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巡檢工作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漳州府倒挺乾淨的。”

省會富州陳知府跟隨巡撫大人的腳步下了船, 他看見碼頭上雖然人來人往,但地面卻乾乾淨淨,沒有一點垃圾, 不由點頭稱讚。

“是啊, 不像前頭那個四陽府, 臭魚爛蝦堆得到處都是, 要是夏天過去, 得被它們燻死。”方知州接了一句,他想起那副場景, 鼻間彷彿又聞到了一股腥臭味,至今都還有些想作嘔。

“是不是他們打聽到我們今天過來, 特意請人清理了,老夫觀此處漁民甚多,不可能沒有魚市。”杜玉旁邊的一位老大人發出質疑聲,雖然他們下一站要去哪裡是臨時決定的, 可仍有一些“神通廣大”的官員能打聽到。

這一路走來,他們也看了許多亂象,就好比他們巡至某縣時, 發現那兒出來相迎的百姓個個都穿著新衣。他們初時以為是本地富庶的原因, 可偶爾看見一個婦人因小童淘氣弄髒衣服而抹著眼淚狠狠責罰他後,他們才明白事實並非如他們所想。後經審問, 這些衣服原來是當地官府要求他們現制出來穿上以備迎檢的。

有些百姓家境尚可,扯幾尺布回去做件新衣倒也無妨,可有些百姓連餬口都難,又哪來的錢去扯布做衣裳呢?要是當地縣官肯打腫臉充胖子自己掏錢給他們買布做衣服,那倒也罷了。偏偏他們是強迫百姓向縣衙借錢,每個人都打了欠條, 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從縣衙“買了”幾尺布回去做衣裳來充場面。

杜玉當場震怒,直接革了他的職關進大牢等候發落,又派人抄了他的家,將搜出來的一箱欠條直接在百姓面前燒燬才作罷。跟隨他們下縣巡視的當地知府嚇得面如土色,一直向杜玉請罪,說自己監管不力,事前實在不知此事云云。

杜玉聽了,便如他的意,治了他一個監察不力之罪,並記當年的考核為下中。

有此事為引,大家對這種陽奉陰違,勞民傷財的事都十分厭惡。眼下這漳州府似乎也有這樣的苗頭,不得不讓他們多想。

“若想知道,遣人去問一問便知。”杜玉道。以前他也來過漳州府,但因有事纏身,從未在碼頭逗留過,對於這裡的環境,他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個打扮很不起眼的男子從後頭走出去,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

“大人,小的和附近幾個漁民打聽過了,這處的碼頭是專門用來運貨和載客的,他們在閒暇之餘會搖船過來搭幾個客人回去補貼家用。下魚的地方則在另一邊,那兒修了個小的渡口,魚市也在那裡,離這邊大概五里地左右。”

聽完後,這些官員點了點頭,先前提出質疑的那位老大人也道:“這樣甚好,此地弄得乾淨些,往來客商也會多些。”

因著這裡的環境關係,這些大人們對漳州府的印象比對其他幾府倒要好上一些。等陸知府接到訊息出門迎接時,看見的就是這群和顏悅色的大人們。

“下官拜見巡撫大人,不知大人們今日前來,有失遠迎,還望大人們恕罪!”陸知府一路小跑著就出來了,大冬天的腦袋上竟冒出了汗珠。誰都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多麼奔潰,在書房坐的好好的突然報上官來視察,差點沒把他的魂嚇飛。

他明明在碼頭放了人,讓他們一有動靜便來稟報。可他沒想到的是,那些人太過愚蠢,一心只盯著穿官服的。因這些大人沒穿官服他們便忽略了,待回過神來察覺不對勁時,他們已經來不及提前通知陸知府了。

不過,這也算是歪打正著了,這些人一看陸知府的樣子,便知他對他們今日到來是真的不知情,暗地裡竟稱讚他是個難得的老實官。

因他們來得突然,陸知府原本準備好的東西來不及拿出來,只能以衙門粗製的茶和點心來招待他們。

他招待得戰戰兢兢,這些大人卻不以為意,反而心中更加認定陸知府是個老實的。吃過茶點,略做休息後,杜玉開門見山,提出要陸知府帶他們隨便走一走。

此話正中下懷,陸知府內心竊喜,直接按照楚辭那天的安排走。先帶他們逛到了檔案室,看見陳列這麼規整的檔案,這些官員先是稱讚了幾句,而後便四散開來各自翻閱。待看完之後,他們對於陸知府的細心是讚不絕口,還道應該讓其他幾府的人也過來看一看,學一學。

吃過一頓豐盛但不奢靡的午飯,陸知府又帶他們去了幾個小漁村。這裡的房屋大多都是茅草屋或木屋,偶爾有幾間黃泥堆砌的便算好的了。百姓們的穿著也很樸素,幾乎就沒見幾件不打補丁的。

官員們見到這幅情景都有些感慨,一路看多了那些粉飾太平的場面,他們差點都要忘記,還有百姓生活得這樣艱苦。

不過,等他們和這些百姓聊了聊後,卻發現他們的精神都還不錯,臉上掛著的笑容有些靦腆,但卻是發自內心的。

官員們還注意到,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坐在太陽底下,一邊聊天一邊在地上堆積的東西裡挑揀著什麼。他們湊過去一看,發現是一堆沒肉的海螺和貝殼,他們正按品相把這些東西分別裝到不同的筐子裡。

“敢問這位鄉親,這些東西是做何用處的?為何要把它們分揀開來?”杜玉挑了一個看起來膽子大些的人問道。

被問到的人抬起頭,看他的穿著判斷這是位老爺,於是起身帶著些恭敬答道:“這位老爺,這些東西是小兒晨起去海灘上撿的,把它們的肉剃了,殼可以賣錢,越好看的越貴。”

“這不是買櫝還珠嗎?殼竟也能賣錢?”有人在一旁小聲說道,這海螺和貝殼他都吃過,還是第一次聽說只要殼不要肉的。

村民聽不懂什麼叫買櫝還珠,他說:“這殼能賣錢,就比如說這個,”他舉起一隻大海螺,“這種花紋好看,個頭也大的,可以賣兩文錢一個。”他又用手指了指其他的,“這些個頭小的一文錢兩個,這些是按斤稱的,一斤五文錢。”

杜玉掃了一眼每個筐子,大致推測出,這些東西大概可以賣到五六十文錢。

“他們收了這些,是去做什麼的?”除了用來吃,他是真想不出這些東西的作用。

村民道:“好像是收了去做些玩物,看起來可漂亮了,聽說是要賣到江南等地去的。”

再多的村民也說不清楚了,陸知府見大家的興趣都被勾起,順勢便帶他們去參觀各類大型作坊了,美其名曰幫他們解惑。

官員們隨著陸知府來到這家工藝品作坊,見到裡頭的匠人正用工具給海螺和貝殼打磨穿孔,接著又有人去染色,穿線等,一道道程式下來,最後的成品是一串螺旋式的風鈴,被風一吹,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當下有一位官員便提出,能不能給自家的女兒買一些回去,除了風鈴之外,還有什麼項鍊手串擺件等等,他都想要。

其他官員看著也覺精巧,有一位官員在展板上掃了幾眼,拿起一隻大海螺,問道:“這只海螺還未製作,為何就擺出來了?”樸實的樣子和其他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負責接待的只知道他們是貴客,心裡還以為他們是別處來的富商,準備過來進貨的。這會兒聽他問起,便熱情地道:“這位老爺,您不妨將它放在耳邊聽一聽。”

“呼——呼——”

那位官員將信將疑地把海螺貼在耳邊,在聽見裡頭傳來的海風呼嘯聲時,立刻驚得移開。

“這……這裡面有什麼?為何我彷彿聽見了海風呼嘯而至的聲音,就像置身於茫茫大海之中。”

那人神秘一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大意就是一對住在海邊的兄妹從小相依為命,長大後妹妹嫁到了很遠,一直都沒有回來,她的兄長一直等,卻只等到了他妹妹久病,即將離世的訊息。這男人立刻收拾行囊,輾轉千里來到了他妹妹的家中。他的妹妹見他來了涕零如雨,兩人說著說著,回憶起了童年。妹妹懷念極了,說想再看看從小生活的大海,聽一聽海風吹過的聲音,只可惜這輩子再也沒機會了。

男人不忍妹妹帶著遺憾離世,可此處距離大海又遠,怎麼辦呢?這時,他看見了妹妹房間裡放著的一個海螺,這是哥哥小時候送給她的,出嫁時帶了過來,每次想家了,便看一看以解思念之情。哥哥拿起海螺,放在妹妹耳邊。一時間,海風呼嘯聲響了起來,妹妹閉上眼睛,彷彿自己已經回到了夢中的故土,帶著微笑沒有遺憾地離開了人世。從此,人們就知道了,海螺裡藏著大海的聲音。

聽完後,有感性的官員忍不住抹了把眼淚,故土難離,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這一方小小的海螺中帶著的,是人們對故鄉深沉的愛。

海螺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大家都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有一個官員立刻決定買一個,因為他的妻子留在家鄉,每次書信往來時聽他提到大海都很好奇,買一個寄回去,即使看不見大海,也能聽聽海的聲音,想象一下兩人同在一處聽海的感覺。

見大家都有意,只等他首肯,杜玉也沒掃大家的興,便同意讓他們去買。甚至他自己也準備買幾個,送給遠嫁的閨女,她也是在海邊長大的,說不定也在想家呢! ,百合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