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八) 謝師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教師傳道教做人,學子家長都感恩;

學子成才謝貴人,家長設宴待恩人。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這個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一個人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一路幫助過自己的恩人和貴人。

雖然,成長的主體是每個人這個個體,但是,作為社會的人,也和周圍的人們有著或者那樣割不斷的交往和聯絡。

比如,作為老師,就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才,讓每一個家長都高興,讓每一個家庭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老師的使命,也是老師的願望,當然也是大家夥的目標。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事實情況卻未必盡然。儘管想法很美好,願望很全面,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殊情況,共同實現同一個願望其實相當困難,即便當事者都十分努力,那也只是只有少數人心想事成。

所以,為人師者,身負重要使命,總是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學生教好,以便讓孩子成才,家長自己也高興,在眾人面前也有面子。

按說,張文學所在的小學也並不像考大學的高中學校一樣受家長和社會人士的矚目,也不像初中畢業班一樣,能夠直接讓學生考上中等專業學校,然後學生就能夠吃上商品糧,成為公家人。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人家張文學是幹事創業的人,張文學雖然在小學教書,卻和市裡體校的游泳隊成了友好合作單位,這意味著小河小學的學生就有可能透過游泳這個強項躋身於市游泳隊,而市游泳隊就能夠從市裡爭取到中等專業學校的錄取指標。這就意味著學生可以透過游泳這個技能實現“鯉魚跳龍門”的飛躍,從而從一個農村娃娃搖身一變成為包分配的體制內的正規中專生。

這個從農村娃變成城裡人身份的轉變,可以說是狸貓變太子的極大變化,也是許許多多農村人夢寐以求的天大好事。

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不珍惜這個“天上掉餡餅”的大好機會的。

當然,沒有獲得機會的人,如果孩子再有這個游泳實力,那當然希望張文學打造的這個平臺實現兩代人的美好夢想。尤其,前面已經有兩個學生娃娃因為在省裡的游泳比賽中獲獎被錄取到市體校,成為令人羨慕的中專生。這樣,小小年紀就早早吃上了商品糧,這意味著這樣的孩子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和美好。

有了這等好事,當然是人人羨慕的,當然是令人高興的,尤其對於孩子家長,那真是高興得不得了,家長的臉上時時刻刻都掛著燦爛如花的笑容,逢人就誇獎張文學做的大快人心的好事情,當然也少不了誇獎自己的孩子有本事。

所以,在小河村無論哪個家長都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阻攔孩子游泳了,反而,有的家長在夏天的時候主動陪著孩子到文學嶺上的游泳池裡苦練游泳,爭取以後也被選入市游泳隊訓練,然後做出成績再爭取留隊,從而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中專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

於是,在小河村,在原先學生把游泳當作娛樂活動的基礎上,家長和學生又把游泳這個活動轉變成升學的一個重要渠道了。

然後,已經被錄取為市體校學生的學生娃娃在身份上就高枕無憂了,只需要更加努力訓練,以便在將來更大規模的比賽中爭金奪銀了,暫時游泳基礎不好的學生就加大游泳力度了,已經獲得到游泳隊訓練機會的也就更加努力了,因為只是到市裡游泳隊訓練只是一個獲得錄取的資格,最終被錄取為市裡游泳隊隊員,必須是在省級游泳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之後才有希望。

所以,每一個人都仍然需要努力,當然每一個人也不容易,當然每一個人也不能掉以輕心。

尤其,剛被選入市裡游泳隊訓練的兩名學生,可以說已經到了關鍵時候,學生游泳訓練效果好,成績突出便可以留到市游泳隊,否則就要退回小河學校。所以,這兩位家長是最為擔心孩子的前途的。

所以,作為家長自然不敢也不能掉以輕心的。

所以,兩位家長總是想方設法促成孩子被市體校錄取這件事情。

這不,王東的家長正在醞釀要宴請一下張文學校長,即便是不能夠起大作用的話,至少能夠請張文學多多嚴格要求孩子訓練,還能夠請張文學校長在市裡游泳隊教練面前美言兩句,爭取讓孩子早日留在市游泳隊,以實現全家這個美好的心願。

王東的家長在銅家灣鄉做建材和裝飾生意,也是上過檯面的生意人,而且和張文學家也有點親戚關係,所以本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自己覺得也許能夠透過這點關係能夠獲得一個宴請張文學校長的一個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家都知道,誰要想請張文學吃飯,那真是一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因為張文學為村裡人和娃娃們做了這麼多好事情,很多人都想請張文學吃個飯,可是從沒有人夢想成真過。

其實,張文學倒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王子,只是張文學不喜歡這種被宴請的場合,而且感覺也沒有必要,因為張文學覺得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也並沒有刻意照顧誰,張文學認為自己做的是本職工作,不需要任何人感恩戴德。而且,張文學也不喜歡欠下人情債,更不願意被用情感綁架,當然也不願意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

但是,任何人都有軟肋之處,人家王東家長直接從親戚入手,三番五次找張文學的爸爸商談此事,時間一長,張文學的爸爸也經不住王東家長的軟磨硬泡,於是便答應下來,讓張文學去參加一下王東家長的宴會。

張文學接到父親的通知,感到非常意外,因為父子二人早就協商過,父親不要過問學校的事情,也絕對不能接受禮品,更不要接受宴請,也不能自作主張替張文學答應類似宴請這樣的事情。但是,張文學的父親也有理由,王東的爸爸是自己家的親戚,這也不算是純粹的學生家長,所以,張文學的父親就破了一次格替張文學答應下來了。

張文學當然不會怪罪父親的做法,畢竟,和親戚吃一頓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於是,週六晚上,張文學被王東家長接到鄉上的一個大點的飯店去赴宴了。

王東家長果然有些人緣,請來陪張文學吃飯的人們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除了做生意的老闆,就是在鄉里做事的人,反正張文學覺得都是一些大人物。

張文學一到,立即受到眾人的歡迎,其中幾個在鄉里工作的人也認識張文學,只是張文學不太認識這些人。

當安排宴會座次的時候,張文學執意坐在一個不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大家不約而同地把張文學硬硬安排在了主賓的座位上,也就是在主陪的右面,張文學對這個重要位置很不習慣,但也是“恭敬不如從命”了。

擔任主陪的是王東家長的好朋友,也就是鄉里的一位幹事,他們這些經常在外面參加宴會的人,是非常會左右酒場的,也是一個久經酒場的能人。

果然不出所料,一開始上酒的時候,張文學極力表示不喝酒,但是卻遭到了在座人員的一致反對。

說什麼“主賓不喝酒,主陪犯糊塗”,還有“客人不飲酒,主人就換酒”,甚至說“賓客喝倒,酒場才好”。

反正勸人喝酒的理論一套一套的,幾個人輪番轟炸以後,張文學終於架不住了,於是答應少喝一點點,每次倒酒張文學的酒盅只到半盅酒。

於是,王東家長高興地給張文學倒半盅酒,然後開始喝酒、吃菜。

張文學原先是滴酒不沾的人,現在開始喝酒當然十分謹慎,於是,張文學總是抿一抿酒,防止自己大醉,鬧出笑話來。

但是,很多時候,人家主陪和主家是要檢查喝酒情況的,實在躲不過,張文學還是被勸把半盅酒喝幹的。

酒過三巡,張文學覺得自己也不難受呀,於是開始高興起來,這一高興,張文學的話匣子就開啟了,什麼教育的事情呀,什麼游泳隊成立的事情呀,什麼和市裡人的交往情況呀,反正想說的都說了,對與不對的也沒人反對,有時候大家還鼓掌歡迎,歡迎完畢,張文學和大家又一塊喝酒。

最後,張文學大概喝了半斤茅臺酒,雖然有一點暈乎乎的感覺,但是頭腦還是清醒的,於是告訴王東家長孩子的事情自己會上心的,但是依然取決於比賽成績,並且告知王東家長以後不要請客了,更不要破費喝這麼貴的茅臺酒,要把好錢用到孩子的培養和學習上。

於是,張文學酒足飯飽後,被送回家,在家裡,張文學的媽媽給張文學喝下了蜂蜜水和小米粥,然後讓張文學睡下,並且給張文學床前放上臉盆準備裝下嘔吐物,以備張文學嘔吐使用。

結果,張文學也沒有嘔吐,也沒有十分難受,第二天早晨喝了媽媽親手熬製的米湯,就馬上精神煥發了。

張文學覺得,喝酒也不是十分讓人難受的事情,尤其還覺得酒後醒來的感覺不錯,有一種大病初愈的迴歸感覺,更加珍惜良好精神狀態的機會。

不過,張文學依然認為沒有必要在生活上鋪張浪費,今後更不能夠答應宴請。平常的生活就好,簡衣素食就是最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