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鋒銳融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鋒銳和蘋果的新聞發佈會結束了,但這始於這場發佈會的媒體狂歡遠沒有結束,這才剛達到高潮呢!

從六月初,蘋果突然放出風“說鋒銳抄襲”,再到LG退出安卓聯盟,然後李鋒去美國“負荊請罪”,鋒銳負面新聞可謂是到了一個低點;

而這從李鋒訪美回來,又突然來了一個反轉,先是鋒銳亮出證據,聘請“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訴訟蘋果,再到庫克訪華,然後喬布斯訪華,最後兩家公司達成協議,

這些種種話題,都太有報道性了,就像是追劇一樣,那怕是普通的吃瓜群眾也想看看最後結尾,

幸虧,鋒銳並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希望,雖然最後鋒銳和蘋果達成合作協議,但所有人都很清楚鋒銳在裡面佔據了絕對的上風,要不然以高傲自大的美國人能俯下身子來,更何況還是喬布斯這樣企業家親自來華簽字,媒體就差點說是“跪地求饒”了。

中國好不容易出現了鋒銳這麼牛逼的公司,李鋒又這麼牛逼的任務,都怎麼不好好對外宣傳呢,尤其像李鋒這樣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青年才俊,實在是太有話題了,那麼,還能考慮什麼呢,給我使勁的吹!

所以,媒體對鋒銳和李鋒吹捧又都達到了一個頂點:

“中國最具創新的公司——鋒銳!”

“中國最具傳奇的企業家,李鋒!”

“鋒銳崛起之路!”

“震驚世界的李鋒!”

……

甚至某些八卦媒體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採訪李鋒親戚朋友們報道,

什麼李鋒小學同學“李鋒從小就非常聰明,每次考試都第一,所以我知道他最後肯定能成功的”…

什麼李鋒初戀女友“李鋒是個溫柔的男人,對人特別好,即便分手了,我也不怪他,哪怕我現在還記得他,也希望他能記得我”…

什麼李鋒高中老師“李鋒不光聰明好學,也尊師重道,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他能取得現在成就的,我從不懷疑。”

……

李鋒自己都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小學同學、初戀女友、高中老師,還什麼“從小聰明”“考試第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李鋒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麼牛逼過,甚至還有什麼初戀,讓人很無語…

而且更讓無語的是,不光中國媒體,連西方媒體對鋒銳和李鋒都進行全方面的報道,尤其是對李鋒本人,如此年輕,又如此成功,這絕對是美國“正能量”大片中傳統典型“美國夢”的成功,

倒是這次沒人再叫李鋒“比爾蓋茨第二”了,因為李鋒現在的成就已經可以跟比爾蓋茨平等對話,或者以後會有人叫“李鋒二世”,比如現在Facebook的扎克伯格,經常被叫做“下一個李鋒”。

從上到下,從國內到國外,這一陣子的媒體鼓吹,李鋒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受不了如此多讚美了。

本來李鋒也是低調處理了,要求鋒銳旗下相關鋒銳網等網際網路媒體,還包括跟鋒銳有著合作的新聞媒體,不要繼續報道,自然消散影響力,

畢竟李鋒自己不是什麼娛樂明星,沒有這麼長時間的關注度,而且媒體和吃瓜群眾也都是善於健忘的,過幾天熱度就下去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除了一開始如此大規模報道後,李鋒的熱度也很快減弱了,或許在過幾天,就沒人關注了。

只是萬事由天不由已!

即便是李鋒自己想擋也擋不住,沒有辦法啊!

這不鋒銳剛和蘋果達成協議,那邊鋒銳融資的事就提上日程了,其實本來鋒銳的融資協定就在跟蘋果合作之前,只不過因為和蘋果專利事耽誤了。

所以,就在鋒銳和蘋果達成合作的第三天,鋒銳又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鋒銳第二輪正式融資的事。

鋒銳從2002年1月2日成立至今,真正的融資,也就融資了一次,就是來自軟銀集團最開始1億美金的融資10%,其實一上來融資是20%,後來透過李鋒透過對賭協議降到10%,當時鋒銳股份機構是:李鋒72%,管理層18%,軟銀10%;

後來鋒銳為了收購滕訊的QQ,也變相融資了南非MIH集團10%的股份,鋒銳科技的股份機構變成:李鋒64.8%,管理層16.2%,MIH10%,軟銀9%;

往後,鋒銳的發展就正式踏入正規了,就不需要融資,甚至它自身產生的利潤,就能佔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產值的一半以上,而且它自身成立的“鋒銳產業投資基金”,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投資機構;

不過為了改變整個鋒銳的控股結構,把軟銀和MIH集團從“鋒銳X實驗室”剝離出去,從以“鋒銳科技”為主的控股方式,變成以“鋒銳X實驗室”為主的控股方式,“鋒銳科技”與“鋒銳X實驗室”進行了“2:1”比例股份轉換;

所以,最後整個鋒銳的控股結構是:

“鋒銳X實驗室”股份結構是:李鋒持有80%、管理層10%、虛擬受限股10%(後續優秀員工期權池),全部都是鋒銳內部持股。

“鋒銳科技”股份結構是:李鋒61%、管理層15.25%(包含內部優秀員工期權池)、MIH12.5%、軟銀11.25%。

不過除了第一次與軟銀集團的融資對外宣傳過,後續鋒銳的融資情況都沒有對外宣傳過,所以再與蘋果達成合作後,鋒銳也是好好宣傳了一下,

這次鋒銳還是融資了10%的股份,其中,紅杉資本、高盛以350億美金估值投資,各投資8.75億美金,各佔2.5%股份,一共5%的鋒銳科技股份,同時高盛還擁有鋒銳上市承銷商的優先權;

IDG資本以360億美金估值投資,投資7.2億美金,佔鋒銳科技2%的股份;

而阿聯酋世界“阿布達比投資基金”、俄羅斯莫斯科的投資集團“DST”都是以估值380億美金投資的,各投資3.8億美金,各佔1%股份,一共2%的鋒銳科技股份;

而國內工行、郵政則是以鋒銳最低估值的300億美金內部價投資的,各投資1億美金,各佔1%股份,一共2%的鋒銳科技股份,李鋒也主要是引進國有資本,特意留給了國內企業這次融資的20%的份額;

所以,最後鋒銳的總融資金額是34.3億美金,稀釋10%的鋒銳科技股份,這次融資後,鋒銳的股權結構組成是:

李鋒54.9%、管理層13.725%、南非MIH集團11.25%、軟銀10.125%、紅杉資本2.5%、高盛2.5%、IDG資本2%、阿聯酋世界“阿布達比投資基金” 1%、俄羅斯莫斯科的投資集團“DST” 1%、工行1%、郵政1%。

李鋒本人還佔據著54.9%,再加上鋒銳管理層的股份13.725%,就已經是68.628,已經超過2/3,鋒銳還是絕對的股份,而且鋒銳本身就實行AB雙重股份,除了最開始的軟銀和南非MIH集團,其實後續融資機構是沒有投票權,

甚至,李鋒後續還準備鋒銳上市的時候,實行ABC三重股份結構,他自己一個人直接1票頂100票,內部管理層和前期投資機構是1票頂10票,最終還是必須要保重李鋒和鋒銳管理層在鋒銳董事會絕對的話語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雖然鋒銳這場融資發佈會,李鋒本人沒有出面,只是讓總裁劉志平出面宣佈,

但三天兩場重量級的發揮會,徹底把李鋒推倒了“風口浪尖”,即便是李鋒想低調也低調不了,

畢竟你那閃閃發光的樣子,怎麼也遮擋不了!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