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一箭封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下事真的很奇妙,長得象外國人,學外語也特別地有悟性,難道冥冥中前世留下什麼記意?那個農民工泮毛學習德語的速度快得驚人,按理說一個邊遠山區的初中畢業生,沒什麼外文基礎,接受能力肯定比不過大學畢業生的,可實際上,幾乎一學就會,好似前世就是德國人,這次學習只是喚醒他的前世記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它人雖不能與他相比,可進步也很快,半個月後,內部第一次測試,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基本上可以過關,只是語氣太生硬了,某些用詞明顯地帶有中文的習慣。

一個月後,派往德國學習分析方法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內部討論後,決定提前給他們辦理短期培訓學習的護照與簽證,以免到時手忙腳亂的。

雖然說,合資企業要派人到德國的合資方進行培訓不需要大量複雜的稽核過程,可基本手續就得一個多月,想縮短也縮不了的。

話分兩頭,再說一說三界化工研究院合成樟腦的中試,合成樟腦在中試車間正式生產中,雖然批次不大,每個月只有五噸左右,可對三界化工研究院而言卻是劃時代的,終於擁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合成產品,值得大力宣傳。縣報自然不甘落後,在第一時間內作了報道,報道中比較誇張地說,採取了人工合成技術以後,成本大幅度下降,對森林保護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成本有下降嗎?”王進水拿著報紙報道與甘喬龍、邱輝強三人對視而笑。化工原料不便宜,流程又長,裝置產能又小,由目前來說,它的成本遠遠高於樟樹中提取的天然樟腦,即使規模化生產後,成本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原料成本擺在那裡,產能上去是肯定的,成本低於現在的樟樹提取也沒有可能,只是記者誇大其詞而已。

“合成樟腦成本幾年內都不可能低於樟樹提取,當然,由遠景而言,樟樹原料日漸減少,收購價格一日比一日高,遲早有一天,價格會漲到超過合成樟腦的。

現在嘛,治蟑螂的只有萘的價格比樟腦低很多倍。”王錦濤正準備帶隊去德國,所以,經常地查一些與產品相關的德國資料。

“你說什麼,哪個治蟑螂的價格比樟腦低?”

王進水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是雙環結構的萘嗎,資料上有這報道?”萘是煤焦油的提取物,價格只有樟腦的十分之一,如這個訊息屬實,很多衛生丸生產廠家肯定願意採購的,成本下降幅度太大了。

王錦濤遞上一篇剛從省城帶來回的德國文獻報道,真的,萘有這個功能。

“我們立即聯絡一下王忠信,叫他在京城裡搞個幾十噸的萘,想法銷往南方的衛生丸生產企業,這是暴利!晚上,我們又得好好地開瓶好酒慶賀一下了。”王進水拍著王錦濤的肩膀說。

每戶人家都用的衛生丸,這是多大的市場。而在這兩年的商業競爭中,三界化工研究院無時無刻地不在關注著那幾個搶了我們生意的南方人,對他們的產品銷路瞭如指掌。現在,有了秘密武器,還不趕緊下手!

幾十噸萘以樟腦油五分之一的價格發往各個做樟衛生丸的生產企業。用這樣做的衛生丸雖然在氣味上不如樟腦香,可驅蟑的效果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強。

轉眼就是一個月,到了戈培爾給第一批出國培訓的大學生們口試德語的時間。全體順利過關後,戈培爾從皮包裡拿出了張證明文件說:“你們在這上面籤個字,再跟我到領事館辦個手續,下一週就可以坐飛機到我的故鄉德國了。”

這麼快的速度,實在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大家以為起碼得等三個月呢,報紙上這樣的報道太多了,出國排隊,沒個半年的搞不定,雖然說我們的性質不一樣,可剛透過口試正式手續接著就完成了,超音速啊。

“你們這裡有個德語說得特別好的,長得也象我們德國人的叫泮毛的,這次不去?”戈培爾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刻。

“下一期吧,本期是分析人員,他的專業不是這個,下一期我們將派去學習的是操作人員。”王進水向戈培爾作了解釋。

“還有一件事,戈培爾先生,我們可以單獨地聊一聊嗎?”面試完畢,王進水把戈培爾拉到邊上,表情十分的嚴肅。戈培爾從來沒有看到過王進水這麼個板著臉跟他說話,心裡有些發毛。

“我們是老朋友了,有什麼話就說吧。”戈培爾與王進水單獨地來到小會議室。

“現在,村裡的地下水受舊電器廢水的影響,牛羊狗雞等都受到傷害,舊電器拆解後的廢水有劇毒,這件事你老早就知道的吧?”德國人為什麼把這麼個很賺錢的專案投放到這裡,並不是因為勞動力,更因為環保。

“知道,可是你沒問,所以,我也沒說。因為中國還沒有環保法與環保機構,只要不違法的就是合法的。”戈培爾的回答倒也十分爽直。從五十年代開始,國家提出的策略就是先發展後治理,三十多年過去了,政策並沒有改變。從這個角度分析,戈培爾沒有做錯任何事。

“專案合作繼續,我們計劃把舊電器拆解廠搬到海邊去,大海的生物自我降解消化能力應當可以滿足這個產品的要求。廠地的變化與搬遷短期內會對這個專案的執行產生影響,徵求一下意見,沒其它。”

場地變化又不會對德方的利益產生影響,戈培爾自然是滿口的答應,餘下的事由他與德方溝通。

出國與搬遷的事落實了,王進水松了一口氣,回到辦公室倒了一杯茶,細細地品味著。

“王院長,有個人自稱是林場場長,非要闖進來見你,我擋都擋不住。”值班室的應老頭在電話裡大喊。

“你問一下對方,是姓楊的吧?如果是,放他進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