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蜀北漢 九十六章:龐統定計斬馬岱 沈陵秉忠叱孫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五章:龐統定計斬馬岱 沈陵秉忠叱孫權

卻說胡奮出奇兵奪取天水,徐商病亡。龐統急從長安調兵抵擋。兩軍匯於城東,蜀兵士氣高漲,一場混戰下來,頗佔上風,漢軍只能撤退。胡奮乃親引兵突襲金城方向,乃令馬岱、王平引軍三萬沿途追襲漢軍,務必拖住漢軍。

二人得令,一路追逐,約行兩日,將近渭南。王平召鄉民問之,說漢軍人馬過去半日。馬岱急叫緊追。行不數里,山背後轉出一軍,當頭一將持槍大呼:“我乃大將州泰也!蜀將快快領死!”

馬岱冷笑道:“區區無名下將,也敢爭鋒!”提槍上前,戰無數合,州泰大敗,拖槍敗走;王平、馬岱引軍緊追。再追三十餘裡,地勢漸漸狹窄,兩邊山丘如林。王平猛然醒悟:“不好,此地易中埋伏!”話音方落,四下裡鼓號大作,無數軍馬殺出。

王平急令牌刀手斷後,全軍迴轉。此刻漢軍已從前後左右四面殺來,兩側山嶺之上,亂箭飛蝗射下,蜀軍轉瞬之間,死傷狼藉。便看前面大道山口,轉出一隊人馬,龐統披甲而立,指馬岱、王平大叫道:“二位將軍既然到此,何不早早歸降?”

馬岱大怒道:“某乃當朝重將,豈肯變節!汝這狗頭匹夫,只會耍陰謀詭計,敢與我決一死戰麼?”將馬一夾,綽槍直衝過來。州泰翻身殺來抵擋。夏侯霸、徐章、郭淮、秦朗四將早將蜀軍圍住,蜀兵大半投降。

王平見勢不妙,引親隨人馬數百捨命奮戰,殺開血路。馬岱力戰州泰,過十五合上下,州泰抵敵不住,策馬閃在一旁。馬岱依舊衝龐統而去,左右兵士阻攔不住,皆被刺死。龐統一驚,心知馬岱必然欲以死為戰。乃令孫禮、徐質二將左右夾擊。

馬岱力敵二將,約過十合,被孫禮一刀砍中肩頭,跌落馬下。四周漢軍立時圍上。龐統道:“馬將軍,良臣擇主而事,何必舍了身家性命去,不如歸降吾主。”

馬岱環顧四周,哈哈大笑道:“某自隨兄長起兵,轉戰天下數十載,平生已無憾矣。豈能貪生怕死投降,壞我馬氏英名?”說完,拔劍在手,刺倒數名漢軍,再奔龐統而來。

徐質大喝一聲:“不識抬舉!”揮舞大斧便劈,馬岱畢竟步戰,又兼受傷,如何能夠抵擋。被徐質一斧劈倒,噴血而死。龐統令將馬岱屍身裹了,送還胡奮。

再說胡奮引軍往金城疾進,行至半道,見王平敗軍奔來,告說中龐統埋伏,馬岱戰死。胡奮悲慟難言,吩咐眾將退兵,緊守天水。龐統聞說胡奮兵退,正欲點軍緊追,忽然天降大雪,阻礙行程。龐統只能兵退金城堅守,兩下各自對峙。

時至蜀延熙二年春三月,蜀丞相蔣琬病逝。後主正式冊封東方鳳怡為後,母儀天下;又廢黜丞相制,令費禕任尚書令,總督朝政。

費禕性格謙恭真誠,頗為廉潔,上任之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鼓勵將官戰時披甲,閒時屯田,深得百官擁戴。

同年同月北漢上軍大將軍張遼因舊疾爆發,病逝上庸,享年七十二歲。漢主令厚葬在明武大殿,追諡為晉國公。又令鄧艾代其職,掌督兵馬。

再說北漢鎮南將軍王濬,自升泰十二年同文虎、文鴦、關索三人引數百心腹,潛往江東各地,暗裡招兵買馬,發展勢力。六年之間,遍及江東六郡數十縣。江東境內多山川湖澤,水寇橫行,又有各處豪強聚宗族自保。

劉備統領江東之後,曾一度打壓吳會氏族,是以江東氏族頗多不

悅者。又有會稽、潘陽、臨海、建安等地頗多山越人,驍勇善戰。王濬用金珠四處結交,暗自聯絡。數年之間,已擁合部眾三萬餘人,又有各地山匪海盜數十股,人馬上萬;兼與東吳各大家族結交,實是早把江東各郡捏在掌中。

王濬見時機成熟,遂上書鄴城,將欲起兵。漢主劉赫與眾官商議,太尉徐庶道:“此番舉事,勢必成功,否則數年經營,毀於一旦。為保萬無一失,陛下可下旨調令彝國公孫權,從夷州海路出兵,攻打江東腹部。協助王濬舉事。”劉赫然之。遂頒聖旨令人出海至夷州。

孫權從蜀章武三年出兵至夷州,至此已經二十三年。期間權用董襲、黃柄、祖勳、吳騫為將,肅清夷州臨海匪患蠻人。又治理土地,開發脈礦,建設城郭。從中土引進能工巧匠,打造大船數十艏,小船數百艏。其麾下帶甲數萬,儼然已自成一國。今時得漢主劉赫書信,要其出兵江東,協助王濬舉事。

孫權接旨後,令三子孫和引使者下去歇息。自聚眾將前來將軍府內商議,董襲道:“蜀國精兵都在江北一線,而江東地方廣大,難以遽破。如若正面強攻,不免曠日持久。現下有王濬釜底抽薪之計,最是大妙。吾等只需將兵馬在章安登陸,然後以雷霆之勢拿下會稽,大事自然可成。未知侯爺準備何時出兵?”黃柄、祖勳等將盡皆附議。

孫權面上陰沉不定,聽了董襲所言,旋即笑道:“元代此計甚好。”說完,轉頭問沈陵道:“仲宇頗習兵法,深通韜略。以汝之見,董元代之策怎樣!”沈陵沉思良久,搖頭道:“此計不妥。”眾將茫然。

沈陵道:“如我所料不差。王濬在江東各郡縣必然安插有奸細,他舉事之時,振臂一呼,各地紛紛響應。到時江東六郡必然應接不暇。不說我軍遠跋江海前去助戰,士卒疲憊,只說我夷州軍馬多習海戰,不利攻城掠地。是以某之見,不若在章安登陸之後,盡將兵馬移往丹陽等地,然後虛張聲勢,於各路設伏,阻截蜀人援兵。”

孫權拊掌稱讚道:“說得好!”乃取出一輻地圖來,攤在堂案上,眾將看後,無不大為驚詫。原來這是一幅江東六郡地圖,上面盡標註著各處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湖泊,險要關隘,一一解注明白。

孫權道:“此番就出三路兵馬,第一路由黃柄為主將,祖勳、孫泰為副;第二路由董襲為主將,吳騫、孫超為副;第三路由沈陵為主將,孫登、孫和為副。每隊各率一萬五千人馬,明日就登船出兵。吾備有三個錦囊與汝三人,待至章安登陸後,方可互監開視,依計行事。若有人半途拆開,定斬不赦!”

說著從懷裡取出錦囊,盡用火漆封口,每主將交付一個。眾將一齊拜道:“必不負侯爺重託。”孫權揮手令眾將告退,乃留孫登、孫和、孫泰、孫超四人在府內。

孫權見諸將走後,乃命侍從親衛暫避,引四人至密室之中。孫權手扶几案,沉思了半天,始終不言語。孫登耐不住性子,開口問道:“父親似有別情,可是為出兵之事憂慮!”

話音方落,只聽‘啪’得一聲巨響,孫權憤然拍在桌案上,怒喝道:“住口!”四人一驚,孫權繼而喝道:“說什麼要我出兵幫他收復江東。那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本是我孫氏基業,天下誰人不知?”四人聞他所言,俱各大吃一驚。

孫和是個伶俐人,他最先醒悟,聽孫權之言,便知其意,開口問道:“父親意思如何?”孫權道:“大丈夫立世,自力更生,奈何久居人下乎?當年吾兄長伯符捨棄祖宗基業,輔佐靠山王打下偌大個北漢江山。如今我自出兵

收復江東故土,拿回我孫氏應得之物,有何不可!”

孫泰驚道:“叔父此乃謀逆之舉,恐愧對陛下隆恩。”權冷笑道:“當年我本以為靠山王用我為將,是要讓我如兄長一般,幫他平定天下,名垂千古。可是他一紙調令,竟將我打發至荒洲孤島,自生自滅。整整二十餘年,我大志難伸,無時無刻不想光復祖宗基業。汝等既為孫氏之後,自當繼我鴻志也!”四人高聲應諾。

孫權道:“汝等明日出兵登陸之後,立即移師北向,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段佔領吳會,我自有後援大軍。我方才付於黃柄、董襲、沈陵密令中亦是如此說,若他們能建此大功,必當不吝重賞。但若他三人那個敢懷有異心,抗命不尊,汝等立即將其斬首,然後持我密信接管大軍。”說完,各付四人密信一封。四人得令告退。

再說沈陵從將軍府辭出,回到家中坐定,想起明日即將出海北征,不談吉凶生死如何,但經此一役,必將有數萬軍民流血犧牲,心頭鬱鬱不樂。又想今日會上孫權面有異樣,定是別有隱情。只是越想越是不安,卻又不知為了何事。便將錦囊拿在手裡細看,喃喃道:“二兄授我錦囊之時,臉上神色頗為異樣,只怕與此有關也未可知。”

正此時,尚香從外進來,見沈陵盯著錦囊思索,便道:“與其苦思,不如拆開一看究竟。”陵道:“這錦囊之上封有火漆,拆後如何復原?”

尚香笑道:“又何須弄損火漆,只消挑破錦囊,回頭織補歸原即可,決無絲毫破綻。”原來尚香少時愛舞劍弄棒,後移居夷州之後,本無索事,加上日漸年長,竟然痴迷女工,練就一手針線絕活。當下從沈陵手裡奪過錦囊,取過細針,輕輕挑開錦鍛上的絲絡,從縫中取出一張絲帛來,二人撐開一看,面面相覷,不由得都是渾身冰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書中寫著待軍馬登陸章安之後,趁王濬舉事,就引軍攻佔江東六郡云云。尚香脾性火爆,大怒道:“二兄如此放肆,全不把伯符兄長臨終遺言放在心上!”

沈陵亦陷倥傯,回想這二十餘年與孫權朝夕相伴,竟不知他城府心機如此之深,一時難以相信,然此刻密信證據盡皆擺在面前,怎能得人不信。不由嘆道:“天下離經戰亂數十年,好不容易趨於太平,若是再掀戰亂,軍民肝腦塗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燒燬多少房屋,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何況他欲奪取江東,自立帝業。中原地廣人稠,物產殷富,豈能容他?戰釁一啟,兵連禍結,更是非同小可。”說完,長吁短嘆。

尚香關切道:“為今之計,該當如何?”沈陵道:“董老將軍為人忠義,待我將事與他說明,一起去勸勸二兄。”於是拽步出屋,徑來尋董襲。

行至董府門首,下人告說董將軍往軍營去了。沈陵遂往軍營趕來,至營門口,忽見孫泰引數十甲士圍上來,叫道:“侯爺宣沈先生議事。”沈陵心頭顫顫,只能跟著孫泰來到將軍府。

進入內堂,卻見堂下聚集二十餘人,盡是孫氏子侄。孫權見沈陵至,大怒道:“我自認待你不薄,你因何違我軍令?”

沈陵素來灑脫,又兼口齒伶俐,從不屈膝威服,當即開口反叱道:“漢皇待汝不薄,讓汝化外稱王,汝因何去違他聖旨?”孫權聽他出言頂撞,更是惱怒,大喝道:“快將這逆賊推出斬了。”

沈陵冷笑道:“可憐江東孫氏,因汝一人而墮入萬劫不復也!”孫權叱道:“快快斬了!”眾甲士將沈陵雙手背綁,一擁而出。

未知沈陵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