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仙俠卷 二十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乾涸開裂,網狀裂縫密佈土地上。苗芽蔫巴巴、發黃垂落。

幸而,有一股清泉正緩緩順著溝渠流向田地。

一個滿面皺痕、衣衫襤褸的老人顫顫巍巍地用指甲縫裡沾著泥土的雙手,摁掉了渾濁的眼淚。

她把這眼淚放到漏風的嘴裡嘗了嘗,突然咿咿呀呀含糊不清地又哭了起來。

身後歪歪斜斜的茅屋又立了起來。老人也不知道自己哭什麼。

在幫老人搭茅草屋的兩個人中,那個姿容幽美而靜的青年人儘量用最理智的聲音道:"盛道友,我們得趕緊去下一處村子送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女童默默無言地搭著稻草,沒有說話。

其他人都紛紛向各個方向結伴出發去送水,而謝長卿趕上盛沐,與她同行,他們這幫修者,雖失了法力,卻有武術在身,總比盛沐一個女童模樣的女子獨自行走更安全。

"我知道。"盛沐終於說了話。可是謝長卿卻看到她哭了。

一直以來表現得冷靜而勇往直前的盛沐,哭了。

"我知道送完這家的水就該立刻去下一家......"

可是他們卻忍不住幫老人搭了十分簡陋的茅草屋。

盛沐到這片田頭的時候,看到一位衣衫襤褸、頭髮蓬亂的老人獨自坐在田頭。盛沐要過去問情況,不小心絆了一跤跌到了,她起身的時候,竟然是那老人扶了她一把。

老人很瘦,很單薄。

她臉上都是死氣,卻摁了一把盛沐臉上沾的泥巴,目中失神地喃喃道:"娃娃聽話,你阿爹給你吃豆子......"

老人被盛沐叫了幾遍才回神,她就唇齒不清道:"娃娃們,快走,快走。旱來了。能走就快走......"

在那些匪兵經過過,這位老人的獨子被殺害了。孫兒被殺害了。兒媳婦被殺害了。屋子被燒掉了。

然後,大旱來了。

面對著這場大旱,能逃荒的壯年人都逃了。

這個蒼老虛弱已經走不動多少路的老人,坐在自家的地頭,望著乾涸的土地,望著只剩餘灰的棲身之所,望著兒子的土包墳頭,除了等死,已經沒有別的指望了。

誰也不想死,哪怕是活到這個年頭,老人也不想死。

可是活頭沒了。

她眼巴巴看著田頭,只希望那些匪兵快些來,好讓她痛快死,不用經歷看著田活活餓死的痛苦。

茅屋搭得簡陋得髮指,可是他們必須走了。

因為還有無數像老人面前的這片田一樣乾裂的土地等著水去滋潤。

縱使已經幫老人做了他們能做的微薄事情,留下了所有可以留的乾糧,但盛沐仍不敢想象他們走了之後老人的結果。

這個時代,老人所經歷的事情,多少同樣的事情,多少同樣的一幕。

劇烈的戰火摧毀了無數人的性命。

許多村莊留下的只有一片片空的田地與滿地屍骸、還有孤零零發顫的幾個勉強的老弱病殘。

更可怕的是:等戰亂止了,還會有人來向這些一無所有的百姓收稅。

可是多災多難的氣候,又開始大旱了。讓活著的百姓,只能眼睜睜看著最後一點依存的土地,也開始開裂。最後一點秧苗,開始枯萎。

這個時代、這些百姓的絕望,誰能明白?

盛沐眼眶裡滾燙的東西不停打在地上,謝長卿聽到她平靜地說:"我能做的太少了。"

所以才更拼命的去做。

任何一個有點良心人看到這種人間慘景,而又有能力去緩解一些這種慘況,他恐怕都會拼命去救災。

有能力而不救災者,人性泯矣。

他們匆匆趕去下一個村子時,田壟上的老人,咿呀幾聲,望著盛沐醜陋的模樣,眼裡渾濁的淚與漏風的牙讓老嫗感謝的話語都說不清楚。

一路幾個府走下來,芥子空間裡的清水也不夠用了。

謝長卿自告奮勇拿著御風寶珠飛回海邊,重新把芥子空間裝滿海水,再用靈泉兌換海水為清水。

盛沐靠在一個村子外林子裡的一塊石頭上等他。一路走來,腳底生繭了又磨破,磨破了又生繭,痛癢得狠。又整了整塵土撲身的衣服,盛沐忽然聽到前面有喧譁聲。

她隱在石頭後往外看,卻見是村子裡來了人,是來發糧的。

維持秩序的是一個老儒生和幾個年輕人,聽他們講話,似乎是儒家子弟。

老儒生到村子的時候,就有些氣喘吁吁了。一個年輕人扶他到林子裡坐會。

離盛沐藏身的石頭不遠。

盛沐才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原來孫孺在南方被打敗的同時,孫孺的老主公吃人頭子的秦壽宗,也在北方也被軍閥朱雯打敗了。

作為現今中原腹地最大的割據者,現在這片地歸了朱溫。

朱溫雖然也有幾分打仗的能耐,可是這樣時代的軍閥,哪一個稍稍剋制些燒殺搶掠,就是很不錯了,更不要提救災這種事。

老儒生本是衝著勸說朱雯救災去的的。

只是卻被朱雯給趕了出來,險些沒了性命。

老儒生和他的弟子們對這些割據者絕了望,眼見得大旱將至,千里將要絕收,就變賣了所有家財換作糧食,駕著車去救災了。

能救一些是一些。

"知其不可而為之,子文,越是這樣的世道,我等就越要清醒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奔波......你萬不可如鬱一般,竟然把輔佐朱溫這等殘暴之人,當作是成就儒門王道理想的機會。"

那年輕人恭恭敬敬應了一聲。

盛沐聽著,忽覺衣服裡有什麼發燙,拿出來一看,竟然是祝子越給她的符籙。她一直忘了自己還收著。

她開啟符籙,忽然撲面而來一股力量,將她的意識拉入了符咒中......

盛沐感覺自己漂漂浮浮地在一個虛幻的境地,在看著一段記憶。

古有神人,稟天地之氣而孕,接眾生之心而誕。

餐風飲露,乘風御氣,遊於四海。

古神有兩者,一為承天地間各色自然現象而生。而為受眾生心聲而誕的自然神。

他們都消散了。或為閃電,或為雨露。自天地而來,又自天地而去。

二為稟賦神,又稱"人神"。他們受人間香火而生,受眾生功德而誕。

大都也都在為蒼生謀福中,就犧牲了自己。

最後一位人神,卻是大禹。

這位沉默寡言的治水者,他帶著一群追隨者們,奔波四海,疏通河道。

家門前,妻子望眼欲穿,等著他歸來。

他三次經過家門,終究因為水道不改,洪災氾濫生靈塗炭的前景耽擱不起時間,而三次放棄了進入家門。

拖著病軀,繼續沿著江河奔波。

親自測量,帶頭幹最苦最累的活。手腳上厚厚的繭磨了一層又一層。

這樣的艱辛裡,他老得很快。

他倒下的時候,這個黑瘦得沒了人形的老人,衣衫麻布襤褸,腿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沾滿泥濘倒在那,望著洶湧的江水,浮腫的渾濁眼裡,流出了淚。

老人故去的時候沒有說話,只是咿呀著,手直挺挺指著水道。

烈日下,他身後那幫同樣黧黑而因為勞苦失去了辨認度的追隨者只是抹了一把眼裡源源不斷的淚,繼續鋤頭下慢慢另河水疏導改道的勞作。

禹去前,眼裡的遺恨是如此明顯。他們除了繼續勞作完成遺志,便沒有撫慰他遺恨的辦法了。

活著的人,不敢到一輩子為民幹實事的禹墳前作些哭嚎哀痛的虛名。

禹的墳頭生了野草。河道的疏通卻一日日進展著。

盛沐看著,忽然眼眶一酸。

這樣的人,就是我華夏的古君主。

這樣的人,竟就是我華夏的先祖。

這個民族,從來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救國的人、有骨頭硬邦邦的人。

這是從血脈裡傳下來的東西。祖先是這樣的人,而子孫裡也總有這樣的人。

記憶接著演化。

禹身死,葬於地下。墳頭受雨打、受日曬、生青苔。

那一年,江河氾濫咆哮,像滔天的惡毒嘲笑,諷刺著兩岸的百姓,也威脅著疏通河道的人們。

在那氾濫的濤聲裡,禹生了野草的墳頭裡,飛出了一條形似蛇的東西。

它生著四隻爪,頭似馬,生鹿角。撲入到江海裡,氾濫的江水霎時平了。

撲入江河前,那條怪東西回頭的時候,流下了兩泡淚,那慈和而又憂慮的眼神,那額前的幾道皺痕,與蒼老的大禹病逝前的眼神一模一樣。

忽然有大禹的舊部扔下鋤頭,嚎啕大哭。

兩岸百姓,紛紛拜倒在地,目送著那怪東西徹底沒入了逐漸平息的江河中。

然而那兇惡的江水竟沒有讓禹所化的蛇樣生靈溺死,而是讓那生靈以神的身份掌管了水系。

人們都說:大禹因為治水而亡,所以死後受黎民之心,得天嘉獎,得了能壓服水患的法子。

人們感念他,就把圖騰的名字,拿來給了那自大禹墳前飛出的生靈。

人們管它叫"龍"。

在人們不停的呼喚裡,生死剎那竟然模糊了。

那龍漸漸又恢復了人形,復又作了禹的模樣。

禹復生了。

復生的禹帶領著大家繼續疏導洪水。

這重返人間的禹,因為治水有功,又被推上了帝位。

大體是如何,傳說裡的記載也模糊了。史書上倒是另有名目。

只知是因了禹化龍復生,又坐了帝位,成了古君主。後世才紛紛將龍做了帝王家的代表。

回憶裡的世界演化到此時,在盛沐有些驚異的眼神裡,祝雲山憑空出現在盛沐面前,這樣對盛沐說:"禹已經死了。在治水的時候就死了。"

活過來的是他的精神與他的信念受百姓呼喚而凝聚的化身,即為人神。

隨後,祝子越也現身了,他神色有些蒼白:"要不要設定監督者,監督'天庭'。當眾位古神都在為此爭論不休的時候,身為大禹信念化身的那位人神,只是叫上幾位好友,默默拿起鐵錘,打了一面銅鏡。"

祝雲山接道:"便是我們兄弟了。"

祝子越的臉色越發蒼白,他道:"盛道友,時間不多了,你聽我們講一些事。"

原來那年,天庭之中,皆以為反面鏡靈已靈魄無存。

熟知反面鏡靈只是受了重傷,修養多年後,隱匿人間修煉,四處找尋本體,最終得知乃在青丘。乃為祝子越。

而正面鏡靈也頂著兄弟的誤會,在天庭隱忍,四處尋覓青丘。

他們最終在青丘處匯合,也終於找到了祝禱之鏡的本體,然而本體損傷太大,身為鏡靈的祝氏兄弟幾乎耗盡法力,才勉強修復了本體,懲治了天庭與魔道,隨後就與本體一起進入修復自身損傷的沉眠。

祝雲山苦笑道:"若是我們清醒知道大旱將至,哪怕是頂著天地法則的反噬,我們也不會順應法則的要求限制了修者的神通。這是我們的過錯。"

祝子越道:"而且更糟的是,我是負責檢察人間的。我們之所以從沉眠中強撐著醒來,是因為我感受到了黃河將要決堤。"

盛沐是八十年後的南方人,後世地方割據,史書不通,各有各記載。

她不知道在這一年,除了許多地方的旱災外,黃河邊上還有水災。她更不知道,朱溫在中原北部做了什麼事。

當時朱溫在滑州,黃河暴漲,滑州的城牆有被衝坍的危險。朱溫為了保住城牆,下令決開河堤,讓河身分成兩道,滔滔東流,湧向下游。

滑州的城牆保住了。可是黃河下游損失慘重。也就是從這時起,下游的水患越來越厲害。

而祝氏兄弟從精疲力竭的沉眠中醒來時,朱溫這王八蛋已經下令決堤了。

這個年代的這幾年,旱澇輪流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肆虐。

"盛道友,現在只有一個法子可以同時彌補旱災與將要來的水災。"

互相對視了一眼,祝氏兄弟異口同聲:"化龍!"

盛沐眼神一凝:化龍?

祝雲山道:"不錯,方才關於大禹的記憶你應該也看到了。盛道友,'龍',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腦中閃過宣琅、四海龍王等人失去龍身的慘嚎,又閃過大禹化龍的壯烈。盛沐似有所悟,卻還是搖了搖頭。

祝子越道:"大禹化龍後,又有李冰父子,修作都江堰。死而為都江水神,龍身。"

"道友,中華為什麼以龍為尊?不是因為龍的力量強大,也不僅是因為龍是古圖騰。"

祝子越緩緩道:"盛道友,你有無發覺,你一路救災而來,灑過水的地方,有雲霧環繞。而且你的頭上似乎有兩個苞角一樣的東西在頭髮裡癢癢。"

"道友,你有封龍像。"

真正的龍,其實是那些信念堅定,為了這片土地這個文明而不惜一切的人。

這些人留下的功德被萬民所記,民心所向,得神州氣運,化為龍身,成就人神。

為華夏開萬世功德,得為龍神。

龍者,功高華夏者。

盛沐聽懂了,她搖頭:"我只是在做自己良心所驅使的事,不值得百姓惦念。也稱不上功高華夏。既然化龍能緩解水災旱災,你們就說吧。"

祝子越苦笑道:"的確如道友所說,你只是有化龍像,距離真正的化龍卻還是遙遙無期。所以你如果現在在我們幫助下強行化龍,實則艱險。大禹身死而化龍,道友若要化龍,也必須有一死之心。"

他說的艱難,盛沐想起沿途所見之民生艱苦,心裡實在絞痛,聽到他提及她自己的生死,她倒是淡然與無謂:"死倒無所謂。怕的是死了還與民無益,白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