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上巳春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月三日春草青,禊飲踏歌曲江池。

復興二年的上巳節,芙蓉園中已經不見斷壁焦簷,但這所御苑,也不再見曾經宮殿連綿、樓亭起伏的富麗堂皇,水殿山亭多未復建,只是當初一場大火,雖然也使蘭棠枯焦、杏柳頹敗,經過兩年春秋,風雨滋潤,經過不少花匠園工修整維護,終是在這一年,煥發了生機勃勃,曾經的御苑,如今也向臣民開放,唯有在杏苑及紫雲樓的舊址上,新建了遙相對應的兩座亭閣,一名翰章、一名康阜,一處仍是為來年春闈,登科及第的貢士曲江歡宴所備,一處便是做為皇帝賜宴群臣的場所。

但這一年,雖長安城內嶄新氣象更見端倪,不過陽關之外,既有突厥賊心不死,赤嶺之北,仍為吐蕃侵佔未還,曾經的盛世之治恢復尚遠,當今天子並不認為足夠一血前恥,可以在被所謂異族三大親王焚燬的舊址上歡歌熱舞,賜宴曲江池的活動仍然暫停,而以勵精圖治為重。

故而這年上巳踏春,曲江池畔雖仍有不少遊客聚集,多的是士子僧侶,百姓婦孺,官員們大多忙於公務,是沒有閒情逸致踏春遊玩了。

芙蓉園裡,張小娘子激動的心情卻久久未得平復。

她家住永平坊,父親只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匠,要認真論來,她還有七日才到十五歲生辰,可今日卻已正式行了及笄禮,她身上穿著的禮服乃織錦質地,發上帶著的釵笄甚至是皇后親手頒加,這樣的榮耀讓她恍如夢寐,不,便連做夢都想不到此生能得如此榮光。

她是家中的小女兒,兩個兄長都已娶了嫂嫂,因這兩樁婚事,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家境貧寒,她從來便沒想過有一場像樣的及笄禮,期望的則是能夠懇求得父親改變主意,不要因為敦義坊吳家大郎聘禮給得豐厚,又說明了不需嫁妝,便讓她去做續絃。

吳大郎家雖有良田,年齡卻比她長了近二十歲,先後娶了三個妻子,前兩個都沒捱過生子的關口,後一位生了兩個女兒,三年再未有孕,便遭休棄,吳大郎性情甚暴戾,吳家阿母待兒媳也極刻薄,這不是秘密,街坊四鄰尋常不少議論,知道父親想讓她嫁給吳大郎做續絃,看著她的眼神都變得極度憐憫,可見這確然不是一樁好姻緣!

但張小娘子膽小,往常說話都輕聲細氣,哪裡敢違逆父母,就連懇求,都只能透過兄長。

她的阿孃是沒法作主的,家裡大小事宜,都是父親拿主意,她可不敢直接懇求父親,好在還有兄長憐惜她。

今年上巳節,皇后下令,要擇選長安城中,凡今歲三月年滿十五的九十九名民女,在芙蓉園中,統一舉行及笄禮,兄長出面,告知坊官自家阿妹符合標準,沒想到真被選為幸運兒之一,阿兄欣喜不已,連連叮囑她——

既得皇后賜笄,這般榮光,自有良家子弟聞訊後求娶,再不用其餘嫁妝,光是宮中頒賜禮服、釵簪,就是咱們永平坊橫五里頭一份,阿耶不用為阿妹嫁妝發愁,當然便會拒絕吳家,阿妹,阿耶何嘗願意讓你嫁給那吳大郎,從前是因家境所逼,實在沒有辦法。

張小娘子覺得,今日之後,她的人生或許真會不一樣了。

她還有皇后賜字呢,喚作蒲英,說她雖生得瘦弱,如蒲草一般,但蒲英絮飛,落地繁殖,受春風雨露,便得滋長,生命之強悍,遠勝芙蓉牡丹。

張蒲英,她喃喃自語,欣喜不已,覺得終於可以擺脫“弱娘”這個稱謂了。

忽然又有幾人擁來,蒲英認出其中兩位,是鄰居已經出閣的女兒,她有些記不得她們嫁去了哪家,總之不會是富貴門第,但如今也能在芙蓉園中遊逛了。

“是張家阿妹?”一個問道。

一個已經上前挨著她坐下,親熱無比地挽起了她的胳膊,向同伴們篤斷的引見:“不用懷疑,確然就是弱娘,我老遠就認出來了,我們住在一條里弄裡,是左鄰右舍,我比弱娘年長五歲,出嫁時她還是個小丫頭呢,轉眼竟然便及笄了,弱娘是真幸運,竟能讓皇后親自為你主持及笄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被這少婦一叫嚷,呼拉拉竟又圍上一群人,顯然都是布衣平民,都是女子,還有帶著孩童的,一個中年婦人,帶著的女孩看上去十二、三,不無羨慕地牽著她的衣衫看,看完又看她發上的釵簪,滿懷憧憬著待自己及笄,是否也能享此幸運。

婦人們頓時七嘴八舌的詢問開來,有人問及笄禮時的場景,有人問皇后是否真如傳言般美貌,有人問皇后是否透露來年上巳節還為不為民女主持及笄禮,蒲英覺得自己應接不睱,手忙腳亂,她望向與她同享幸運的女子,發覺幾乎個個身邊都圍著一圈人,膽小的她似乎也不怕生了,雖忙亂,卻還有問必答,忽然聽見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直接問她有沒許配人家,蒲英方才羞紅了臉,低下頭不知如何應答。

引起一片善意的笑聲。

正害羞,又聽一聲詢問:“你是蒲英吧?”

皇后早前才賜字,怎麼就有人如此稱謂她?

少女茫然地抬起頭來,只見五、六個身著襦裙的女子,儼然不同於布衣平民的穿著打扮,問話那位眉目清秀,巧鼻玲瓏,一側梨渦淺露,似乎幾分面善。

“早前及笄禮,我在一邊觀禮。”見蒲英不記得自己,那女子不以為忤,又再笑道:“她們不信我能記得你表字,我與她們做賭,若我真記錯了,可得輸給她們一席東道。”便指一指同伴。

蒲英這才想起女子早前,似乎正是坐在皇后身邊那位,連忙答道:“張氏蒲英,禮見貴人。”說著便要行禮,卻被那女子扶住了:“不用拘束,我姓柳,族中行二,我比你略年長,所以託大喚你一聲阿英,你喚我二姐姐便是。”

就又有一個貴女打趣道:“阿柳真會佔人便宜。”

被稱作阿柳的女子便指著說話那位:“她姓王,你比她年長,不用客氣,就稱她一聲七妹。”

早前將蒲英問得滿面羞紅的婦人,這時大著膽子問道:“娘子可是崇仁坊柳府二孃?”

得到確定的答覆,婦人一拍手掌:“可了不得,這位娘子是源平郡公嫡長孫女,皇后殿下侄女,妾身舊歲時,在平康坊善堂遠遠見過一面,不敢斷定,沒想到真是貴人。”

源平郡公只有一個兒子,便是柳彥,這位女子,正是柳彥的長女,閨字喚作青嵐。

眼見著身份被揭穿,婦人們都要忙著見禮,青嵐忙笑道:“原是我等打擾了諸位,怎敢再擔禮見?反倒讓我等不敢久留了。”她也不見外,招呼同行的夥伴,挨著蒲英坐下來,商量著要玩遊戲,輸了的要罰酒,婦人們雖有喜歡熱鬧的,因年齡與身份的限制未免覺得拘束,沒有在此逗留,倒是有好些個不怕生的青春少艾被一邀請,都跽坐下來,加入了玩樂的行列。

忽然又聞一陣歌聲,眾人引頸望了過去,卻見今日參加及笄禮的另一個女子,也不知被誰慫恿,吟唱一首詩歌,那嗓音甚是清麗,曲不知是何人所作,詞卻耳熟。

王七娘拍掌笑道:“是我叔父所作。”

這位叔父,便是七郎王寧致。

“那你可該去敬歌者一杯。”青嵐打趣道。

“我叔父不也是你姑丈,要敬酒,你也跑不了。”王七娘將手裡一根柳梢,輕輕往青嵐身上打去。

又忽聞有歌聲應和,卻是一個男子的聲嗓,眾人循聲張望,好半天才見水邊,幾個世族子弟擺開的席面上,有個青衣少年郎正在高歌。

剛才唱歌的女子被同伴們連連推搡,也不知是害羞還是興奮,面頰漲得通紅。

“我認得那女子。”這邊一群有個少女湊到青嵐跟前:“她住在嘉會坊,與我是鄰居,一心想嫁大族子弟,這回莫不是要夢想成真了。”

青嵐善意一笑:“咱們聽她接下來怎麼應和。”

話音剛落,便真聽那女子又再開嗓,這回唱的卻是陸離早年寫的一首舊詩,王七娘直接推了青嵐一把:“你家舅父又中了,這回,你可真該去敬酒了。”

青嵐唉聲嘆氣:“我阿耶還常常自誇,說他當年也是一個才子,卻不見半個擁躉,還是舅父和姑丈厲害呀。”

這一群一團和氣,稍遠的一群人,卻顯然並不欣賞春水柳岸邊,這陣陣詩唱。

一個女子擰著眉頭:“如今芙蓉園裡,什麼人都能遊逛,大庭廣眾之下,竟與男子詩唱應和,她當她是青樓出身麼?真是不知所謂,皇后竟親自為這等不知廉恥之賤民插笄!”

另一個女子牽著嘴角,似乎帶著笑意:“貧寒人家女孩,自然不知禮法,好笑是竟然還有世族子弟應和,陛下與皇后開放芙蓉園,鼓勵臣民共樂,原本是好意,可是呀,卻被這些好色之徒及貪慕虛榮之輩,生生給敗壞了。”

這群人中難得有個女子,聽歌聽得興致勃勃,一聽這話,不樂意了,因為應和的男子,不巧姓馮,正是她的堂兄。

“說誰好色之徒呢,應和詩唱原本是件雅事,到你們嘴裡,竟然成了齷齪下流,我看是你們心思不正,別不是出身詩書之門,反而妒嫉貧寒女子吧。”

話說得如此直接,正是馮蓮雙。

兩個女子原本被嗆得惱羞成怒,想要反駁,但她們的父親都是馮繼崢的下屬,也很知道馮蓮雙的脾性,怕鬧得不可收場,回家得受父母責備,可忍氣吞聲吧,又掃了詩書門第的氣節,臉色一陣陣泛青,很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難堪。

氣氛眼看要鬧僵,卻又有一個女子微笑著打圓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