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番外 曹操沒有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曹操自是不肯坐以待斃。從看完《陰律》、又探聽了一下執行性開始, 他就一直在籌劃如何保全自身。在亂世中保全自身和在治世中保全自身截然不同,在一個有法律的國度中,要想脫罪,只需要針對一個人。

那就是負責編撰法律, 有法外之權的人。要想打動這個人,對別人來說, 或許是不容易, 但對他來說不算太難。

第一,我承認屠城這件事不太對, 但有其必要價值。

第二, 我對於屠城者應該下地獄這件事表示無條件贊同。

第三, 單純的下地獄似乎對於受害的無辜魂魄——直接稱呼為魂魄倒免去了貴賤之分——沒有任何幫助,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第四, 晉得位不正, 又即將毀滅,眼前的亂世將到來, 我建議閻君提早做好準備,胡人入主中原後做的事, 會比春秋戰國時更為混亂和殘酷。你們需要有人探查民間情況,盯緊並控制住地府的風向, 觀察族居的人們有。

好巧不巧, 每逢亂世,道德標準都會相應放鬆一點——有飯吃的時候吃人肉是死罪,饑荒時就相應的放寬鬆些。

之前有不少人趁亂世找準定位。

曹操也已經聽說過地府的良好風氣, 如果有人發現了一個應該建立的部門,一個需要重視的專案,一個需要新建的地獄,那麼這個地獄基本上就能交給這個人來負責。

現在情況也是一樣的。

閻君:“這是什麼意思?”

曹操:“人間謀反成風,有些人在人間沒有謀反,到了陰間反倒蠢蠢欲動。我聽說地府每年都要平定幾十起小型動亂。”

閻君們無奈的後仰:“這倒是不假。”很弱,也不知道也這些人怎麼想的,幾百個鬼魂、上千個鬼魂,連御風飛向都磕磕絆絆,就敢玩什麼振臂一呼應者如雲。

這幫死鬼還相信搏一搏可以稱王稱霸呢。雖然說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說的也很對,但是地府這裡選官不按照家世背景劃分,骨血種姓也不存在——那是得有肉體才有的東西。

曹操提了採風使,不意外的得知現在也有,就是沒什麼用。

閻君:“只有…一位閻君愛看這些東西,屢看不倦。並未在其中發現什麼玄機。”

嬴政皺眉,心說我沒有發現什麼玄機,分明是他們收集情報不利。所有的訊息都應該追本溯源,訊息的源頭也不追查出來,就把謠諺記錄下來呈遞上來,不結合當地姓氏和人物背景,當然看起來令人迷茫。幾次申斥他們,但始終沒有多大進步,想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一下,可是還有不少事壓著忙不過來,想要抽調人手過去負責,也始終沒有合適的人選,而且不是很必要——等謀反再鎮壓也不遲。

地府原本學著人間的樣子,同步設立了採風使,每年雜亂無章的報上來一大堆各地的民謠——其中還摻雜著商家廣告和鄰居吵架編造的歌謠,因為過於押韻順口,傳唱度就很高。閻君們一開始還努力看這些謠諺,想看裡面有沒有類似於人間的讖語,翻來翻去沒發現重點,到現在只有祖龍愛看。

要說敏感的酷吏,那是真的很多,別說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憑空想象才是他們的本行,放在這裡有一點不適用。反倒是曹操,非但知道君王應該做什麼,鬆弛有度,還極其敏感能搜出衣帶詔。

這次見面會談之後。

突然出現的新一名採風使,他統轄所有的採風使。

曹操消失的無影無蹤,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投胎了還是下地獄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身份,還有煥然一新的作風,不與故人相認的保證。就讓所有人都認為地府秉持正道,所有屠城的人都無可避免的下地獄——然後他可以無限期的不去投胎,又能避免爭議。

官方的舞弊,有爭議又想要留用的人,都無限期押後投胎時間。只要不自己違自己定下的法律,就不會動搖地府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由於愛才所放開的縫隙雖然不太好,但不是特別不好。

在多年以後,才知道這叫‘社會性死亡’。反正人們都知道曹操下落不明,倒是沒聽說有人再追問他的下落,只是有不少皇帝表示了幸災樂禍的惋惜。

自由散漫的小採風使們都是崇尚自由喜歡記錄事情但不熱愛功名利祿的文人,和他稍微磨合了一下,因為這位空降的官員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又能在投壺上壓制他們,小採風使們撓著頭,無計可施,迷惑的按照他給出的標準進行記錄。以前只記錄聽到了什麼謠諺。

現在有了標準單據,再記錄時要按表格整理出來:在哪兒聽見的、聽誰說的、大概的傳播範圍。

然後採風使中另一批人去負責追根溯源,研究某些謠諺的起源。

曹操總能認出皇帝身邊環繞的、卻無法使用的帝炁,交談間也能獲悉很多事。

皇帝們稱呼帝鎮為‘故鄉’‘家中’,在外面也會談論給裡面添置什麼。

但這不是重點。

比起帝鎮內的困獸之鬥,曹操更關注天下大勢。

雖然在宋朝時不免流俗,別人生氣他也生氣,但地府的大勢同樣也在他的關注之中。

採風使看起來沒有實權,實際上也沒有實權,偏偏能吧各種細微的端倪發現出來,選擇性的上報給閻君。

更名異姓在文壇中再創佳話,又與人習武練劍。

曹操:“這些人想要佔領城池,竟然不打點我?”一點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都沒有,居然不知道地府把權力分離,採風使負責盯緊各地輿論風氣,而鬼差負責抓人。

這批人就被人守株待兔收拾了。

又過了些年,又有人在生前沒能謀反,到了死後看地府寬泛慵懶,管束不嚴,有些蠢蠢欲動,事先做了周密的調查,得知有很多事都是採風使捅出去的。

曹操:“盯著他們。大獻殷勤,奉贈財寶,他以為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當年就有宦官想給我行賄,我五色大棍下留情了嗎?

盯了幾年,周圍也沒有什麼謠諺,主要是這些人也摸清了一點情況,就壓著周圍不許有民謠,只有幹活時唱的歌。

曹操正準備寫封信派人送給閻君,小採風使:“使君,他們周遭沒有謠諺,咱們盯了他們這幾年,也沒發現有多大端倪,您怎麼知道他們要謀事?沒有‘風’怎麼好往上報?”

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採風的風就是這個。

曹操:“迂腐。”

就直接說了,我覺得某地要出問題,沒有證據。

閻君:哦。那個方向的雲氣的確有一點小問題,但不好確定方位——鬼魂的思想哪有絕對乾淨的,只要不幹就不問罪,但只要想就會影響周圍的炁。

除了這種想要佔山為王的小問題之外,還有很多單純的歌謠,對某件事的推崇狂熱、對某個人強烈的憎惡或熱愛,這都是被關注的物件。

當一個人的擁躉數以萬計,登壇授課時應者如雲時,他不論想要做什麼,都很容易。有很多人願意為他/她做事,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種人的擁躉甚至會遍佈地府的鬼差以及各部門之中,提前獲得很多內幕消息。

別人覺得他的生活單調乏味,就年復一年的審查各地謠諺,但他自得其樂。

拿著謠諺以及相關調查做推理非常有趣,遇到難以確定的事自己親自去走一趟,尤其是在親自遞交謠諺,確定推理正確、當地的確有問題時,那感覺非常好。

是行家裡手,足以讓其他人焦頭爛額的這些事,堆在他眼前時,不僅能輕鬆應對,還有大量的時間投入自己的愛好之中。

譬如說:逮王羲之。

別人逮王羲之,是為了求字,撿廢品,但曹操則不然。

曹操生前還抓過樑鵠,恰好是王羲之喜歡的書法家。

王羲之:……我太難了。

其實曹操不只是自己喜歡他,更因為王羲之的墨寶在一定程度上是硬通貨,按品相算錢,又有特殊的地位,是互贈佳品。

李世民:“啊!!!”

“什麼?曹操生前沒見過王羲之?”

選拔新的採風使時,這個問題成了一個標準考題,曹操雖然沒有自暴身份,但他可被好幾個笨蛋問過類似的問題。

更神奇的是,伴隨著時間往後推移,有這種問題的人越來越多。

很少有什麼驚世駭俗的傳言能震驚到曹操,但今天這本書,除外。

書上寫曹操的轉世的武則天,舉例:愛騙人、心狠手辣、好色、卸磨殺驢、魏武帝投成了武后豈聽起來就很可信。

曹操震驚不是因為這些例子,難道這幾點不是皇帝們共有的特點?他震驚是為了這幫人真敢想啊,武帝多了去了,怎麼不說漢武帝呢?

沒幾年就看到了漢武帝投胎成武後的傳言。-_-||

又過了些年他才知道這個叫民科。

歷朝歷代對魏武帝都沒有什麼好評價,不過他也不是在乎這些的人。

即便是歷代帝王廟從明初十七人,到乾隆年間擴充到一百八十八,秦始皇、曹操、楊堅是始終被排斥在外的。而他們倆一致認為,楊堅他不配,至於我們倆麼,沒有入列帝王廟也沒有什麼損失,但這才是你們逐漸衰亡的原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嬴政:“你不想去投胎?”

曹操:“我不怕投胎前的結算,我只想,清楚的看著,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順便寫上幾千首詩讓太學的學子背一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