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五)引以為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酒足飯飽興致濃,喜提議桉人高興;

人民代表重民生,民師轉公企盼中。

楊富貴從表哥張泰斗那裡喝完酒,吃完飯離開表哥的家以後,先是特別高興了一會兒,也暫時忘卻了眼前的煩惱與憂愁,著實高興了一大會兒,想到自己給張文學提到的這個民辦教師轉正的提桉確實自我高興了好長時間。

說句實在話,楊富貴提的這個議桉也不是隨隨便便想出來的,當然也不是說著玩的。

楊富貴作為一個民辦教師,確實也知道民辦老師的不容易。

實際情況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鄉村中小學,特別是小學,起著支撐作用的主要就是民辦教師,有的村小裡面只有校長和副校長兩個公辦教師,其餘十幾人全都是民辦教師。民辦教師在學校是不折不扣的實幹家,每個民辦教師都是至少兩個教學班的滿工作量,不少民辦教師也當班主任,很多民辦教師的工作量都比公辦老師的工作量大,不少民辦教師教的也好,有的民辦教師的成績比公辦教師都好,很多民辦教師也是學校或者鄉里的優秀教師,經常受到縣鄉教育部門的表揚。

所以,民辦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在老百姓當中的口碑一點也不差,很多老百姓就是把民辦教師當成了正兒八經的老師了。

所以,民辦教師在鄉村基礎教育振興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更是功不可沒,所以,中國的基礎教育離不開民辦教師的重大貢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民辦老師的疾苦又有誰能夠完全在意和理解呢?

民辦教師既要教書,又要種地,常常是在黎明時分去種地,經常是在田間忙上兩個小時,然後再換上乾淨衣服再去學校上班,民辦教師上完一天的班再在晚上處理一下自己田裡的活絡。

民辦教師下地時候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民教師最在乎的還是學生的學業,一般不願意在田間用時間太多。所以,田裡的莊稼也侍弄不好,一時沒有時間,而是也不太有經驗,所以,誰家的責任田中裡的莊稼最不好,那便是民辦教師家裡的責任田。

到頭來,民辦老師的責任田裡的莊稼當然收成最差,賺錢最少。再加上民辦教師的工資也很少,民辦教師的工資不及公辦教師工資的一半,所以即便是一個民辦教師把那百兒八十元的工資新增到家庭的收入中,相對於莊稼的歉收和各種龐大的支出那也是杯水車薪,所以,幾乎每一個民辦教師家裡過得普遍不好,眼看著別人家蓋新房、娶媳婦,穿新衣,騎新腳踏車,民辦教師的家庭只能是望塵莫及,自愧不如,然後甘拜下風。在經濟社會,自命清高也不會當飯來吃,所以,時間久了,不少民辦教師也開始走窮則思變的道路。

所以,後來,有的民辦教師經受不住家裡人的再三勸說,再加上同村打工人的致富經驗,於是就有很少民辦教師棄教經商,或者棄教打工,民辦教師的隊伍也就不再堅不可摧,也不再固若金湯。

楊富貴想,就當時情況講,民辦教師不可或缺,在學校裡,“一個蘿卜一個坑”,即便有一個民辦教師辭職了,那其他教師就得替他代課,從鄉教育辦公室裡要個老師也不容易,如果在一個小學裡有好幾個民辦教師辭職,或者老師們一塊有事請假的話,整個學校都會上不起課來,學校工作就要癱瘓,學生學習就要受到影響,這個損失是巨大的,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領導和教師是絕不會允許這種教學事故發生的。

這種事情想想就可怕,即便楊富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民辦教師也感覺到了這種危機感。

所以,楊富貴覺得上級對民辦教師和公辦教師之間這種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性是時候取消了,民辦教師對於國家教育這麼重要,應該把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了,這樣可以讓民辦教師心無旁騖,專心從教,更好發揮民辦教師任勞任怨的特點,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振興教育和培育更多英才的偉大使命中去,民辦教師也會化感激之情為國育才的行動中,那樣,我們一定能夠振興我們的國家,就能夠讓中國展現更富更強和更美的魅力。

楊富貴想想,自己為表侄張文學提出讓民師轉公的這個議桉真是太給力了。這次自己真是出大力了,這個提桉對於國家教育的振興,對於老百姓孩子學習的保證,對於民辦教師生存狀況的徹底改善,對於表侄在縣人代會上的精彩表現,都太有力了,當然,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這個願望,對於楊富貴自己那也真是實現了自己多年夢寐以求的奢望,那真是“土雞變鳳凰”神話的再現,那真是祖上積德的保佑,那樣的話,楊富貴心想那必須把自己這個老命全部鋪在教育事業上,即使豁上性命也要把自己的學生教好,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國家對自己的重視和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展示出自己對國家的報答之情。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民辦教師,作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作為凡夫庶子,楊富貴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人物,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那種“放在人群不顯眼”的普通人,是那種在大場合都不敢大口喘氣的小人物,是那種在高官貴族面前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的主兒,所以,楊富貴這一輩子非常平庸,也沒幹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情。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楊富貴斗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給當人大代表的表侄提了一個議桉,結果無論怎樣,反正楊富貴作為一介草民也算為國家操心了,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民辦教師也算是為民請願了,作為孩子們的“孩子王”,也算是給孩子們爭取了一下學習的權利和機會,作為表叔也算為表侄提供議桉了,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作為兩位老人的孩子,作為愛人的丈夫,在為家人謀幸福這一方面,楊富貴也算竭盡全力,不辱使命了。

楊富貴想,作為一個膽小如鼠、謹言甚微的小小民辦教師,楊富貴這次提起議桉,也算是破天荒的一件奇怪事情了,雖然不一定絕後,但也是一定是空前的奇葩事情了。

楊富貴覺得自己也真的成長了,自己無意間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楊富貴覺得自己也的確成熟了,自己能做為國分憂和為民請願的要事;

楊富貴覺得自己變得太能幹了,自己都能夠為人大代表提出重要議桉。

楊富貴想著,突然對不甘平凡、深謀遠慮而又敢想敢幹的自己笑起來,楊富貴對自己的果敢行為點一萬個贊,楊富貴因為自己的精彩表現打滿分。

總之,楊富貴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自豪,並且無怨無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