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六) 姐弟情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姐姐視弟為親人,弟弟視姐座上賓;

姐弟情深一家人,相互尊敬好氣氛。

要說感情的事情,也真是說也說不清,道也道不明,身在其中,自己也身陷囹圄,不可自拔,別人更是水中望月,霧裡看花,只能看到表象看熱鬧,只是在不忙的時候,靜靜關注,偶也默默祝福他們,心裡默唸“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祝願,祈禱他們春哲的感情千萬不要被殘酷的現實折斷青春的腰。

其實,處理好感情的事情,之於當事者,既是一種能力的考驗,也是一種智商的檢測,甚至也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

感情的事情,不需要強大的智慧,但是需要明智的抉擇,該做的勇敢去做,對於愛情,也不妨死纏爛打,即可以發揮“釘子精神”,也不妨發揮“牛糞精神”,只要方向對頭,即使再勇猛都不為過,即使再皮實都不過分,辦法多值得鼓勵,手段好值得提倡,結果好一切都好,“抱得美人歸”是最好結果。人們只會祝福“金石為開”得美好結果,不必過於計較峰迴路轉的曲折經歷。

感情的事情,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但是,作為當事者要有決絕的判斷力。該做的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要立即停止。面對不該有的感情,要有排山倒海的氣勢,要有壯士斷腕的定力,要有江湖俠士的風度,要果敢、堅定地說“不”,絕不要半點的柔情,更不要任何的藕斷絲連,而要直接乾脆拒絕掉。

“當斷不斷,必留後患。”

正常的感情要積極發展,同樣不正常的感情要在萌芽狀態時,堅決遏制住,否則,後患無窮,害人害己,甚至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最後會搭上性命。

明明是好朋友,最後連朋友也做不成,明明是紅顏知己,最後因為處理不好感情的問題,反而破壞了雙方的家庭,傷害了無辜,禍害了親人,最後落個不歡而散的悽慘結局。

所以,發展正常的感情是正常人的本性行為,斬斷畸形和不正常的感情是智者的理性表現。

其實,在張文學身上,就有很多一般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張文學感情細膩,做事縝密,對待每一個人都極盡熱情,並且經常急人所急,為人所想,經常是別人還沒有想起來的事情,人家張文學就開始做了,在不經意間,當事人就享受到了美好,享受到了張文學幫助創造的幸福了。

這種格局,不是一般人能夠具有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學習獲得的。

這是一種大海一般的胸懷,足夠遼闊,足夠宏大,足以包羅萬象,足以包容萬物。

這是一種天空一般的氣魄,自由奔放,著眼未來,把世界當成家,把世人當親人,小家是家,大家更是溫暖可愛的家,家人可親,但是偌大的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可親可敬的至親親人,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張文學的牽掛,每一個人的不幸,都是張文學立即去要撫慰的心靈。

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樸實無華,卻盡顯睿智,把世界大同的是深刻道理發揮到極致的狀態,把世界一家人的理念應用到實踐中,是普度眾生的智慧和靈感,是超越當代的先進思想,是淨化身體、滌盪心靈的靈丹妙藥,是治療心理疾病的救世藥方,是世界和諧發展的持續動力,是天人合一的粘合劑,是一切愛和幸福的原動力。

張文學雖然拒絕了王紅雲非分的愛,拒絕了超越姐弟真情的愛,但是因為方式得當,態度決絕,再加上言辭勸說,後來又有心理撫慰,也緊接著用弟弟的愛來溫暖姐姐遇冷的心,隨後就收穫了姐弟之間的親情和友愛。

看看,在智者的詞典裡並沒有失敗,也不會把事情變壞。而只會把事情辦好,於是張文學不僅沒有損失什麼,反而延續和發展了這段姐弟情誼。

不僅如此,王紅雲經過再三思考,很快明白,她這個弟弟做得對,做得好。要不是弟弟快刀斬亂麻,後果為未可知,還不知道有什麼壞結果呢。

因此,王紅雲此時此刻不僅不會責怪張文學,反而更加熱愛她這個可愛的弟弟了,甚至更加佩服這個親親的弟弟了,覺得這個大男孩弟弟很明智、很聰穎,而且也點點地成熟了。

事非經過不知難,情不曲折不深刻。

歷經這次波折,經過這一次考驗,張文學和王紅雲的姐弟情更深刻了,兩人的心靈都經歷了洗禮,姐弟之情也更加純潔了,這歷經錘鍊的純真感情,比水連貫,比石堅硬,在姐弟的心中,這種真情根植心底,歷久彌堅,巨石壓不斷,大風刮不走,和生命一樣長久,直至海枯石爛,直至永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心底無私天地寬。”

人心如拳頭大小,不必揹負太多的負擔,不必遭受過多的苦難。

一個人,就要及時給自己減壓,及時給心靈清倉,讓心靈輕裝上陣,讓心兒清心盪漾,讓心兒清爽到能夠在天空飛翔,讓心兒快活得時而低吟清唱,讓心兒感受到暖暖的陽光。

這不,張文學和王紅雲同時感受到了心靈的舒暢,感受到身體輕鬆,同時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每當王紅雲見到張文學的時候,內心再也沒有往日內心“砰砰”跳動的情形,少了激動和衝動,多了幾分深情,多了很多的從容。

雖然,在人前王紅雲還是親切稱呼張文學為“張校長”,但是即使稱呼再怎麼正式,言語裡、眼神裡和行動中也少不了帶著溫度的熱乎,這種熱乎發於情、止於理,沒有半點做作的虛假成分,沒有世俗巴結的意思,更沒有邪惡的雜念,它像甘泉一樣清澈見底,它像童子的內心一樣純真。

張文學和王紅雲單獨相處的時候倒也不多,在這個時候,雖然張文學喜歡稱呼王紅雲為“紅雲姐”,但是王紅雲習慣而自然地稱呼張文學為“文學”,時間長了,姐弟倆倒也習慣了這樣的稱呼。

其實,稱呼也只是個符號。但是無論如何怎麼樣稱呼,也都是姐弟之間親情的流露,怎麼成為都不會阻礙姐弟之情的發展。

只要張文學不出發,張文學總在學校食堂就餐,每當王紅雲給張文學盛菜的時候,總也格外照顧一下張文學。

在吃雞蛋面的時候,王紅雲喜歡在張文學的麵條裡先窩一枚荷包蛋再盛上麵條,最後再和給別人的一樣,再在碗裡放一枚荷包蛋。

在土豆燉排骨的時候,王紅雲總是在碗底不顯眼處多給張文學好幾塊排骨,然後用土豆塊遮掩一下,免得人家吃飯的老師看得見,以免老師們提意見。

在燉雞的時候,王紅雲經常挑幾塊好肉給張文學,讓張文學吃好、喝好,並且身體棒棒的。

對於這一些小恩小惠,有的老師們也看在眼裡,但是都沒有把這個小事當個事,因為張文學這個校長對老師們太好了,如果不是張文學當校長,別說這樣好的免費午餐,就是連其它獎金、績效和超課時補貼都沒有的,現在大家都衣食無憂,家裡經濟狀況改善好多,都是張文學的功勞。

退一萬步講,無論哪一個老師打菜,也都會格外給張文學多盛一點,否則,老師們都會有意見的,下次甚至都不會讓這個不懂事的人打菜的。

不過,在張文學那裡,還是無論如何不願意得到這點所謂的實惠的。

於是,張文學在一個上午,在食堂看看飯菜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王紅雲,並且說,以後紅雲姐要是再給張文學另外好處的話,那就不要紅雲姐發飯菜了,要麼張文學自己親自發飯菜,要麼讓老師們自己盛自己的飯菜。

張文學還開玩笑說,紅雲姐要是不聽他這個校長的話,他會考慮讓紅雲姐回家休息的。

王紅雲一聽這話,就“咯咯”地笑起來,說:

“聽話的,姐姐當然聽話,省下好吃的給誰,不都得感謝嗎?自己吃了也香啊。”

張文學笑了,說:

“這才是我的好姐姐,你可以多給小才子多吃點,小孩子在長身體嘛。”

聽到這裡,王紅雲也跟著張文學一起笑了,歡樂幸福的笑聲溢滿了整個屋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