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深夜火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一娘亦在二月十五當日,便聽聞了朝會上發生的一切,通風報訊者甚至不是賀湛,而是徐修能:“林御史於朝會彈劾何紹祖,聲稱路遇冤民告舉。”

林昔彈劾果然是何紹祖,而非江、洪二州刺史!這說明一切果如她推斷,什防幾個人證是墊腳石,真正重要的溫嶠要被汝陽王留作扮倒毛維致命一擊。

十一娘心中並不輕鬆,更有難言的憤怒纏繞心頭。

陸離所稟,並未涉及何紹祖,但十一娘已從阿祿口中得知,太后下令竇輔安密審什邡匪案。

這說明什麼?溫嶠聲稱有人挑唆江州刺史汙殺平民一事已引太后關注,但諸多涉案官員遠在外地,唯何紹祖近在眼前,太后聯想到何紹祖很有可能也是被人唆使,才會下令竇輔安密審。

然而結果呢?何紹祖雖然招供,但仍被太后釋放,這說明太后無意追察,果然是想保全黨羽,坐視數千無辜枉死。

更讓十一娘憂慮的是……

“真沒想到,林昔竟然也是汝陽王黨!”徐修能作此斷言。

十一娘閉目,很多事情,她都想要求全,想著避免牽連無辜,縱然起初聽聞溫嶠告舉,她確實猶豫過應否坐壁上觀,也在暗中衡量利弊,就是為了那短暫的猶豫,直到這時仍然自責。

參涉權益者,生死咎由自取,但那些無辜平民,的確不應為權貴墊腳。

漠視已為可恥,更何況操刀劊子手!

她又聽徐修能一嘆:“太后已經下令大理寺卿主審此案,將那幾個什邡人證收監盤詢,並未詢商眾臣,說明已有決斷,咱們早前商議,不宜再上諫言了。”

大理寺卿為毛維黨徒,他還能審出什麼結果?

“不過汝陽王今日當場諫言,關係揖盜嚴令,當由政事堂、宗政堂參審,太后又生猶豫,朝會時未有定論。”

太后之所以猶豫,乃是因為汝陽王黨當場質疑,但太后意圖已經顯明,徐修能等自然不會貿然上諫。

這些雖非十一娘所願,但不得不說,一切實在她預料當中。

自從陸離、邵廣稟明溫嶠告舉,事發至今,太后僅只詔集幾大國相商議應對之策,卻並沒有詢問陸離等人有何見解,應是料中陸離等之意見與她相左,而隨著事態發展,毛維及其黨徒地位越更岌岌可危,太后越更不會妥協,因為在韋海池的眼中,無論多少無辜性命,與其利益得失相比都是不值一提,她的取捨早已註定,除非對其利益無礙,才有可能因為顧忌陰謀詭圖,而防範未然。

但汝陽王不可能僅為營救無辜,放過拔除毛維這枚爪牙,動搖太后黨勢的絕佳機會。

這就是十一娘為何不贊成將溫嶠等人證交給汝陽王的原因。

她的計劃是利用汝陽王挑生事端,將營救無辜與保全太后黨利益歸於相同層面,而非相互對立。

“只是若太后堅持讓大理寺獨審,恐怕汝陽王黨不會善罷甘休,汝陽王不會沒有其餘後著,而僅只利用林昔奏劾。”雖知事不可為,十一娘仍未放棄說服徐修能先一步諫阻太后慎重決斷。

“不會有公審了。”徐修能十分篤斷:“告舉者一旦進了大理寺,要麼承認受人唆使汙告何紹祖,要麼……滅口!”

眼看十一娘驚怔當場,徐修能不由嘆了口氣。

到底是閨閣女兒家,雖說機智多謀,卻並未經歷生殺險惡,又哪裡想得到這多慘烈猙獰。

徐修能暫時決定袖手旁觀,賀湛卻當朝會散後,主動勸諫太后允准諸輔政王共審,自是沒能說服太后,他也沒有在這關健時候與十一娘私談,下晝辭宮時,只遙遙衝十一娘暗暗擺手,便傳達了一無所獲的結果。

倒是阿祿,這日傍晚趁著空閒,將所見所聞知會十一娘:“賀舍人提醒太后汝陽王必有後著,為防事態惡化,當依法處治何郎中終結此案,太后尚在遲疑,並未採納賀舍人諫言,下晝時太后詔見毛相國,除高侍監外,不許宮人在側,故而某並不知曉太后對毛相有何授意。”

就在次日,大理寺卿石震覲見,這位雖說是從三品高職,然而專職刑獄司法官員一貫並不如何受重,石震還是首次獲詔篷萊殿。

大理寺一直便被毛維掌控,就算當年賀衍重用薛謙、馮國璋時,曾經一度將大理寺卿另授予人,毛維卻一直沒有真正喪失對這一機構的控制,自從太后臨朝,大理寺卿便被毛維黨羽壟斷,這個石震一度為毛維屬官,也算是從低階官員飛快擢升。

十一娘從前並未見過石震,這日有了“擦肩而過”的機會,便仔細打量了幾眼。

石震散官任朝議大夫,正五品,故而未服紫而服緋,身量魁梧,長臂腆腹,乍一看威風凜凜,可惜生著一雙滴溜亂轉的三角眼,盡露鬼祟奸滑。

也不知他與太后說道了些什麼話,一刻即出,把袍子一撩疾步如飛,十一娘在遠遠的長廊底下,都能看見那雙三角眼裡的厲厲寒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她的心就往下沉去。

徐修能都能料中事態,對太后更加瞭解幾分的十一娘自然也有所預料,那幾個因為家人被汙殺,悲憤難捺又心存憂懼,以至於背井離鄉希望求庇急公會改變命運的百姓,到底還是難逃冤死囚獄的悽慘結局。

而更加可悲的是,臨死之前,甚至不知自己是被人利用,白白淪為這些所謂貴胄爭權奪勢的犧牲品。

清風卷落春葉上的積水,冷潤了髮鬢。

十一娘久久站在長廊底下,黑漆漆的眼底,有遠處飛簷華宇蒼硬的輪廊。

這一刻她在想,也許賀周之治真該走向衰亡了,已經腐朽的世道到處都是猙獰的人心,仍存良知者不得不掙扎求生,如她一般眼睜睜看著將有無辜枉死,卻無能為力。

她僵硬著脊樑站在這華麗巍峨的宮廷,前所未有的懷疑從心裡油然而生。

“大父,您從前為賀周社稷殫精竭慮,是否真有意義?而我現下所作所為,是否真有意義?渥丹沒有經歷過武宗盛世,諸多政通人和、民安物阜只見史書記載,眼下我親眼目睹則是,奸侫當道、民不聊生,大父,渥丹越來越懷疑,只死一個韋海池,天下是否就能恢復清平?大父,渥丹很沒用吧,到了如今,連幾個無辜百姓性命都無力挽救。”

這一晚,註定是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十一娘躺在錦帳裡,尚且能聽見窗外廊下,一貫晚睡的謝瑩還在與幾個小宮女說說笑笑,她們在說雨終於是停了,爭論著明日是否會見豔陽,謝瑩提起了她的擊角場,不厭其煩地形容著多少別出心裁的設計佈置,小宮女們奉承討好著問東問西,謝瑩的談興便越發高昂了。

十一娘逐漸覺得煩躁,披衣躡覆,推開一角紗窗,她就這麼靜靜看著陰雲裡,隱約的一輪月影,更遠的天幕上,有十幾粒星辰,明明暗暗著,吞吐光華。

雨是徹底停了,石徑半乾,花樹間卻有氤氳瀰漫,被簷角宮燈照映得朦朧隱約,仍在談笑的女孩們,並未察覺窗內有人觀望,謝瑩拈起一枚杏仁,投擲梁間棲燕,卻有遠遠樹梢上,幾隻翠鳥受驚。

“別說話,好像有人在跑動。”一個宮女突然發覺蹊蹺。

“看!彷彿有火光!”另一個宮女驚叫道。

話音才落,便聽一聲門響。

十一娘突然推開門直奔出來,倒是把謝瑩唬了一驚,誇張地直撫胸口,一把拉住了十一娘的衣袖:“十一姐莫急,不是宮裡走水。”說著話就更湊近了些,挨在十一娘的耳邊:“是大理寺。”

大明宮建在龍首原上,地勢原就高突,又為深夜,皇城之外大理寺火光衝天當然會被禁中察覺,但只靠一眼便能斷定是大理寺起火,除非是諳熟地形的哨衛,謝瑩當然沒有這樣的能力,那麼她作此論斷只有一個可能——早就知道大理寺會起火。

謝瑩也並沒打算瞞著十一娘,一邊拉著她登上浮芳廊外一處三層臺閣觀火,一邊低聲說道:“大理寺失火,便會有囚犯趁亂將什邡人證滅口,那幾個囚犯經審,原來都與急公會暗下勾通,其實幾個所謂人證,無非是得急公會暗下唆使罷了,意圖汙告何郎中,挫敗揖盜令,如此一來,急公會可不是能緩口氣,再圖擴勢?說到底,都是急公會匪盜之陰謀,就連這起火災,也是囚犯買通大理寺獄吏行為。”

這套此地無銀的說法也太過明顯,十一娘這回倒真的愕然了:“六妹妹對我說這些,是得太后授意?”

若這事真是急公會所為,謝瑩如何能預先得知,除非她是急公會一員,就算太后早就洞悉急公會陰謀,那麼這場火也燒不起來了,只有一個可能——這把火是太后授意,謝瑩那套說法是為將來給公眾交待的官方說辭。

“今日我等到此時,可就為了看這場熱鬧。”

說話間,謝瑩已經攜著十一娘站定臺閣頂層,她莞爾微笑,俯視著火光衝天處:“這把火雖然是太后授意,但那幾個所謂人證的確不安好心,十一姐或許不知,這一幫人,起初是欲利用邵御史,可惜那日薛舍人剛好也在,邵御史這才沒有上當,哪知他們轉頭就找上了林御史……十一姐可信這幾人若真為平民百姓,怎麼就知道邵、林二位御史才會如此衝動於朝會奏劾?”

謝瑩微微偏著頭,看向十一娘:“太后讓我告知十一姐,亦是因為昨日賀舍人一番勸諫,似乎有存心針對毛相國之嫌疑,賀舍人一貫忠心於韋相,可在這時候,卻不能中了叵測之徒陷井,為私利而內亂,十一姐還當勸阻賀舍人,不要辜負太后素來信任。”

這又是**裸的試探,韋海池終究還是起了疑心!

高閣之上,雖見火光衝天,卻不聞人聲雜亂,十一娘坦然迎視謝瑩的目光:“十四兄絕非是為私利,六妹妹,這事蹊蹺!太后很有可能是中了汝陽王算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