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 學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人師者有責任,教會知識和學問;

全心全意育新人,淡泊名利守師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嚴格說來,這是教師的職業內容,這是教師的任務,這是教師主要從事的工作重心。

多年來,教師正是這樣做的,這也就是對教師千百年來工作的經典總結,也是對教師工作內容的準確闡釋,同時也是對教師工作的基本要求。

正是如此,一輩子,一輩子,就湧現出了那麼多優秀的教師,他們不計功名,不為名利,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上,兢兢業業,克己奉公,默默無聞地像一根根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師者為師,這裡面有一定的道理。

為師者很高尚,很偉大,很重要。

對於花環,有也罷,無也行。因為有這些花環,也起不了引領不願意當老師的人去從事這個職業的作用。沒有這些光環,也阻擋不了有些人前赴後繼去當老師的腳步,所以,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倒真沒有什麼作用。

令人佩服的是為師者的強大內心。

“哀莫大於心死”。

心,形狀只如人的拳頭之大小,卻是人身體的發動機,是身體能量的源泉,是人身體的力量,是一切生命和希望的根本和關鍵。

心若在,人就在;心若在,希望就在;心若在,任何苦難和失敗都擋不住前進的步伐,擋不住勝利的到來。

而教師的內心,就十分強大。

“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

在古代,或許也有在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有人被餓死的情況,但是,在現代社會裡,機會琳琅滿目,飯碗到處都是,但是想當老師的人不也比比而是嗎?

所以,很多人並不是為“三鬥糧”而來,而是內心有想法,心中有衝動。

這個衝動,恐怕就是內心的那一點知識,內心的那點學問,內心的那點從書裡面讀到的故事,還有內心的那點道聽途說的希望,以及那些想為人師從而改變別人的慾望。

這個衝動的由來,要麼根基與這個人根深蒂固的知識情節,就是來自於自以為是的非凡的能力,當然也可能有其它陰陽巧合的情形。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教師的這個金剛鑽,其實就是肚子裡的墨水和大腦裡面的一些辦法。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立至剛,人必折之”。

按常人規律而言,做人應該深藏不露,避其鋒芒。但是,想當老師的人偏要克服本性,忽略常規,置之不理,逆行而動,這方面還真是具有了相當大的勇氣。

這個所謂的勇氣就是“腹中的乾坤,就是腦中的世界”,也就是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能力和大腦中具有的一攬子蠢蠢欲動的改變別人的想法。

說白了,就是知識起到了作用,因為有點知識於是就有了衝動,因為衝動就忽視了常規箴言,因為衝動就不顧了風險,就不顧了有可能“被折之”的危險。

知識哪裡來的?

當然是讀書獲得的。所以,讀書很重要。

讀書可以明理,讀書可以明智,讀很多書就是和很多優秀、聰明的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讀書可以提升修養和潤澤心靈,讀書的好處多了去了。

但是,喧囂的社會,有幾個人還能夠在靜謐的書房裡分出一點時間去讀書呢?

社會可以喧囂,但是人心不能浮躁。如果太浮躁,你就去讀書,自己咀嚼文字,自己咬文嚼字,自己過濾大腦,自己洗滌心靈,自己將優美動人的故事印在自己的大腦,銘刻在自己的內心,形成自己那一副最真、最美、最新鮮、最獨特的一個過目不忘、銘記一生的電影畫面。

或許,即使在最嘈雜的環境,即使在最浮躁的社會,即使在勾心鬥角的人群,在爾虞我詐的圈子,都有清者自清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讀書君子,都有“濁清蓮而不妖”的清正賢人。

難怪,文人孔乙己即便窮困潦倒的時候,也能身著長衫,勇敢而自豪地排出九文大錢,展現的就是有知識人的風骨和底氣。

有了知識作為後盾,就有了在這個世界立足的資本。就有了屹立這個世界的底氣和勇氣,就有了君子“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基礎。

難怪錚錚鐵骨的文人不屑於紈絝子弟的家財萬貫和廣廈千萬間,是因為他們心中自有知識的芳華;難怪衣衫襤褸的學者看不上綾羅綢緞的富貴子弟,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滿腹經綸;難怪清秀秀才看不起那些陰沉城府的高官達人,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心中有顏如玉,他們的大腦中有黃金屋。

這樣看來,從書本上讀出來的知識,就是文人墨客和秀才文人以及老師們安全的房,華麗的衣,戰場的劍、社會的烏紗帽以及謀生的手段。

如此說來,讀書人不傻,讀書人不吃虧。

如此說來,有知識不錯,賣弄知識,教學生知識這個工作也是很好的,這也就理解為什麼有知識的人願意當老師的原因了吧。

相反,沒有知識在心中的人,就顯得膚淺,甚至有點不著邊際,不討人喜歡。

因為沒有知識作為基礎,作為後盾,也就沒有修養,沒有人品,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有知識的人喜歡普度民生,喜歡廣泛撒愛,喜歡與人為好,喜歡見義勇為,喜歡雪中送炭;想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著“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想著“居廟堂之上憂其民,居江湖之遠而憂其君”。

而腹中無墨的人喜歡自私,喜歡炫耀,喜歡嗮別人之沒有的東西,喜歡搬弄是非,喜歡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喜歡踩著別人的肩膀一步登天,喜歡把自己的優點放大,喜歡把別人的優勢縮小,喜歡“有我沒他”的滅絕式生存模式。這些人是一些從不願意承認自己太矮,只是憎恨天空太高的畸形人群。

所以,沒有知識的人生是不完全的人生,甚至人生的意義都無從談起。

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和學問這個東西,不是錦上添花的奢侈品,而是為人和做事的必需品,是在這個世界生存的必備工具。

因此,知識和學問非常重要,人人要努力獲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