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七) 送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工人施工流大汗,碗裡午飯很簡單;

文學殺豬送去肉,工人吃肉笑開顏。

小河小學擴建工程開工以後,小河小學的校園就呈現了一片車水馬龍的一片繁忙景象。

夏天的白夜最長,最為適合建築工人長時間施工,所以這一段時間最適合進行建築工程。

而且,在夏天,建築工人幹的活也質量最好,水泥和白灰等銜接磚瓦的材料也更加容易凝固,乾燥的快,乾燥的好。

所以,張文學打算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儘可能把房子主體工程去建設完畢。

目的很明顯。一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讓孩子們避免出現在忙碌繁忙的施工現場;二是為了工程的質量,爭取建設成質量一流的放心工程。

鑑於這個原因,張文學一方面和建築隊隊長協商有關工期的事情,另一方面,張文學也在關注工人的人數,以及工程的進度。

所以,張文學只要不忙,就會及時出現在工地上。一是瞭解工程的進度,二是方便處理好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

除了這兩方面的情況,張文學最為擔心的事情還是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所以,張文學經常圍著工地轉一轉,看一看。偶爾也和工人們聊上幾句,問問累不累,渴不渴的情況。有時候,還請教一下幹活的方法,詢問一下確保工程質量的門道。

中午時分,張文學也沒有回家。張文學於是到工人中午就餐的教室裡去看看工人們的就餐情況。

在一口用作工人們餐廳的教室裡,每個工人坐在學生用的小木凳子上,圍著小課桌就餐。

作為建築工人,當然是很辛苦的。幹活的時候,總是身心疲憊的、心力交瘁的。也只有在中午吃飯的時候,趁著吃飯的時間,大家說說笑笑,排解一下自己的壓力,同時也能夠大快朵頤,用不太豐盛但是還能飽腹的美食犒勞一下辛苦了一整個上午的自己。

“南里北里去做官,都是為了吃和穿。”

衣食之需無論如何都是人之必須,都是重中之重。

如果愛一個人,必須滿足這個人的胃。

張文學深深懂得這個道理。於是,張文學非常注重工人們的中午飲食狀況。

於是,張文學就走進了工人們吃飯的屋子,和工人們聊天,同時仔細觀察了工人們的飲食。

張文學看到,不少的工人不是坐在木凳子上吃飯,而是把雙腳踩在小木凳上,整個人蹲著吃飯。張文學心想,一定是工人師傅平時吃飯的時候,都沒有凳子,因此早就習慣了這個架勢。當然,也可能這個架勢讓工人們比較舒服,能夠緩解疲勞。

不管怎麼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每個工人的面前,都有一個很大的碗,有的是大瓷碗,有的是大點的鐵碗,反正都容量挺大的。

每一隻大碗裡盛著幾乎滿碗的菜,一大部分的都是大塊大塊的土豆,間或有幾根芸豆段,但是只有一點點的五花肉碎片,顯然是菜多肉少。作為肉,也就是在水煮菜當中充當油的作用。

說實在話,相對於工人師傅的重體力勞動,工人們碗中菜也是頗有些清淡些。

但是,菜不行,可以用飯食來湊。其實,建築公司也正是這樣做的。

讓張文學印象最深的是工人們的飯量。

滿眼望去,工人們正在享用的饅頭的數量卻是相當驚人的。有的工人用左手一手拿著四個饅頭,有的工人用一根筷子串起四五個饅頭,他們右手拿筷子夾菜,經常是一手夾一下子菜,然後迅猛地多次咬下手中所拿多個饅頭的其中一個。

工人師傅們幹了一大上午的活,也都是非常疲倦,當然也是已經飢腸轆轆了。而且,有的師傅在家裡吃的早餐也真的是特別簡單。

所以,師傅們的飯菜進行得很快,就餐的情景也很壯觀。

張文學想著,肯定是工人師傅們心知肚明自己碗中的菜太少,而他們需要吃的饅頭又多,所以經常是一口菜就著好幾口饅頭。

張文學覺得工人們太不容易了。作為受益方,張文學覺得自己有必要幫助工人們一下,以改善一下工人們的生活。

但是,究竟怎樣才能幫助工人們的生活呢?

當然,應該從工人師傅的午飯開始。

那麼,應該從哪裡著手改善呢?

當然,要給建築工人買一些肉吃,讓他們吃好午飯,以便能夠更加有力氣幹活。

說到肉,聰明的張文學立即想到了自己家裡餵養的兩頭豬。

說句實話,豬也確實不小了,每只都有一百五六十斤了,如果真能殺上一隻豬,那足夠建築工人吃上一段時間了。

這個主意很好,但是,張文學覺得自己又開始犯糊塗了,又開始冒犯動用家裡的私有物品了,又開始對不起家裡人了。要知道,一頭豬要餵養一年才能出欄,一般家庭也就指望在年底的時候賣兩頭豬才能過個好年。

當然,張文學家裡有張文學掙工資,張文學的愛人做生意,經濟相對比較寬裕,倒也不指望這頭豬過日子,但是餵養大這頭豬也是費了多半年的心血的。

所以,特別是對於父母,如果白白殺了豬,把肉送給建築隊的工人們吃,那顯然父母也是要心疼的。

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於是,張文學說幹就幹。回到家,張文學立即給父母商量這件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張文學一說要給建築隊工人改善生活,爸爸和媽媽竟然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這個結果倒是讓張文學始料未及,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後來,媽媽說:

“我和你爸沒事幹的時候,也在考慮家裡還有啥東西能幫助你辦學校。你爸昨天餵豬的時候,說這兩頭豬說不定能夠給工人們改善伙食,以便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媽媽看了看張文學,笑了笑,繼續說:

“文學,自從你當了校長,我們的覺悟可高了,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只要你認為對的,只要你想好的,我們都支援你。只要有用,你就做主,大膽地去做,不要有顧慮。你們年輕人,把工作幹好,就有未來。不要計較一失一得的。”

張文學笑了,笑得臉就像一朵花。

心想:這世界上還是父母最理解孩子,還是父母支援自己的事業,還是父母最好。

接著,張文學又打電話徵求了一下妻子的建議。當然妻子更加爽快,只聽李淑媛爽快地說道:

“這些小事情,你跟父母商量好就行了。小事直接決定就行,不需要彙報。”

於是,第二天張文學的爸爸找了幾個人,“三下五除二”就殺完了一頭豬,然後用家裡的小推車把肉給建築隊食堂送了過去。

當然,建築隊隊長和工人們對張文學的壯舉表示了無限感激。

於是,當天中午建築隊的工人們就吃上了熱騰騰的紅燒肉。於是,大家歡天喜地,喜笑顏開,展現出最滿足、最幸福的笑容。

當然,工人們也把這份感激之情轉化為建設學校的巨大動力。

後來,建設學校的進度和質量果然提升很多。

張文學想:生活真好。

自己作為一個小人物,只是做了一點小事情,就帶來了很多的收益,帶來了很多意向不到的好處。

所以,能做好小事情的人,就是可以做好大事情的人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