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18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你今天不該對大家這麼說。”

陳煥之把視線從窗外收回來,“怎麼?”

元繪雲看看前兩排戴著耳機的蘇家姐妹倆, 再看看更靠前的教練和隊醫們, 她搖搖頭,壓低了聲音, “可能對你來說很難理解, 不過對心理素質普通的人來說, 適度的期望值是動力, 過高的期望值就是壓力了。”

陳煥之有點遲疑, “……過高?可我覺得我們實力並不差啊。”

“不差和前三之間的差距可能比我們和牙買加之間的差距還大。”

“哦, 那聽起來沒多大嘛。”陳煥之嘴硬完畢, 見元繪雲開始瞪眼,不等她回懟, 立刻請教, “說真的,美國都出局啦, 現在獎牌名額變兩個了,不是我瞎說, 我們真的挺有機會吧。”

元繪雲瞪她一眼, “你不會因為今天我們贏了俄羅斯, 就覺得我們實力真比人家強吧。”

陳煥之有點糾結,“可也不能說絕對比人家差吧, 伯仲之間?”

元繪雲看著她,陳煥之投降,“好吧, 可能是要差一點的,那也沒你想象中差那麼多,我們也可以爭取一下銅牌吧。”

元繪雲氣笑了,“比利時、巴西,哪個不是強隊,我們曾經贏過哪個啊?”

“那是以前,我們都在進步,”陳煥之又往前看了一眼,壓低了聲音,“我說元姐,你是不是太不自信了,咱們預賽可是42秒71啊,比比利時快,更比巴西快,巴西都跑出43秒外啦。”

“人家預賽都收著呢……”

陳煥之打斷她,“我也收著呢,”看著元繪雲不信的眼神,她點頭以示強調,“真的,我還留有餘力。”

好吧,元繪雲放棄地搖搖頭,“跑題了,即使你這樣以為,也不能就這樣說出來拿著個目標去要求方方姐和圓圓,她倆的狀態很容易起伏的。”

“可能吧……”陳煥之說,“不過我覺得所謂減輕壓力應該是減輕外部壓力,但是沒有內部壓力,人是沒辦法超越自我達成目標的。再說了,失常能失到哪兒去,如果沒有獎牌,四五六名有什麼區別,我們的目標不就是前六嗎?只要不掉棒,你們怎麼跑我都能跑到前六。”

元繪雲目瞪口呆片刻,指出,“你吹得有點過了啊。”

好吧,稍微過了一點點吧。陳煥之無奈,“元姐,你對她倆的信心有點少啊。”

元繪雲衝她翻個白眼,“可能你跟圓圓更熟,不過我比你更瞭解方方姐,她在賽場上容易情緒激動,所以……”她聳了聳肩,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不會的,方方姐不會的。”因為這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一屆、也可能是最後一屆奧運會了。

陳煥之嘆了口氣,這兩天她跟蘇方方也時常夜聊,兩人都不算話多,但女生們對於寢室夜聊有著天然的熱情,聊著聊著就容易聊出感情聊出真心話,蘇方方是鐵了心在奧運會後就開始改技術,她跟她在美國冬訓時候的教練越洋電話打了十幾個,也跟徐指導討論了幾十次,那位教練說如果實在有意向,可以幫她聯絡弗羅裡達大學的古德裡安教練,也就是美國名將巴勒姆大學時期的教練,同時也是他推動了赫爾法特的技術轉型。

但對運動員來說,在二十多歲的年紀改技術永遠是一件太過冒險的事情,蘇方方原話是,“現在100米有你,200米有你有小元,有我沒我對中國隊區別不大,所以我才敢去改技術,這樣哪怕最後我失敗了提前退役,那也是我一個人的損失,不會對中國隊造成太大影響。”

陳煥之覺得她這個想法一言難盡、槽多無口,“你這樣對自己的身體有點不太負責啊……”

“可我得對自己的夢想負責。”蘇方方當時說得很雲淡風輕,“做一個普通人其實用不到太多超出常人的運動能力,很多學生和白領從學校畢業後再也沒跑過一步呢,她們不也很快樂嘛。我就算改技術受傷,應該也到不了影響正常生活的地步,可能只是以後不能劇烈運動而已,或者更輕,只要不參加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哪怕登山、騎腳踏車什麼的都沒事兒呢。”

陳煥之深吸一口氣,“恕我不能苟同。”

可是蘇方方打定主意的事兒,別說她不能苟同沒用,聽說徐指導更不能苟同呢,一樣沒用。

不過這麼固執要改技術的人,都等到短跑隊後繼有人才準備動手,哪怕是為了這份責任心,陳煥之也相信她不會在接力賽中發揮失常的。

至於蘇圓圓,說真的,她和她姐姐的問題剛好相反,這孩子就是從小到大承受的壓力太少了,在家有姐姐、到了國家隊還有姐姐,她既不是家裡的頂樑柱,也不是國家隊裡的領頭羊,她盲目而快樂地跟著跑,別人指哪兒她往哪兒跑。所以一旦到了真正需要她承擔責任的時候,她就忍不住腿軟了。

但是經過去年世錦賽的失誤,她的痛苦和成長有目共睹,所有人都對這個年僅20歲的姑娘有著更高的期待,包括她自己。

所以要說蘇圓圓可能會因為技術或意外而影響成績,這個有可能,要說因為對獎牌的期待和渴望而失誤,陳煥之覺得不會這樣。

當然陳煥之並不是對自己的想法有百分百的自信,覺得她們都一定會因為有機會爭取獎牌而在決賽中爆發小宇宙,而是……既然目標都定到第六了,那決賽拼一拼又怎麼樣嘛,大不了第六、再大不了第八啊。區別很大嗎?

再說了,“元姐你就不想拿個奧運獎牌嗎?說真的,美國掉隊,這可能是我們整個職業生涯中都碰不到的好機會,也可能是我們唯一一次機會了,你真的不想把握一下嗎?”

元繪雲深吸一口氣,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去了。

前排劉鑫源跟徐指導對視一眼,他們沒聽太清,但大概意思也聽明白了,等回了奧運村進了房間,劉鑫源才說,“這孩子嘴比較快,但沒什麼壞心眼兒,她就是想鼓勵一下大家夥兒,沒別的意思。”

徐指導哈哈一笑,拍拍他肩膀,“小陳這樣才對嘛,有點要當隊長的意思了。”

22號晚上9點15分,當中國隊眾人走出通道的時候,全場的觀眾就沸騰了,滿場都是小國旗飛舞,陳煥之跟大家一起微笑著衝看臺招招手,然後扯住了其他人,“一會兒喊‘接’的時候大點聲,否則真有可能聽不見。”

然後上道,她們最後擊了一次掌,齊聲大喊“加油!”,蘇圓圓開始調整起跑器,其他人跑到自己的位置開始量步點。

“馮指導,您能分析一下今天比賽的形式嗎?”直播間裡的沈文斌問今天的解說嘉賓馮主任,他除了是田管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田徑隊總教練。

“當然。首先是牙買加隊,這個實力強大無可置疑,百米的金牌當然是我們陳煥之的,但是二三四名全是牙買加隊的,第五第六是美國隊,美國隊既然沒有進決賽,那可以說冠軍十有八九就是牙買加隊了。”

“然後就是我們了,預賽成績排在第二名,42秒71。”馮主任停了一下,決定還是把評價壓一壓,陳煥之得了百米金牌整個田徑隊就提前完成任務了,接力雖然現在看起來比較有希望,但也不能真說出來給自己找事兒。

“這個跟以前相比進步很大,有一個原因就是最近幾個月、尤其是這次奧運會上陳煥之她的個人百米成績進步非常快,但是接力嘛集體專案,主要決定因素還是整體實力和交接棒環節,所以我們之前一直在打磨這個交接棒,現在已經做到很熟練了、每一個棒次之間幾乎都已經把用時壓縮到了最短。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心態和傳統強隊不同,我們把每一場比賽都當做決賽來跑,始終全力以赴。但是你看像俄羅斯和比利時她們,預賽就不會拿出100%的實力。”

沈文斌心領神會地接話,“所以說雖然我們的預賽成績排名很靠前,但是我們的實力跟傳統強隊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馮主任給他的捧哏點贊,“是,說的沒錯。你比如說預賽排第三的俄羅斯隊,它的成績是42秒87,俄羅斯在歐洲一直屬於田徑各個專案都比較強大,它4x100也是這樣,各個選手的實力非常平均,可能都不是特別強,跟陳煥之啦、跟牙買加和美國隊的個人實力都沒的比,也沒有進百米決賽的選手,但她整體實力強而且交接棒也比較順暢,所以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包括比利時也是,比利時從前年的時候開始重視接力,也開始長期的、每年都會有幾個月的時間把隊員們集中起來在一起訓練,這樣它去年的成績就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在大阪世錦賽的時候也是拿了銅牌。”

“是,當時比利時的成績是42秒75。”沈文斌越說越覺得這評價壓不住啊,中國隊看起來明明就是要拿獎牌的節奏。

“對,但是一年過去了,不是只有我們在進步,所有的隊伍都在不斷地進步中。”馮主任微笑著說。

可是比利時的靈魂人物赫爾法特去年是世錦賽第五,今年卻連決賽都沒進去,比利時就算進步,能進步到哪兒去?不過既然硬是不讓展望未來,那就回顧過去吧,沈文斌說,“我們上次進入奧運會決賽是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當時的領軍人物是李雪茹,這是兩個同樣天才卓越的運動員,您是怎麼看她們的呢?”

馮主任想了想,“李雪茹當時國內的田徑環境其實比現在艱苦得多,畢竟那個時候國家整體經濟也不如現在,不管是訓練還是營養水平都不行。像我們現在可以請外教、請專門的營養師來給運動員配餐、有各種先進的訓練和檢查裝置,去年冬天短跑隊還進行了外訓,當時都沒這個條件。她真的就可以說純靠自己的艱苦努力和天賦跑出來的,而且哪怕成績上來了,當時國內比賽也少,比賽經驗也比較欠缺,沒參加過多少國際大賽,雖然能拿到參加世錦賽和奧運會的門票,但是就一個倒時差和適應當地氣候就能讓她發揮不出自己的實力,所以……”

馮主任搖搖頭,太可惜了,真的,那麼天才的人物,生錯了年代,如果她晚生十年,跟陳煥之一個年代,雙子星閃耀中國百米賽場,多麼美好的景象。“而陳煥之,”哪怕只是提到這個名字,馮主任都忍不住露出微笑,“她還很年輕,才19歲,我期待著她未來能夠更進一步。”

“我們都這樣期待著。”沈文斌看所有選手都已經站在了自己的位置,開始隨著現場的鏡頭排程報出各隊的道次。

“第二道英國隊、第三道奈及利亞隊、第四道俄羅斯隊、第五道中國隊、第六道牙買加隊、第七道比利時隊、第八道巴西隊、第九道德國隊。”沈文斌連珠炮般報了一遍道次外加每隊的棒次,又說“對中國隊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至於具體名次我們可以不去想,應該說當我們八年後再次站在這個賽場上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是勝利者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為啥,接力的資料那麼難查,而且報道和報道之間還有不一樣的。不過最後我還是查到了嗯……其實如果還記得當時比賽情景——沒有人記得了吧——就會發現我給個別隊變了一下道次,畢竟加了個中國隊嘛,然後這個道次一變,結局其實就已經註定了……

以及看了世錦賽半決賽和決賽的直播,蘇炳添決賽沒體力了沒發揮出最好水平很遺憾。博爾特的最後一場比賽,輸給了他的老對手加特林,這麼多年啊,加特林終於最後贏了一次,35歲啦同志們,雖然他曾經犯過錯誤,不過今天看他坐在地上哭,我也有點淚目了。這對加特林來說是最美好的結局吧,對博爾特來說,輸給加特林也算是一種迴圈了,比輸給別人強多了——對,科爾曼是不存在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