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金珠瑪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三三四章金珠瑪米

越是弱小的國家或者部落,越是對力量有著最直接、最敏銳的感覺。特別是像蘇毗這樣的國家,更加可悲。

他們說在大不大,說小不大。比起西域那種一千幾百人,數百兵馬的小國來說,他們也算是大國,擁有三萬餘戶,十數萬人口。

然而,蘇毗的地位卻非常尷尬,他們不用想稱王稱霸,無論是吐谷渾還是西突厥,再或者更早的西部鮮卑、羌人或者吐蕃,隨便一個部落出動,就可以讓他們頭疼萬分。

芒·波傑孫波雖然不是博學多才,多年在西突厥為質的生活,讓他早已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事,從薛叔玉的反應中,他已經感覺到他對自己這個最基本的尊重還是有的,不過他只是薛叔玉的傀儡,他手中的吉祥物。

沒有人天生願意當傀儡,芒·波傑孫波其實也是一樣。他已經透過與薛叔玉的交往中,發現薛叔玉其實也不是主事的人,他只是一個辦事的人,在他的上面還有更尊貴的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每當想到這裡,他就知道想要拜託傀儡的命運是不可能的,薛叔玉就算被他算計倒了,最終,薛叔玉後面的那個人,肯定會再派人來,萬一派來了像統葉護可汗那樣粗暴的人,他的下場將更加悲慘。

生活就像那個啥,既然不能反抗,那不如順著享受。畢竟,吃的喝的,玩的,薛叔玉不曾少他一分。

芒·波傑孫波笑了笑:“全憑大將軍安排!”

薛叔玉考慮的問題比較遠,他由於距離的原因,並不知道吐蕃與楊天保他們大戰的結果如何,反正他對楊天保的計劃是深入貫徹執行。在楊天保的計劃中,他必須儘可能的分裂吐蕃,製造吐蕃的內部分裂。

其實薛叔玉也是按照楊天保的命令,執行他的計劃,發動吐蕃奴隸革命,事實上,結果並不理想。吐蕃的奴隸太麻木,太懦弱,根本就沒有反抗精神,不管他們怎麼宣傳、鼓勵,付出多大的努力和犧牲,都只是冷漠的看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純粹是一群待宰的豬羊,帶著這樣的人反抗是沒辦法成功。

吐蕃的奴隸,已經習慣了順從各自的頭人,他們關心各自部落首領和頭人之間的戰爭,反正只要勝利了,他們就按照習慣,歸順勝利的一方。

事實上,楊天保並沒有錯誤,任何人都有反抗精神,只是用的方式不對。吐蕃奴隸雖然愚昧,不代表他們傻,薛叔玉以救世主的姿態降臨在他們面前,帶著幾十個人,採取陰謀詭計,襲擊殺死他們的頭人,這種方式在吐蕃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薛叔玉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帶著自己唐人的優越感,以俯瞰的姿態看著吐蕃奴隸,口若懸河的推銷著自由、尊嚴、民主之類的連他們自己都忽悠不了的理論,沒有真正走到奴隸中間聆聽他們的聲音,瞭解他們的疾苦,更沒有真正考慮過這些奴隸到底需要什麼。

就連薛叔玉自己也沒有把這個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業,最多就當是一場風險投資,贏了名利雙收,輸了……輸了也就輸了,見勢不妙就一溜煙的躲進大唐。

薛叔玉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行為,自己能指望他們這些吐蕃奴隸會相信呢?

吐蕃的奴隸雖然目光短淺,可是他們卻有著自己奴隸的眼界和思維維,不值錢的、假大空的口中號忽悠他們去送死,將吐蕃王朝推翻,然後自己取而代之,這可能麼?

奴隸又不是傻子,高調你唱,好處你得,送死我去這種事,誰會幹?

所以不管薛叔玉鬧得多兇,他們只是冷漠的看著,絕不參與,看得過癮的給點掌聲,看得不過癮就罵幾句解氣。

直到薛叔玉遇到芒·波傑孫波這個蘇毗王子的時候,他終於明白自己錯得多麼離譜。蘇毗人並沒有因為芒·波傑孫波是蘇毗女王的兒子,蘇毗女王唯一的血脈就對他高看一看,而冷看旁觀。

直到蘇毗舊部發現,此時的芒·波傑孫波每打下來一地,就把原來吐蕃人的田地、財富分給他們,分給他們這些在戰鬥流過血的人,他們的這個群體就開始越來越大。凝聚力也越來越強。

慢慢的他們從一百多人,發展到兩百多人,從兩百多人,發展到五百多人,一千多人,直到三千多人時,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戰鬥力。

直到現在,薛叔玉明白了這些吐蕃奴隸需要什麼,他們不需要所謂華而不實的所謂自由,人在世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自由。

後世網上的那些公知、大V們,張口自由,閉口民主,其實都是屁話。就算再不爽川普,能讓他下臺嗎?就算再喜歡希拉里,能讓她當美國總統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你自己的意願,可以強加給別人嗎?顯然也不現實。

銀行裡有很多錢,你可以自由的去拿,去用嗎?顯然是不可能,別人的老婆漂亮,你可以享受嗎?不跟拼命才怪。你開著享受著自由,開車橫衝直撞,這樣可能嗎?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受道法約束,每個人必須遵守道德法則,自然法則,否則就不可能稱為人。

自由是虛渺的,不切實際的,就算在家裡,也沒有自由可言。

那麼奴隸需要的是什麼?穿在身上的衣服,吃在嘴裡的食物,捧在手裡錢,還有眼睛能看到的地,這是他們最喜歡的東西。

“降蘇毗,分田地,降蘇毗,吃飽飯,降蘇毗,可穿衣!”

這些樸實的口號、直觀的目標的指引下,吐蕃奴隸發出了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頓時應者雲集,剛開始是幾十人,幾百人,後來是幾千,幾萬人,緊緊團結在芒·波傑孫波的身邊。

剿不完,殺不絕,打不散,前仆後繼,再僕再起,向那個黑暗得看不到一絲亮光的、讓人絕望的吐蕃奴隸社會發動猛烈的進攻,短短兩三個月的功夫,看似不可一世的吐蕃統治階治,就被打得都盔棄甲,潰不成軍。

這其實遠遠不夠,因為得不到楊天保的訊息,薛叔玉只能讓建國獨立的思想,種在所有吐蕃奴隸的心中。

這場簡陋的無以復加的登基大典在布達拉宮的殿前廣場舉行,數萬名蘇毗軍將士,拿著簡陋的武器,就像山大王一樣,大呼小叫,準備搶錢搶糧搶女人。

薛叔玉對這支軍隊的掌握一直非常嚴密,他穿著嶄新的明光鎧甲,騎著高頭大馬,緩緩的走到眾蘇毗軍將士的面前,振臂高呼:“我們蘇毗國復國了。”

然而,下面的吐蕃奴隸卻大呼小叫:“金珠瑪米!金珠瑪米……”

金珠的意思是拯救苦難的菩薩,瑪米的漢語意思是兵,金珠瑪米就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兵的意思。

薛叔玉就帶著金珠瑪米們,開始了新的征程。

隨著蘇毗軍的名聲越來越大,響應者雲集,很多地方甚至不用打,就開始了內部變故,薛叔玉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

吐蕃大軍仍然在驚慌失措的往邏些方向沒命逃竄,旗幟糧草扔了一地,受傷的士兵被拋棄在路邊發出絕望的,跑不動了的戰馬同樣也被拋棄,和傷兵呆在一起雙目無神的看著主人消失在視線中,發出一聲聲悲愴的嘶叫聲。

這兵敗如山倒的場面讓每一個在這場血腥的戰役中倖存下來的人在此後的餘生中都蒙受著生不如死的恥辱,抬不起頭來。

在他們不遠處的唐軍騎兵們看到吐蕃大軍猶如被獅群驅趕的角馬群一樣頭也不回的一路逃奔,被他們追上的吐蕃部隊的抵抗也軟弱得可憐,彷彿掉了魂,讓人簡直無法相信這就是那支在平蕃城下與他們激戰了一個多月,好幾次險些沖垮河源軍方陣的那支虎狼之師!

正如楊天保所料,吐蕃人過份迷戀自己的武力,一旦擊垮了他們用無數次勝利堆積起來的自信,他們便會一潰千里,軍心動搖,甚至以後再遇上對手都只剩下一個逃字了!

楊天保就是要在這種鐵砧碰鐵錘式的主力會戰中粉碎吐蕃的驕傲和自信,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他們正在跟一個巨人玩命,隨時可能被巨人砸成肉泥!

一旦天黑,唐軍就會率先紮營,就地休息,反正他們有著充足繳獲的馬肉,還有充足的糧食,不僅可以睡一個好覺,甚至可以命令吐蕃戰俘們給他們打洗腳水。

而吐蕃潰兵們則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們不但要承受著恐懼、飢餓、寒冷、還有唐軍無休無止的追殺,每一時每一刻,都有無數人死去。

或是被活活嚇死,或是被唐軍的馬蹄踩死,或是被餓死,再或者被凍死。

松贊干布從平蕃城撤退的時候,他還有十五六萬人馬,可是現在滿打滿算不過三四萬人,他望著士氣低落的部曲,指著他們,他們還能奪回邏些城嗎?

其實,松贊干布想多了,別說奪回邏些城,此時的薛叔玉正率領那只被人們稱金珠瑪米的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朝著他們殺來。

松贊干布就算擁有萬千神佛保佑,也無力回天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tx程志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