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楊枝甘露與龍鬚麵(2合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聲大喝過後,一隻喝了一半的礦泉水瓶就打著旋兒砸了過來。

姚禹反應迅速,側身一避,探手一抓,就把瓶子穩穩地接住。

他看著不遠處觀眾席上的沈秋明,笑道:

“生活如此美好,你卻如此暴躁。”

“沈秋明,沒看見我在給你說媒嗎?你就不能心懷感恩,在一邊安靜等著拜天地、入洞房、嘎吱嘎吱嚼冰糖嗎?”

此時,場館之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姚禹這裡。

一聽姚禹如此調侃沈秋明,場館內頓時爆發出一片鬨堂大笑。

不少玉食榜上的老熟人更是樂道:

“姚蠻子這張破嘴,果然還是跟以前一樣可恨。”

“似乎比以前更可恨了。”

“可憐的沈秋明,都要被氣得和姚蠻子進行真人pk了。”

“就他那張破嘴,說相聲的來了都會被氣死。”

沈秋明與姚禹認識了也有五六年了,關係不錯,以前經常一起切磋廚藝,聚餐擼串。

也正是因為熟,姚禹才會在發現沈秋明後拿他開玩笑。

嗯,姚禹是故意的。

只有如此插科打諢,轉移大家注意力,才能避免自己被趙婧兮、孫夢珂繼續調侃。

沈秋明臉色漆黑,氣得真想暴揍姚禹一頓。

這時候,本場比賽的三位評審和裁判已經走了進來。

名選賽的所有賽事,都是由電腦隨機分組分配。

舉辦方也沒有想到,系統程式會把四名玉食榜廚師分在同一小組。

由於陸沉魚所在小組的選手平均水準太高,舉辦方只好臨時調了三位現役麒麟榜大廚來當評委。

事實上。

也只有廚藝水平的更高一個層次的麒麟榜廚師,才有能力分辨出玉食榜廚師的菜品優劣。

三位麒麟榜大廚入場後,裁判拿起話筒,要求全場安靜。

沈秋明也不便再和姚禹計較,只得瞪了他一眼,坐回觀眾席中。

又過了兩分鍾,比賽正式開始。

陸沉魚小組的比賽流程和陳立上午經歷的一樣。

也是每隔半小時,公佈一道賽題。

比賽開始後。

公佈的第一道賽題是涼拼海鮮。

具體要求是,用五種以上的海鮮食材,做成一份海鮮拼盤。

這道賽題,單從難度上來看,就比涼拌蘿卜絲難得多。

不過,四名選手在聽清賽題後卻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各自走向食材車挑選中意的食材。

舉辦方準備的食材種類很多,幾乎市面上常見的海鮮食材,這裡都有了。

陸沉魚迅速挑選了多寶魚、青蟹、海木耳、蛤蜊、竹節蝦五種食材進行烹飪。

同組的陳端睿、龔泉選擇的食材也大同小異。

然而。

郭晁義卻另闢蹊徑,選用了一些……比較重口味的食材。

“魷魚須、八爪魚、鯊魚蛋、海狗鞭、象拔蚌……臥槽,郭晁義這是要做什麼神仙料理!”觀眾席旁,楊銳瞠目結舌。

毛遠也是一臉被驚到的表情:

“海…海狗鞭,我連牛鞭料理都不敢學。這位仁兄,一看就是個狠人。”

一旁,同樣跟來觀戰的許琳,忽然問出一記直擊靈魂的拷問:“姚禹,你會用牛鞭做菜嗎?”

姚禹臉色一僵,眼神飄忽:

“不會,我家才沒那種重口味的菜譜。”

陳立仔細回想了下,耿直道:

“師兄,不對吧。我記得師父不但教過你怎麼做牛鞭,還教過你怎麼烤豬腦和羊蛋蛋呢。”

“咦!沒想到你居然是這樣的姚禹!”許琳和歐陽青立刻退避三舍,用一副看變態的目光,警惕而嫌棄地打量著他。

“我沒有,別胡說,你記錯了!”

姚禹臉色瞬間變得跟灶王爺一樣黑,恨不得直接踹死陳立。

半小時眨眼就過。

在這期間,陸沉魚四人各顯神通,將多種海鮮食材迅速處理到位,又調好了相應的醬汁,拼成一份分量十足的海鮮拼盤。

四人之中,陸沉魚速度最快,只花費了二十一分鐘便完成了第一道賽題。

做好海鮮拼盤後,她也沒閒著,迅速起鍋燒水,準備提前煮海鮮湯。

在上午的時候,陸沉魚也去觀看了其他人的比賽,所以早就吃透了比賽規則,知道提前備料,以備不時之需。

陸沉魚完成菜品後,陳端睿和龔泉也相繼完成。

而另闢蹊徑選用了海狗鞭和象拔蚌的郭晁義則足足超時了十分鐘,才完成海鮮拼盤。

姚禹看到這裡,不由皺了皺眉。

第一道賽題就超時十分鐘,太不值得了。

不過,郭晁義的精心準備似乎沒有白費。

當三位年近五十的評委嘗過郭晁義的“大補拼盤”之後,居然很滿意點了點頭。

看那樣子,郭晁義在第一道賽題上的得分應該不會低。

拼盤賽題過後,是甜品賽題。

甜品賽題,要求選手做出一道港式糕點和港式甜湯

糕點和甜湯,都屬於甜品範疇。

港式甜品種類繁多,有純中式的甜品,也有中西結合的產物。

但總的來說,製作步驟都不算簡單。

真正能在半小時內做好的港式甜品,少之又少。

還是那句話,這場比賽的核心考驗,就是在逼選手趕時間。

誰做得快,做得好,誰就能勝出。

當裁判公佈賽題時候,陸沉魚就決定做什麼了——楊枝甘露和港式蛋撻。

楊枝甘露,是一種富含維生素,時尚且具有小資情調的美食。

廣受蘿莉、少女、老少女、年輕姑娘、老阿姨、偽娘、死娘炮以及女裝大佬等人群喜愛。

要做這道甜品,芒果、西米、西柚和牛奶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西米放進煮開的水裡,大火煮1分鐘後加蓋悶至透明。

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5-20分鐘。

西米燜好之後,用濾篩盛著,放入涼水中沖洗,瀝乾後備用。

在悶西米的時候,可以剝三個芒果。

其中兩個切碎用攪拌機打成汁,另一個切成一釐米左右的小方塊備用。

然後西柚也要撥剝開,將果肉剝出後輕輕揉散。

挑選西柚的時候要選擇顏色鮮明香味濃郁的。使用這樣的西柚,做出來的甜品才可口誘人。

準備一些冰糖,等西米燜好後,放入水裡煮溶。水與西米比例最好是1:1。

當然,如果不想吃太稠的,1:0.8也是可以的。

西米粥煮兩三分鍾足以。

煮好的冰糖西米粥整鍋放進冷水裡降溫。

當西米粥降到40℃以下時,先加入淡奶,分量以米粥湯色泛起牛奶色為準;然後再加入椰漿,分量以聞到椰香而定。

接下來,加入芒果汁,攪勻。

做到這一步時,可以用湯匙舀一些出來,嚐嚐味道。

如果感覺偏酸,還可以加入一些白砂糖調和。

倒入芒果汁後,就可以把西柚肉粒和芒果粒。

最後,將調好的楊枝甘露放入冰櫃冷凍20分鐘以上,便可取出食用。

陸沉魚選擇楊枝甘露,是必將會超時的。

不過她有信心憑藉這道甜品拿下高分,所以即便超時,也比粗略製作一些簡單甜品要划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製作楊枝甘露的時候,她也抽空做了蛋撻。

蛋撻品類很多。

但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即牛油類、起酥類、葡式類。

港臺的地區的蛋撻,一般都是起酥類的酥皮蛋撻。

首先,砂糖、麵粉、黃油、雞蛋液、香草精等調料按比例調和,搓揉做成麵糰。

醒面之後,要用擀麵杖拍打擠壓麵糰。

拍打的時候不能太用力,否則會把揉進麵糰裡黃油擠出來。

多次拍打後,便可將麵糰放入冰箱冷藏。

在冷藏麵糰的時候,可以進行撻水製作。

所謂撻水,就是蛋撻液,也就是填裝在蛋撻中心凹陷下去的那層奶油。

在甜點師傅的圈子裡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撻皮的品質決定著蛋撻下限,而撻水的品質,卻能提高蛋撻的上限。

因此,撻水的調配和製作,非常關鍵。

許多有名的老字號甜品店和厲害的甜品大師,都有自己製作撻水的獨家秘方。

那些都屬於機密,等閒人等很難學到。

陸沉魚雖然不是甜品師,但她以前在法國遊學時,在這方面也下過不少苦功,所以她知道撻水配方也不在少數。

除了上次在陸園跟著陸淮維學一品官燕,姚禹這還是第一次看陸沉魚做菜。

此刻,眼見陸沉魚正專注做甜品,姚禹也毫不見外地開啟【洞若燭火】技能準備偷師。

在【洞若燭火】的視野下,陸沉魚做出的每一個烹飪步驟都被迅速解析。

她揉麵時加了多少水,她煮粥時放了多少糖,她在製作酥皮蛋撻時分別用了多少克的配料,這些……都逃不過姚禹的眼睛。

有時候姚禹也蠻感慨的。

他覺得自己的系統是一款很正經的系統,和那些網文裡的妖豔濺貨大不一樣。

所以,姚禹才不會期盼有一天系統會給他新增什麼亂七八糟的透視技能呢。

嗯。

他真的一點也…不…期…待!

……

在姚禹解析偷師陸沉魚的烹飪配方時,陸沉魚已經熟練地配好撻水,然後將撻水倒入做好蛋撻皮中,放入烤箱烘烤。

與此同時。

裁判也已公佈了第三道賽題。

第三道賽題的題目是——龍鬚麵!

“龍鬚麵?為什麼已經出了甜品賽題,還會出面食賽題?”

“嘶~這賽題,絕對是要把人往死裡整啊。”

“沒有十年的抻面苦功,根本沒法做這道菜。看來郭晁義和龔泉可以棄權了!”

“也不一定。賽題只是規定要他們做龍鬚麵,又沒說麵條必須拉得多細。”

“那我看也夠嗆,合格的龍鬚麵至少要拉十四扣,但他們的白案水平不行,頂多拉麵拉到第九次,麵條就會斷掉。”

“照你這麼說,陳端睿的機會來了。他曾經跟魯東省的麵點大師學過這個,龍鬚麵最多能拉到十八扣。”

“如果陳端睿能在第三道賽題上拉開比分,那他說不定還真有擊敗陸沉魚的機會。”

“擊敗陸沉魚?這種事情就不要想了吧……”

“哎,陸沉魚和姚禹都是非人類。就算陳端睿在一兩道菜上取得優勢,也不可能在最後的總分上超過陸沉魚的。”

觀眾席上,姚禹聽到附近人們的議論,頓時心中一動。

陳端睿居然能把龍鬚麵拉倒十八扣?

那等會兒必須把這個技術偷學過來。

話說,等陸沉魚的比賽結束後,我要不要去租一間臨時公寓……

如果窩在選手村裡,不方便練習偷師學到的新菜品。

姚禹仔細琢磨了一會兒,越想越覺得自己真的有必要找一個“臨時練習基地”。

畢竟,整個名選賽的賽程有半月之久。

在這半個月裡,姚禹只要不斷掌握新菜,廚藝絕對可以再瘋漲一截。

又過了好幾分鍾,陸沉魚和陳端睿總算做完了兩道港式甜品。

兩人的甜品幾乎被同時端上評審席。

陸沉魚和陳端睿卻沒工夫多看評委們一眼,馬上投入到了龍鬚麵的緊張製做當中。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再跟著老師傅們苦學抻面和拉麵技術了。

各式各樣靈巧的拉麵機,早已取代了絕大部分的手工拉麵。

除了專精各種廚藝的名廚們,估計也就只有那些出身於百年老店的廚子才肯鑽研抻面這種白案技術。

陳端睿是江南人,不過以前在北方遊學多年,拜了不少老師傅。

所以,他的做面水平,在玉食榜上能夠排進前三。

做龍鬚麵,倒用不上太複雜的麵粉配方,使用一般的中筋麵粉,加入一些雞蛋、清水、食鹽、鹼水即可。

這種麵食能不能做好,全看麵點師傅的白案手藝。

和麵、醒面、揉麵、抻面……

雪白的麵糰,在陳端睿手中就好像擁有了靈性,像是活過來了一樣。

雖然陸沉魚的白案水平同樣不低。

可是……

當陳端睿開始甩動麵條抻面的時候,整個場館的觀眾,包括三位評委和其他選手的目光,都不由得被陳端睿深深吸引。

麵條如龍,在陳端睿的手中上下翻飛,宛如游龍起舞。

只是轉瞬之間的工夫,陳端睿手裡的麵條就被拉得極細極長,近乎晶瑩剔透。

瞧著如雨絲般晶瑩剔透的細面。

觀眾席上,楊銳和陳立不禁同事感慨說道:“我靠,這水平,簡直就是小當家裡的藍飛鴻現世啊!”

——

PS:這段不好拆分,所以一起發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