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縣試(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縣試在每個縣城都有考場, 基本上都是考四場或者五場, 這個是可以由縣官來決定的,他們戴河鎮的縣太爺的決定就是四場, 倒是免了考生們再折騰一次。

第四場考試的內容與前幾場都有些不同, 背誦默寫在這一場不再重要, 主要集中在經文、詩賦、姘文這幾大塊, 遇到什麼題目就得看縣官的心思了。

趙九福先翻開考題看了起來,題目一目瞭然十分簡單,《驥不勝其力》,簡簡單單的五個字,但他們要寫出來的內容可不止五個字。

驥不勝其力出自《論語》憲問第十四,原文應該是“子曰:驥不稱其力, 稱其德也!”

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應該就是, “孔子說:‘稱千里馬叫驥,並不是讚美它的力氣,而是讚美它的品德。’”

往後衍生一下,論語集註中尹氏曾經說過:“驥雖有力,其稱在德。人有才而無德,則亦奚足尚哉?”這話就直接將千里馬拋開, 圍繞著人的品德來說話了。

趙九福估摸著縣官的性格,對人的品德肯定也是十分看重的, 他略一思索就決定從驥,善馬名,一日能行千里。然所以稱驥, 非以其力能行遠,乃以其德行調良,與人意相和諧。人之才德兼有,其所以稱必在德。然亦有無才之德,不能行遠,終是駑馬,性雖調良,不獲驥稱,入手,頌揚一下人之品德的重要性。

剛剛開始起草呢,趙九福忽然發現有人走到了自己的考棚前,縣試考場十分簡陋,考棚自然也是沒有遮擋的,但凡有人從門前走過都能看見。

但是這一次過來的人不是巡視的衙役,而是縣官帶著兩人慢悠悠的踱步,也不知道是不是趙九福的年紀在考場裡頭十分顯眼,他走到趙九福這邊就停了下來。

趙九福拿著毛筆的手微微一頓,這種時候他自然是不用起來行禮的,想了想全當是沒注意有人就在面前繼續開始破題。

當年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站在身邊的經歷也不是沒有,趙九福這麼一想反倒是淡定了,畢竟就算是縣試考不中,他已經拿到七千積分也已經賺大發了。

那縣官原本也是心血來潮才打算走一走看一看,畢竟這已經是最後一場了,再不看的話就得再等明年,要知道這是他在戴河鎮的第三年,明年還不知道在不在這邊了。

只是他一走下來就發現不對勁,自己走到哪兒,哪邊的考生就哆哆嗦嗦的,似乎老鼠看見了貓似的,這還只是縣試呢,一點兒也不夠大氣。

這位縣太爺自己也不過是舉人出生,但好歹是經過了縣試府試院試和鄉試的,對這些看見自己就哆嗦的考生一點兒也看不上,心裡頭覺得他們太過膽小,以後恐怕也成不了大器。

一直等他走到趙九福面前,看著趙九福鎮定如常的樣子才停下了腳步,一邊是覺得驚訝,一邊是覺得驚喜,畢竟這孩子看著年紀不大,估摸也即是八九歲的樣子,卻比隔壁那三十出頭的還要出息,能做到鎮定如常就不容易。

就如趙九福所想的,這位縣太爺出生一般,最是喜歡人根底紮實,思想和性格也十分傳統,在知道前兩場的第一名是以為八歲孩童的時候,這位縣太爺是有些不滿意的,心中暗暗想著八歲的孩子能讀過多少書,難道還能比得多讀了十幾年二十年的那些人?

他原本還想著到了第四場要不要壓一壓這孩子的名次,誰知道今日心血來潮下來走了一圈,倒是發現這孩子確實有自己的出色之處,至少這泰山崩於前而不懼的鎮定,就不是其他人可比的,相比起來倒是他之前有些狹隘了。

要不怎麼說對人的印象很重要,原先縣太爺覺得趙九福年紀太小不太行,一門心思就琢磨著壓一壓他的名次,如今見他施施然的模樣,又覺得分外合胃口。

這一站就是好一會兒,縣太爺忍不住低頭去看趙九福的字,雖說現在只是在起草,但趙九福的字寫得頗具風骨,一看就知道沒少練習。

縣太爺越看越是滿意,一直到身後的衙役催他才繼續往前走,這走完了全場回過頭來想了想,還是覺得趙九福比較合胃口,人長得精神,字也寫得好,最難得的是沉得住氣。

等這位縣太爺走遠了,趙九福才微微松了口氣,他雖然不怕這種壓力,但有人盯著自己看總是不自在,現在倒是可以用心寫了。

等最後一場縣試結束,趙九福跟著考生隊伍慢慢走出考場,看著外頭西斜的日頭也忍不住嘆出一口氣,忍不住有一種輕鬆了的心情。

“阿福,這邊。”這次陪著老趙頭一塊兒來的是趙老二,他這會兒也挺興奮的叫了起來,大約是常年住在鎮上的緣故,趙老二與幾個兄弟都不算太親近,但他性格其實十分不錯。

趙九福快步走了過去,趙老二自然不會跟趙老四似的把他抱起來,但也笑著拍了拍他的肩頭問道:“累了吧,快上車斜著吧,爹,你也坐著我來趕車就成。”

老趙頭也沒推脫就上了車,到了車上就忍不住問道:“阿福,你這次考得怎麼樣?”

前頭的趙老二一聽,笑著說道:“爹,你不是不讓大家夥兒問阿福考得怎麼樣嗎,怎麼你自己就問上了?”

老趙頭翻了個白眼,淡淡說道:“那是之前,之前考完了一場還有一場,問了怕阿福往心裡頭去影響到後頭的考試,現在都考完了,我問一問怎麼了?”

“行,您老說什麼就是什麼。”趙老二笑著說道。

趙九福其實不太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考過,他是盡力了,但現在考試是人工批卷,而且只有語文,語文這東西主觀意識太強烈了,趙九福真不能誇下海口。

不過看著老趙頭殷切的期盼,他還是說道:“我該寫的都寫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即使名次不好,上榜還是應該能行。”

老趙頭一聽就高興起來,追問道:“能上榜就好,阿福啊,上榜之後你是不是就是童生了,你可不知道,咱們隔壁村那個村長,都五十多歲的人了也還是童生。”

趙九福只得解釋:“爹,考過了縣試只是有資格去考府試,考過了府試才算是童生,能夠繼續考院試,考過了院試才算是秀才。”

老趙頭一聽這話,反過來問道:“哎,考一個秀才可真不容易,考過一場還有一場,真是沒完沒了了,那府試啥時候舉行?”

一說起這個,趙九福心中也有幾分擔心,皺眉說道:“一般來說,府試會在縣試之後兩個月舉行,具體時間得由知縣和知府大人們商量著來。只是府試一般在府城舉行。”

戴河鎮有縣試,但要參加府試的話就得去府城,到時候他想要像現在這樣每天回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不過大周朝的縣試和府試是每年舉行的,只有院試才是三年兩次。

“在府城啊?”老趙頭顯然也是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有些擔心起來。

倒是趙九福笑了一下,說道:“爹,我縣試能不能過還不一定呢,咱們也想的太長遠了。”

倒是趙老二不擔心,還說道:“爹,府城算什麼,我好歹也去過幾次的,咱阿福真要去科考的話我陪著他去就成了。”

趙老二直接這麼說,老趙頭倒是安心了一些,在他心裡頭自家兒子就是文曲星下凡,一個縣試肯定能透過的,要不怎麼連續兩次都是第一名呢,這第一名都不能透過的話,其他的人豈不是更加不能,這道理也說不過去啊。

一開始陳家村人都抱著看笑話的態度看趙家,暗地裡都說趙九福肯定是考不中的,才八歲的人就能考過的話,隔壁村那老童生何至於考了一輩子。

但是等他一場場順利的過去,甚至還連續拿了兩次第一之後,村人的口風就變了,還真的開始信了趙家人的話,萬一趙九福天生就是讀書的料呢。

這麼想著,倒是有不少人開始來趙家走動,暗道以後趙九福真要是發達的話,怎麼樣也得照顧著他們的鄉裡鄉親的吧。

別人倒是好說,老陳氏向來不是個軟弱的人,只是她娘家人和幾個媳婦的親家倒是有些難辦,總不能直接把人趕走吧,留下來又鬧騰的很。

每每這種時候,老陳氏倒是會感慨一句四兒媳婦孃家沒了人,雖說這樣一來孃家不得力,但也沒有那麼多糟心的事情,不會跟鄧氏孃家似的,都眼皮子奇淺的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陳氏對這些人的打算心知肚明,無非是看著趙九福考的順利,想著趁著他還沒成名留一個好,不夠難免有些人太過於急切一些。

就比如現在,她聽著眼前的話忍不住掏了掏耳朵,偏著頭問道:“二嬸子,你說什麼,再說一遍我聽聽清楚。”

那二嬸子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但還是笑著說道:“我是說你看我那孫女怎麼樣,長得白白胖胖的不說,人幹活也利索,將來嫁進門肯定能把你們從老大小伺候的服服帖帖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人生若初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