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零章 多事之秋(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八零零章多事之秋上

兵部,大學士值房。

沈默面帶淡淡笑容的,望著坐在下首的兩位年紀相仿的三品官員,正是新任的二位兵部侍郎,譚綸和吳兌。

譚綸還好,吳兌的表情就有些激動了,這次一下連升四級從五品超擢為三品,讓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二位都是我的至交,沈默淡淡一笑道:客套的話不多說了。說著斂起笑容道:你們與我的關係,其實朝中上下都看在眼裡,任人唯親這頂帽子是摘不掉了子理兄還好說,你本身就是三品大員,調回兵部任侍郎,誰也說不得什麼頓一頓,望向吳兌道:君澤兄就不一樣了,按說你應該外放任一省兵備,然後再回部當這個侍郎的。

吳兌的表情嚴肅起來,點點頭道:這是正途。

但只有你來當這個右侍郎,我才放心。沈默輕嘆一聲道:也不知是幫你還是害你。

大人哪兒的話。吳兌沉聲道:把差事辦好了,自然沒人嚼舌。

聽了這話,譚綸不禁側目,心說:看來不只是靠關係上來的,至少這份當仁不讓的豪氣,就遠超餘子。

看來是我瞎擔心了,沈默摸摸鼻頭,笑道:好,我跟你們透個底,王國光基本不會回來了。

這次吳兌的表情沒什麼變化,對於王國光不再回兵部,他並不感到意外。譚綸的臉上卻閃過一道喜色,沈默不可能再讓個不相干的來添亂,這樣八成就是他親自兼任本兵,那自己施展拳腳的機會也終於到了。

有人已經在說,我在兵部搞一言堂了。沈默淡淡道:多少雙眼睛盯著我,等著咱們捅簍子出岔子嘿嘿,前些天兵科的人上了一本,把戚元敬罵得狗血噴頭,其指桑罵槐之意,呵呵

兩位侍郎知道,沈大人是為了戚繼光被參的事情惱火,那些言官認為,讓一個武人掌握那麼大的權力,實在太危險了;他還要把南方的兵調到北方,萬一他要是有了野心,又該如何控制

擔心的人不止一個兩個,沈默每天都要跟這些人扯皮解釋,擋住來自四面八方的明槍暗箭。

我等會謹慎小心,儘量不給大人添麻煩。兩人保證道。

要是為了減少麻煩,而畏手畏腳的話,沈默擺擺手道:那我何必要接這個爛攤子說著眉毛一挑道:如今我等總理戎政大權在握,就是要做一番事業,何懼些許人言不管心裡怎麼想的,對著下屬,是絕對不能認慫。

見兩人全神傾聽,沈默沉聲道:把手上的事情做到十分,不要讓人在別處挑出毛病來,只要做到這兩條,我沈某人向你們保證,只要我在,你們就在

是對胸懷壯志的官員來說,能遇到這樣的上司,實在是三生有幸。

~~~~~~~~~~~~~~~~~~~~~~~~~~~~~~~~~~~

我們說一下分工。沈默看看譚綸道:子理兄,你的任務是,推動九邊實現戰略轉型。

譚綸點點頭,他完全理解沈默的意思,去歲萬全戰役時,他們曾一起研究過大明的邊防策略,最終認為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從目前的被動防禦,向主動防御轉變;第二步,再由主動防御,向重點反攻轉變;第三步,則實現對蒙古的全面壓制。每一步都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書,整個計劃,樂觀估計十到十五年。

你在宣大做的就很好,沈默稱讚道:讓馬芳和尹鳳搞得那個春季攻勢,要大力在九邊推廣。

屬下不敢居功,這主要是馬總戎的提議。譚綸謙虛道:敵欲動我先動,重創敵於塞上。這句話,馬芳已經喊了二十年,我只是借用而已。

你不必自謙。沈默抬抬手道:沒有你的全力支持,居中統籌,這仗大不了這麼漂亮

大人過獎了。譚綸雖然儘量矜持,但還是浮現出一絲得色。自己雖然任總督不到一年,但大明邊防的改觀,卻濫觴於自己的任上。

可以說,嘉靖四十五年,是俺答汗噩夢的開始。不止因為這場酣暢淋漓的大捷,粉碎了他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並非因為譚綸馬芳等人籍此飛黃騰達,一舉成為邊帥武功之首。最重要的是,儼然權傾一方的宣大三人組總督譚綸總兵馬芳尹鳳,終於可以用充足的權力調動足夠的資源,大展拳腳實現他們籌謀經年的作戰方略,先前蒙古人如入無人之境肆意侵擾,大明邊軍處處被動防守卻處處捱打的一邊倒局面,終於出現逆轉之勢。

所謂敵欲動我先動,重創敵於塞上,換成江湖黑話,就八個字先發制人,以暴制暴當大明北疆歷代邊將,在滾滾胡騎面前,長期閉關自守求太平,已成痼疾之時。譚綸和馬芳們,卻毫不猶豫的完成著這個強者的抉擇,在大明北疆率先掛起了一股暴虐的狂風

但敵欲動我先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太難了。為實現先發制人,沈默在多年前,便指使錦衣衛對蒙古人展開滲透。在明白這將是自己未來的立命之本後,陸綱和十三太保們,當然會不遺餘力的來好辦這事兒。

他們命手下,化裝混入被蒙古軍擄走的逃難百姓裡,趁機混入蒙古軍中臥底;對俺答汗所信任的漢奸們,也不惜代價的苦心策反,先後發展了多位線民;並藉機派細作混入其中。正是有這些被錦衣衛精心挑選派去潛伏的情報人員,將各類重要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回,譚綸和馬芳他們,才能對韃靼部落,特別是俺答汗部的活動情況瞭如指掌。

宣大將帥事後大讚:胡騎來去雖快,卻難逃錦衣衛耳目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褒獎。

憑成功的情報戰,譚綸逐漸放開手腳,讓馬芳去大膽實現他先發制人的戰略,每當俺答汗進犯的情報送來後,馬芳便會派出自己的馬家健兒,組成數十支三十至四十人的小分隊,隱蔽散佈在兩國交界的邊境線上。當蒙古人大舉進犯後,家兵們立刻全線出動,對其後方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攻擊,或搶奪馬匹,或焚燒草場,或襲擊其輜重糧草,與主力部隊前後夾擊,粉碎蒙古人的入侵。

除此之外,馬芳和尹鳳更多次組織主力部隊,對邊境韃靼部落發動大規模的懲罰性襲擊,兩人或躬督戰,或遣裨將,一年數次出師搗巢,燒殺無數,極大地削弱了邊境地區的部落實力最為囂張的一次,馬芳親率輕騎深入敵後六百裡,接連搗毀二十餘個大小部落,最後在成吉思汗陵的遺址上登高四望,耀兵而還震驚蒙古各部落。

當然,這種囂張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今年六月的一次,馬芳和尹鳳率主力,分兵出擊北沙灘,意圖故技重施,重創俺答汗主力,但俺答卻老謀深算,巧妙繞開明軍兵鋒,奇襲了宣府,攻破重鎮隆慶,事後宣大自總督至總兵,都因坐寇入之罪遭到御史彈劾。

若是在往日,這罪名足夠讓兩個總兵罷官回家的,但在沈默的周旋下,僅被朝廷嚴斥降一級,便念及往昔戰功,令戴罪立功,旋即在上月突襲呼和浩特,險些一把火燒了俺答的王庭,此役告捷後,便全都官復原職,大加褒賞了。

正是在這種上下一心,強勢出擊的猛烈打擊下,俺答雖然也偶有勝招,但對馬芳等人越發忌憚,不用他下令,蒙古人便將部落遠遠遷離邊境,寧肯少佔一塊牧場,也不願日夜擔驚受怕。在其潛意識裡,便想避開這些凶神惡煞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今年以來,韃靼的侵擾重點,已經逐漸轉向延綏,寧夏,甘肅等地區,而視原來的重災區宣大一線為畏途。今年以來,只有那一次奇襲而已,若不是馬芳等人大意,也不會讓他們得逞。

正是他們在戰場上的勝利,給了沈默為他們說話的底氣,也大大減少了沈默軍事改革的阻力。

~~~~~~~~~~~~~~~~~~~~~~~~~~~~~~~~~~~~~~

佈置完了譚綸的任務,沈默轉向吳兌道:君澤兄負責的,要更多更雜一些,和子理兄一樣的重要。頓一頓道:人的精力有限,要學會抓大放小,日常部務就交給幾個郎中去辦,你抓好考成就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九大兵工廠的建設上,原來那些小作坊的工匠,要儘量吸收進來,但必須嚴格培訓後才能上崗,讓他們時刻謹記什麼是生產標準。

還有武職比試的是,你要時刻督促,把這件事落到實處,如果做不好,就換人。沈默語重心長的吩咐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於軍事亦是如此

兌點頭應下。

沈默所說的武職比試,是他一系列改革方案中,極重要的一環,目的是提高武將的素質和地位這個當然不能喊出來,因為在文官眼中,所謂武將都是些粗魯不問好勇鬥狠的莽夫,根本瞧不起這些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很多年來,看著自己上輩子就仰慕的戚繼光俞大猷,在那些品級比他們低得多的文官面前,小心奉承低聲下氣,沈默心裡很不好受。然而他知道,造成這種武將地位低下的原因,不能只歸咎於文官集團的打壓。事實上,歷代兵部尚書都絞盡腦汁,希望找出改善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武將本身的素質低下,就是個大問題。

本朝的武將官職,大都是世襲得來的,這些天生的將軍們,早沒有父輩的勇武,更沒有讀書上進的動力。雖然也有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傑出人物,但改變不了他們大都是些目不識丁射不穿札的廢材的事實雖然在襲替軍職前,要進京比試,但實在沒有合格的,如果兵部嚴格考察,十個有九個一輩子過不了關。不得已,都是徒應故事而已,別看一個個俱金紫銀青而歸,其實徒糜廩餼,緩急不得絲毫之用。這樣的軍官能受人尊敬,才叫見鬼了哩。

但武職世襲制度自開國便延續至今,不是哪個強力人物,想停就能停的了的。想提高武將素質,只能先從提高那些尚未承襲官職的年輕人素質入手。沈默在做通徐階工作後,以皇帝名義下旨,然後由兵部移文,曰:請飭各撫按督學憲臣將應襲舍人,年十五以上,資質可造者,送學充附作養,凡遇襲替年及二十應比試者,學臣考韜鈐策一道,轉送撫按覆閱。韜鈐貫通,弓馬嫻熟者為上等;韜鈐疏而弓馬熟者為次等;韜鈐弓馬俱不習為下等。送部比試,上等候缺管事,中等帶俸差操,下等與支半俸,候第二年再考赴部覆比。二次不中者,照邦政例仍支半俸;三次不中者革發為軍,別選子弟襲職。

這是目前條件下,沈默能想到的,最現實最能兼顧各方的辦法了。首先,對軍隊來說,中級軍官以上,都能文能武,懂得韜略;下級軍官也是弓馬嫻熟,自然保證了軍官的素質。

其次,對朝廷來說,並未改變任何現有制度,只是要求下面提高應試者的素質而已,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好事兒,當然不會有人反對。

第三,對武將家庭來說,這也是一大福音。要知道大多數武將家庭,只能維持溫飽,讓孩子上學讀書,只能想想而已。現在朝廷給這個機會,能讓孩子成才,做父母的當然願意至於其子要是三次不中,也不會剝奪他們家的襲職資格,只是必須換另一個子弟罷了。這樣除了那個第一順位的兒子外,全家都是歡迎的,所以也不是問題。

最後,對於貧困省份來說,經費是個問題,但兵部會撥一部分專款,對於成績排名前列的省份,甚至會全額負擔;並會將這種成績,計入各督撫學官的政績中去。所以問題也不大。

張居正便評價說:按此法於武職考核最嚴,亦最恕,久而不廢,此輩必思自奮他是全力支持這個方略的,並大度的表示,會盡力幫助解決各省的經費問題。

~~~~~~~~~~~~~~~~~~~~~~~~~~~

千頭萬緒,交代完任務後,沈默苦笑道:要做好的事情太多了,同時推進的話,人手確實不夠。說著對二人笑道:當年高閣老說過,兵部情況特殊,在他看來,得兩個尚書四個侍郎才夠用。看來看此言不假。其實沈默和高拱,很嚴肅的探討過,給兵部增加堂官的事情,都認為十分有必要,但在沒掌握大權前,是不現實的。

咱們不怕累。譚綸微笑道:就怕把大人的差事搞砸了。

專心做事便好,考慮後果的任務交給我,沈默輕笑一聲道:給我多大勝仗,我就沒那麼大壓力了。

這個譚綸苦笑道:急不得,以我大明的軍備,沒有幾年的準備,打不起仗來。頓一頓,小聲道:再說打仗也不是光我們兵部的事兒。

那我就給你交個底。沈默沉聲道:張太嶽已經承諾我,給他一年時間整理財政,兩年時間扭虧為盈,第三年便有錢打一場區域性戰役。

之後呢譚綸的眼睛登時放亮道。

之後的事情誰說的準。沈默沉聲道:但三年後恢復河套或者松山,這個方略已經定下來了,你只管去實現它便可。

是見大人端茶送客,譚綸起身告辭,吳兌也站起來。

沈默送他們到庭院裡,看看滿園的菊花,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句話待到秋來九月八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禁打個寒戰,趕緊把這個荒謬的想法甩出去。

回到屋裡坐下,沈默長舒口氣,對兵部的整頓算是圓滿結束,最後的工作,就是總結一下寫成奏疏遞上去,便算是畫上圓滿句號了。

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沈默親筆把此次整頓的得失,寫成了一篇三千字的奏疏,卻空著開頭的題名處沒寫。因為他這個最近呼風喚雨的大學士,其實是個協理而欽命的總理大人乃是成國公,雖然人家都沒露過面,但沈默不能連署名權都給剝奪了

本想以公函的形式發過去,但轉念一想,還是別託大了,人家再怎麼也是國公爺啊,還是走一趟吧。

分割

溼度百分之八十,這種天氣怎麼過神曲念你大家聽過了嗎我到現在腦子裡還揮之不去

第八零零章多事之秋上

第八零零章多事之秋上,到網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三戒大師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