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優質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學生求知在課堂,每節課堂教師忙;

青年賽課展鋒芒,捧得金盃再風光。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戰場。在課堂上,學生能跟著教師的提問進行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的複習,達到鞏固和運用的目的,同時能夠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

教和學的活動,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既是一個科學的過程,也是一個藝術的過程。

這是因為教師不是一個搬運工,不是簡簡單單地把知識搬給學生,也不像喂鴨子一樣把食物直接填在鴨子嘴裡面。而要對知識進行分解和分類,再進行細加工整理,然後依據由淺入深、先易後難的梯度,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傳授知識內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逐漸成長的過程。隨著學生身體的成長,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智力逐漸完善,知識由點到面,日積月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加強,經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力也就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完全可以在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活動的。這就是用知識進行創新活動的表現,這也是知識的實用價值,這也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也是教師和學校生存價值的體現。

所以,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的過程、藝術的過程、師生互動的過程、漸進漸變的過程、靈活排程的過程、教師激情飛揚講解的過程、學生如飢似渴學習的過程、教師針對學生接受情況隨機應變的過程,師生配合默契心靈互相碰撞出火花的過程。

教師很少對知識進行創造,創造性活動是科學家的工作。但是,教師對教學材料再加工的活動,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一種創新的活動。創新的方法、手段和方式因人而異,就有了教學效果的差異,課堂上教師語言的藝術性、對學生情緒的排程能力和師生配合的默契度的些許不同,也就有了課堂教學效果的不同。

因為教學手段的不同,所以就有了教學效果的差異。

那麼,老師們之間教學手段的交流、切磋、比較和觀摩學習就成了教學研究活動的主要內容。

老師們參加的各級優質課的評選就是老師們之間學習、交流和提高的一種十分有效的舉措。

透過這個活動,就可以評選出獲獎優質課,這些優質課可以被老師們不斷觀摩學習,已達到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目的。

透過這個活動,參賽者往往在賽前要進行脫胎換骨式的課堂教學革新活動。透過向課堂標準的看齊,對原有存在的不足和隨意要進行大幅度的革新或轉變,以適應比賽條件的需要,從而對參賽者本人教學習慣是一次革命活動,是一個挑戰活動。當然,經過這樣一次課堂教學的革新,參賽者的課堂教學能力也就站在前列了。

所以,儘管是一次挑戰,老師們還是非常願意參加這樣的優質課比賽活動的。畢竟,沒有哪個老師不希望進步,更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把學生教好,而且教師晉升職稱也要有優質課這方面的要求和積分呢。

這不,銅鑼縣教育局小學教研室要在一九九零年十月進行全縣小學教師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優質課比賽活動。

訊息傳來,銅家灣鄉的所有小學老師們都非常高興。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每個老師都希望在這次比賽活動中獲得一個獎項。因為只要有個獎項,哪怕是縣二等獎也不至於在晉升職稱時候填表的時候,處處空白。而且即使小學老師在晉升小學教育一級職稱的時候,沒有榮譽和考核優秀的話,那想晉升成功就猶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更不要說晉升小學教育高級教師了,沒有硬貨的話,那一輩子就不要“賴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但是,銅家灣鄉只有語文和數學各兩個指標,形勢是“狼多肉少”的局面。

面對已經二十多個老師的報名,只能在鄉里先進性預選賽,然後挑出每一科的前兩名代表全鄉老師參賽。

因為是小學的語文和數學優質課比賽活動。而在小學任教的老師們幾乎這兩科都在教,即使在規模大點小學裡,語文和數學是只教一科的話,也在學年之間有這兩科不斷更換的情況的。所以,只要是小學任課老師都可以有報名資格的,而且這兩科可以隨便報的。

正因如此,報名參賽的老師們在選學科方面就要動腦筋了。當然,要看看哪一科的老師相對弱點,就報哪一科,反過來,哪科教師強手如林,就避開這一科。

那麼,知己知彼就很重要了。

這不,小河小學羅校長的辦公桌上的電話就成熱線了。一上午,羅校長就接了不下十個電話,當然都是詢問小河小學張文學報的是什麼學科,能夠知道小河小學號碼並且打進電話來的大多都是在鄉里的小學裡有頭有臉的人物,大部分是為報名參賽的人操的心,而且大部分是和羅校長有過或多或少聯絡的人,所以,羅校長還不能不說實話,但是也害怕對張文學造成不必要的困難。

於是,羅校長就試探著問張文學要不要告訴他們實情。沒想到,張文學笑了笑,說:

“校長,謝謝您。當然,得告訴人家實情呀。這是比賽,憑的是能力。不怕對手強,就怕沒有對手。對手強大,挑戰性越強,我才能更加努力,最後才更加出彩。”

結果,報名情況出爐。張文學報的數學科目全鄉只有六個選手,而語文科報名竟然有十五個老師。

預選賽在銅家灣小學如期進行,透過激烈比賽,由銅家灣鄉教育辦公室從全鄉範圍裡秘密抽取的六位老師充當評委打分評定,最後,張文學等四位教師成為銅家灣鄉參賽教師。

接下來,各位選手就在自己的學校裡寫教案、上課、試驗課和讓老師們觀摩的實戰課。

歷經上課,研討,再上課,再研討的不斷迴圈,張文學和老師們都覺得差不多了,這才讓張文學休息下,以準備到縣上進行真刀真槍的比賽。

其實,“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任何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即使有時有點意外,也只不過是必然中的偶然,或者偶然中也存在著必然。

這不,張文學經過精心的準備,聽取了所有老師真誠的建議和指導,對於數學科目的各種課型都已經是得心應手了。

所以,到了縣裡比賽這一天,張文學反而鎮定自如了。

張文學抽取的課型是三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的一節複習課內容。

張文學在課堂上運用啟發式教學理論,幫助學生梳理了知識重點。

張文學不但啟發學生回答問題,還啟發學生一個來問另一個來答的方式,擴大了參與面,複習的知識點無死角,到邊到沿全方位。

知識點複習完了,就開始運用知識點做題。

一般是教師給題目,學生上黑板演示題目,老師訂正題目。

但是,張文學一反常態。張文學啟發學生運用剛才提問的知識點去自己編題目。

一個組編題,然後挑戰另一個小組的成員做題,然後做完題的同學再編題,讓那一組做題。

每兩個小組競爭。

做題的做對了,做題小組得一分;做題的做不對,出題的小組得一分。

獲得分數多的小組獲勝,獎勵給本子作為獎品。

課堂上,學生因為新鮮特別活躍,一會出題,一會當小先生評判學生做的題目對不對,一會又親自做題。角色不斷變換,能力不斷挑戰,最後還得分析總結錯題原因,還得告誡同學們做這類題的注意事項,忙乎的不亦說乎,但是收穫多多,學得快樂,學得知識紮實,能力提高特別快。

張文學最後一個小組測試,把課堂推上了高潮,並不簡單的測試題,結果全班平均達到了九十九分。

這個課堂形式讓評委們激動,

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學生複習的效果真是“全宇宙一流。”

當然,張文學獲得銅鑼縣小學教師優質課比賽數學學科第一名的成績。

說實話,張文學獲得過不少縣裡比賽的冠軍,但是,張文學覺得獲得這個優質課的冠軍,分量最重,含金量最大,也最令人珍重!

因為,作為老師,就一定要把課教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