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白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沒等趙九福想清楚媳婦的事情, 宮中卻又來了傳召的太監,這太監還是上次那位, 幾次下來兩人倒是比一開始熟絡了一些。

這位太監姓李, 其實不過是皇帝身邊的一個小太監,但因為他拜了冷公公做乾爹,在宮裡頭倒是也有幾分臉面,人家客氣的會喊他一聲李公公。

趙九福自己是絕對不會想做太監的, 不然當時聽見五行陰陽拳的副作用也不會反應那麼大,但實際上對太監這種人群卻沒有特別大的偏見。

與宮女不同, 太監的出生一般都十分窮苦, 在重男輕女的古代, 除非是那些喪盡良心的父母,不然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將親生兒子送進宮的。

就因為這個,趙九福儘量用對待常人的態度對待這些太監,殊不知他這般的舉動, 倒是讓李公公對他頗有好感。

一段時間下來, 兩人碰面的時候倒是還能客客氣氣的說幾句話,這一次李公公甚至透露了一句:“大皇子也在陛下身邊, 看著似乎很高興的樣子。”

趙九福領了這份情, 照舊是給了一個小荷包,進入大殿之後果然看見皇帝眉目舒展的笑容, 一看便知道今日心情不錯。

這次皇帝沒拉他角力的意思, 反倒是招了招手說道:“趙愛卿來啦, 今日有一件大喜事, 不如你來猜猜看到底是什麼事情。”

皇帝難得有玩鬧的雅興,趙九福自然不會辜負他的期待,他看了看在旁邊一直笑盈盈,連一直以來臉上帶著的青色都似乎消失了幾分的大皇子,猜測著問道:“莫不是上次與大皇子討論過的疫病防治有了結果?”

皇帝見他一口就猜了出來心中就更加高興了,作為皇帝,他自然不會想看到自己的大臣蠢笨入豬的,“趙愛卿猜的不錯,正是此事有了結果。”

大皇子這時候才開口說道:“趙大人不如過來一起看看太醫院的奏摺。”

趙九福心中猶豫,但皇帝卻已經說道:“是要看看,查漏補缺也是好的,再者趙大人殿試就寫了醫道,可見是對此十分上心。”

趙九福只得過去仔細看起來,他對醫療其實不算特別瞭解,知道的那些也就是大家夥兒基本都知道的事情,但放在古代顯然就有先見之明了。

太醫院那邊做的很好,甚至比他預期的還要更加用心和努力,也是,太醫院看著風光,其實是個高風險的地方,平時出事的時候多,受賞的機會少。

難得大皇子拿出了一個章程來,連方向都幫他們想好了,就算是沒能折騰出來也不會有什麼懲罰,太醫院的人自然是捨得花力氣。

於是趙九福想到的方方面面,太醫院都紮紮實實的去驗證了,趙九福沒有想到的地方,他們居然也給補全了,最後放到趙九福面前的這一份奏摺都可以當做古代疫病預防準則。

趙九福越看越是高興,最後忍不住帶著幾分雀躍說道:“太醫院的大人們太厲害了,若是讓微臣自己想的話,怕是想破了腦袋也做不出來。”

皇帝微微一笑,道:“趙愛卿何必妄自菲薄,若不是你起了頭,太醫院那些人也無從下手,此事應該給趙愛卿記一功。”

大皇子也高興,順著皇帝的話說道:“趙大人確實是居功至偉,在此之前可沒有人想過疫病也能預防,哎,只可惜了那些已經死去的百姓。”

皇帝也覺得可惜,越看越覺得這份奏摺有含金量,畢竟對一個皇帝來說,他治下的百姓越多自然大周朝就越好,而每一年疫病多發的時候,即使不形成大型的瘟疫也會帶走不少人的性命,不只是貧苦百姓,就連王公貴族也不能倖免。

皇帝一瞬間想了許多,看著趙九福的眼神更加和善,笑著說道:“等著法子傳遞下去,大周朝的百姓們也能避免疫病之禍。”

當然,完全避開是不可能的,但是依照太醫院的說法,按照上面的法子來做的話,疫病的傳染性就會被大大的削弱,這樣一來就能避免瘟疫的出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九福聽見這話眼神微微一動,開口問道:“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普及防治之法。”

皇帝理所當然的說道:“自然是寫成皇榜,派遣專員送到大周各地,再督促各地父母官告知每一個百姓,務必讓每一位大周百姓都耳熟能詳。”

趙九福想到了一個問題,卻沒有直接說出口,轉而問道:“陛下,不知道宮中是否有不通文墨,不識大理的宮女太監?”

皇帝不知道他是何意思,倒是大皇子不知道想到了什麼,開口問道:“太監多是不識字的,尤其是剛入宮的小太監,趙大人這話是何意?”

&nb sp;趙九福拱手行禮:“微臣斗膽,請陛下先傳召幾位剛入宮,還未受過教導的小太監前來聽一聽這奏摺上的內容。”

大皇子腦子轉的極快,迅速說道:“趙大人的意思莫不是,這奏摺我等看著清楚明白,但傳到老百姓的耳中卻艱深晦澀,難以記憶?”

趙九福點了點頭,沒有追著這件事說,反倒是提起了家中之事:“微臣自幼讀書,中了童生之後便開始教導身邊的侄子侄女,所以他們大多也略通文墨。偶爾微臣讀書,侄子侄女們通常一聽就懂,但父母兄嫂卻只覺得如同天書一般深奧。”

皇帝也明白趙九福的意思了,果然派了人傳召幾個小太監過來,等人到了,趙九福過去念了幾句太醫院奏摺上的內容,那幾個孩子果然面面相覷。

僅有一人大著膽子猜測了幾分,還是據說以前曾經認得幾個字的,但就是這般最後他理解的,跟太醫院所寫的也相差甚遠。

這般一來,皇帝的臉色也陰沉下來,皺眉說道:“難道好不容易得到的防治之法,反倒是不能授予百姓?”

趙九福卻說道:“陛下,許多地方政令容易不通,也不一定是當地父母官不作為,而是當地百姓愚昧無知,不能懂政令的好處,若是能換成他們熟悉的語言,知道皇榜上每一句話都能就得他們的性命,作為百姓自然也不會置之不顧。”

這話皇帝和大皇子聽懂了,但皇帝卻嘆了口氣說道:“就如趙愛卿所言,許多百姓並不認字,想要讓他們聽懂何其困難。”

趙九福指著奏摺上的字說道:“說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簡單,比如這裡疫者,感天地之厲氣,在歲運有多少,在方偶有輕重,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老少弱強,觸之者即病,邪從口鼻而入。”

“這樣的話語讀書人明白,百姓聽了說不定還會以為會不會得疫病全看自己運氣,若是直接說,疫病這事主要因為呼吸和接觸傳染,平時要注意衛生,避免與患病者直接接觸,若是一定要接觸就帶上面巾將口鼻蒙起來,能夠一定程度隔絕傳染,那麼老百姓大致還是能聽得懂的,不知道陛下和大皇子意下如何?”

趙九福所提出的,其實就是講文言文變成大白話,其實即使是在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說那麼艱深的詞彙,但書面上的白話文一直到民國才開始普及,其中是有許多歷史原因在的,趙九福並不打算改變這個,只是想在醫道方面改一改。

果然,聽了趙九福的話,大皇子眼中先是閃過一絲興奮,隨後看了一眼皇帝就皺眉說道:“這話直白是直白,但難免有些不雅。”

皇帝原本也有些皺眉,但聽見大皇子的話反倒是下定了決心,點頭說道:“雖說不雅,但疫病防治是給老百姓看的,又不是專程給讀書人看的,這法子倒是不錯。”

見皇帝贊同,趙九福繼續說道:“百姓大多不識字,若是貼出皇榜之後,能有各地稟生等讀書人自發自願的為周圍百姓講解,想必也能讓當地父母官松一口氣。”

大皇子聽了就笑了起來,說道:“各地稟生食君之祿,若能為父皇分憂的話也是他們的榮幸,恐怕爭著搶著都想來做這活兒。”

皇帝顯然也是這麼覺得,比起讓稟生們免費給百姓講解,他其實更加擔心白話文的事情,畢竟古往今來也沒有這樣子的皇榜。

不過想到此事能夠救下不少百姓,皇帝還是下定了決心,看著趙九福說道:“既然趙愛卿對白話略有研究,不如此事就由你來擬旨吧。”

趙九福也預料到這差事會落到自己頭上,當下行禮說道:“謝陛下厚愛,微臣定當竭盡所能,讓疫病防治之法傳遍大周。”

皇帝哈哈一笑,又說道:“等此事瞭解,又得記趙愛卿一功才是。”

大皇子顯然也十分喜歡趙九福,在旁邊笑著添了一句:“那到時候父皇可得好好獎賞,不能讓趙愛卿白白勞累。”

父子倆輕輕鬆鬆的一句話,趙九福卻忙了個底朝天,他倒是熟悉白話文,但醫術不同於其他的東西,相差一絲一毫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

趙九福雖然有千金方在手,但他其實並不懂醫術,於是這些天一邊翻譯一邊往太醫院跑,也幸虧有皇帝的聖旨在,太醫院的人就算是看他礙眼也只得配合。

一段時間下來,趙九福果然原原本本的將太醫院的奏摺徹底翻譯出來,這一次他先給青竹讀了一遍,確定他都聽得懂之後,又找來幾個小乞兒聽了幾遍。

確定絕大部分人都能聽懂之後,趙九福才把這個奏摺送了上去,皇帝一看果然大喜,當天就派遣人員開始謄寫,送到大周各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人生若初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