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 會親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兒媳漂亮兒英俊,女婿瀟灑女順心;

兩對親家喜相會,兩家勝似一家人。

快樂的時間過得快,過春節的日子感覺過得更快,如白駒過隙,如利劍穿過。

其實,時間是一秒一分地從容走過,只不過人們對於時間的感覺不相同罷了。

這不,春節過後不久,就到了元宵節。

照例是買元宵,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吃它個湯湯圓圓,寓意全家人一年裡團團圓圓。

照例是雕花燈,把大胡蘿蔔的心挖掉,放上食物油,再放個線繩子,等天黑以後點燃後放在門樓的臺階上,照亮來回的路人,照亮這一年前行的道路,不彷徨,不模糊,不犯任何錯誤。

照例是全家圍在一起,說說笑笑過節日,你讓我喝酒,我讓你吃菜,祝福不斷傳遞,親情不斷延續,快快樂樂地吃了個肚兒圓,高高興興地解了饞,明月高照照來幸福,星星眨眼眨來智慧。

節日的情調烘托了氛圍,節日的快樂調劑了生活,節日的韻味增加了情趣,節日的美好得到了傳承,生活的美好在節日中延續。

傳統的節日真好,過節的感覺真棒。

過了十五是十六,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

正月十六這一天,是“會親家”的傳統日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進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動。

一般說來,大年初二這一天,女婿要帶厚禮去老丈人那裡去拜年,這是對於女婿誠心和智慧的考驗。

“誠心”嘛,就是看這個女婿誠意足不足,心意夠不夠。當然,這個所謂誠意夠不夠,就是這個女婿拿的東西夠不夠,多不多。當然,女兒已經嫁人了,女兒是人家婆家的人了,無論人家女婿拿的東西多與不多,作為老丈人,為了女兒也不會難為女婿的,但是總感覺會沒有面子的。說到底,還是一個自尊心的問題。

當然,人家作為女婿,特別是頭三年,當然會為岳父家撐起這個面子的。不為別的,單單為人家老丈人養育女兒這麼大,這沒有功勞還有苦勞,沒有苦勞還有勞動,沒有勞動還有生養的功勞。所以,女婿也總是恨不得把家搬過去,給老丈人送過去,讓老丈人有面子,讓老丈人高興。

當然,這個孝順的女婿也會得到老丈人的熱情款待。在以後的日子還會被拿來當作“半個兒子”對待。

“有來無往非禮也。”

在來往的理念支配下,女婿來看了岳父和岳母,作為受益方怎麼也得表現一下呀。

但是,哪有老子親自去看望小的呀?

所以,大年過節的這個時間,肯定也是不行的。

但是,人家女婿也是有父母的呀,不去看一看,東西是省下了,但是禮儀之邦的禮儀卻沒有了。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所以,古代人就已經很聰明了。

反正應該去走親戚,那就不在剛過春節去,那就過了元宵節再去女婿家,目的嘛,當然不是看望小輩的,是去會親家的,當然也就順便看了女兒和女婿,簡直就是一箭雙鵰,一石兩鳥。

因為有道理,所以就有生命力。

於是,正月十六“會親家”這個傳統就一直這樣傳承下來了。

於是,正月十六早晨,張文學一家人就開始忙活起來,張文學的爸爸去購物,張文學的媽媽忙著殺公雞,張文學就打掃衛生,李淑媛就挑選家裡能夠使用的菜品,準備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

說實在的,張文學一家對於親家的到來還是非常高興的。畢竟自己家裡的條件,無論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方面,那都是經得起親家的檢驗的。

要說起硬體嘛,那就是張文學家裡的房子在農村裡面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外觀高大上,氣勢磅礴,內在大桌小幾一應俱全,實用方便。這真是多虧張文學的大膽提議,還有接近房子造價一半的存款,後來就聽說啥原料都漲價了呢,張泰斗現在心裡也非常佩服孩子的,不自不覺,小小張文學就撐起了這個家,還當上了小河小學的主任。

每一次想到張文學的成長,再加上鄰里人們的誇獎,還有娶了這麼優秀的兒媳婦,張泰斗就感覺自己的偉大之處。

畢竟,“虎父無犬子”。

雖然,張泰斗名字是泰斗,但是,其實張泰斗認識不了幾個大字。但是,張泰斗就認準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定得讓張文學好好學習,考個大學什麼的,從而實現張文學的爺爺光宗耀祖的夙願。

張泰斗努力了,張文學做到了,所以,這一對父子就成功了。

要說軟體嘛,那就是張文學和李淑媛之間的愛情,雖然不算青梅竹馬,但是也算兩小無猜。他們兩個是同學,有感情基礎,不太用磨合,他們恩恩愛愛的樣子讓家長放心,讓其他年輕人羨慕。這個軟體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試想一下,如果人家親家來女兒,如果發現女兒不幸福,夫妻不恩愛,即便是給人家山珍海味吃,人家也不稀罕呀。

所以,美味佳餚重要,但是也抵不上人喜怒哀樂的情感重要。特別是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婚姻幸福更重要。

從這兩個方面講,張文學一家人當然是充滿信心的。因為有信心,所以就非常高興,因為非常高興,所以就願意多花幾個錢精心準備這個盛大宴會,好讓親家兩人乘興而來,凱旋而歸。

當然,這邊李淑媛家裡忙的也不亦說乎。

畢竟,李淑媛的爸媽是第一次到張文學家裡作客。怎麼也不能夠太隨便。

因為作為李淑媛的父母對於李淑媛的婚姻還真是一百個滿意的。

他們這個寶貝女兒,也可能是被他們兩個寵壞了。從小就很任性,性格也是外向型的,從小喜歡和男孩子一塊玩的起來,一點也不讓父母省心。

李淑媛上學的時候,老師一直誇獎她智力好,動腦子快,可就是不細緻,平常做事丟三落四的,做題一知半解的,也不是非常較真,不會的就拉倒,做不完就放下,所以,到頭來,上完了初中,又複習了一年初三年級,最後還是沒考上高中,也沒有考上中專。

沒有考上學的李淑媛又不願意種地。迫不得已,李淑媛就只能跟著一直在鄉里的集市上賣鞋子的父親做生意。所幸,李淑媛憑藉她快言快語的性格,做生意還倒是一個好材料,不到兩年就挑起了這個生意的大梁。現在已經是獨自頂替了父母賣鞋子的這個生計,現在只是當李淑媛有事情的時候,父母兩個才給她幫一下忙,平常都是她自己忙乎著,父母也就退居了二線,輔助照應一下生意。

至於李淑媛的婚姻,也沒有少費腦筋。

李淑媛雖然沒有考上學,也沒有找到一份理想體面的工作。但是,她長得還有幾分姿色,尤其是性格高傲。如果她看上人家,怎麼樣都行;如果她看不上的,說話簡直一針見血,毫不溫柔,讓人家望而生畏,不少想接近她的小夥子都覺得她是一個帶刺的玫瑰,根本接近不了。

所以,李淑媛也相了不少親,但都是人家喜歡她,她卻怎麼也看不上人家,每一次都是不歡而散。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

所幸,“蒼天有眼”。

直到有一天,李淑媛遇到了她初中的同學張文學,李淑媛從此以後就成了懂得愛情、享受愛情、並且珍惜愛情的可愛乖巧的小喵咪。

張文學呢,歷經兩次相親以後,也終於“抱得美人歸”。

所以,“有情人終成眷屬。”

從各個角度上講,作為老人當然為女兒的美好婚姻感到高興。

尤其讓李淑媛父母高興的是張文學是一個有學問的人。當然了張文學當老師這個職業也讓人高興,畢竟,作為生意人,是十分敬畏和欣賞有一份正式工作的人,那可是女兒一輩子的飯碗,從此不再為生計發愁,不管人家張文學掙多少錢,都給人體面和安穩的感覺。

但是,李淑媛高興的還不止張文學的職業和飯碗,而更在意的是張文學一肚子的學問。

“知女莫如父”。

作為李淑媛的父母,當然希望孩子一輩子幸福。

但是,幸福是兩個人締造的,是兩個人的合力創造的。

兩個人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而女兒的性格開朗活潑是好,但是也很任性,也得理不饒人,雖然是豆腐心。但是人家受不了她的刀子嘴,所以她這個性格是不讓人省心的,如果對方也是這一類特點的人,那這個家庭少不了分歧、爭端、吵鬧,甚至可能出現雞犬不寧的局面。

而如果對方有一些修養,有一些耐性,最好再有一些學問,對方因為愛,就“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話,那就會“化干戈為玉帛”,那李淑媛也會偃旗息鼓,那就風平浪靜了。

在婚姻的圍牆裡一直受束縛著,沒有不發生矛盾的,但是會不會化解,能不能解決,那涉及到一個人對另一方的愛,愛多一些,無所不能包容;還取決於自己的學識、胸懷和修養,“宰相肚裡能撐船”,不夠大度,那就一輩子當不了宰相。

從這個道理上說,李淑媛是幸運的,李淑媛的父母更是被幸運撞了一下腰。

想著,想著,李淑媛的父母也就高興了。

所以,李淑媛的父母走進張文學的家門的時候,臉上的笑容一直就掛在臉上。

張文學和李淑媛在自己家的大門口,等了一下會,就看見李淑媛爸媽乘坐的一輛計程車停在了家門口。

等到爸媽從車子上下來以後,李淑媛走上前去,一手拉住媽媽,一手牽住爸爸,然後向家門口走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文學走上前親切問好。

這時,張文學的爸媽也聞聲從家裡走了出來。

還是李淑媛靈動,快言快語向父母介紹公公和婆婆:

“爸媽,這就是我這裡的爸爸和媽媽,他們可疼我了,我在這裡天天都吃到好多好東西呢。你們放心好了。”

張文學的爸爸和李淑媛的爸爸親切握手,互道“親家好”,李淑媛的爸爸還補充了一句:

“我這個女兒,話倒是說的好聽,不知道她做事怎麼樣,沒有惹親家和親家母生氣吧?”

“沒有,淑媛給我家帶來的是笑聲!”

張文學的媽媽也相互問好,並且親切攀談起來。同樣,李淑媛的媽媽也問女兒是否惹親家生氣了沒有。張文學的媽媽媽說:

“才沒有呢,人家淑媛做得可好了。那天張文學從您家回來,可能喝了不少酒,人家淑媛又是給他衝蜂蜜水,又是給他洗腳的,他兩個可恩愛了。比咱們老夫老妻的都做得好呢。淑媛做得一手好麵食,她公公還誇獎她蒸的饅頭好吃呢。我蒸了一輩子饃,這個老頭子也沒有誇獎過的。”

說道這裡,兩個親家母都“哈哈”大笑起來。

大家說著、笑著,就走進了家門。

張文學的爸爸領著親家各個屋子看了看,後來又上了樓頂去看看。

李淑媛的爸爸說:

“親家,你過得這小日子真是太好了。我做了一輩子生意,蓋的房子都沒有你蓋的好。這房子,不要說在你們村子,即使在鄉里也是數一數二的好房子。有這麼好的女婿,再加上您這豐厚的家底,我閨女簡直到了福囤裡了,我也就放心了。不過,您可不能慣著她,自己的女兒我有數,她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儘管批評她。我絕不會袒護的。”

“親家多慮了,青年人只要恩愛,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放心吧。我們也把淑媛當親女兒看待。”

“那就好,我們也把文學當兒子。我們兩家就是一家人了。”

“好,好。”

兩位老人說著,說著,就“哈哈”大笑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