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四) 人心所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孩子沒有爹和娘,還有國家還有黨;

文學主動擔重任,人心所向好榜樣。

都說,快樂的日子是短暫的。但是,不快樂的日子那也是十分漫長和難過的。

別人傷心不已的事情發生以後,作為有良知的旁觀者在同情和幫忙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也就淡忘了, 慢慢地也就投入了為謀生而進行的忙忙碌碌了,也就投入了自己與家人的生計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然,大多數人對此也是十分理解的,誰又能保證一直關注別人的事情呢?誰又有能力拯救那些身陷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呢?畢竟,救世主也不多,即使有人想做救世主, 其實多數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於是人們也就心甘情願地做了個凡夫俗子得了。

所謂俗人, 也就是管不了天和地, 顧不了別人的人,充其量也就是在必要的時候,在恰當的場合最多只是和眾人一起幫個小忙而已,雖然同情心和熱心腸還在,但是除此以外也就再也幫不上大忙了。因為這樣的人也沒有什麼呼風喚雨的能力,更沒有一呼百應的組織才能,也沒有腰纏萬貫的巨大財力,除了盡其所能出點蠻力,在其它方面就再也無計可施了,也就真的黔驢技窮、愛莫能助了。

誠然,社會需要正能量,這些人也因為富有同情心也有責任心,於是就被這個社會記住了,這些芸芸眾生就成了民族的脊樑,也是社會的支柱,也成了弘揚正義和推動歷史的主力軍。這些有正義感的人不應該自責, 也不能夠自怨自艾。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愛憎分明,只要竭盡所能,只要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就已經足矣,就值得表揚,可以謳歌,這樣的人當然也就問心無愧、毫無遺憾了。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才知道。”

當然,在老張落水去世以後這段時間,在王紅雲離家出走的這段時間,這件事之於別人或許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除了唸叨一下老張的可憐、王紅雲的狠心以外,剩下的話題也就大多數是圍繞張才子的可憐無助以及小才子的下一步去向了。

像小才子這樣無父無母的情況,大家也知道一般是由政府出面照顧孩子的,但是政府也不能夠直接照顧孩子的。要麼政府把孩子送到孤兒院,要麼就是找個家庭能夠收養孩子,然後政府按規定給予這家一些錢財什麼的,也算是一些補貼吧。

但是,大家也心知肚明,想這樣能夠收養孩子的家庭其實也實屬不易。因為大多數家庭也不願意無端再加個別門外姓的孩子,這樣的話,一整個家庭的和諧關係也就被這個外來的孩子打破了。要想讓這個剛加入進來的孩子儘快融入這個大家庭那也是比的登天都難的事。畢竟,每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都是大相徑庭的,磨合起來當然也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雖然自己的兄弟姐妹之間的性格和脾氣也有差異,但是,畢竟是一個娘的孩子,即使打斷腿還連著筋呢,相同的血緣關係使得大家在關鍵時候還是很快能夠達協議的,還是能夠把各自的勁兒用在一起的。

但是,無論什麼事情,想來想去的,也總有解決的辦法。

“解鈴還須繫鈴人”。

在這個棘手的問題上,大家自然也想到了張文學。首先讓人們想到的當然是張文學是張才子的乾爸,這層關係當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張才子的爸爸去世了,媽媽又沒有著落,而且生死不明,張才子的成長和教育那張文學這個當乾爸的也就責無旁貸了。

當然,人們也從內心裡願意讓張文學收養張才子。因為除了張文學是孩子的乾爸以外,更加關鍵的是,人家張文學熱心腸、有能力、有實力還有文化、有耐心,更主要的是人家張文學的爸媽身體健康而且通情達理,還有就是人家張文學的孩子和媳婦不在村子裡生活,而在鄉上的孩子姥姥家住,這樣也就沒有什麼矛盾,而且小張才子跟著校長張文學一起去學校,也沒有什麼麻煩的。

所以,幾乎整個村子裡都對張文學收養張才子這件事給予了厚望。

當然,也有人考慮到人家張文學收養孩子的諸多不便,但是人們也是相信張文學的辦事能力的呀,都認為張文學這個人民好校長,怎麼會有辦不好的事情呢?

由此看來,雖然張文學在收養張才子這件事上倒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多大的壓力,但是眾人給張文學的壓力也著實不少了呢。

即便是張文學也深感情慶幸,多虧自己有自知之明,主動承擔起這個使命,否則自己即使不被自己的無情折磨死,也會被大家夥的唾液給淹死的。

當然張文學自己也暗暗慶幸自己不但依然接下這個任務,而且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做通了各方面的工作,眼下的自己已經是如釋重負,感覺全身輕飄飄的感覺了。

張文學覺得很多事情其實也是命中註定,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事情到了跟前,當斷則斷,該做就做,如果該做,天大困難也不退縮,幹了再說,一切壞事在努力中也會慢慢變好,一切壞結果在正義面前都會慢慢退卻,最後,有正義感的人透過不斷的努力一定得有一個好結果。

張文學想,在人群中的大多數人也是正有感極強,責任感很強,既有正義感又有責任感,張文學覺得自己做得光明磊落,內心坦坦蕩蕩,對得起自己“人民好校長”的光榮稱號。

如此,張文學走在大街上,腳步更有力量,在通向未來的光明大道上,張文學相信自己會走得很遠,很遠。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