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 小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文學經常做小事,小事其實並不小;

常做小事很重要,做好小事不得了。

每逢在報紙上或者電視臺上極力宣傳張文學救助人生命的事蹟的時候,人們都津津樂道向張文學表示祝賀和賀喜的時候,張文學總是笑眯眯的說:

“其實也沒有什麼呀,如果你們碰到這樣的情形的話,也會不假思索,去樂於助人的。只不過我碰巧碰上了啊。其實,我做的都是小事情。從來都沒有做過大事情呢。”

你聽,張文學的胸懷多麼寬廣,做事的姿態多麼低調,人性的品質多麼高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張文學的心扉裡面,救助生命也算是小事,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難道真的是小事情嗎?

生命之於人只有一次。生命當然不是小事。

君不見,在張文學救治那個溺水的小學生的時候,著急地汗水嘩嘩流淌,那神情凝重得像自己的親人危在旦夕一樣,哪裡有一絲一毫的怠慢之情?哪裡有任何蛛絲馬跡在做小事的樣子啊?

再想想,在張文學救助陳師傅的時候,那一推一拿舉動,一揉一捏的神情,仔細猶如繡娘在仔仔細細穿針走線,細心似乎在打造人間最優良的刺繡精品。那份執著曾經感天動地泣鬼神,也曾讓老陳妻子和醫生都感動得動容。

所以,張文學每一次做事情都極其認真和慎重的。面對生命不馬虎,面對大事不恐慌,面對正義不彷徨。這就是他做事情的風格。

所謂把自己做過的事情歸納為小事,只不過是張文學在做完事情以後,張文學自己表現出來的低調。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成了張文學光明磊落的偉岸形象與優秀品質。

其實,生活中小事和大事的區分也不是涇渭分明的,甚至也可以相互轉換的。

每個人都是平凡人,偉大的人物其實佔比非常少。

那當然平凡人就要做平凡事了。其實,這個平凡事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事。

生活如水,無滋無味非常平淡。所以,生活中的事情當然也大部分是小事情。所以,平常生活中的小事特別多,其實,驚天動地的事情也不是很多。

從這個道理上講,當然,平常人就常常在做平常事了。

所以,常人做小事也就十分合乎自然規律,當然也合乎情理的了。

關鍵是,有的平凡人他不願意做小事,眼裡面並沒有小事情,甚至看到了小事情也不願意主動去做,而是內心空等大事情的到來,而大事並不經常有,所以一般等不來,大事情偶爾來的時候,因為當事者沒有敏銳的眼神又抓不住,所以就不屑於做小事情,然後就錯過了大事情,即便有時候偶爾抓住了大事情,又因為沒有從小事情做起,就不具備經驗,然後就把大事情做壞了,最後一事無成,只能哀嘆人生苦短,只能埋怨上天不給自己成功的機會。

從這個道理上講,不做小事情,大事情當然也做不了。

做得了的不去做,想做的又做不好,這樣的人恐怕只能望著別人的成果嘆息,只能看著別人的幸福流淚。

更何況,小事情可以成為大事情,大事情也可能變成小事情,二者的地位可以互換,也並非一成不變。

如果遇到的小事情是好事,那當然要積極做好。就像滾雪球一樣,“眾人拾柴火焰高”,雪球越滾越多,越滾越大,慢慢就滾成了大雪球,那這個好事情就成了很好很大的事情了。小好事變成大好事,受益的人群更大,受惠的人數更多,高興的人們也多,帶給這個世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快樂就更多,會讓這個世界的人們因為他們的付出更加自豪和快樂。

那如果不幸遇到的小事是小壞事,那就要迅速採取行動去消除這個小小的壞事情。出手斬釘截鐵,不帶絲毫猶豫,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去變革,要用排山倒海的力量,去一鼓作氣把小小的壞事情消滅在萌芽狀態,絕不讓它成長一點點,絕不讓它具有比較大的破壞力,出手要很,革新要快,剷除壞東西要徹底、乾淨和深入全面。絕不手軟,絕不留情,確保手到必除,除之必淨,絕不留下半點殘餘,絕不讓壞東西死灰復燃。這樣,做好了對小壞事的緊急處置,就避免了大壞事的產生。

處理小壞事一旦心慈手軟,那小壞事就會在瞬間變壞,到時候,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恐怕都無回天之力。這樣的危害可能就是慘絕人寰的。

所以,處理好小壞事就是避免了大壞事,就起了“四兩撥千斤”的巨大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好事做好是可以變成大事情的,小壞事處理好也是可以避免大壞事產生的。

因此,做好小事,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是相當有好處的,小事情起著統治全域性和扭轉乾坤的重大作用。

所以說,小事情,大作用!

大小事情的評價標準也不一樣。

張文學連續救助兩條人命,他自己說是小事情。張文學是謙虛,是低調,是情懷,是友善。

張文學不願意讓被救助者背上欠情的負擔,讓當事者放下負擔,輕鬆前進。這時親情起作用,這是友好起作用,這是真情起作用。

當然,張文學也是為自己好,不要躺在功勞簿上享受戰果,而要在新的起點上立新功。

“昨天的輝煌已經過去,明天的挑戰依然要慎重接招。”

可是,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老百姓心中的那桿秤於是公平的。

你做的事情,是小事還是大事,老百姓心中有數,老百姓大小事情的評定自有非常公允的標準。

所以,“金盃銀盃,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當然也心中有數,誰為百姓做了事情,宣傳部門就表揚誰,誰做的好就大肆表揚他,要讓先進人物戴滿花環與桂冠,要讓這些人成為精神文明種子的傳播者,要讓這些人成為中華傳統的守護者,要讓這些人成為正能量的弘揚者。

所以,自從張文學的事蹟在電視臺和銀河日報宣傳以後,他一連救兩命的事蹟便家喻戶曉。所以,爾後自稱只做了小事的張文學,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銀河市人們的心目中,逐漸成為了銀河市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