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二十九章 亂起(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黃尋向呂隆獻了偷樑換柱,嫁女拉攏錢博之計後,呂隆覺得此事可行,遂與黃尋商量具體細節。

呂隆說道:“我手下隨從之女符合小女年紀的有三人,分別是我家庖廚之女,我小妾吳氏叔父之女,以及我手下親衛將領呂暴之女。此三人之女與我女兒年齡差不了多少,我就從他們三人中選一個即可”。

黃尋聽到呂暴之名,想到徐四對自己報告的訊息,這呂暴正是挑起此次戰事的禍首之一。此人既然把甘醴全族屠戮,卻如何有漏網之魚逃出,害得甘醴部下黃亂起兵為主復仇,導致士規看到機會,果斷起兵作亂。不然以士規在日南偏荒之地又如何能攪動交州。

想到這裡黃尋出言說道:“將軍,我以為萬不可選擇呂暴之女”。

呂隆正在思考該將誰選為自己調包的女兒,這時聽到黃尋的話,甚為惱怒。黃尋之才呂隆早已見識過,可這選誰送親之事乃是呂隆的家事,黃尋連這也要插足,呂隆覺得黃尋實在是管的太寬了。

呂隆於是對黃尋說道:“遠達,此事乃是我家事,我自有考慮,你從高涼回來也辛苦了,還是先下去休息吧”。

黃尋聽到呂隆的語氣生硬,知道自己確實插足別人的家事,犯了忌諱。可是這個女兒送過去,要是讓錢諷知道不是呂隆親生而是調包,那不僅不能獲得錢家的出兵,反而會讓錢諷惱羞成怒,說不定腦子一衝動就投靠士規了。但是如今自己這個考慮,明顯在現在的情形下是勸不了呂隆的。黃尋只得先告辭,回去再想辦法。

黃尋回到軍營,留守的吾彥等人來向黃尋詢問高涼之行的成果,並向黃尋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到蜀國去召集以前的老兄弟為黃尋效力的徐大等人已經回來了,但見黃尋不在番禺,於是徐大帶領徐二、徐三又跑到蒼梧去探查士規的動向了。

黃尋得知徐大回來了,也是大為高興,忙令徐四去將徐大召回來。隨後黃尋跟吾彥商議到呂隆與錢博聯姻之事,並告知偷樑換柱之計,以拉攏錢家出兵,而呂隆又可保全其女的事。

吾彥得知黃尋所獻之計後,當然覺得此計對於當前形勢大為有利,若得錢家之助,以錢家在高涼的積蓄,可以得三千援兵。對於呂隆、黃尋軍來說是緩解了不少壓力。

但黃尋提出擔憂道:“此事本就是隱秘之事,那代嫁之女必須完全忠於呂隆,而且要有急智,能穩住錢諷,不使其察覺偷樑換柱之事。但是呂隆卻認為這是家事,不欲再讓我操持,若是選了一個拙智之女,被錢諷瞧出破綻,則不但聯姻之事無效,而且還會讓錢諷一怒之下投靠士規,所以我大為擔心啊”。

吾彥聽到黃尋的擔憂,也是覺得此事甚為棘手,呂隆已經擺明了不讓別人插手此事,但是此事關係到未來的戰局,不能輕忽。黃尋也是在想怎麼樣才能打動呂隆,讓他知道此事的嚴重性,不能憑著他的想法來辦。

吾彥知道,這種人際關係之事對於黃尋來講還是很無力的,而吾彥又長於軍陣之事,對於如何讓呂隆改變心意也是一籌莫展。但是吾彥知道這事有人能夠解決,那就是徐大。徐大幹的就是刺奸、間諜之事,對於處理人情關係最為熟悉。

想到這裡,吾彥說道:“主將不需擔心,徐大既然已經回軍,那這事徐大必能為主將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主將奔波辛苦還是先休息一番,待徐大回來再做計較”。

黃尋聽到吾彥的話,回想到自己初起兵之時,那時自己什麼都不懂,的確是徐大為自己出謀劃策。現在徐大離開一段時日,自己還真發現沒有徐大的確不行。同時黃尋也意識到自己缺少一個跟自己商量出主意的人。隨著自己升為校尉,軍事編制規模擴大,的確需要一個文職人員幫自己參贊軍機,制定計劃,不然光靠自己的腦力是不行的。

以前這個位置有徐大,所以黃尋還沒感覺到有什麼問題。但自從徐大走後,自己從建安來到交州參與平叛,的確全程是靠自己的腦力完成了平叛之事。黃尋意識到自己要招募一個參謀來為自己分擔之後,就決定等交州戰事結束之後,就到長沙去拜訪太守謝景,謝景乃是舅舅孫泰的幕僚,雖然如今舅舅不在這個世界了,但是黃尋還是決定腆著臉去謝景那裡要人,看看能淘到什麼人才為自己所用。黃尋定下了下步的計劃之後,於是休整一番,等待徐大等人歸來。

過了六日,徐大等人回來了。黃尋連忙去迎接,說起來徐大從建安離開算起已經有九個月了。所以黃尋也迫不及待想聽聽徐大為自己帶來了什麼訊息。

徐大與黃尋來至黃尋主營後,徐大當即開口說道:“此次我前去蜀國召集以前的老兄弟,其中有一夥人在蜀中汶山郡佔山為山大王,我向他們告知了遠達重新建軍之事,希望他們能跟我一起來扶助遠達,可是這夥人卻不想再從軍顛沛。其中有一些人在當年朱然接管軍隊時,是逃出去的,有朱然的通緝令在身,所以不敢再回吳國。我見他們堅持不願,也知道不能強迫。但是這夥人卻說,雖然他們不想回吳,但是他們的後輩子侄未被朱然通緝,所以有兩個不甘做賊的年輕後生願意加入我們做番事業。其中一人還告訴我一個訊息,所以我本來是想回來卻臨時改變了想法,又去辦了一件事情”。

黃尋聽到徐大說起這次招募無效果後,是有些失望的,畢竟自己手下有本事的人如趙達、吾彥等都是舅父孫泰的舊人,黃尋當然還想再得人才,但是徐大卻說又有事耽擱了,黃尋就來了興趣,是什麼事讓徐大改變了行程。

黃尋當即問道:“徐大哥,你我患難之交,就別賣關子了,快點告訴我吧”。

徐大見黃尋耐不住了,也壓下挑弄黃尋的心思。徐大的確是想逗下黃尋的,畢竟黃尋如今已經二十一歲,自徐大跟黃尋打拼建軍以來已過去了五年。徐大猶記得當初在竹林中那個慷慨激詞的十七歲少年,所以一下玩心促起,就賣起了關子,而黃尋的反應也讓徐大滿意,黃尋並沒有因為地位的上升而產生怠慢之心,對自己仍然如初見之時。

想到這裡徐大甚是開心,一來自己見證了一個十七歲少年投軍,一步一步憑戰功升到校尉之職。二來高興黃尋雖處高位,但沒有失了最初的理想和抱負,還是那個當初慷慨激詞的十七歲少年。

想到這裡,徐大收起玩心,鄭重說道:“原來那個後生告訴我汶山郡有一大才,早年本是蜀國高官,後因得罪權貴,被流放到此處以務農為生。我得到此訊息後,覺得遠達之大業正是用人之時,有如此大才隱匿在此,我豈能錯過。所以我馬上命後生帶路,前去查探此人。

我查探出此人原來名叫廖立,的確有才,曾得劉備誇獎。但因為人狂放不羈,得罪權貴,因而被貶流放。我查探清楚後,又去摸排看守之兵,發現看守之兵甚少,基本上是縣城的衙役。所以我覺得此人有很大可能可以救出蜀國,來為我們的大業效力。只是此人畢竟是大才又性情狂直,若是我強行施救,他肯定不會領情,所以我決定接近他的兒子,試圖從他兒子這裡開啟突破口。

而他的兒子廖廣被我以收購藥材的商人身份接觸之後,發現其子早就對自身的處境表示不滿了。在廖廣看來,父親學富五車,蜀國不用,那就去他處謀事,卻如何被當做刑徒,在山林中困守到死。我探得廖廣之意後,便出言說到,假使有機會讓汝父子不居蜀國,出往魏、吳,則爾等何如?

廖廣便說到,那是他朝思暮想的事情,出了蜀國以他父子之才又如何能不被重用,所以我便跟廖廣留了訊息。說到我在吳國有些人脈,如果廖廣想逃出蜀國,我倒可派人助之。廖廣得此言大喜,約定若能逃出蜀國,必還此脫身大恩。於是我便與其約定,我回吳為他張羅此事,下次就會帶人,讓其一家逃出蜀國。因為此事所以我耽擱了行程,不過有此大才,我覺得不虛此行”。

黃尋聽完了徐大的講述後,對徐大發現廖立一事也是大為高興。的確在黃尋的記憶中廖立是個人才,以後肯定要將廖立收為麾下,但是現在還是先把呂隆嫁女之事先搞定再說。

當下黃尋告訴徐大這些時日以來發生的種種事情,如平定士徽之亂還有自己在高涼與錢博的對談等。談到自己為了拉攏錢博而提出呂隆與錢博聯姻之事,後又看到呂隆不願行此事,故又獻上偷樑換柱之計,讓呂隆找到侍女替嫁,現在自己正是為此事發愁。

徐大聽完黃尋的講述後,對黃尋說道:“遠達,此事你已陷入泥淖之中矣,你作為提議之人撮合錢博與呂隆聯姻是為了對付士規。但是呂隆士族出身本就看不起錢博,所以呂隆接受了你偷樑換柱之計。但是若此計被錢氏看破,不僅此事落空。呂隆還會背上一個無信無義,為了利益而踐踏名聲的口實。到時候你作為提議者勢必被呂隆所恨,此是化親為仇之舉。而錢諷得知是你出的主意也必不肯罷休,定會投靠士規與你作對,你這事處理不好是得罪兩方,兩頭都沒有緩和之計啊”。

黃尋本就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妥,所以當呂隆說這是家事讓黃尋不要插手時,黃尋覺得心中不安。這時聽到徐大的分析,方才覺知自己這是在玩火啊。此事若平安成功,沒有露餡,那自然是萬事大吉。但是若被捅破,黃尋是引火燒身,好不容易與呂隆發展的交情,以及在交州作戰的功勞都會因此事而一掃而空。黃尋自己的名聲也會受汙,被人笑為施計不成,反為所噬。對於黃尋的發展是個大大的打擊。黃尋自己也明白此事的重要性,所以才對呂隆挑選代嫁之女如此上心。但是今天被徐大說得清清楚楚後,黃尋就更擔心了。

黃尋理清楚思緒之後,急忙問道:“徐大哥之言令我茅塞頓開,但是我已做下此事,呂隆也決定選女代嫁,如之奈何”?

徐大說道:“此事不難,呂隆不是說有三個選擇嗎。我們只要跟其中一個打上交道,並跟這家主人和女兒說清其中的好處和利益,但不要讓人覺得是我們刻意的,而要人家主動前來請求我們幫忙。這樣這家主人與女兒知道前因後果還會為保守自己的利益而配合呂隆行事。如此,此事可安矣”。

“聽徐大哥之言,看來已有明確人選了吧”。

徐大回道:“我覺得那呂隆小妾吳氏之叔父最為合適。其一既然甘為小妾就說明吳氏家世不彰,其叔父想必也不是個有能耐的人。而錢博制霸高涼一地,若是將女兒嫁給錢諷,想必其叔父也是願意的。其二雖然嫁給錢諷,但是卻是以呂隆女兒的身份嫁過去。其叔父憑藉此事自然就與呂隆攀上了關係,我女兒替你女兒出嫁,那你怎麼也不能虧待我吧。只要此人喜愛錢財,就必不會錯失此等良機。我們只要向他透露此事,他定會想法子去影響呂隆,讓他女兒代嫁”。

黃尋聽到徐大三言兩語就把這一大難題解決了,也是心中慰懷。隨即馬上行動起來準備與吳氏的叔父溝通。

這事黃尋當然不能出面,一切還是徐大來操持。徐大探聽好了吳氏叔父的身份,才知道這吳氏叔父跟當初高要城的吳述還是遠親。只是因為家系隔的太遠,所以沒在高要而是在番禺謀生。

此人名叫吳才,聽這名字就知道沒什麼本事。其侄女被呂隆納為小妾後,當然也想藉著這層關係謀利,但是呂隆並不想跟他有什麼來往,呂隆不理他,他也沒法借用呂隆的勢。說起來呂隆納妾還是因為正妻步氏沒有為呂隆生下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就是準備聯姻之女,二女兒才七歲。

後呂隆與功曹從事呂興喝酒之時,呂興將自己舅父之女吳氏介紹給呂隆,這才讓呂隆納吳氏為妾。不過吳氏也爭氣,一嫁進來就給呂隆生了兒子。呂隆怕步氏不待見吳氏和兒子,故將吳氏和兒子安排在一處莊園別居。吳氏之父早喪,所以婚姻之事被表哥呂興安排,吳才本也想乘機與呂隆親近,但呂興是個勢力之人,素來瞧不上吳才。

吳才是商人,靠著收購珍珠、玳瑁然後販賣為生。雖然是呂興的舅父,但呂興都瞧不上,連帶著呂隆自然更瞧不上了。如果是吳氏的生父,呂隆可能還照顧一下,但吳才只是吳氏的叔父,呂隆覺得沒必要來往。但吳氏和兒子由於沒跟呂隆生活在一起,吳才倒也乘機經常去看望侄女,並帶來一些珍珠討好侄女,所以吳氏對叔父還是很親近的。

徐大打聽到這些訊息後,直接動身前去尋找吳才。吳才由於常年在海中打撈珍珠,所以皮膚呈棕色。徐大找到沒費什麼事。徐大以收購珍珠為名跟吳才接近,然後兩人到一個僻靜之所後,徐大直接說道:“不瞞吳東家,我並不是來買珍珠的”。

吳才一聽,頓時警覺起來,想抽身而逃。徐大不緊不慢的說道:“我這有一樁天大的買賣,只要做成,吳東家也不用每日這麼辛苦收購珍珠,卻還要被人所譏笑為賤業”。

“你到底是何人,有什麼圖謀”。

“吳東家還請聽我說,我有一個兄弟在刺史府當差,無意中得到了一個大訊息與吳東家有關,我以前就是幹無本買賣的人,手下有些人手,所以得到我兄弟的訊息後,便來跟吳東家商議,若是此事能成,那吳東家不僅可以大大獲利,我也能從中得到好處。你且聽聽這訊息”。

然後徐大把呂隆欲與錢博聯姻之事全部道出,但又說到呂隆覺得將女兒嫁給蠻夷甚為不值,所以來個偷樑換柱之計,想找跟呂隆女兒年齡相若之人代嫁給錢諷,而吳東家之女正好合適,是人選之一。

“怎樣,我這訊息夠不夠讓吳東家做筆天大的買賣”。

“哈哈,我吳才從商幾十年,你一說我就知道你是在賺我,即使呂隆欲找人替女代嫁,而我確實是人選之一。但呂隆素來瞧不上我,我怎麼可能得到這個機會,讓我的女兒替其代嫁。再說了我本來就是人選之一,只要我坐等,也許不費任何代價就能得到這個機會,我又何必勞心費力去做什麼籌謀”。

“既然吳東家這樣說了,我就跟你交個底。我認識建忠校尉黃尋的親衛統領,從他那裡我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訊息。呂隆欲將妻妹嫁給黃尋,所以二人之關係非常要好,而黃尋也參與了這次代嫁的籌謀。所以我知道呂隆心中已經有意選擇在交州戰死的呂暴之女為代嫁,我正是得到這個更精確的訊息,才來跟吳東家商議此事。要知道這事對吳東家是大為有利,想那錢諷乃是高涼一地的掌控者,令女以呂隆女兒的身份嫁過去,肯定是最好的侍候對待。而吳東家因為女兒替呂隆代嫁一事,也跟呂隆搭上了關係。呂隆因為此事必定不會虧待吳東家,吳東家跟呂隆親近後,難道還會終日打撈貝殼,操持這賤業嗎”?

“你說的都有道理,可是我想不通這事與你有什麼好處,我並未看出來。如果你不把你的好處說出來,我還是不能相信你”。

徐大見吳才有些開始上心了,遂直接說道:“我的好處在於軍營”。

“此話怎講”。

“吳東家,既然話已經說到這一步了,那我就直接跟你挑明。我認識黃尋的親兵統領,我與他兩個做的是倒賣兵器的事,他將軍營中的一些殘損兵器給我,我將這些兵器修補一番後再賣給夷人。夷人只知這些兵器乘手,卻不知是殘損之兵,我從中可獲巨利。但是這條財路卻沒有在高涼通行,若是能藉著呂隆代嫁一事打通高涼的路子,那跟高涼夷人販賣兵器,我所獲利又將倍增。只要吳東家之女嫁給錢諷,還請吳東家讓令女為我在高涼

販賣兵器作保”。

吳才聽到徐大的真正圖謀後,也不禁是大為驚懼。雖然徐大剛才說是做的無本買賣,但吳才以為是搶劫的山匪。未想到徐大竟然是做的這等買賣,這可是要被殺頭的啊。但是徐大這麼說卻讓吳才確定了徐大的身份,而且自以為掌握了徐大的命脈。同時吳才覺得徐大既然以真心相托,那這代嫁之事,想必不是鏡花水月。

吳才說道:“聊了許久,還未請教壯士姓名”。

徐大回道:“我姓徐,在外面人都稱我徐老大,你便喚我徐大就行”。

吳才說道:“那我便直說了,徐大剛才你說的話我也認為是絕好的機會,可是我一介商人又怎麼樣去爭取呢”?

“吳東家不必擔憂,還記得我的兄弟嗎。他是黃尋的親兵統領,既然你答應要做此事,我們便去找他一同商議,他身為官僚之人肯定有辦法”。於是徐大先跟吳才告辭,約定後日在番禺城中會面。

徐大搞定吳才後,回到番禺先去找徐四。跟徐四說道:“如今我以倒賣兵器商人的名義與吳才接觸,現在你要跟我在吳才面前演一場戲。你便是遠達的親兵統領,三日之後我們在城中與吳才碰頭,你就說你的主將是遠達,然後又將代嫁之計是遠達所獻告訴吳才。這樣遠達在吳才的心中必有重要印象,接下來你又說以你的身份不能成事,不如將遠達推薦給吳才見面。

吳才得知能跟遠達見面必然欣喜,這樣就是吳才求著遠達辦事,不是遠達主動去找吳才,主客之勢顛倒,吳才自然要巴結遠達。而遠達得了吳才的好處,日後幫吳才之女嫁入錢家自然會收穫吳才的感激。這樣一來遠達和吳才達成利益交換以後吳才肯定會和遠達親近,則吳才之女亦成為我等的重要助力,以後錢家必然會牢牢綁在我們的戰車上”。

徐四聽到徐大的謀劃後當然同意。於是在三日之後,徐大邀請吳才在一個院落見面,而徐四則帶領幾名親衛來此。吳才看到徐四以及幾名親衛,見這些人孔武有力,料知必然是久戰精兵,心中已然信了徐四的身份。然後徐四就以徐大的話對吳才一頓分析,把吳才說得頻頻點頭。最後徐四跟吳才約定在七日之後將吳才介紹給自家主將黃尋認識,讓黃尋為吳才代嫁之事出力。

吳才聽到要與呂隆的心腹搭上線自然是高興不已。約定之日定下之後,吳才自然回去準備與黃尋見面之事。而徐大和徐四則將搞定吳才並與黃尋見面的日期回報給黃尋。黃尋得知徐大已經把吳才拉攏過來,也是心中高興。吳才如果是透過自己的幫助而使其嫁女成功,那以後肯定對自己是感恩戴德,自己在高涼又有一個佈局了。

七日之後,黃尋在城外一處臨時搭建的營寨與吳才見面,黃尋雖然才二十二歲,但多次戰事下來鍛鍊出的威凌之氣和軍人的鐵血氣質還是震懾了吳才,讓吳才不敢小覷這個年經人。

吳才對黃尋行禮道:“小人吳才見過黃大人”。

黃尋回道:“免禮,聽我親衛說你有事見我,說吧,什麼事”?

吳才看了一眼徐四,徐四回給他一個眼神,吳才知道徐四是讓自己先提出來,然後徐四才能幫自己出言助力。

吳才當下說道:“我聽聞呂隆將軍有和錢家聯姻之事,但是卻不想將女兒嫁給錢諷欲找代嫁之女,我女兒剛好年紀合適,所以我唐突前來欲請黃大人助我促成此事,還請黃大人相助於我”。

黃尋說道:“此事你是如何得知”。

這時徐四知道該自己上場了,不然吳才這話肯定不好接。徐四直接單膝跪地說道:“是屬下告知的吳東家,還請主將恕罪”。

黃尋見徐四出來了自然是要配合演戲的。

“大膽奴才,此事乃是我與呂隆將軍之間的秘事,你知道便罷了,為何洩露給外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徐四忙說道:“還請主將容我分辯”。

“你說吧”。

“主將可知,我等將士俸祿不足,缺衣少食。所以我等將一些淘汰的兵器從庫房中取出賣給夷越人以貼補大夥兒,這事主將你也是預設的。而這次呂隆將軍代嫁之事,我等卻從中看到將兵器銷路打通到高涼的機會。高涼夷人繁多,武器卻非常落後。我等若將這些兵器賣給高涼夷人,獲利何止千倍。有此財源,我軍將士必能人人吃飽穿暖,我這也是為大夥兒著想啊。若是能助吳東家將代嫁之事促成,那有吳東家之女為我們開通路引。我們的兵器生意就可以在高涼通行,這對於我們,對於吳東家是兩全其美之事,還望主將成全”。

吳才聽到徐四如此肺腑之言,也忙說道:“若是能促成小女代嫁一事,我在此立誓,只要小女一日為錢家婦,一日就為貴軍兵器銷路保駕護航”。

黃尋見吳才上鉤了,也收起自己的怒容說道:“既然我等與吳東家有此往來,我當然不會袖手旁觀,你放心,我黃尋定會促成你女兒代嫁之事”。

既然把事談妥了,那接下來自然是宴飲行樂,而後黃尋與吳才透過喝酒,感情自然慢慢加深。

黃尋把吳才之事搞定後,接下來就是說服呂隆用吳才之女代嫁的事了。黃尋與徐大、徐四、李開等人討論此事,李開自從高涼回來後就一直在恢復身體,如今總算痊癒了。黃尋因為李開在錢博的酷刑之下猶能堅持不屈,所以把李開上升到與徐大、徐四同等的地位上來。故而這次議事也把李開帶上。

黃尋說道:“呂隆上次將我黜到一邊,說此乃家事,我不便多管,我倒有勸諫之法,只是如何讓呂隆能聽我之勸呢”?

徐四說道:“主將何不以局勢相激。如今廣信城破,士規正在攻略蒼梧,當此之時馬上與錢博聯姻出兵與士規征戰方為要事,還怎麼能等呂隆慢慢選擇代嫁之女呢。我想以主將之能,應該可以讓呂隆清楚明白當前最重要之事。然後主將再以代嫁之女,責任重大,需聯絡雙方戚誼,並不露破綻為重。然後再逐一分析人選之利弊,我想主將如此循循善誘,呂隆必然聽取主將意見”。

黃尋覺得徐四說得有理,自己開始先以局勢相激,令呂隆無暇思考。然後慢慢順著自己的思路,這樣讓呂隆跟著自己的節奏走,如此一來呂隆必被說服。黃尋想清楚整個流程後,當即命徐大等人開始清點後勤輜重,隨時準備拔營出征。黃尋立刻前去求見呂隆,對通報之人說有重要軍情稟報。呂隆得知黃尋有重要軍情馬上召見黃尋。

黃尋見到呂隆後急迫說道:“剛得知訊息,士規已成功掌握整個蒼梧郡,不日將率軍進入南海,攻打番禺”。

呂隆得知此訊息也是心驚,現在自己這方兵力不足,若士規前來進犯,自己只有困守番禺,無法抵禦士規。而士規只要將番禺圍上,再四面出擊,則南海各縣必失,到時自己只有番禺一城可怎麼對得起父親的託付啊。

呂隆是慌亂的了不得,忙向黃尋問策,黃尋回道:“將軍不要再遷延時日,現在應立刻定下代嫁人選,然後送女前去高涼成婚,如此錢氏之軍必來支援。我等就可有出城一戰之力,否則只有困守番禺一條下策矣”。

呂隆聽到黃尋再次提起代嫁之事,但是情況緊急,容不得呂隆再拿大。馬上說道:“我已相中呂暴之女,既然事情緊急,我馬上就寫信給錢博,並派人送此女入高涼成婚,好求得援軍”。

“且慢”,黃尋急止道。

呂隆見黃尋阻止,以目視黃尋,黃尋說道:“尋有一言,還請將軍靜聽。昔日春秋戰國之時,秦晉崤山之戰,秦敗而晉勝,秦國主將被俘虜回晉國。當此之時晉國太后是秦國之女,於是向晉君求情放過秦國主將,因太后是晉君生母,所以秦將得活,這是聯姻之好處也。而反觀吳越爭霸之時,吳王夫差滅了越國後,納亡國之女為妃。後勾踐以此女在後宮中之地位探知吳國朝政形勢,終於滅吳復國。秦國因晉國太后而救秦將,夫差納仇國之女而致覆亡。由此可知,聯姻之事若所託非人,終反遭其禍矣”。

“今將軍選呂暴之女代嫁,我意呂暴雖歿於王事,但其女知否焉?其女只知是將軍命呂暴出軍而導致其父不可歸見妻女,導致天人永隔。其女心中對將軍有怨,而後又被將軍安排遠嫁邊荒蠻夷之地,心中怎會不恨將軍,有怨有恨,累疊心中。其必會報復將軍,又怎會為將軍聯絡戚誼。我所言句句為我肺腑之言,望將軍採納”。

呂隆說道:“此女縱使對我有怨,但是嫁過去之後,她難道會冒著生命危險供出我焉。如此她也會被錢諷所殺”。

“將軍,此言差矣。可知息媯之事否?息媯被蔡國國君非禮,故生報復之心,誘導楚人出兵攻蔡,蔡國因此而衰。由此可知,女子若有復仇之心,其當然有報仇之途,豈可小看焉?此女若嫁入錢氏,自然前期會恭順,但若一旦將軍有窮困之時,必化為蛇蠍以刺,將軍可試想身後有人隨時窺視呼”?

呂隆聽到黃尋所言,想到身後有蛇蠍窺視自己,頓時毛骨悚然,最後說道:“此女的確不是合適人選,但除此女之外,還有何人可呼”?

黃尋見呂隆終於轉變立場,遂說道:“我倒有一合適人選,此女與將軍倒也有些關係”。

“哦,你且道來”。

“將軍小妾吳氏之叔父吳才有女正與將軍之女同年,而吳才商人出身,若選其女為代嫁,其必會感恩將軍。畢竟錢諷好歹是高涼一地的長官,比起商人之女的身份高多了。又吳才為吳氏之叔父,將軍只要善待吳氏,吳才自然能因吳氏之助而得好處,這樣豈非兩全其美之事乎”。

呂隆比較了一下吳才之女和呂暴之女,發現與其有個報復之心的敵人,不如有個無能力的親友。遂答應了選吳才之女為代嫁的事。黃尋見終於說服了呂隆當下也是大喜。呂隆見局勢緊張於是讓黃尋趕快去找吳才,讓其把女兒送來自己府中,然後自己定於三日之後送親,就讓黃尋當送親之人前往高涼。黃尋自然馬上去找吳才,告知其事已成,讓他馬上把女兒送入呂隆府邸。

呂隆回府之後告知妻子和女兒代嫁之事,呂隆之妻得知不是真送女兒去高涼也是欣喜。然後呂隆說道:“馬上置辦婚禮之物,吳才之女接過來後,一應事物都要準備完全,然後出閣。

妻子聽到後,問道:“此次如此隆重,那之後我女兒怎麼辦”?

呂隆回道:“以後我會將女兒認作義女,就說是我親族那邊過繼過來的。當然婚禮之物,不會缺了女兒的,要比這更加隆重”。

畢竟是親生女兒。妻子聽到後,松了口氣,前去置辦。且說吳才偷偷摸摸從小門帶女兒進入呂府。

呂隆看見後對吳才說道:“這次勞累你女兒代我女出嫁,我必不會虧待你”。

吳才得到呂隆的承諾,自然欣喜,然後讓女兒呼呂隆為父,呂隆擺了擺手,說道:“不必了,時間緊急,三日之後就要出嫁,這幾天你就留在這裡陪你女兒吧,同時讓你妻子也過來與女兒作伴”。

吳才見呂隆不認自己女兒,心中感到一陣心狡。但是想到黃尋所說,呂隆本來就是不想選自己女兒的,還是黃尋極力促成此事。也只能嘆了口氣,與女兒囑咐事情。

三日之後,送親隊伍一路吹吹打打,告知整個番禺城呂隆嫁女之事。黃尋作為送親人,自然是跟隨嬌子左右出了城門。到城門後,新娘下嬌,坐上馬車,前往高涼。吳才夫婦在後眺望,眼中流出了淚水。黃尋護衛新娘到達高涼,由於提前就派徐四前去通知錢博,所以錢諷也在途中接親。

黃尋與錢諷相遇後,說道:“恭喜公子喜得良緣,今日你可是新郎官,我可要好好敬你幾杯”。

錢諷當然笑著回禮,但是眼睛一直盯著馬車。黃尋知道錢諷按捺不住的意思,當然與錢諷加速趕回高涼。回到高涼後,錢博早就擺好了宴席,大宴高涼民眾。高涼民眾皆知道錢家公子娶了將軍之女都來吃杯喜酒,可謂熱鬧非凡。黃尋見這喜慶之景,也覺得自己這個媒人與有榮焉。

說起來,黃尋還真是當了一回媒人。自己說合呂隆與錢博聯姻,雖然最終是吳才之女代嫁與錢諷成婚,但這都是黃尋出的力。這麼算來,黃尋是真正的媒人了,雖然黃尋自己還沒結婚。婚禮完畢後,黃尋當然前去錢博為其準備的住所休息。

第二日黃尋拜見錢博詢問出兵之事,錢博說道:“本想讓我子錢諷帶三千軍出征,可又想到我兒剛剛成親。我母念兵危戰兇,不捨孫兒,所以還未定下統領之位。我又年老不堪,不行征戰之事,是故還未有定計”。

黃尋本來送親的目的就是帶援軍返回番禺,這時見錢博開始拖延起來,當下急切說道:“錢大人,將軍已奏請刺史大人封你為高涼太守並嫁女過來,為的就是兩家睦好同伐叛逆,而今聯姻既成,為何還有遲疑?需知士規已得交州七郡之地,時不我待啊”。

錢博見黃尋著急,也苦笑道:“實不相瞞,我父子皆不願領兵,但是麾下又無能徵之將,沒有其他意思”。

黃尋見錢博之話不似作偽,於是說道:“錢大人可有心腹之人”。

錢博回道:“倒有一貼心的老僕,一直跟隨我侍候左右”。

“好,錢大人就讓他為統領領軍出戰,告訴他在戰場之上只需聽從我的命令。無戰事之時,只需看管好手下士卒即可,我也不會讓你軍無戰事時負累做事”。

“這恐怕不行吧,我這僕人不懂戰事,讓他統領軍隊實在強人所難”。

“錢大人手下可有勇士”。

“勇士當然有”。

黃尋說道:“既有勇士,那便讓你忠心僕人作監軍保證軍心,讓勇士為統領保證戰力,如此待作戰之時,只需聽我號令,何患之有”?

錢博聽到黃尋的主意後,覺得此計可行,遂讓老僕錢福為監軍,第一勇士阿力那為統領率三千軍跟隨黃尋回番禺。錢博當然交代錢福一切以保全實力為主,畢竟這三千人可是錢家的老本了。

黃尋得到錢博的援軍後返回番禺。這時徐楷已經護衛士頌、桓治二人來到番禺,呂隆接待他們入城。正在呂隆與徐楷等人商議戰事時,黃尋帶領錢博援軍到來了,呂隆大喜,為黃尋引見徐楷。呂隆稱黃尋為自己麾下第一將,如此稱讚也讓黃尋感到滿不好意思的。

徐楷在都中早就聽到了黃尋的名聲,自然對其戰鬥履歷瞭解過,也是對黃尋甚為客氣。黃尋見徐楷身為徐盛之子、功臣之後,卻不似� �葛恪為人盛氣凌人,於是也對徐楷以禮相敬。接下來又將士頌、桓治二人介紹給黃尋。黃尋看見此二人,心想這次戰事的計策還落在此二人身上。黃尋與諸人見面之後,自言還需帶錢博援軍前去紮營,先行告退。

呂隆說道:“遠達你自去辦理公務,這次戰事還需你來指揮”。

黃尋聽到呂隆說這話,心知呂隆自上次擔任主帥滅掉羅厲、李桓之後,雖然因功勞得了平越將軍之位,但是還是不想上戰場了,畢竟是官二代,惜命意識第一。這樣也好,呂隆看樣子是把指揮權利交給自己。徐楷護衛二人來此,是客軍身份,應該是會協防番禺城,不會與敵野戰,這樣自己就能獨立指揮作戰了。

黃尋將錢福等人的營寨安排好後,召來自己麾下各將領議事,徐大、趙達、李開、烏力錄、吾彥以及郭正都到了。黃尋看見自己手下的陣容,想到這些就是我現在能用的

人才了,雖然還是太少,但是足以與士規對陣了。

郭正自投靠黃尋以來一直擔任軍紀官典軍的職位,所以算後勤人員。李開自上次出使錢博後,勉強算外交人員。正面戰場能用的自然是趙達、吾彥以及徐大了,烏力錄只能打打順風仗和山林戰,正面野戰越絕營還是不可獨當一面,只有吾彥的奉難營和趙達的摧鋒營頂上。趙達的摧鋒營經過這段時間的擴招也有了四百人。這些就是黃尋現在的全部實力了。

黃尋首先說道:“如今錢博的援軍已經到了,現在我問下我部軍隊的建制,徐四你來報告一下”。

“是,主將。現在我部摧鋒營有四百人,奉難營有一千四百人,越絕營有五百餘人,還招募了一些羅厲軍軍士為輜重營有三百餘人,剩下的是主將自己的私人部曲四百人,由徐大統領”。

“好,現在我部接近三千人的建制,而錢博的援軍有三千人,我意率領這六千人出城騷擾士規,讓呂將軍守番禺城,呂將軍徵召了萬餘兵士,足以守衛番禺,我部出城更能威脅士規,免得我軍一直陷於被動”。

眾人聽到黃尋要出城襲擾士規也覺戰心沸騰,畢竟自羅厲、李桓之亂平定以來,黃尋軍就沒進行過大戰了,打潘逵也是攻城,但是攻城怎比的上野戰來的爽快呢。隨後,黃尋命全軍做好拔營準備,而自己前去通知錢福出征之事。

錢福聽到要出征,當然反對,說道:“主人命我等前來援助呂將軍,而今呂將軍駐守番禺,我等自然要跟隨呂將軍,請恕我不能從命”。

黃尋聽到錢福這樣說,心知沒有呂隆的命令還不能調動錢福,於是先退走,去向呂隆請戰出征。

呂隆得知黃尋要主動出軍襲擾士規,說道:“如今士規據有七郡之地,我軍只能固守番禺,等待朝廷援軍,不可燥進啊”。

黃尋回道:“不然,如今朝廷軍力大部分防禦曹魏,剩下精銳之軍又跟隨潘太常征伐五溪蠻。若等朝廷撥出援軍,我恐交州糜爛矣。到時將軍上不能守交州以報陛下之恩,下不能御叛軍以護治下之民,則將軍之命,不可保全也”。

“我現在率軍出征,相機行事以觀其變。士規雖暫時佔據七郡之地,可除了交趾、九真、日南為叛軍完全掌握外,剩下蒼梧、鬱林、合浦、珠崖皆不過是暫時佔據。而珠崖遠離大陸,只是當地首領遙奉士規以圖利益罷了。我若能進入蒼梧聯絡忠義之士,則能徐圖發展,最終反覆士規矣”。

呂隆聽到黃尋的計策,覺得坐守番禺的確不是辦法,又想到黃尋的能力,遂准予黃尋所請。黃尋又請求帶上錢博援軍共同出征,呂隆一併準了。黃尋帶著呂隆的命令再次前去調動錢博軍。

錢福還想耍賴,卻被黃尋喝道:“錢福你可知曉現在你是軍職身份,你若不遵軍令,我可以抗令不遵之罪將你營門斬首,你可想清楚了”。

錢福見黃尋之氣勢,也不甘示弱。

“黃尋,我來之前,少主早有交代,我錢家只需保護呂將軍即可,畢竟呂將軍是少主岳丈。而今你卻想讓我們跟你出征找死,我可不是愚蠢之人,這裡有我三千大軍,你敢動手”?

黃尋見錢福竟然敢在自己面前拿大,當即喝道:“趙達何在,給我把此人拿下”。

錢福見黃尋要動手,忙大喊道:“來人啊,殺人了,來人啊”。

畢竟是在錢福的軍營中,頓時有一大批軍士圍了過來。錢福見自己人到了,覺得這是自己的軍營,先把黃尋抓住洩憤再說,於是命令軍士動手。趙達見對方亮出了兵器,自然也掣刀出手,但是用的刀背砍人,錢福軍士怎麼會是趙達等人的對手,直接被放倒在地。這時錢博軍統領阿力那來了。

阿力那得知事情經過後,對黃尋說道:“黃大人你對戰士徽的戰績,我也聽說過。但是我高涼勇士得到族長的命令是來幫助呂將軍的,請恕我不能跟你出征”。

黃尋說道:“既然你們前來幫助呂將軍,那就要聽呂將軍的命令,呂將軍命你們隨我出征,你們不可違抗”。

阿力那回道:“我們並非是你的部下,而且我們高涼勇士自有自己的習慣,不受外人之令,請你別把漢人的規矩用在我們身上”。

黃尋見這些高涼夷人不將軍令放在眼裡也覺棘手,畢竟交州夷越眾而漢人少,若是強行讓這些夷越人服從,倒還真怕他們作亂。

這時跟在黃尋身邊的李開見場面僵住了,遂眼睛一動,出言說道:“阿力那統領,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高涼勇士,不知與骨力裴羅的夷越戰士比,如何”?

阿力那見有人將自己與骨力裴羅相比,一時說不出話。

李開見此於是說道:“骨力裴羅的夷越戰士何等勇猛,最後還是敗在朝廷大軍之下。而今你們既然到了番禺,需知這是交州首府,不是你們高涼。你若再抗命不遵,那骨力裴羅就是你的下場”。

阿力那聽到李開侗嚇自己,也是氣湧上頭,說道:“你這漢人休要囉嗦,我高涼勇士不懼任何對手,若你要動手,那就過來與我決一死戰,不必拿話來嚇我,我也不會怕”。

黃尋見李開又要把話說死,忙說道:“阿力那統領不必與我這僕人一般見識,我只想帶領軍隊出征,襲擾士規,並不是去與士規作戰,只需將士規的糧草劫走便行”。

阿力那火氣上頭說道:“我高涼勇士不懼怕任何人,那士規聽說當初率領三千大軍卻被黃大人以少擊多打敗,如此廢物我高涼勇士豈會懼怕。只是族長有命,我遵照行事罷了”。

“好,既然阿力那統領不懼士規,我便將呂將軍請來,讓呂將軍當面下令請你們隨我出征如何?你族長可是說讓你幫助呂將軍的,若呂將軍讓你們出軍,這也是幫助呂將軍啊”。

阿力那聽到黃尋這樣說也覺得沒錯啊,自己離開高涼之時,錢博只說幫助呂將軍,若呂將軍要求我出軍,那也不違反族長之令啊。當即答應下來。

錢福見情況不對,忙說道:“不可,這是黃尋的計策,呂隆跟黃尋一起的,豈能不跟黃尋一起行動,不能答應啊”。

黃尋見錢福插言,當即說道:“錢福你這奴才竟然敢藐視主人,需知呂將軍是你家少主岳丈,也就是你的主人。你敢對呂將軍不敬”!

錢福見黃尋拿主僕身份說事,也覺自己魯莽了,畢竟自己的確是犯忌諱了。黃尋見壓下錢福,於是直接前去呂隆處請呂隆過來下令。呂隆聽到黃尋述說此事,也是大怒。心想我雖然嫁的不是自己親生女兒,但總還是有這個身份,也不至於讓你一個奴才敢直呼我名字吧。要知道以家奴的身份喊主人的名字,在這個時代是大逆之事。

呂隆當即下令將錢福抓起來,因呂隆是錢諷岳丈,以主人身份處置錢福並不是以官職身份處置錢福,所以阿力那也不敢出面維護錢福。呂隆將錢福押下去後,直接命令阿力那跟隨黃尋出征,阿力那見呂隆下令,只得遵令而行。黃尋搞定阿力那後,當即命令全軍出征。呂隆親自在城門相送,希望黃尋能改變現在的不利局面。黃尋仍然先派徐大等人先行一步打探士規動靜,而後自己率領大軍慢慢向蒼梧挺進。

這日黃尋行軍到高要城附近,由於高要之戰時,吳述被黃尋討滅,所以高要現在朝廷控制之中。黃尋就準備先在高要休整一番,這時徐大也回來了。黃尋得知徐大回來,忙令軍帳相見。

徐大告訴了黃尋一個不幸的訊息,士規為報仇,率領大軍進入猛陵山區,放火燒山,欲盡誅駱越人,現在已經滅殺了大半駱越部落,不知大祭師所部形勢如何。黃尋得知此事,也是心中一顫,趙達之妻烏珍在黃尋出征討伐潘逵時,將其置於孃家暫住,如今烏珍懷有身孕,可別出了什麼事啊。大祭師所部對黃尋幫助良多,是黃尋最初招募軍士的支持者。而且黃尋與大祭師盟誓,定要照顧好駱越一族。現在大祭師部落有難,黃尋當然不能袖手旁觀。

黃尋當即說道:“既然大祭師部落有難,我必須相救,傳我令,全軍在高要休整一晚,明日清晨出發猛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徐大卻勸道:“且慢,遠達可知我軍與敵軍之兵力乎?我軍現在只有六千人,而士規攻破廣信後得到支持者加入其軍隊,又從交趾帶來的軍隊本來就有萬餘人,而今加上廣信加入之軍我恐怕其現在有一萬七千人,我軍人數較之太少,去了猶如以卵擊石啊”。

黃尋不以為然說道:“徐大哥可還記得我初次指揮作戰的高嶺坡之戰。當時我軍只有千人,而士規之父士彥有三千軍,最終還是我軍贏了。士家之軍雖眾,但軍力不比我軍。只要我軍能施計策分斷士規大軍,而後可各個擊破矣”。

“遠達,不要坐望自大,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當時我軍同仇敵愾,抱著不勝即死的決心,故而能得勝利。現在我軍雖有六千人,但其中有三千人是錢氏之軍,他們能跟我們一心去與數量比我們多的敵人浴血搏殺嗎?到時你提出此議,錢氏必然不幹,我恐未與敵軍開戰而變亂自生啊”。

黃尋聽到徐大的話,也覺得讓錢氏跟自己去跟士規搏命,似乎有點天真。錢氏肯定以保全自身為主,怎會與自己一心跟士規搏命。到時若臨陣逃跑,那真就是全軍覆沒的危險了。

黃尋想到也許是自己久沒作戰過了,把問題想的太簡單,於是說道:“但是大祭師部落陷入危險,我必須要救他們啊”。

“遠達,你怎麼腦子突然不靈光了。士規既然率領大軍進山消滅駱越人,那廣信定然兵力甚少,以我軍人數,直接襲擊廣信,圍魏救趙逼士規回援,那大祭師部落之危可解。廣信是士規的命門,其得知遠達親自攻打廣信,必會舍駱越前來與遠達作戰,到時我們再退軍即可”。

黃尋聽到徐大的這條計策,也覺得自己最近腦子怎麼了,突然就忘了在此形勢下,圍魏救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黃尋反省之後,得出結論。應該是跟呂隆身邊待久了,學會了呂隆那紙上談兵的習氣。

呂隆雖有小計,但鼠目寸光。只圖跟自己大哥爭奪呂岱繼承人之位。自己雖然輔佐他滅了羅厲,因而被封為平越將軍。但是其還是一個不堪實務的公子哥,只會打自己的小算盤,以為別人會照著自己設定好的計策行事,殊不知別人也會反手將計就計。觀這次代嫁之事就可知道,他起先並不聽黃尋之策,反說這是自己家事讓黃尋不要插手,黃尋也是想了好久的措辭才說通了呂隆。

這件事也耗費了黃尋不少的腦細胞,怪不得這次出征,黃尋一時沒進入狀態,實在是腦子有些過載了,需要有旁人給個刺激來提純一下。徐大就是這個刺激,讓黃尋一下從過載狀態回神了。

黃尋馬上採納徐大之策,並說道:“既然要去攻打廣信,那就必須要確保退路。高要自吳述被滅以來就掌握在朝廷之手,我意將高要設定為我的後營,待我軍將士規之軍引回廣信後,就撤退回高要戍守。這樣我軍有據守之地,也不用擔心補給問題了”。

徐大回道:“遠達你說的對,將高要設為我軍後營的確甚好。高要離番禺較近,我軍可立馬得到番禺的糧草支援。這樣無論士規是打算繼續掃蕩駱越人還是攻擊其他城池,都要顧忌我軍。若能將士規大軍引來高要,我軍守城與士規作戰,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士規軍兵械都不如我軍,若能守城與士規作戰將大大消耗士規的軍力,也不用擔心士規進犯番禺了”。

徐大的話給了黃尋一個清晰的連環計,黃尋提出將高要設為後營,只是想有個退路,但是徐大卻提出了引士規來高要攻城的設想。這樣黃尋就構建了一套策略。那便是自己率軍攻打廣信引士規回軍,而後自己再退回高要。士規得知黃尋退守高要,以士規與黃尋的血仇,其定不會放過黃尋。這樣就會率軍圍攻高要。黃尋有六千人自然不怕守城之戰,這樣慢慢消磨士規之軍,然後向呂隆發出求援,待呂隆援兵到來,內外夾擊必可打敗士規。

黃尋將整個構想告訴徐大,徐大聽完之後也覺得這才是黃尋的才能所應匹配的計策,倒把黃尋說得臉紅了。自己最初確實智商下線,但是現在不是已經回來了嗎。談笑一陣,徐大自去向士規傳播黃尋襲擊廣信的訊息,而黃尋也通報全軍,在高要休整一晚,明日即向廣信進攻的訊息。

同時為了保證高要在自己手中,黃尋命烏力錄率領越絕營駐守高要,以免到時出了紕漏。而後又去向阿力那說明為何進攻廣信,阿力那得知廣信守城之軍甚少,覺得應該沒什麼問題。而且黃尋許諾若是由阿力那所部率先登上城頭,則送阿力那兩百把環首刀。這可是摧鋒營戰士的專用武器,阿力那早就眼饞了。這時得到黃尋的許諾,當然馬上亢奮起來。黃尋見搞定了阿力那自然安心睡了個好覺。第二日清晨,黃尋率領大軍向廣信行去。

七日之後,黃尋到達廣信附近,命徐四先去查探廣信守將是何人。徐四查探完後回來報告,廣信守將是士規在交趾收的一個家臣,由於是夷人,所以士規給他賜名士勇,就是因為其有勇力。士規出征之時,特地讓其守廣信。

士規也是手下沒什麼能人,為主報仇的黃亂倒有一些軍略,可惜其並不是士規能收服的,所以士規讓他去打鬱林郡。士規也想蒐羅一些有才能的人,奈何自從士徽伏誅之後,士家就被打得基本上家族凋零。有才能的人也瞧不上士規,士規沒奈何只能從夷人中挑選能用之人為爪牙。

值得一提的是,士規破了廣信城後殺了蔣休、蔣慶,卻沒殺盧詢。理由就是士規覺得手下沒什麼人能為自己辦事,盧詢好歹有一些能力,加上其是士威女婿,雖然休了士威之女。但是看在自己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還是放過了盧詢,讓盧詢為自己辦理後勤之事。但是士規從來都是將盧詢帶在身邊,為的就是看住他,畢竟是反覆小人啊。所以盧詢的家眷都被關押在廣信城中,而盧詢自然跟隨士規前去掃蕩駱越人。

徐四將這條訊息告訴給黃尋後,黃尋也是驚奇,盧詢這小人居然還活著。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啊。黃尋知道守廣信之人是個夷人後,當即放心了,而且這個夷人看來是有勇無謀之人。但是徐四又給黃尋提起個人,那便是徐四一直在追查的事。

當初黃尋設計放士規入廣信城關門打狗,最後成功困住了士規。可是士規卻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從北門跑了,這才讓士規有了今日的局面。黃尋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因為當時黃尋還是一個小官。但是徐四卻一直在查探,只是後來黃尋被派到建安當縣尉去了,徐四只能罷手跟著黃尋一起去建安。回到交州平定羅厲時,徐四除了偵查羅厲軍軍情外,又開始查探這暗中幫助士規之人,但是此人隱藏的極深,讓徐四也無從著手。

這次士規攻破廣信,此人終於浮出水面。原來是一個牢頭,因其母為士家之女,所以暗中幫助士規。在士規攻破廣信後,士規為了酬謝其當年助自己脫困之恩,封他為主簿,幫助士勇守廣信。

此人姓何名典,其父娶了士家庶女,因而親近士家。黃尋問到此人有何能?

徐四回道:“此人因是獄卒出身,所以廣交郡府小吏衙役,除此之外倒沒有什麼其他本事”。

黃尋心想原來是靠著關系網讓士規跑了,我還以為有什麼本事呢?此二人守廣信,黃尋還不看在眼裡。當即命全軍急行軍,趕到廣信城下紮營用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