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六) 登門拜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夫妻恩愛比蜜甜,夫妻同心化困難;

登門拜訪很關鍵,父母高興孩喜歡。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對於一對恩愛的夫妻而言,他們確實有諸多的共同點。他們思想上的正義感、同情心和進取意識,即便是不是非常一致,但是也一定有很多相似之處。即便在思想有差異,兩人之間也會心有靈犀一點通,表現在行動上也會有相當程度的默契。當然,即便兩人在脾氣、性格方面有較大程度的差異,也會透過兩人之間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以後,也會逐漸具有相似性的,有著近乎相同的想法,也會常常作出相對一致的決定。

張文學和李淑媛的愛情基礎很好,感情也一直很穩固。兩人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在很多家庭事情的決定方面,兩人也有很多的默契。當然,即便兩人之間有分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快能夠冰釋前嫌,達成一致,然後按照共同達成的一致協議去執行,因為決議是在民主確商的基礎上確定的思路,執行結果當然良好。

實際上,所謂夫妻之間的感情好以及家庭的和諧, 也是建立在夫妻雙方善於經營愛情的從基礎之上的,當然也是建立在一方對另一方的寬宏大量和有節制忍讓和在一定程度上退卻讓步的基礎之上的, 這種和諧局面也是有人要講風格、顧大局得來的, 也絕對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當然, 夫妻之間沒外人,也不必斤斤計較, 更無需睚眥必報,而應當用包容四海的心去海涵對方的任何過錯、不足以及過失,更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去儘量說服對方, 爭取意見的統一,努力做出最好的決定。

當然,在無法達成一致協議的時候,也不妨求同存異,保留各自的意見, 然後, 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 在區域性小範圍內,透過採取“小步驟, 多臺階”的方式先把初步方案執行一下, 看看結果, 然後根據最後好與壞的結果情況, 再調整,再最佳化, 最後就能夠獲得較好的方法, 就能夠化險為夷,就能夠減少損失, 少走彎路, 就能夠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能夠把能夠做好的事情做得很好,家庭就能夠成為優秀的家庭,男女主人就會成為大家學習的楷模,就會受到人們的恭維, 當事者本人就能夠體會成功帶來的好處, 自己也能夠感受“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快樂。

在張文學的家裡,其實就是張文學一直對李淑媛讓步的,家裡的事情本來就不多, 大事由爸媽定奪,小事那就直接讓李淑媛當家就可以了,反正也沒多少事情, 更沒有幾件大事,家裡總共也沒有多少錢,就這點錢,折騰出去的話,下個月還會發工資,一家人也不會喝西北風的。

所以,在張文學這個小家庭裡,家庭的大事與小事基本上是由李淑媛說了算,張文學也就不願意過多過問了。好在李淑媛也樂意操持家務,也願意操心,同樣也在主管家務的過程中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按照這個思路,張文學和李淑媛相處得也算融洽,兩人也算和睦恩愛,也算是模範夫妻了。

但是,張文學這一次在收養孩子方面獨斷專行了,所以張文學這次真的需要好好在李淑媛面前表現一下了。

於是,在張文學為李淑媛買好衣服和化妝品以後決定馬上送到李淑媛的跟前,讓李淑媛高興一下,然後求得李淑媛的諒解,並共同把張才子這個孩子收養照顧好。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張文學把給李淑媛買的衣服和化妝品放到他的腳踏車的車筐裡,接著提了價格不菲的一箱子白酒,並把酒捆在腳踏車後座上,張文學打算在銅鑼灣的鄉上再給嶽父母買點肉什麼的,張文學希望用這些好酒好肉討好一些嶽父母,順便爭取點支援,以便大家共同給李淑媛做工作, 爭取從李淑媛那裡得到最好的結果。

很快,張文學就騎著滿載禮品的自行到了李淑媛的孃家。

當張文學進家的時候, 正好李淑媛的父母在院子裡拾掇花卉, 看到張文學帶著裝滿腳踏車的大包小包的東西,心裡也格外高興,於是笑著問:

“這是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啊?這不過年不過節的,這貴婿怎麼就大包小包的隆重走親戚來了呢?”

張文學也笑了,說:

“爸爸,媽媽好,我這不是把這裡當自己的家了嗎?給家裡拿點東西,孝順一下父母,不分時候的,等我將來發展好了,我會天天來,天天給您二老拿好東西的,好好孝順您。”

張文學的嶽父母聽了張文學的話都很高興,笑得合不攏嘴。

張文學的岳父轉過頭來,朝著他的老太婆說:

“你看人家文學說話就是好聽,讓咱們當老人的多高興。你的這個好女婿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人啊。”

老太婆也笑了,說:

“那當然了,你也不看看是誰的女兒才這麼有眼光的。人家文學是名校長,文化人,當然比你這個糟老頭子能說會道了,你也學著點,長點學問。”

老頭子也樂呵呵地說:

“好好,我也‘活到老學到老’,以後學著點,也撿好聽的說,讓這個老太婆天天高興。”

張文學的岳父說完這話,大家隨即都“哈哈”大笑起來,在小院子裡溢滿了歡笑快樂的氛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隨即張文學問:

“爸媽,淑媛還在店裡上班嗎?”

張文學的岳母說:

“是呀,她是一會也不閒著的。不過,她說了中午要回來吃飯的。我這就忙乎著做飯,中午你們一家三口可以好好嘮嘮。”

張文學說:

“那好的,我也可以幫忙做飯的。”

張文學的岳父這時插話了:

“不用你忙,我打打下手就可以了,你多陪著孩子玩玩吧。”

於是,張文學把車子上的東西卸下來,準備搬到屋子裡面去。

張文學的兒子正在姥姥家的堂屋裡看電視,一聽到爸爸的聲音,立即從屋子裡衝了過來,大聲喊:

“爸爸,你終於來了。這次給我帶來什麼好吃的來了?”

張文學一看孩子跑著衝了過來,趕緊放下手裡的東西,然後彎腰抱住了拋向自己的孩子,但是卻忽然意識到自己疏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匆忙中忘記專門給孩子買點吃的或者用的東西。

但是,張文學隨即就想起了自己給嶽父母買的豬排,於是指著車筐子裡面的排骨說:

“子才,你不是最愛吃排骨燉粉條嗎?看看,這是我給你買的排骨。”

當然,人家張子才也不傻,看了看排骨,接著說:

“這不是全家人吃的嗎?不能算給我的禮物,我要好吃的,我要好玩的東西。”

張文學一聽這話,靈機一動,然後在口袋裡掏出二十元錢,說:

“那還不好辦,等我把東西搬到屋子裡面,咱馬上去買好吃的和好用的。”

這邊還沒等到張文學動手搬東西,老兩口就走過來把張文學帶來的東西就搬進了屋子裡面,老太太揮了揮手,說:

“你們爺倆就出去玩吧,家裡的事情不用管了,多玩會,孩子很想你的。”

於是,張子才用一隻手牽著爸爸的手,另一只手拿著爸爸給的二十元錢,雙腳在地上蹦來蹦去的,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高高興興地往街上走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