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助剿(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次日,黃尋得手下來報,卓榮前來拜訪。

黃尋想著卓榮這次主動前來,定有因由,於是起身來至大廳面見卓榮。

卓榮見到黃尋之後,說道:“黃都尉,你上次所談及的廬陵南部都尉之品級問題。本官回去之後,仔細翻閱了朝廷之規制。發現南部都尉確實是別立為一府,與本官品級相等,且直接受太守大人之命令行事。

昨日本官誤以為黃都尉乃是本官之下屬,確實乃是本官之過錯。本官衝突了黃都尉,多有不周之處,還請黃都尉原諒啊。本官在此向黃都尉賠罪了!”

黃尋見卓榮昨日和今日的態度前倨後恭,立刻知道卓榮肯定是派人去調查了自己的背景。發現自己有步騭這個大靠山,這才改變了態度。

卓榮雖然意識到不能再與黃尋作對,可這當官的人,面子上總得有個說的過去的理由吧!那肯定不能直接說是,知道黃尋有步騭這個大靠山,所以才從慢待黃尋變成給黃尋賠罪。

故而卓榮隻字不提步騭的事情,只說是自己查閱文獻之後幡然悔悟。這樣一來,卓榮的麵皮保住了,同時也給了黃尋一個和解的臺階下。

黃尋進入官場也是有數年了,見卓榮既然放低了姿態給自己賠罪。那必須是得饒人處且饒人,見好就收啊!

畢竟黃尋以後還得在廬陵任職南部都尉呢,低頭不見抬頭見。現在跟卓榮將關係改善,也有助於黃尋日後的施政啊!

黃尋將這些都考慮清楚之後,於是對卓榮雙手抱拳道:“昔趙國老將廉頗負荊請罪,而得藺相如之諒解,是為‘將相和’也。今卓大人效仿先賢,黃尋豈能不受焉?

卓大人,此事已過,黃尋願受卓大人之禮也!”

卓榮見黃尋接納自己的賠罪也引經據典,將自己比作廉頗,當即將這次賠罪的不甘怨氣轉變為慰藉之心,同時也對黃尋的才能感到佩服。於此小事都能說出文雅之意,那黃尋之才華確有其實。

卓榮與黃尋達成和解之後,出言說道:“黃都尉,你我既然已經捐棄前嫌,那現在是不是該商議剿滅勃景之事了?”

黃尋聞言,說道:“卓大人,這剿滅勃景之戰你是主將,而我乃是來幫助你的協軍。你有何戰略盡可提出,我可為你參謀一番”。

卓榮聞言,回道:“既然黃都尉要我說出戰略,那我就試言之。

黃都尉,我以前曾帶兵入伏都山徵剿過勃景。但是勃景深藏於伏都山裡的‘山神堂’之內,命令手下軍士縮進兵寨不出,行那封閉自守之計。

我所帶之兵馬只有兩千人,一入山中便似豆子進入篩網一般,散亂其間。故不敢深入山中作戰。

勃景手下共有十四個兵寨,每個兵寨的人數都在三百人至千餘人之間。各寨多建立在山腰險立之處,或背靠隘口設防,或以陡峻山道為恃。

我等若想直接進攻勃景所在的‘山神堂’,則必須將沿途之兵寨一一拔除才行。而若真要每一個兵寨進行攻伐,那非但耗時費力不說,兵士們的傷亡也必然慘重。所以第一次剿伐勃景之時,我便因難而退矣!

而今我得知黃都尉乃是沙場宿將,歷戰無數,腹內必有勝謀焉!故我敢請教黃都尉,這剿伐勃景之事該如何施為?”

黃尋見卓榮毫無辦法,反但讓自己來出主意,心內便對其更加鄙夷起來。但是黃尋既然接受了太守府的調令,那就必須完成剿伐勃景的這個任務才行。

只有這樣,才能在廬陵太守面前,顯示出黃尋自己的能力。所以此戰,黃尋還是決定全力以赴的去打。

黃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想讓自己的名聲傳遍整個廬陵郡。

這樣一來,黃尋日後也好在自己的轄境之內,著手施政之時,可以放手而為之。而不必再有像卓榮這樣的掣肘之事發生了。

黃尋考慮完畢之後,對卓榮說道:“卓大人,歷來攻守之戰,攻方若要完全擊破守方的防禦。除了以數倍於敵的正兵壓垮敵軍之外,其餘的就是要使用計謀來破敵了。

依剛才卓大人所言,勃景既然藏進山裡不出,行那封閉自守之計。那據我等之兵力,也無法以正兵來壓垮勃景,這時便要出奇計而破之也!

我所想到的第一計,便是調虎離山之計也!我從李縣令處得知,前任的新興縣令郭貴曾率兵進山剿伐過勃景。後來卻因分兵之行動,導致了郭貴被勃景集中兵力突襲而戰亡。

既然有此戰例,那我便想將計就計。我等入山之後也分兵而行之,卓大人手下只保有五百人的部隊,而那時勃景必然會從手下探子處,得知卓大人的本部空虛之事。

勃景得知此事之後,必會故計重施,集中所有的兵力來對卓大人的本部進行突襲。而那時我卻帶領手下的所有精兵,翼護在卓大人的身側。只待勃景的突襲之軍現身,我軍便伏兵齊出,與卓大人合擊勃景。

勃景見我等有埋伏,則士氣必衰,不能久戰矣!如此一來,我軍士氣如虹,勃景士氣皆喪,則必可一戰而將勃景滅之也!

卓大人,我這調虎離山之計,何如?”

卓榮聽完這番話之後,心裡想到。黃尋這不是拿自己當誘餌了嗎,這哪行啊!郭貴的前車之鑑,卓榮還歷歷在目呢!所以卓榮絕對是不願意參與進,這麼危險的事情裡來的。

想到這裡,卓榮開口拒絕道:“黃都尉,如此危險之事,本官豈可涉足焉?

黃都尉,你既然提起郭貴之事,那你也應知曉。那郭貴當時手底下可是有六百人護衛啊,而且還將散佈出去的部隊都召回來了,卻依然不是勃景的對手。

你現在只讓我帶五百人去引誘勃景來襲,這無異於是讓本官羊入虎口啊!本官絕不敢陷入此危險之境,所以請恕本官不能答應黃都尉的這個調虎離山之計”。

黃尋見卓榮拒絕了這個計劃,遂又說道:“既然卓大人認為此計太險,而不願意行此計,那我還有一計。

只不過我認為調虎離山之計,是最能一舉擊敗勃景的計劃。其他的計劃就要耗時費力的多了,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勃景”。

卓榮見黃尋還有計劃,當即說道:”這剿伐勃景之戰本就是一個長久之事,太守大人也沒有定下時間來予以限制。所以黃都尉,你大可以制定出一個長久之計,不用擔心時間的問題“。

黃尋聞言,說道:“好!既然有卓大人這番話,那我就說說下一個計劃。

戰事之中,這守禦一方之所以能久守者,在於己方將士能同仇敵愾,人同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心也!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在人心之處來施計。

我聞勃景成為伏都山之主後,將山越人的大小部落強並為十四個兵寨。這其中有不少的小部落都不願意合併,只是因為勃景的勢力強大,所以才被迫屈服。故此這些人心中對勃景定是懷有怨恨之情。

這些人既然心懷不滿,那我等何不派人去誘激這些人來反戈勃景呢?

每一個兵寨必有怨恨勃景之人,甚至兵寨之主有野心的話,也會覬覦勃景的盟主之位。

我等只要說服利誘其中幾個兵寨倒戈降順,則勃景之勢力必然大受打擊。甚且可以讓其中的兵寨之主成為我方的內間,對勃景進行暗殺之事。

只要勃景一死,則眾兵寨群龍無首之下,其勢立散。我等到時候便可以各個擊破,慶賀勝利也!”

卓榮聽完黃尋的這番計議之後,大喜道:“黃都尉,此計大善矣!先前你那調虎離山之計與此計相比,真是不可相類啊!黃都尉,就用此計而行吧!”

黃尋見卓榮對此計大為贊同,於是說道:“既然卓大人同意施用此計,那便要物色間諜前去說服那些兵寨之主,或是引誘對勃景心懷不滿的人前來向我軍投誠。卓大人,這間諜之人選,你可有推薦否?”

卓榮聞言,指著手下裡的其中一人說道:“此人乃是我手下斥候隊長曾宏,我就派此人前去引誘那些山越人前來投順。曾宏,你還不快來拜見黃都尉”。

被叫到名字的曾宏聞言,遂立即上前來對黃尋作揖恭拜道:“小人曾宏,拜見黃都尉,日後還請黃都尉多多照拂了”。

黃尋聞言,也回禮道:“曾隊長客氣了。斥候一職乃是全軍之耳目也,身肩全軍對敵情報之大任。曾隊長既然履職斥候隊長一職,那定有才幹也!那我就等著曾隊長的好消息了”。

曾宏聞言,說道:“曾宏承蒙黃都尉之讚賞,必將不辱使命。那郡尉大人,黃都尉,屬下這就去辦理引誘山越之事了”。

卓榮聞言,說道:“嗯,曾宏,你自去吧!本官希望你在五日之內就能說服一個兵寨之主前來投順。若你能做到,本官自會在太守大人面前為你請功”。

曾宏聽到這番話之後,幹勁立馬就提上來了,直接昂然闊步,意氣風發的離去辦事了。

卓榮任命曾宏去辦理誘降之事後,對黃尋說道:“黃都尉,你所提之計,曾宏已去辦理。但我等卻不能在新興縣無所事事啊,這刀兵還是要動一下的。

不然太守大人若是知道我等來到新興縣之後不動刀兵,那是絕對要派人來斥責我等的”。

黃尋聽了這番話之後,心說這還是個要面子的主。行了,不就是做點面子工程,隨便出兵去打打山越人嗎。這事容易,那我就給你個臺階,捧著你來說。

想到這裡,黃尋說道:“卓大人既有此念,那咱們就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攻打勃景手底下一個最大的兵寨。而且這個兵寨還得是勃景的嫡系手下才行。如此一來,就有敲山震虎,殺雞儆猴之效果。

卓大人,只要我等打下了這個最大的兵寨,那勃景的手下必將人人自危。除此之外,曾隊長的誘降工作也會因我等之戰果,而易如反掌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