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郭瀚抓住一點機會便想反擊, 意圖將崔頌拉下輿論的高地。可崔頌已非昔日小白, 絲毫不給他任何反咬的機會。

崔頌一劍挑斷三人之間的長席, 歸劍入鞘。

“郭屬官多慮。一言不合而持器行兇,非君子所為。”崔頌暗著指出郭瀚的“小人之心”, 凜然而立道, “劍為君子之器。頌今日拔劍出鞘, 不為傷人, 乃斷此席, 誓不與同也。”

割席, 即分席相坐。

此時的席位以長席居多, 一席坐著好幾人。當坐席者認為同席之人鄙陋失德, 不配與自己同坐, 或是與之交惡,便會分席以示決裂。

漢時的任安、許敬都曾做過拔刀分席之舉。

崔頌做出拔刀分席之事, 比直接辱罵更讓郭瀚二人臉疼。

郭瀚心知自己被對方擺了一道, 卻不好再做掰扯, 既恨崔頌得理不饒, 又恨楊觀無能生事。臨到最後,惱火無法宣洩, 連帶恨上主張大局、為崔頌做聲的楊修與這一切的源頭郭嘉。

楊觀瑟懼了半晌, 同樣回過味來。眼見已將崔頌得罪, 而崔頌趁勢發作, 半點沒有轉圜的餘地, 他索性一咬牙關, 狠下心道:“觀生性魯直愚笨。這次的事,是觀莽撞以致行差踏錯,有冒犯崔部丞之處,願負荊請罪。然而郭祭酒一事,觀不過是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並無侮辱之語,縱然有不當之論,崔部丞又如何能徇私營私,因為觀的這些‘看法’而大肆發作?莫非,這天下之人都需得稱讚郭祭酒的一番好,而不可有任何旁的評議之詞不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觀做最後的掙扎,意圖模糊重點,卻聽自己的上峰郭瀚咬牙切齒地輕聲擠出幾字。

“真是個蠢物。”

楊觀心中咯噔一響,正不安之際,但見崔頌無半點心虛之意,正氣泰然地向他發問。

“且問楊佐史,你與郭祭酒可是同鄉?”

“並非同鄉……”

“那你與郭祭酒有過幾番接觸?對他有幾分瞭解?”

楊觀暗道不妙:“雖與郭祭酒分屬不同衙府,倒也相處過一些時日……”

“如此說來,楊佐史對郭祭酒的瞭解並不深入,就不知楊佐史從何得知郭祭酒無才無德,不勝無能?”

“我亦是從旁處得知……”

“道聽途說,卻以此為依憑,四處敗壞他人之聲譽——楊佐史,你有何底氣能振振有詞,反過來質問我?”

楊觀心中暗罵,他對郭嘉的那些評價本就是信口拈來,因為上峰郭瀚與郭嘉有隙,他就故意貶低郭嘉,好迎合郭瀚的心思。哪知馬屁還沒拍上,就引來一個煞星。

他還未想好應對之策,就聽對方再度開口。

“《呂氏》曰,‘舉賢不避親仇’,公義之所在,不應該為了避嫌而否認親友的才德。我正是因為知曉郭奉孝的才能,這才為他作聲。於理,為了公義,我不能人讓一個才德之士憑空受人汙衊,以致良心不安;於私,我與郭奉孝乃金石之交,更不能坐視他蒙冤受屈,遭此辱沒。”

坦蕩而義慨的陳詞,不僅令圍觀者對崔頌的言行更加信了幾分,亦讓楊觀面頰充紅,啞然失言。

崔頌反駁完楊觀的指控,將炮/火轉向郭瀚,“郭屬官為郭祭酒的同族兄長,對郭祭酒的才德品性應當有所瞭解——為何任憑外人汙衊折辱自家族弟,全無友悌之心?”

郭瀚假笑道:“崔部丞言重,瀚正準備與楊君說道,哪知惹了崔部丞,這才耽擱了。”

這一番解釋倒也說得通,然而圍觀人員中不乏精明、通透的,對於郭瀚的解釋嗤之以鼻。光看剛才的一番好戲,這郭瀚很懂得規避鋒芒,從頭到尾都讓楊觀出頭,自己做出一副被無辜牽連的模樣,只在關鍵時候說幾句引導意味很強的話,不動聲色地撇清自己。要說他是“來不及為族弟正名”,其中的水分可見一斑。

崔頌沒在這個問題上多作糾纏。他的主要動機並不是為了打擊對方,若非牽扯到了郭嘉,他不會這麼大費周章,和這兩個人浪費精力。

再說楊觀,他聽了郭瀚的話,明白自家上峰這是棄車保帥之意。結合先前的那一句蠢貨,楊觀心知再說下去只會徒勞無益,而且郭瀚根本不會領情,遂閉了嘴。

說到底,郭嘉是曹操親自任命的府僚,頗得看中,若事情真的鬧到了曹操的跟前,他和郭瀚絕對討不到好。

紛爭告一段落。楊修恰到好處的說了幾句場面話,做了和事佬,引崔頌去別的位置。

“今日無意引此紛爭,打擾會場安寧。損毀貴主家的茵席,明日定將另奉新物,登門賠罪。”

待離開眾人的視線,崔頌向楊修道了聲罪。楊修意味不明的笑道:

“崔兄為了郭祭酒,真可謂用心良苦。”

崔頌神容平靜:“前方座無虛席,楊中郎要引我至何處?”

“距離開宴尚且有那麼一段時間,崔兄不妨見見故友。”

“若見故友,何不在廳中找一處空席坐下,美酒佳釀相伴,豈不美哉?”

“這一故友,生性狂悖,若讓他來此,怕是這舊也敘不得,酒亦喝不成。”

崔頌心頭敞亮:“原來如此。合該如此。”

楊修含笑道:“聽聞崔兄與正平亦有幾分交情。正平剛直氣傲,不知矯飾,近日脾氣見漲……我與孔兄皆愁得掉了幾把頭髮。崔兄若有空,煩勞多多擔待,改日我請崔兄喝酒,乾杯為敬。”

正平,乃是禰衡的字。

楊修方才打的“啞謎”——所謂的“狂悖的故友”正是說的禰衡。

對於楊修的委託與承諾,崔頌心領神會:“正平於我有解圍之恩,我本便打算找他闊飲一番,未想到楊中郎先一步予以了方便。”

得到滿意的回答,楊修的笑容更多了幾分真實情誼:“子琮兄,這邊請。”

楊修帶著崔頌來到後院,在廊下候著的從侍替二人淨手,引二人入門。

入門後,又有從侍接過二人身上褪下的長袍,搭在爐邊燻爁。

尚隔著一層屏風,就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帶著幾分怨氣傳來。

“楊德祖,真虧你還能想起這兒有個客人。我還以為要等這兒多了一個姓禰的餓殍,你才會出現。”

話音剛落,屏風另一頭的人發現映在細絹屏風上的是兩個人影,話音一轉,

“竟還帶了人過來?不怕你新交的小友被我氣得七竅昇天?”

崔頌聞言一樂,走到屏風後,朗聲道:

“正平若想,儘可一試。”

猶想大放狂言的禰衡:……

※※※※※※※※※※※※※※※※※※※※

禰衡:你不要過來啊啊啊……

磨刀霍霍向更新,衝鴨——

/">/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