浦,一直想雪恥還郡,據我所聞,戴良在合浦徵納士卒,備武振軍,已有三千軍,現在你可與戴良合軍,如此討伐軍人數達到九千,諒九真偏荒之地,桓家的私軍又被桓衝分出大部據守龍編,如何與討伐軍抗衡,這樣九真必可平定。九真若能速下,則桓衝成無援之軍,我旦夕可滅也。黃校尉你現在便率軍前往合浦與戴良合軍,而我則率領大軍直入交趾,攻打龍編。你可明白了”。黃尋聽到呂岱的命令,心中大呼糟糕,本來呂隆所說是讓自己獨領一軍討伐九真的,但呂隆是呂隆,不能左右呂岱的想法。呂岱還是覺得以黃尋的身份不能獨領一軍,讓黃尋率軍前往合浦與戴良合軍,戴良是九真太守,恢復九真乃是他的本職,黃尋一去,指揮權就被戴良拿走,黃尋又變成給別人打工了。黃尋在呂隆手下打工許久,好不容易熬到能獨立指揮作戰,沒想到呂岱還是看不上自己,讓自己去尋戴良,這樣自己又只能聽戴良的命令行事了,畢竟官職壓制啊。但是

呂岱既然都這樣說了,自己在其手下當差,還得聽領導的話才行。黃尋當下接令,然後率領自己的六千軍轉道前往合浦,呂岱則帶軍直搗龍編。黃尋離開呂岱部隊較遠後,直接命令大軍停下宿營,徐大說道:“遠達今日天色尚早,還可行軍,為何現在就紮營休息”。黃尋道:“當然是有事情商量,徐大哥你去召集諸人來我大帳開會”。徐大自然聽命而去。眾人到達黃尋的軍帳之後,黃尋就把呂岱的最新任命告知諸人,諸人這才知道原來不是直接前往九真,而是要去合浦會合戴良。黃尋把合軍之後自己必要把指揮權交出去的擔憂告訴諸人,諸人這才知道黃尋為何天還未黑就命紮營了,這事的確讓人鬧心,本來說好了讓黃尋獨領一軍,這中間又空降了個首領,這叫人怎能不怒?黃尋讓諸人說說該如何處理,這指揮權究竟能不能保住。李開首先說道:“主公,刺史大人只是讓主公前去與戴良合軍,但是卻並未任命誰為主,誰為輔。主公有六千大軍,而戴良只有三千人,主公完全可以兵力優勢讓戴良聽話,諒戴良也不敢違逆主公”。李開所言就是說黃尋完全可以不用忌諱官職大小,而單以實力說話,讓戴良知難而退。但是徐大卻直接說道:“此舉不妥,需知我軍現在是受了刺史大人之命,前去與戴良合軍,那依朝廷之制度,戴良就應該總領全軍指揮討伐九真之戰,畢竟其是九真太守之身份,恢復所領乃是戴良之職,我等若以勢凌人,那戴良完全可以在呂刺史面前參遠達不敬上官,不守朝廷法度之罪,到時呂刺史必會剝奪遠達領軍之權,是大為不利。所以我以為不如就把指揮權交給戴良,我等就猶如在呂隆將軍麾下作戰之時一樣,該怎麼打就怎麼打就行了”。黃尋聽到徐大所說,心中是大為不爽,好不容易自己能獨立指揮作戰,怎麼可以把這機會拱手讓出呢?所以黃尋聽到徐大的話語之後,眉頭緊皺。徐四察言觀色看到了黃尋的神態後,知道自己大哥之言頂撞了黃尋,但是徐大自以為是元老,跟黃尋親如兄弟,所以也不會在意黃尋的神態。徐四覺得自己有必要出來緩和一下場中氣氛,遂說道:“主將,諸位大可不必為此事憂心,我等現在所談皆是在不瞭解戴良為人的情況下作最壞的打算。萬一戴良並沒有奪指揮權之心,只是有治民之才,毫不懂軍事,那我等是白白操心此事。到時候戴良自然會把軍事權利全部交給主將,那主將與戴良之間有何矛盾焉?我蒐集過戴良的情報,此人當上九真太守後,以安撫夷人為主,後來呂暴、濮陽逸襲殺甘醴,釀成黃亂為主報仇,起兵攻打龍編之禍,士規趁機作亂,與桓衝一起攻擊戴良。觀戴良之戰略,是退走九真,進入合浦,毫不抵抗。因此行動可以看出戴良並無軍事能力,到時我等可見機行事”。李開卻反駁道:“無軍事能力,難道就可以說明沒有掌權之心嗎?我在村中之時,鄰人有二子,都為爭奪家產而互相算計。更何況是一軍之指揮權,需知我等在呂隆將軍麾下時,呂隆將軍視主公為謀主,事事聽主公之策,如此才滅掉了羅厲。但是如果我們不爭這指揮權,萬一戴良不懂軍事,胡亂指揮,讓我軍去以寡擊眾,那我軍從是不從”?李開表示要爭這指揮權,徐大表示遵守朝廷法度將指揮權直接讓給戴良,徐四表示戴良可能並無軍事能力,可以和平相處,黃尋直接繼續指揮軍隊,相機行事。此三人之意見,黃尋心中直接否決掉了徐大的意見,太憋屈。但是李開和徐四的意見,黃尋還在考慮之中。黃尋遍觀帳中諸人,發現吾彥和郭正以及趙達還未發表意見,郭正為典軍,主要職責是負責軍營軍紀之事,同時打理後勤,所以正面搏殺機會很小,可謂是默默地為黃尋付出。黃尋這時想聽聽這位自鄱陽從軍就跟隨自己的元老的意見,於是直接點名讓郭正答話。郭正在軍議之時,甚少出言。因為軍議大部分是討論的戰術戰法戰略,郭正的主要職責是管理軍紀和後勤,所以其出場機率甚微。但是這次討論的卻是爭權問題,黃尋讓郭正出言,也是想看看這位勤懇的部下有沒有讓自己耳目一新的說法。郭正見黃尋點名自己回話,也不怯場,向黃尋拱手施禮之後說道:“我以前從周魴大人討伐山越之時,遇到周魴大人為主將,但是手下統領皆為平級之事。當時周魴大人命各統領各自為戰,只要最後繳獲的山越俘虜和物資歸周大人檢閱,哪一個統領斬獲最多,那一個統領就可得到首功。我以為我部雖與戴良合軍,但其實沒有上下統屬關係,我軍乃是呂隆大人的部下,屬番禺管。而戴良是九真太守,他只能命令九真郡內的軍隊聽令。我軍卻是番禺直屬軍隊,他如何能命令我們?我們完全可以將呂隆將軍抬出來,看戴良如何說。所以我以為我軍與戴良合軍之後一起行軍到九真境內,這是刺史大人之命,我等必須遵守。但是進入九真之後,主將就可告訴戴良分兵進擊,就如周魴大人為主將,而各統領各自為戰一樣。這樣主將就完全可以指揮軍隊而又不必顧忌戴良的想法。我們與戴良分兵進擊,而刺史大人為主帥,這樣我等與戴良是平級關係,他又如何能掣肘我軍呢?這樣一來,主將可以自由制定作戰計劃,即使戴良向呂刺史告我們一狀,主將也可以分兵是打擊敵人的最好戰略為名解釋過去,只要最終平定九真,刺史大人也不會對這事上心來清算主將。刺史大人沒這麼多閒時間”。郭正說完之後,黃尋都愣住了,郭正還真給黃尋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誰也別妨礙誰。不過黃尋覺得現在這時節,郭正提出來的方案反倒是最好的,其一避免了與戴良爭權的無謂損耗,其二能充分發揮黃尋指揮的全部實力,其三日後即使戴良向呂岱告狀,自己也可以分兵是戰略為名解釋,郭正說得對,只要九真最終平定,呂岱還會在意這些小事嗎?黃尋當即對郭正說道:“郭典軍所言有理有據,正合我心。我意已決,待與戴良合軍之後,即向戴良提出分兵進擊九真之計劃,無論戴良同不同意,進入九真之後,我軍即與戴良分開,各自為戰”。李開說道:“我倒有一計,定能讓戴良認可分兵之策。這樣也避免了主公與戴良有釁,不用得罪戴良”。“哦,你且道來”。“戴良最關心的其實是九真的郡守府胥浦,因為胥浦是在自己任上丟的,所以戴良必有收復胥浦以雪恥之心。到時我軍與戴良合兵後,主公可告知戴良,我軍詐言要北上援助呂刺史圍攻龍編,到時桓家必會出兵阻饒我軍,這樣必會抽調胥浦守軍前來與我軍野戰。但是這是調虎離山之計我軍與敵軍野戰之時,戴良就可乘機率兵襲擊胥浦。這樣我軍可得戰功,而戴良能復胥浦。此兩全其美之計,戴良必會答應,如此則分兵之策成矣”。黃尋聽到李開的計策後,覺得此計雖然簡單,不過是最初級的調虎離山之計,但是自己的敵人也不是什麼有名之輩,只是九真郡的一個豪族罷了,用這計策應該能成。當下決定採用李開的計策。黃尋決定好後,當下命大軍在此地休整,明日清晨再行出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九日之後黃尋率兵到達合浦,合浦太守郭象以及戴良早就在等待黃尋了,因呂岱要求戴良進擊九真,收復失地的文書早就傳過來了,只是黃尋的軍隊未到,所以戴良還得等待黃尋之軍,兩軍會合再出發,這是呂岱的軍令。黃尋到達之後,郭象設宴招待黃尋,其間戴良就跟黃尋說道:“兵貴神速,今日休整一晚後,明日就發兵出征”。黃尋見戴良果真將自己當做手下,直接就是命令式的口吻。黃尋心中想到,幸好我來之前,已經有預案在胸了,不然還真被你呼來喝去當做下人一般。黃尋即回道:“大人請聽我言,我在來之前,已經想到一條妙計,可讓大人翻手之間就收復胥浦”。戴良聽到黃尋有計獻出,當即讓黃尋道來。黃尋說道:“九真之人不通兵法,我欲詐稱前去龍編助刺史大人一臂之力,卻故意從胥浦向北行去,桓家之人得到我前去龍編相助的訊息,必會派兵攔我,到時我就與敵軍野戰,而大人則率本部兵進襲胥浦。料胥浦為阻攔我北上龍編,

必抽調胥浦守兵,這樣大人不是翻手之間就收復胥浦了嗎”?戴良聽到黃尋之計後,覺得對自己很有好處,這樣黃尋吸引住桓家主力,自己輕襲胥浦,的確應該能成,可是想到黃尋有六千軍,自己只有三千軍,於是起了心思,欲從黃尋這裡分些兵過來,戴良想到這裡,心中一轉說道:“黃校尉之計甚佳,我決定照此行事,只是還有一事,我軍人少,聞黃校尉從番禺帶兵六千平定九真叛亂,我欲從黃校尉之軍中分得一部,你看這樣如何,黃校尉分兩千軍與我,然後我帶領五千軍直襲胥浦,然後黃校尉可誘敵出來,但不與其接戰,只牽制住敵軍,待到我軍攻下胥浦,再前後夾擊叛軍,如此一來,敵軍必破,而我軍損失可降到最低,此是當下最合適之策,黃校尉意下如何”?黃尋聽到戴良要分自己的兵,當下提起全部精神,想應付之策,自己來時就已經有這個擔心了,現在果然戴良要分自己兵力。黃尋馬上運轉起腦筋,思考化解之法。有了,在番禺時,呂隆曾跟自己說起過部曲私兵制,自己若是將這些兵說成是呂隆的軍隊,是看在我們姻親的關係上借給我的,這樣一來就能堵住戴良的嘴,保住兵力了。想到這裡黃尋開口說道:“戴大人,實不相瞞,這些兵裡有三千人是我直屬部隊,還有三千人是平越將軍呂大人借給我的,讓我能有更好的保障平定九真。呂將軍為我說媒,將妻妹許給我,所以我與呂將軍是連襟,我也是靠著呂將軍的關係才能領到平定九真這個大差事,所以還請戴大人諒解”。戴良聽到黃尋這樣說,知道是呂隆的私軍,也確實不好再下手,若是朝廷的編制軍,那以戴良九真太守的身份,立馬就可奪了黃尋的指揮權,但黃尋說這是呂隆的私軍是借給自己立功的,戴良就不好再動手了。但戴良怎麼甘願呢,想了一下決定以官職壓人,你黃尋說這三千人是呂隆的私軍,那還有三千人是你黃尋的部隊吧,我現在以太守的身份讓你把其中兩千人借給我,這是用的權勢和人情逼你,你總不會不借我吧。戴良想好之後說道:“既然黃校尉的軍隊成分是這麼回事,那我厚顏向黃校尉說件事,你也知道了我軍只有三千人,這軍微力弱,我恐不能一舉攻下胥浦,若是黃校尉能支援給我兩千本部軍,那絕對能一下攻下胥浦,你我合力平定九真這是為陛下效力,為百姓謀福之事,還請黃校尉切勿推脫”。黃尋聽到戴良這話,心知糟糕,這是用官職以及權勢壓迫我啊,我現在是沒辦法了,若是拒絕,那戴良必會以上下統屬官職的權利來壓我,但是同意我也不甘願啊。有了,我先答應他,然後說去跟部下說明此事,分配出兩千軍來,戴良見我答應,必不生疑,然後乘晚上之時直接拔營離開,對了還要告訴郭象,自己施奇計,南下襲擊桓家腹心之地,讓郭象知道這是密謀,不可對戴良說。郭象是呂岱提拔起來的,戴良卻是朝廷任命的京官,告訴郭象我與呂隆的關係,郭象必定助我,讓其去與戴良說,戴良必定忍了,因為在郭象面前,戴良不可能說出自己答應給了他兩千軍,卻失信跑了的事情,那是把自己的面子丟在地上踩。就好比說現代社會朋友一起去聚餐,有一個人盡興了說錢我全部出了,結果結賬的時候發現沒那麼多錢,這時朋友來問,他絕對不可能給朋友說我錢不夠,一定是叫媳婦或者家人把錢打過來硬頂。戴良和郭象都是太守身份,戴良絕對不可能在郭象面前說自己被一個官職比我小的人耍了,那是丟臉丟大了。只會後面報復黃尋,但黃尋平定九真後就離開了,你一個九真太守,人家不在你管轄範圍內,你還有什麼招呢。管不到人家了啊。黃尋想好之後對戴良說道:“戴大人言之有理,我馬上回營安排,明日就將這事辦成”。“好”。戴良聽到黃尋答應了,不禁喜笑顏開,心中想到我才是你的上司,這平定九真之事,還得我來主事才行。黃尋與戴良虛與委蛇喝了不少酒,然後戴良說到不勝酒力,下去歇息了,黃尋見戴良喝醉了,自己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忙召來徐四說道:“戴良欲分我兵力,我現在把他喝倒了,為了避開他,你馬上通告全軍,今晚丑時全軍拔營出發,讓士卒們提前休息好”。徐四得令下去通報。黃尋又來到郭象面前要求與郭象密談,郭象見黃尋似有大事要跟自己說,於是將黃尋帶到自己的內堂。黃尋直接開門見山說道:“這次平定九真之亂,之所以由我率軍皆是平越將軍呂隆大人給我機會,不知郭大人可知道我與呂將軍之關係”。郭象回道:“呂將軍為黃校尉行冠禮還有做媒之事,我亦有所聞”。“好,郭大人既然知曉我與呂將軍之關係,我也就不多隱晦了。郭大人乃是刺史大人徵選的主官,而我得呂將軍之親近,說起來我等皆受呂氏之恩,當思報答。現在我所帶之兵皆是呂將軍所託,我不敢掉以輕心辜負了呂將軍對我的看重。這次平定九真之亂是呂將軍為我爭取來的機會,剛才戴良欲分我之兵,我的軍兵皆是呂將軍給予的,我豈能交給外人,但是戴良以上官身份壓我,我顧於上下有別,不得不答應分兵與他。但是這是權宜之計,我欲今晚丑時就起兵拔營而走,進襲桓家心腹之地,如此則避開了戴良之索脅,而我帶軍走後,還請郭大人助我”。郭象聽完了黃尋的這一番話後,尤其是我等皆受呂氏之恩,讓郭象意識到自己和黃尋是同一陣營的人,當下說道:“黃校尉之意,我都知曉了,我該如何助你”?黃尋聽到郭象這樣回話,心知有門,當下說道:“我走之後,明日戴良定會知覺,必會來詢問大人你是否知曉。到時大人就說黃尋已經前去施行秘計,並反問戴良,黃校尉不是與戴大人定好計劃了嗎?這樣一來,戴良不會懷疑大人與我有通謀之事,只會吃了這個虧。到時我雖得罪了戴良,但九真平定成功之後,我就回去向呂將軍交差,戴良與我不同地域,如何能奈何得了我。到時我必感念大人援手之德,向呂將軍推薦大人,絕無相負”。郭象聽完黃尋的計劃後,覺得黃尋思維縝密,這套話的確能讓戴良不能發聲,想到自己只是說幾句話的事,卻能得到呂隆親舊之人的好感,何樂而不為呢?當即答應了黃尋所請。黃尋得到了郭象的承諾後,當即回營準備丑時拔營之事。回到營寨後,徐四告訴黃尋已經將今夜出發之事通報了全軍,丑時定準時拔營,黃尋道了聲知道了,馬上去睡覺,以待夜晚到來。丑時黃尋及眾軍士皆負甲銜枚,輕裝行路,儘量不發出聲音,兼有郭象的策應,黃尋軍順利拔營而走。到了天明,戴良見黃尋還未來向自己交付兵卒,於是自己親自準備去看看,結果發現黃尋的營寨早就人去營空,當即慌了,忙將這訊息告訴郭象。郭象得了黃尋的知會,對戴良說道:“昨日宴飲完畢後,黃校尉特來向我請辭,說已經與戴大人定下秘計。黃校尉先帶兵出征,連夜奔襲,意圖誘敵人出胥浦,而後戴大人率軍突襲胥浦,以成大功。所以黃尋已經率軍出發了,戴大人莫非昨夜喝醉了連這軍機大事都忘了”?戴良聽到郭象的話後,連忙笑道:“是有這麼回事,我昨夜確實貪杯了,差點忘了這事”。戴良當然知道自己被黃尋耍了,但在同級的郭象面前,戴良可不能說黃尋與自己約定給自己兵卒,卻半夜跑了,把自己晾在這裡的事,太丟人了。而且這事要是自己捅出去,自己的風評肯定大受打擊,同級官員會說這個廢物連下屬都管不住,讓下面的人給耍了,戴良還得捂住這事不能讓別人知道,不然會成為大家的笑柄,自己這官可就到頭了。而且戴良就算把這事上報,黃尋也只是會被褫奪官職,貶為平民。因為黃尋不是戴良的直接下屬,最多一個不聽上級命令的罪名,反倒是戴良把這事報上去後,會被人恥笑,竟然被個下級給耍了,自己頂上個無能的帽子,那才是戴良不能接受的事。戴良與郭象敷衍一番後,急忙告辭離開。郭象見戴良的樣子,感到十分可笑,又想到黃尋這膽子的確大,竟敢把比自己高三級的戴良耍了,不按級別高低循規辦事,看來以後必有可為,自己以後也得與黃尋好好結交一番才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