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9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傅縉說楚姒稱不了心,也如不了意,並非一句虛言。

他從未打算一步到位。

一個沒碰觸過軍事的文官,想一下子直接任兵權實職,根本不可能。

他心裡有數,只要到了兵部,一切好辦。

十一月末,京營大演練。

自大梁朝開國以來,京郊大營常駐三十萬精兵。太.祖極重視武力拱衛,言“武不可廢,軍不可怠”,種種軍務調整,又防太平年月京軍養廢,定下每季一次大演武,已延續至今。

或分作兩方或分作幾方,先是校場演兵平地較量,然後投入京城南郊的崎嶺太華山等連綿山脈,劃出一個區域,進行攻防之戰。

真刀真槍,每回演練都有少量兵士折損的,可見其嚴謹程度。

此乃京營乃至兵部的一大盛事,皇帝也會不定期駕臨觀戰。意義很重大,既能檢閱軍隊防止養廢,還能選拔出各層的一些表現優異者,加以提拔。

今年的冬季演練,就定在雪後初霽的十一月廿二。

傅縉既是兵部一員,自然參與其中,不過他是文職,整備好軍械後,演練當日在高臺上觀戰即可,實戰不幹他的事。

三丈餘的一座闊大高臺,椅案齊備,一列列整齊排了開去。傅縉品階中上,位置比較靠前。他再前面的,除了中間的皇帝龍座,還有鎮國公伏老將軍、兵部尚書、侍郎等等要員。

皇帝並沒有駕臨,口諭伏老將軍和兵部尚書主持演練。

伏老將軍三朝元老,兩救先帝,蕩北寇平南匪,征戰一生威名赫赫。他已年逾六旬,仍舊硬朗,一柄湛金長刀虎虎生風,仍上朝入營,任大將軍一職。

老將軍一聲吆喝,聲如洪鐘,演練開始。

先是全體演武,接著是分支平地戰練。

京營三十萬兵卒,被分為兩支,戰練每支先出一萬人,畢竟校場雖然很大,但也有個限度,人太多施展不開。

東邊腰繫青巾的一支,領軍是個九尺大將,名譚肅;而西邊腰繫紅巾的領軍大將則叫劉檀,體型略遜,但也同樣威猛。

傅縉往東邊瞥了一眼,無聲收回視線。

先是諸將們之間的較量,譚肅劉檀一夾馬肚,提刀奔向對方。

雖說是都是京營同袍,但也難免分些派系,尤其奪嫡之爭持續數年,而新太子雖封,但其餘蟄伏皇子依舊蠢蠢欲動。

這較量一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譚肅大喝一聲,橫刀劈下,而劉檀沉著一擋,反手一刺。

你來我往,對戰立即白熱化,譚肅極其勇猛,刀兵相接間竟隱見火星飛濺,高臺上眾人嘖嘖驚歎:“看來,不出三十回合,譚肅必勝。”

伏老將軍微微搖了搖頭,捏須不語。

臺上的,果然大多是不擅武藝軍事的兵部文官。

他正這般想罷,忽聽見讚歎譚肅的諸多議論中,有一年輕男聲道:“譚肅必敗,二十回合內。”

他一詫,立即回頭看去,

卻見一劍眉長目的青年男子,一身青底暗紅上四品官服,端坐在第二排,他正眺望校場激戰的二將,微微搖了搖頭。

伏老將軍認得此人,鎮北侯世子傅縉,前吏部少年英才也,諸多奏議極其得用,下能安民,上能輔君,剛調來兵部,當時他還覺得非常可惜。

不過他從不涉及各種黨派爭鬥,嘆了兩句便罷。

伏老將軍挑眉:“何以見得?”

傅縉一看,拱了拱手,道:“譚肅大開大合,其勢雖猛,然劉檀格擋躲避,卻分毫未見亂。”

他十分篤定:“避其鋒芒,伺機而動,劉檀沉且穩,二十回合必見分曉。”

二十回合耗時並不久,這話落下片刻,劉檀長矛忽暴起,一個刁鑽的角度,直刺譚肅肋下一個乍露的破綻,一蓬鮮血濺起,“砰”一聲重刀落地。

劉檀反勝,校場登時掌聲雷動。

和傅縉所說的,分毫不差。

伏老將軍面露欣賞,能看出個中關竅者,顯然是個極善武藝之人,當個掌名冊的郎官,忒浪費了些。

他遂笑:“既都是兵部的,何不下場試試?”

他萌生了給傅縉挪一挪位置的想法,不過,得先看看他有何本事?

傅縉抱拳,笑:“恭敬不如從命。”

他站起,大步往臺下而去。

傅縉很快換了一身戎裝出來。

寬袍廣袖一落地,青黑鎧甲一上身,溫潤世家公子模樣一絲不見,雙目炯炯,英姿勃發,金戈鐵血的氣勢再掩不住。

這人,一看就是見過血的。

仍在場中侯戰的劉檀一點不敢輕視,緊了緊雙矛,凝神盯著對方。

寒風獵獵而過,二人一夾馬肚,直直奔往對方。傅縉平平一記斜劈,劉檀舉矛去擋,忽“砰”一聲銳響,登時一股大力從上而來,震得他虎口一麻,長矛險些脫手而出。

劉檀大驚失色,這力道,竟不遜於方才的唐肅。

唐肅高壯魁梧,天生神力,為京營內外所聞名,這人怎麼回事?竟然能與之相比擬?!

他忙聚精會神,全力應戰。

然傅縉雖有唐肅臂力,卻絲毫未見其粗拙,攻時如雷霆萬鈞,動時靈活如同脫兔,縱橫開闔,來去自如。二人纏鬥二十餘回合,傅縉反手一記橫掃千軍,劉檀兵刃脫手,宣告落敗。

傅縉閃電探手,接住劉檀長矛,雙手遞還,拱手道:“劉將軍承讓。”

劉檀贏得起,也輸得下,勝敗不過兵家常事,他放聲大笑,一拍傅縉肩膀:“老弟啊,你在那吏部唧唧歪歪可浪費了許多時候,怎麼不早來兵部?”

傅縉也笑:“現在來,也未遲。”

青年將軍,面如冠玉,橫刀立馬,威勢凜凜,劉檀大笑:“極是,極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武將的情誼,有時候比文官來得快,且真很多。

高臺上,伏老將軍捋了捋花白長鬚,露出一絲滿意之色。

接下來,傅縉躋身青紅對抗,三戰三勝,漂亮利落。最後校場列陣而戰,他率左翼一起奠定了勝局。

下午,是山野對戰。

三十萬大軍烏泱泱而出,開往崎嶺太華山一帶山脈進行實戰演練。

傅縉照舊在青方,青方為守方。

他一指行軍佈陣圖,卻道:“攻即是守,守即是攻,戰況瞬息萬變,久守易失。”

不應該把這當成演練,該當成一場真的實戰。

以往思維總被侷限的劉檀等將,眼前一亮,對啊,以前他們都是按照規則攻防,現在想想,卻是畫地為牢了。

劉檀一擊掌:“傅兄弟說得沒錯!”

眾將立即聚攏,商議反攻佔領戰策。

傅縉仔細看過了地形圖,“此處有一凹地,易攻難守,敵軍很可能從此處攻之。”

“我以為,當在此處佯敗,作餌伏之。”

他手一點,隨後一繞:“而後包抄而上,輔以扇陣,必能大敗敵軍。”

見解十分精闢,又快又準,有詐有伏有陣有攻,戰陣運兵嫻熟於心,指揮若定。

劉檀真大為驚詫:“傅兄弟,你為何去那吏部?”

此策確實精妙,接著又商議了幾個佈陣方式,俱不如前者。於是不管真心讚歎佩服的,還是微妙側目者,諸將一致拍板。

傅縉自薦先鋒。

鏖戰一夜,青方大勝!

傅縉勇猛善戰,指揮若定,率兵士來去自如,氣勢如虹,毫無疑問是這次演練最奪目的第一人。

伏老將軍大步上前,蒲扇般的大手拍了拍傅縉肩膀,哈哈大笑:“好一個傅小子,果然不墜你祖父威名!”

他惜才又愛才,當即對駕臨京營的皇帝道:“陛下,承淵有項籍之勇武,韓重言之韜略,可堪明威將軍一職,統左領軍衛,為陛下分憂!”

京營共十二衛,每衛各統二至五萬精兵不等,這可是真真正正掌了實際兵權的軍職,屬京營上層戰將,品階看著差不多,然內裡天差地別。

因靖王案的風波,十二衛主將空出兩個,伏老將軍遂大力推薦他看好的傅縉。

伏老將軍三朝元老,是皇帝少數心存敬重的老臣之一,另外他對傅縉印象本來不錯,於是捋須笑。

“承淵允文允武,果然少年英才,大善。”

聖諭當場頒下,擢傅縉為明威將軍,入京營,統左領軍衛。

傅縉眼瞼微微一垂,復抬起,利落行了一個軍禮,“臣領旨,謝恩!”

……

傅縉一個漂亮轉身,成功躋身京營,達成他歸京數年的第一大目標。

楚h剛聽聞這事的時候,是在凝暉堂。楚姒得了幾盆上品紅梅,要分她一盆已示親厚,她微笑應了,一臉驚喜。

剛開口要表示自己的喜歡,誰知這時,忽見楚姒乳母梁氏“蹬蹬”快步進門,附在楚姒耳邊快速說了一句。

楚h坐得很近,也聽得頗清晰。

“……京營演武,他力克四位將軍,撥得頭籌,又在入山陣演大放異彩,伏老國公薦,陛下擢他為明威將軍,領左領軍衛。”

她清晰看見楚姒的眼皮子猛跳了幾下,後者倏地轉頭:“你說什麼?!”

梁嬤嬤肅著臉輕點了點頭,“那邊剛傳信過來的。”

這說的正是襄城伯。

否則沒有這麼快,傅縉入京營也就兩個時辰前的事罷了。彭尚一得訊,就知不好,只得趕緊將訊息傳過來。

“京營,明威將軍,統左領軍衛。”

楚姒面無表情重複了一次,她緩緩側回頭,楚h抬了抬眼瞼,立即“啊”地掩唇輕呼,露出一臉驚慌之色。

“姑母,這是不是他又入了陛下的眼?他……”

何止?這哪裡是入了眼的事。

楚h的表情很到位,楚姒也沒有心思理會她,掠了她一眼,“無礙,你先回罷。”

這模樣,可不是無礙,楚h有些欲言又止,但想了想,她最終還是微微蹙眉離開了凝暉堂。

上了軟轎,她諸般表情一收,微籲了一口氣,楚姒傅縉這對繼母子直接過招,她佯作什麼不知就是。

還要謹慎些,以免被波及。

只不過,這皇帝的旨意,還有伏老將軍保駕護航,任憑楚姒手段再多,怕也無力回天了吧?

……

“他竟是這般擅武藝軍事?”滴水不漏,事前竟無人得知。

“怎會這樣?怎會這樣?”

楚姒坐立不安,眼皮子不停急跳。

她直覺有什麼脫離了自己掌控,再不做些什麼,就要永遠夠不上了。

來回踱步,楚姒最終牙關一咬,返身從妝臺上拿起她的香膏盒子。

圓溜溜的瓷制香膏盒,不知她在哪個地方用力按了一下,用巧勁一旋一分,底部竟“咯”一聲脫落,露出一個小且扁平的薄薄油紙包。

梁嬤嬤大驚:“這,萬一……”

這東西就剩一劑了,萬一失手?

楚姒那妝容精緻的豔麗面龐上,一絲笑意也不見,她捻起那個小小的油紙包,微微摩挲。

這是個好物,無色無味,就連太醫也驗不出毒性。人服下,初不見端倪,數月內逐漸衰弱,直至夭亡,看著即如染病故去一般無二。

她能順利坐上鎮北侯夫人之位,此物居功至偉。

可惜量太少,她昔年與人機緣巧合得之,各分一半,她那一帖早用了,而手上這貼,是她持著舊日恩情及多年情誼討回來的。

不會再有第三貼。

就是因為不可再得,所以格外謹慎,覺得把握不大從不敢輕易動手。

但現在,楚姒眉目間有說不出的陰冷,“嬤嬤,我有種感覺,再不用就來不及了。”

楚姒直覺素來準確,她篤信,梁嬤嬤牙關一咬,“老奴聽主子的!”

但藥是好藥了,可該怎麼進傅縉的口呢?

“從凝暉堂出去自不可能,遍觀整個鎮北侯府,唯有一個地兒,可行。”

福壽堂。

唯有那個老太婆給的,才有可能進那兔崽子的口。

“我在她那埋了這麼多年的釘子,今日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楚姒冷冷說罷,梁嬤嬤卻猶豫:“可是,可是她只怕進不去前院。”

那釘子位置不夠。

畢竟這藥,只能用在吃食上。

而張太夫人極其謹慎,很少給前院父子四人送東西不說,就算偶爾表達一下關懷,也是指定身邊心腹二三人,並特地命人和守二門的護衛說明白了,除了她指定的人,餘者俱不可放行。

前院都進不去,更甭提東路外書房了。

否則,早些年盡可以用了,何須等到如今?

梁嬤嬤擔憂的問題非常實際,只楚姒聞言卻冷冷一笑:“嬤嬤,你怕是忘了,眼下和往日卻是有些不同的。”

“有處漏洞,正在東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