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問與答,望與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白氏煜朝五行缺土、少水、無木,為得國祚圓滿,故於皇城裡修建央土、太清、靈樨兩宮一閣。央土者,意“中央之土”;太清者,指“太上清明”;靈樨者,喻“靈犀一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龍盤十七代,帝業八百載,兩宮一閣中,除了央土宮始終作為群臣輔佐皇帝統攝天下的中樞重畿,另外一宮一閣的用處都多有變遷。

例如靈樨閣曾是睿宗白昰(煜朝第四位皇帝)的青詞殿,於是睿宗一朝四十年,文華盛於楚風,風流可傳千古。而到了武帝白曌君臨天下,則把靈樨閣改作講武堂,那些如流星般璀璨的帝國將星們,只要朝著沙排地圖上靈犀一指,大煜的鐵騎便可踏遍八方。而此時的靈樨閣卻是作為年幼皇子龍孫的啟蒙太學,也許是期望閣中積聚千年的文神武運能使白氏後輩風姿卓然吧!

太清宮則既做過明君的黃金臺,也當過昏君的藏嬌屋,如今的熙裕朝歌舞昇平,太清宮也就成了皇家饗宴之所。其實太清宮後便是晚晴園,園內不但奇木珍株薈萃,而且有一汪碧波大水,若是白日陰雨綿綿,傍晚雲散天晴,便能望見一道長虹架於湖水之上,晚晴,晚晴,撐傘遊園,多盼晚晴天啊!

秋日翼都乾燥少雨,也就少了盼“晚晴”的意趣,不過現在正於太清宮裡赴宴的孟一葦卻真心覺得有些晚了。明燭熄了兩盞,漏壺升了三寸,已是二更天。惜朝和鈴兒可要知曉天涼,早早回屋便好!不過此時,酒席已經撤下,換上了紅泥小爐煮沸的香茶,晚宴也是臨近尾聲,一葦微微放心。

可是他感覺對面的島國公主小丫頭,從剛才文比結束後便一直盯著自己看,怪有些不自在。

文武雙比,兩負一平,瓊子公主卻沒什麼沮喪懊惱,特別是聽說應邀文比的盲眼青年竟是書院的新晉夫子,更露出了理所當然的神情。那可是書院啊,是一座建在中土翼都,卻名揚四海的學府,也是她和弟弟萬里而來渴望求學的所在!書院夫子,不將是自己的師長嗎?看見眼盲夫子施展非凡手段,瓊子對那座神仙書院更加嚮往了。

不過,想是出於小女兒複雜的小心思,或是小公主簡單的小驕傲,瓊子有三個問題想請教請教剛在對面落座的書院小夫子。

“瓊子在家鄉時,便時常聽聞煜朝國都裡有座青瓦白牆的書院,裡面多是高來高去的神仙,自是心馳神往。今晚先是聽聞曹夫子的兵法大道,後是眼觀孟夫子的文武精妙,特別是孟夫子,不過比我大上幾歲,便貴為書院師長,瓊子心中更是欽仰。不知,可否同意瓊子將心裡的些許疑難問上三問,以期孟夫子教授一番!”菅原瓊子話說得極為大氣,更清楚道出了矛頭所指。

曹老夫子嘴角上翹,揶揄道,“孟小子,嘿嘿,再接招吧!”

孟一葦無可奈何,只能說好。

“我與弟弟身在異域,雖然煜朝物華天寶,但還是總會想起故鄉秋葉原上亂離的野草。這第一問,瓊子便問‘離別’。”

“離別,只是為了相逢。若無離別之苦,便無相逢之甜。世間事情總是兩兩伴生,譬如那,黑夜與白晝,花開和花落。離別與相逢,有其一,才會有其二,去時長亭古道話離別,歸來灑水撣塵說風雨。離別好話,不過是‘君莫忘’、‘早歸鄉’。風雨卻難說,畢竟旅途中若未經風雨,又怎捏造的出呢?我如此講,你可明白?”首問之下,孟小夫子答得很是利落。

菅原瓊子微微頜首致禮,“多謝夫子勸慰,瓊子不會再做那思鄉拭淚的小女兒啦!”聽對面的小夫子一語道盡自己心思,瓊子對下面兩問更是期待。

“夫子聽好,我第二問‘嫁娶’!”瓊子來煜朝,其實不只是明面上說得傾慕中土文化,而是有更為緊要的任務。不周島盟實則想同煜朝修和親之舉,煜朝也覺得這是入主星海航道的契機,於是便有了今晚的太清家宴,可不就是讓白氏少年同島國公主見個面。只是除了瓊子心中幽怨,其他人多半還不知曉。

“嗯?”沒想到對面的溫婉女子居然當眾問起這個,孟小夫子微微沉思,道,“這婚姻之事,呵呵,我也未曾經歷過,自不敢多言。不過有些舶來言論倒是可以與你分享一下。先是有位老和尚說,婚姻就是‘披紅掛綠騎白馬,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倒也貼切!後來有位女書生講,‘結姻利於長治’,就是說男婚女嫁之後,‘成家立業子嗣綿延’成為二人乃至雙方親族需要長久經營的要事,按那位女先生的話講,‘此為安定,亦為牽絆’,嫁娶組小家,小家成大國,人得了安定,縛了牽絆,才心不思變,如此便可利於長治。”

“這便是小夫子在孚瑞閣講授的民治之法嗎?果真有些意思!”二皇子白千祁細細咂摸其中道理。

瓊子公主對此回答卻不甚滿意,急問道:“婚配嫁娶不是應該兩情相悅麼?”

孟小夫子啞然失笑,“姻緣可不同於姻親,姻緣或許涉及兒女之情,無非,你情我願、你有情我無願、你有願我無情,你無情我無願,是兩人之事,緣分而已。但婚姻卻是,家事,族事,甚至國事,世人多想姻緣成就姻親,雙好之事固然有,但可遇不可求啊!”

聽完孟一葦的‘寡性’之談,對面的菅原瓊子和隔席的白七月,兩位公主的俏臉都有些暗淡。不過還是菅原瓊子心志堅決一些,苦澀一閃而過,便提出第三問。

“請小夫子,再講‘生死’!”

“生死啊!”孟一葦忽然有些出神,眼前是飄飛的紗幔裡被風吹亂的詩書扉頁,父親正在飲酒高歌,倏爾變作了白素裝點的靈堂,大大的“奠”字在風雨搖曳的燭火中忽隱忽現,又想到剛才木雕的鯉魚凌空躍起的壯美,公子嘴邊吐出了記憶深處模糊的詩句,

“生,應如夏花般絢爛,死,當若秋葉之靜美。”

此語一出,滿堂皆靜,偶爾聽到賓客反覆吟誦的呢喃。

眾人出神之際,孟一葦突然抬頭睜眼,望向九階龍壁之上,目光越過扶額小憩的帝尊,欲找尋那習紅衣,可是座位卻已經空了。這時藏於偏殿的帝后,只能在冷麵老嫗的攙扶下,偷偷瞟了一眼茫然四顧的瞎眼公子,勉力嚥下淚水。

“盛宴至此,散了吧!”熙裕帝此時卻放下扶額右手,揮了揮袍袖。

於是,太清夜宴,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