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名震天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赫連鐵樹的坐騎是匹好馬,腳程不慢,加上張小凡開了導航,找的是最近的線路,三天的功夫張小凡就接近了雁門關。張小凡將馬寄養在看起來比較樸實的農戶家中,買了些酒菜乾糧存在系統空間,運起凌波微步就出了雁門關。

從系統中兌換了契丹語點選學習,張小凡一路打聽,得知耶律洪基的所在,搶了匹好馬就打馬而去。

張小凡要殺耶律洪基,也不是臨時起意的。一來自己與喬峰結拜,自己殺耶律洪基送與丐幫,其實就相當於替喬峰殺得,丐幫眾人以及單正等人都是見證,就算喬峰是契丹人,殺了契丹國主,那是不可能回契丹的了;二來原著中喬峰是因為與耶律洪基結拜,最終虛竹段譽將耶律洪基擒下,喬峰覺得對不起義兄,直接導致了喬峰身死,從這點來看,耶律洪基就該死。

張小凡到了耶律洪基所在的行宮,並沒有直接衝進去。契丹人也是馬背上的民族,肯定是經常出來打獵的,在野外殺了就跑,也跑得輕鬆,要是被圍在行宮之中亂箭齊發,就算是武功高強也不是這麼玩的。

等了三日,終於耶律洪基帶了一隊人馬出來圍獵,張小凡遠遠輟在後面。暗暗用系統檢視耶律洪基。

姓名:耶律洪基

等級:8

見走得遠了,附近沒有別的軍隊之後,全力運起凌波微步,繞過隊伍,衝到耶律洪基面前,手起劍落。不等耶律洪基人頭落地,張小凡已經用事先準備好的布兜兜住,高聲喊道:“殺耶律洪基者,張小凡是也!”用漢語和契丹語分別喊了一遍才罷,喊完人已經離得遠了,只剩那一隊護衛士兵追之不及,在後面如無頭蒼蠅一般亂轉。

叮咚!完成隱藏任務!殺死遼國君主耶律洪基,獎勵經驗值500000,金幣30000,降龍十八掌*1,擒龍功*1。好吧,高冷的系統竟然出現了第二個任務。

張小凡凌波微步比後方的訊息傳得快,直到張小凡進了雁門關,後面整個遼國境內才傳出耶律洪基遇刺死亡的訊息,這股訊息也被宋朝在契丹的探子以及在契丹境內的行商得知,迅速傳遍整個宋朝並往西夏和大理傳播。特別是最後張小凡大喊了兩遍自己的名字,一時間張小凡之名傳遍天下。

距離一月之期只過去十餘日,耶律洪基的人頭在系統空間不會腐爛,張小凡不如來時急切了,優哉遊哉的往洛陽而行。

“你聽說了嗎,契丹狗賊的皇帝被咱們的張小凡張大俠給殺了,張大俠與萬軍中單槍匹馬取耶律洪基首級,當真是英雄了得,當浮一大白!”洛陽附近白馬寺鎮的酒館中,一個青衣漢子高聲道。

“如此英雄人物,恨不能追隨左右,牽馬墜蹬也是甘願。”一個褶衣漢子大口喝了一碗酒,拍案道。

“好男兒當學張小凡,帶三尺劍,斬敵酋與萬軍之中!”一個青衣書生搖頭晃腦。

這兩日間,此類的話張小凡聽得多了,沒想到古代也有明星效應,而且什麼版本的都有,說書人更是已經編成了段子在四處宣揚。

因為還有半日路程就到洛陽,張小凡已經把耶律洪基的頭顱從系統空間拿了出來,用幾層包袱裹了,還用一種“寒冰勁”的武功對頭顱施了一層冰寒內勁。

這時,一個穿著破爛衣衫的漢子走到張小凡近前,恭聲道:“敢問可是張小凡張大俠當面?”

張小凡沒想到自己被認出來了,點點頭道:“大俠不敢當,我正是張小凡。”

那漢子聞言一喜,道:“在下樑四海,幫主現在洛陽總舵,命我在此恭候多時,張大俠請。”

這漢子沒有壓低聲音,此時酒館中人都聽見了,張小凡見狀,對梁四海道:“好!大哥在洛陽等我嗎,如此且急行。”抓起旁邊凳子上的包袱,出門上馬。

“原來那就是張大俠!哎呀,對面竟不相識,人生憾事也!我也要追隨大俠腳步,去洛陽。”褶衣漢子一拍大腿道。

“同去,同去。”旁邊幾人隨聲附和。

張小凡拍馬趕往洛陽城,不到半日功夫,已到洛陽北門。北門外,喬峰、段譽、徐長老等人已在此等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小凡下馬,走到喬峰跟前,將包袱遞給喬峰道:“大哥,幸不辱命,耶律洪基人頭在此!”

喬峰道:“二弟辛苦了!現在整個江湖都在傳頌二弟的威名,真是給我漢人出了口惡氣。”

段譽道:“二哥當真英雄了得,有道是王不過霸,將不過李,二哥在古代定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的猛將。”

邊說著話,三人進得洛陽城。

而在此時,東京汴梁皇宮之中,年紀輕輕的趙煦(宋哲宗)正看著手中的奏報,張小凡這個江

湖草莽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出現在朝堂之上。

卻說趙煦九歲登基為帝,但由於其年幼,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在高太后垂簾時期,軍國大事都由她與幾位大臣處理,年少的趙煦對朝政幾乎沒有發言權。大臣們也以為趙煦年幼,凡事都取決於高太后。朝堂上,趙煦的御座與高太后座位相對,大臣們向來是向太後奏事,背朝趙煦,也不轉身向趙煦稟報。以致趙煦親政後在談及垂簾時說,他只能看朝中官員的臀部和背部。

趙煦心中對高太后和大臣們很是怨恨,但苦於手中無權,卻也無計可施。本來他對江湖中人不甚了解,加上北宋本來就重文輕武,也沒想到一個武林中人竟然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直至此刻,發現一介江湖草莽竟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起了拉攏張小凡之意。

喚來隨身太監,令其傳中書舍人擬旨,封張小凡“國之義士”。不是不想給張小凡封官拉攏,一來瞭解到江湖中人大多不涉朝堂,二來如果自己封張小凡為官,估計也會讓高太后一干人等生出警醒。鑑於張小凡手刃遼國國主的行為,一個“國之義士”的虛名,既能起到示好張小凡之意,又不會讓高太后以及大臣們想太多。

結果確如趙煦所料,高太后和時任宰相的範純仁(范仲淹次子)等人也沒覺得有何不妥。此時高太后已經年近六十,身體也大不如前,不想為了一個虛名再惹得趙煦不快,這道旨意便按程序發出。

雖然只是一個虛名,但畢竟是皇帝的聖旨,在封建時代,由皇帝親自封號的江湖中人,張小凡卻是頭一份。再加上各種傳言飛起,張小凡在普通群眾心中的形象已然無限拔高,就算是江湖中人,也是在大宋王朝的管轄之下,丐幫等幫派更是明裡暗裡做的都是保家衛國之事,張小凡之名傳遍天下,可謂是風頭無兩,甚至隱隱蓋過了“北喬峰、南慕容”。

洛陽城飄香酒樓。

喬峰端起大碗,對張小凡道:“二弟,能被官家封為‘國之義士’,大哥不及也,當浮一大白。”

張小凡苦笑著搖頭道:“大哥莫要取笑我,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了這麼大的風頭,以後小弟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段譽道:“二哥莫慌,這是好事,有了這個名頭,最起碼以後二哥行走江湖之時,不會被官府中人阻撓了。”說著自己也不知道想到些什麼,哈哈大笑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