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落井下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魏王見幾個大學士那般辯白,早就氣得青筋暴跳、怒目圓睜了,指著剛才答話的學士,喝道:“胡說八道,這名單我分明就沒有改過……是你們……你們居心叵測誣陷於我。”

魏王說到最後的時候,開始聲嘶力竭的咆哮起來。

“好啦!”漢帝喝住魏王,“科考這麼重要的事情,你身為主考,怎麼還會出現這種低階錯誤。還有你們這些大學士,也有失察之罪。”

這時兵部尚書徐秉德道:“科舉乃是我朝選拔人才的重中之重,魏王雖然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但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同考官和大學士們,沒有起到監督和輔助作用。所以還請聖上能夠寬宥魏王。”

漢帝還沒開始給魏王定罪,徐秉德此言一出,一時間讓漢帝進退兩難。魏王雖然不算聰慧,但是徐秉德的這番話他也聽出弦外之音了,這說辭哪裡是給自己解圍的,分明就是把自己往火坑裡推,無非就是一塊拉上了那四個老頭一起頂罪而已。 可徐秉德的這番話又說得讓劉詡無以反駁。

劉詡已經泣不成聲的看著漢帝,“父皇,兒臣實在冤枉啊……這事兒他們要是跟兒臣說清楚,兒臣斷然不敢啊……”

漢帝一臉無奈的看著殿下的大臣們,希望有人能站出來給自己兒子一個臺階下,但越是這時候,殿內越是死寂沉沉,群臣皆默不作聲。

這時刑部尚書崔皓看了一眼寧王,心知此時正是時候,於是接話道:“聖上,臣崔皓有一言。”

“說!”

“科舉選拔人才,之所以要按照省際分配名額,為的就是人心思定,公平公正,杜絕朋黨。此番三名一甲都是北人,只怕會引起南人不滿,繼而人心不齊啊!”

崔皓的這一席話,讓魏王愈加的心如死灰。雖然他沒有直言魏王的罪行,卻道出了漢帝最怕出現的後果。

正當漢帝準備問罪魏王劉詡的時候,御史大夫杜宗庭有本奏。

杜宗庭一直忍了好久,沒敢說話,但是一想起太后來,便鼓起勇氣道:“聖上,臣杜宗庭覺得此次科考已然造成這樣的後果,不如先想好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也應該先安撫好各地考生,至於魏王的疏忽,等此事安撫過後,再來定奪不遲。”

漢帝聽到杜宗庭的話,原本緊皺的眉頭,此刻舒緩了許多。

太子劉衍也趕緊恭敬的補充道:“皇爺爺,杜大人說的對。此次九王叔都是因為這些腐儒所誤。眼下各地考生齊聚京城,如若不及時處理此事,只怕會耽誤了路途遙遠的一些考生,所以當務之急應當先重新排好進士科一甲前三名的名次。”

寧王在一旁見太子竟然會為魏王開拓,不禁心下狐疑。

漢帝滿意地點點頭,“太子說得有理。朕昨晚也看過了,原本定的這些名單裡面,武科三名並沒有什麼異議。而這進士科的三名除了地域相同,文章做的也確實是好,比如這鄯州的陸佐和陸仁襄。而另外一位蒲州的高翰次之。如此一來,朕覺得第三名探花,就由下面一位遞補吧!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就在此時,荀昱跪著朗聲稟告道:“聖上,臣有一言。”

“嗯!衛國公請說!”

“臣與這陸佐和陸仁襄有過幾面之緣,他們二人實屬親兄弟,這陸佐就是陸仁襄的親哥哥……”

漢帝還未等荀昱把話說完,又驚又氣,接著又重重地拍了一下龍頭扶手,怒道:“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既然是兄弟,如何沒有查察清楚,就草率定二人為前三名。來人啊,先把這幾個大學士拉進監牢候審。”

漢帝說罷,幾名金瓜武士生生的就把幾名學士拉下殿去。魏王已經被嚇的汗溼全身,哆哆嗦嗦的說不上話來,只得一味的磕頭求饒命。

漢帝看著自己的九子劉詡如此落魄,忽然有些不忍心,但奈何大臣們這一關也是不好說,“劉詡,朕應該如何處置你才好啊?”

漢帝這一句話,即充滿無奈又滿懷關切,話語中又有些恨鐵不成鋼。

依然是太子劉衍不慌不忙的說道:“皇爺爺,孫兒覺得,九王叔也是受人蠱惑,還請皇爺爺格外開恩,畢竟就王叔也是皇室血脈。”

漢帝很欣慰的看著孫子劉衍,沒想到身為太子他能有如此胸懷。

寧王站在一旁算是看明白了,這哪裡是求情,分明就是瞅準了時機向皇上獻殷勤嘛。於是寧王也朗聲稟道:“父王,依兒臣之見,此次科考總體還算圓滿,只是這前三名雖然有些出入,幸好還未填榜。所以九弟的罪責,也不必急於定論。所以眼下要另行擬定名次,由後面優者遞補即可。”

漢帝輕輕摸著剛才翹起的鬍子,心下寬慰了些許,“說的極是。諸位愛卿都先起來吧!”

諸位大臣齊刷刷的站起身,心下都知道聖上可能已經消下了一些怒氣。

接著漢帝又一語不發的仰著頭,思考著這名次應該如何確定,忽然想起陸佐這個名字似乎有所耳聞,於是問:“這個陸佐,是何人?朕好像聽誰說起過。”

兵部尚書徐秉德連啟稟道:“這陸佐的名望如今在京城可謂是家喻戶曉,前陣子聽說他力能扛鼎,與荀將軍不相上下呢!”

“哦?”漢帝不禁好奇起來,這名字確實是聽說過沒錯。

徐秉德接著道:“而且還有江湖傳聞說‘荀謀陸佐,天下可得’!”

漢帝聽罷,被這荒唐的謬論逗得哈哈大笑,“朕有荀將軍足矣,這陸佐不過一介書生,還沒有個一官半職,就敢與我朝的荀將軍相比。簡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朝堂之下的人也紛紛議論起來,都說這陸佐太荒唐了。

漢帝這才做了決定,道:“朕已經決定了,那此次頭名狀元就由陸佐的弟弟陸仁襄遞補,高翰遞補榜眼,這探花就由第四名遞補。陸佐此次科考的成績作廢,三年後準允再次參加會試。至於魏王劉詡……”(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