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行 弟一百五十二章 勸教(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秀想起了學過的儒家經典,遂引用來反駁黃尋,說道。

“上古之時,人倫並處,同求而異道,同欲而異知,生也!

天下之民,各安生居,而禽獸捕食於民。民弱於禽獸,遂制以兵器衛之。後三皇生焉,率人逐獸,民遂復安,而王以統民。

及至夏啟稱王,建立大夏。王遂於民中選人為職,以成士大夫之屬。王為上,士為中,民為下,此為等級之源也!

而今亦是如此,世家大族雖有人為官,但其整個家族亦是民之屬也!表兄何以一人為官,而分世家全族為官,這豈非大謬乎?”

黃尋見孫秀用儒家經典來反駁自己,對孫秀之才學也覺驚歎。

孫秀雖然被儒家洗腦,不過這學識倒還真是不錯。黃尋於是絞盡腦汁,準備反駁孫秀之言論。

思慮之中,黃尋突然想起《韓非子》中有一名言,正可以用來反駁孫秀之言論。黃尋於是說道。

“表弟,你豈不聞‘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之理!先漢之前,確實乃是王、士、民三級分立。

但自秦亡漢興以來,‘士’這一級逐漸消失,而‘王’升級為帝,只有民依然存在。帝與民之間,產生了‘官’這一新等級。

先漢治世數百年,而‘官’又分為世官和門吏兩個等級。家傳研讀儒家經義者可世代做官,無有一代不為官。而民之中有才者只能為吏。

所以表弟,非是為兄以世家出一人為官,便說世家全族為官。而是反過來說,只有世家出身之人才能做官。其餘寒門子弟只能為吏,而民永遠只能受世家之剝削”。

孫秀聽了黃尋的這番言論之後,瞬間又陷入了迷惘之中。

孫秀搞不懂,為何表兄永遠都能拿出新的言論,來駁斥自己老師所講的經典。這王、士、民三級分立之身份制度,可是被老師講得無比深刻。怎麼在表兄面前,就瞬間被推翻了。

表兄所言之帝、官、吏、民四種身份等級,似乎好像要比老師所講的王、士、民三級分立制度要更合理一些。

想到這裡,孫秀感覺表兄永遠在推翻老師以前所教授的聖言,讓自己十分頭疼。孫秀於是說道。

“表兄,今日我有些累了,不想再談下去了。還請表兄恕罪”。

黃尋見孫秀下了逐客令,本想再接再厲,徹底將孫秀被儒家洗腦的腦子給扭轉過來。

但是見到孫秀疲憊的神態,黃尋心中一軟。算了,今日說得夠多的了,再說下去孫秀就要完全崩潰了。

畢竟孫秀深受儒家多年教育,自己想一日之間扭轉孫秀的世界觀也是不可能的。還是一步一步,慢慢來扭轉吧!

今日孫秀應該是轉變了一些觀點和想法,剩下的只有等日後再慢慢開導了。黃尋想到這裡,於是退出了書房。

黃尋退出書房之後,迎面撞見了張奐。張奐問道:“遠達,不知少主與你在計議何事?”

“張師,此處不是說話之地,請隨我至偏房一敘”。

張奐聞言,於是隨黃尋來至偏房。到達偏房之後,黃尋說道。

“張師,我與表弟不是在計議要事,反而是大吵了一架”。

“哦!遠達為何要與少主爭吵?”

“張師,我此次前去向呂壹通報隱蕃的奸細身份。剛回到府中,表弟就約

我至書房相見,問我去呂壹府是為了何事?

我將揭發隱蕃之事告訴給表弟後,表弟斥我不該與呂壹走得太近,勸我疏遠呂壹。我則將為何親近呂壹之緣由,告訴於表弟。

表弟卻認為我權欲之心太重,不符合儒家君子之道,所以斥呵於我。

我則認為表弟受儒家之教育過深,已經成了一個不通世事的書生,遇事都沒有個變通之法。所以欲說服表弟改變想法,理解處事變通之道,不要死守儒家之經義度日。

我們二人因想法大異,故而爭吵起來”。

張奐聽完前因後果之後,說道。

“遠達,少主四歲之時,恩主就出海溺亡。所以少主小時候一直都是由主母撫養而成。

後來少主被山陰侯爺接到皖城居住,侯爺為少主聘請了儒學老師,前來教授少主學問。故而少主一直都是讀儒家經義而成長起來的。

及至山陰侯爺病故,少主又隨主母遷居於建業,入太學讀書。太學之中,儒學博士,數不勝數。試問少主在這種環境薰陶之下,怎能不成長為一名儒生呢?”

“張師,表弟受儒家十數年的教育,這思想已經不能接受除儒學之外的其他觀念。日後之生活必有大礙矣!”

張奐聞言卻反駁道。

“遠達,我卻以為少主成為儒生,沒有什麼不好的。方今天下,三國鼎立。雖有戰事,但卻無滅國之大戰。三國各修內政,則儒生入仕之途,要更為便宜。

少主從學於闞澤、嚴畯等當世大儒,其所學必然精深。日後即使不能位居朝堂,任佐輔之職,也能於地方上任一郡之太守。前途可謂明矣!”

黃尋見張奐對於孫秀成為儒生,不以為然,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

既然連張奐這位輔佐遺老都沒當回事,那自己又何必再費心思去管呢?

黃尋於是轉化話題說道。

“張師所言有理,是尋太過執著了。表弟自有表弟的道路,尋也是希望表弟能如張師之所言,位列太守之尊啊!”

“遠達能這樣想就足矣!少主自有其路途,不需要遠達為少主操心。反倒是遠達去向呂壹揭發隱蕃之事。此事遠達可有什麼遠慮乎?”

“我向呂壹揭發隱蕃為曹魏之奸細,則呂壹又得獲大功。有此人情在,日後我求託呂壹辦事,自然是更加容易”。

“原來如此!遠達之行為,妙矣!”

黃尋接著又與張奐談了下暗衛之事,然後回到臥房休息。就這樣,黃尋在建業又過了幾天的清閒日子。

且說宗正孫謙最近得到了一份文書。其內容是宗室子弟孫秀,將去西陵參加其表兄黃尋的婚禮。故特來向宗府報備,期望答允。

孫謙看完之後,對下屬秦方說道。

“孫秀現在想離開建業,去西陵參與其表兄黃尋的婚禮之事。這等小事也來報告本府!

孫秀不過是宗室旁支,按照陛下的意思,宗室子弟就給本府乖乖地待在建業,哪也別去!你去回絕了孫秀,讓他就給本府老老實實地在建業待著”。

秦方聞言卻說道。

“府君,這事有點難辦啊!我剛得到了在典校府任事之兄長的傳話,這是呂壹大人過問的事。孫秀似乎跟呂壹大人搭上了關係”。

“哦!你兄長秦博具體是怎麼說的?”

“好像是那黃尋給呂壹大人送了禮,所以呂壹大人出手幫黃尋這忙”。

“原來是這樣,既然呂壹大人過問了此事,那咱們就得謹慎了。這樣吧,本府給陛下寫個奏文,讓陛下來決斷吧”。

“府君英明,這樣咱們以後就沒責任了”。

孫謙於是將這事上報給孫權。孫權看到這奏報後,再跟呂壹談論完政事後,提起這事。

呂壹說道:“陛下,臣只不過是盡盡人事而已”。

孫權聞言問道:“你這奴才,你又拿了別人什麼好處?”

“陛下,是一方古墨。據送禮的黃尋所說,乃是王莽亂漢時傳下來的,被黃尋所得。為了讓其表弟孫秀離開建業,去西陵參與其婚禮,所以送給臣。若是陛下有意,臣馬上獻給陛下”。

孫權聞言說道:“原來是這樣,那一切照舊”。

“是,陛下”。

“不過孫秀好歹乃是宗室子弟,讓他在外面行事,沒個監察可不行!”

“陛下放心,臣會派典校府校監沿路跟隨,時刻監視孫秀的行止”

“那就好,此事就這樣辦吧!”

呂壹退下之後,派人去告知黃尋,事情已經辦妥。

黃尋得知舅母離京之事已成,馬上前去告知舅母和表弟此事。

賀氏和孫秀得知居然真的可以離開建業,於是對黃尋的能力有了一個認同。

雖然賀氏和孫秀都知道黃尋是去向呂壹送禮求情,才促成此事的。但其間之細處,能讓呂壹答應將此事辦成,也足以突顯黃尋的本事了。

孫秀和賀氏於是開始打點行李,準備出行之事。

黃尋則召來徐立說道。

“介成,我已經得到舅母離京之令,馬上便要離開建業,前去西陵完婚。

介成,我走之後,你還是得繼續留在建業為間司招募人手,爭取早日將間司成形。

我完婚之後,會攜妻子返回建業拜見嶽祖父大人。希望那時能聽到,介成建立間司成形的好消息”。

徐立聞言回道。

“主公儘管去完成大喜之事。待主公回返建業之時,間司必已成形,主公盡請放心”。

黃尋聞言確也安心,遂讓徐立退下,繼續去辦理間司之事。徐立走後,黃尋又喚來徐大說道。

“徐大哥,我馬上就要離開建業,前去西陵完婚。這建業暗衛之事,就全部都拜託給你了”。

徐大聞言回道。

“遠達,你且放心。如今我受影刺統領之助,已經得到了暗衛大部分人之歸心。而張師又將喬榮打發去了夏口。

喬榮不在建業,其黨羽便會被我各個擊破。待將喬榮的黨羽全部肅清,那時便是我完全掌控暗衛,為遠達分憂之時”。

黃尋聞言說道:“徐大哥,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

“遠達請說”。

“我從張師那裡得知,孫協乃是舅父之親隨,自小跟隨舅父長大。而現在我繼承舅父之勢力,與孫協毫無關聯。

孫協知曉之後,對我必有不滿。要是日後孫協與我為敵,徐大哥會支援我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