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告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大人!”

“趙太傅!”

“趙大人來了, 快請進, 陛下正等著您呢。”

趙九福一路走來, 但凡是看見他的人都會低頭打個招呼,即使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對他也是客客氣氣的,即使如此,趙九福臉上並未有任何的驕慢, 反倒是更加的和煦。

走進大殿,趙九福剛要行禮, 皇帝已經快步走過來將他扶住,笑著說道:“太傅, 你可算來了,都說了私底下不用行禮,您老總是這般的講究。”

趙九福雖然順著他的姿勢起來了,口中卻還是說道:“規矩就是規矩, 身為太傅, 微臣更加不能慢待了大周的規矩,這才是治國之本。”

皇帝似乎並不在意的哈哈一笑,拉著他走到書桌旁說道:“太傅,朕有一難事正想要詢問太傅, 不如您幫我看看這本奏摺?”

在皇帝還小的時候,他顯然是沒辦法自己處理朝政的,剛開始三年奏摺幾乎都是趙九福代為批閱, 後頭幾年才有朝臣陸陸續續的加入進來, 不過趙九福一直並未退出。

只是這一日, 趙九福不但沒有去看奏摺,反倒是再次行禮,肅然說道:“陛下既然已經親政,就不該再讓微臣來看奏摺啦。”

皇帝臉色微微一頓,卻聽見趙九福下一句話說道:“微臣今日進宮,卻有一事要請求陛下,還請陛下隆恩應允。”

在皇帝年滿十五的時候,趙九福就開始陸陸續續的放手讓他自己來處理政事,如今皇帝已經年滿二十,加冠之後又冊封了皇后,在古代來看已經是徹徹底底的成年人了。

趙九福做事情向來心中有數,這些年來他盤踞朝廷,其中有想要徹底觀測自己的想法的念頭,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先帝的託孤。

作為男人,他是有權利慾望的,這一點從他這些年來大力支持律法的改革和小學的層層推進,以至於大周朝與當年相比煥然一新可以看得出來。

但作為系統的持有者,他卻十分的佛系,畢竟隨著年紀的增大,他衰老雖然比常人慢一些,可也慢慢的老了下來,若真有改朝換代的心思,他首先就不該讓自己老了。

皇帝也早就不是當年能夠依賴的靠在趙九福懷中的小孩兒了,當年趙九福說他類似仁帝,如今看來果然如此,不管是身形樣貌還是行事作風,兩人都有相似之處。

皇帝的身材比先帝更加的矯健,眼中更添了幾分睿智和精明,這都是趙九福多年以來精心教導的成果,他聽了這話皺眉說道:“趙太傅有話直說就是,咱們師徒倆何必這般客氣。”

趙九福露出一個笑容來,將手中早就準備好的奏摺遞到了皇帝的手中:“還請陛下批准。”

皇帝接過去一看,原以為又是哪一條律法的改動,誰知道一看卻是趙九福告老還鄉的請求,他的臉色頓時大變,壓下奏摺問道:“太傅這是做什麼?”

趙九福卻沒有迴避的意思,繼續說道:“微臣當年二十弱冠,就已經入朝為官,起起伏伏五十多年,如今人老體乏,精力不足,再也無力主持政事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微臣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心中也倍加思念家鄉,還請陛下允准。”

皇帝一直緊緊的盯著趙九福的模樣,他是還知道的,這些時日朝中對趙太傅的異議越來越多,無非是有些人見他親政了,就想要挑撥一下他們君臣的關係,最好是能讓他將趙太傅發作了,這般一來便能騰出位置來。

但於情,趙太傅當年的堅持才把他們母子保住,若不是趙太傅的佈置的話,當年榮國公造反或許就能成功,他們母子倆只能任人宰割,更別提這些年的師徒情誼,皇帝自問不是無心之人,對趙九福也是滿懷感激之情的。

於理,趙太傅這些年在朝為官確實是兢兢業業,或許他位高權重,但從未有過僭越之舉,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趙太傅並不糊弄他,當他長大成人了,趙太傅也並未留戀權勢,而是將朝中的事情一點一點放到他的手中。

“太傅,您何必如此,難道你還不知道朕的心思嗎?”皇帝忍不住說道,“朕從未懷疑過太傅,朝廷也還需要太傅啊。”

趙九福卻搖了搖頭,這麼多年他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的只能看後人,他到底只是一個人,不是神,掌控不了大周朝的以後:“陛下,微臣從未懷疑陛下心中忌憚,只是最近夜夜夢到家中老父老母,當年他們過世的時候,微臣不能回家送殯,如今老了老了,總得在二老墳前盡孝一番,才對得起人子的本分。”

皇帝忽然意識到,趙九福這 番的告老還鄉並不是以退為進,也是,在他的印象之中,趙太傅向來是不屑於做這種虛假行事的,就連當年被稱為鐵筆頭的蕭甯簫大人也曾說過一句,趙大人看似溫和,其實卻是朝中最為高風亮節的那一個。

若說這些年下來,皇帝對趙九福從未心生抱怨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親生的父子相處起來還有矛盾,更別提他們這般敏感的身份了。

就像是現在,皇帝依舊知道朝中大半的人都聽從趙太傅的吩咐,他們或許是佩服趙九福的為人,或許是趙九福一手提拔上來的,或許早早的挑好了派系。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最可怕的,就像是趙九福自己說的,他在朝為官已經超過五十年,其中歷經了四任皇帝,更是前頭兩位皇帝的親信,光是這個身份,就足以讓他在朝堂之中建立起自己的一個小朝廷來。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皇帝親政之後,提拔上來的人對趙九福意見頗大,明裡暗裡挑撥關係可不是因為看不上趙九福,而是他在的話,他們就上不了。

趙九福會提出告老還鄉的事情,也是因為如此,他自問並未打算成為趙半朝,但事實就是如此,並不受他的控制,即使他有意拘束這些人,遲早也會造成更大的裂痕。

趙九福可不想站到皇帝的對面去,除非他想要造反,直接殺了皇帝自立,或者殺了皇帝再冊立一個小皇帝,不然的話壓根沒有勝利的基礎。

他若是有這個想法的話,十幾年前就做了,哪裡會等到現在,既然如此,還不如早早的退下去,反倒是能為了子子孫孫留下一份香火情。

“太傅不必說了,朕是不會答應的。”皇帝堅持說道。

宮中深夜的時候,他也曾想過趙九福離開朝廷是不是更好一些,但此事真的發生的時候,他心中卻更添了幾分慌張,就像是自己一直以來的靠山要離開了似的。

聽起來很荒謬,但事實就是如此,當衝突不再的時候,皇帝能看到的就是趙九福這些年的照顧,這種盡心盡力,恐怕就是先帝還在也做不到這般用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說是君臣,其實卻有師徒的名分,父子的情誼,更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知己之心,只有太傅知道,他想要成為的是仁帝那般備受稱讚的君主,讓大周繁榮萬年。

皇帝不答應,趙九福卻已經下定了決心,從這一日開始他便告病在家不再上朝,如今趙家入朝為官的人不少,但在京城的卻只有趙順灝一個,他現在是工部尚書,這一點通常也是朝中大臣們用來詬病趙九福的點。

趙九福是興國公,是太傅,是朝中的三公,是皇帝的老師,他若是真的告老的話,恐怕趙家在朝中的影響力就會大大的降低。

家中人多了,心思也浮動起來,倒是趙順灝十分理解父親的做法,聽見下人議論紛紛就十分不悅,回頭就讓妻子將嚼舌根的人都打發出去,趙家榮不下心大的下人!

興國公告老還鄉的事情還是蔓延了開來,或許是有心人作祟,此事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都覺得這位趙大人是不是故弄玄虛,這般的地位誰捨得就這麼拋下了。

一直到趙九福連續上書了八次,竟是半年都並未上朝,朝中文武百官的臉色才變得奇怪起來,這位趙大人竟然是真的要走。

有人高興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有人擔心,趙九福卻只是巍然不動,一直到皇帝親自來了一趟趙家,與趙九福徹夜長談之後,此事才有了結果。

趙九福第九次上書告老,皇帝終於允許,沒等別人覺得趙九福失寵,連番的賞賜就目不暇接的送到了趙家之中。

這些年來大周富裕,國庫和皇帝的內庫都充盈的很,對於自己的老師皇帝顯然也大方的很,一箱箱的奇珍異寶就這麼送了出去,看得人都覺得眼紅。

這還是小頭,大頭卻是皇帝大手一揮,竟是在興國公的基礎上加封趙九福為興親王!

這可是大周開朝之後第一任外姓王爺,雖然在趙九福的執意不肯之下,這個親王不過是名頭不能傳遞給子孫,但也足以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原本還打算踩趙家一腳的人頓時偃旗息鼓,至少現在皇帝是沒打算對付趙家,他們一個個蹦躂出來那不是自己找死嗎。

沒有人知道,在徹夜長談的這一夜,皇帝與趙九福說了多少大周的規劃,也沒有知道皇帝曾經失聲痛哭,喝醉酒之後抱著趙九福大喊:“太傅,你真的要丟下朕了嗎?”

這一切都情真意切,趙九福心中高興,卻也知道若是他真的留下來,這份情真意切也會遲早被磨損殆盡,與其如此,還不如他早早的離開,反倒是能留下了一段佳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人生若初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